APP下载

聚焦心理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健康行为的影响分析

2021-05-24索亚莉

医药前沿 2021年5期
关键词:负性心肌梗死情绪

索亚莉

(陕西省军区汉中干休所门诊部 陕西 汉中 723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因冠状动脉持续性或者急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肌坏死症状,属典型的心血管急重症,有着较高的致死率。患此病后,患者会有心衰、心律失常、心绞痛、休克等症状出现,如果未能及时、有效治疗,会对预后造成影响[1]。近年,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习惯的改变,使得此病患病人数呈现逐年且快速增多趋势。需指出的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负面情绪是此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有报道[2]指出,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长此以往,会加重病情,增加危险性,降低生活质量。聚焦心理护理是一种已得到广泛应用的心理护理模式,其以尊重个体及相信个体潜能发挥为护理原则,最初用作心理治疗与咨询,后来经改进与演变,在多各科疾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围绕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聚焦心理护理干预,评定其效果,现就此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间,选取来本门诊部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6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在对照组32 例中,最小年龄45岁,最大75 岁,平均(56.75±3.12)岁,男性19 例,女13 例,最短病程1 年,最长5 年,平均(3.12±0.58)年,疾病类型:ST 段抬高型23 例,非ST 段抬高型9 例。观察组28 例中,年龄45 ~74(56.56±3.17)岁,男、女比为17:11,病程1 ~5(3.15±0.49)年,疾病类型:21 例ST 段抬高型,7 例非ST 段抬高型。两组上述数据经综合比对,并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均与《中华医学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此病诊断标准相符[3],且都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此病;(2)意识清晰,认知能力正常;(3)均为首次发病。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类疾病;(2)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如心、肾等);(3)语言障碍、恶性肿瘤。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如果发现异常,即刻告知医师来处理,且制定妥当的处理措施;多给予患者关心体贴,促进其治疗依从性的提升,给予营养支持。观察组实施聚焦心理护理干预:(1)人员培训。在护理前,对科室护士进行全面培训,内容为疾病知识、护理沟通技巧、护理伦理学、咀嚼解决模式、护理心理学等,使每位都有丰富的护理知识,掌握心理咨询技巧。(2)干预措施:1)描述问题。对患者开展心理评估,引导、护理患者将内心真实感受讲出来,目的是对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一全面了解,知晓其既往所做出的努力,然后开展针对性引导。“在治疗期间,患者有怎样的担心与恐惧;对于这些担心,你该怎样处理?接下来你该怎样对自己的内心不适进行处理。”2)构建具体目标。通过描述问题,帮助患者建立具体目标,并引导其朝着目标而不断努力与前进。“现在你有何最大愿望,若1 分表示很痛苦,10 分为非常幸福,那么你对你自己打积分,并且怎样提高自己的幸福感?”3)探查例外。正确引导焦虑情绪对患者自身的影响,当将目标予以明确后,帮助患者回忆既往所发生的一些类似情况,用怎样特殊方式来解决问题,设想若有此种解决问题的成功“案例”,鼓励患者共同参与探究。4)反馈。对患者所拥有的资源与优势进行探究,肯定患者所做出的的努力;通过鼓励患者,来消除其负性心理,树立治疗勇气与信心。5)评价。针对患者所获得的效果给予肯定,并作出及时评价,从中总结经验,提出新问题,建立新目标。

1.3 观察指标

就两组负性情绪及健康行为进行比较,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定[4],两量表分值若>50 分,即为存在焦虑、抑郁,且分值越高,焦虑、抑郁越严重。(2)健康行为。采用本院自制问卷对两组健康行为进行评定,内容为适当运动、情绪自我调整、科学饮食、治疗与护理等,各项分值为1 ~25 分,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有着越好的健康行为。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各类数据均用SPSS 21.0 来处理,针对计量资料,用(±s)表示,t来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来检验,若组间经比对,差异显著,则由P<0.05 予以表示。

2.结果

2.1 两组负性情绪对比

两组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干预后,两组评分相比干预前,均有降低(P<0.05),而观察组降幅更为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对比(± s,分)

表1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对比(± s,分)

组别 n 焦虑干预前 干预后 t P观察组 28 50.21±4.49 38.55±3.08 10.15 <0.05对照组 32 50.44±4.76 45.22±3.17 7.38 <0.05 t 0.30 11.65 P>0.05 <0.05组别 n 抑郁干预前 干预后 t P观察组 28 49.77±6.28 39.41±3.52 8.33 <0.05对照组 32 50.63±6.21 45.45±3.67 6.92 <0.05 t 0.85 8.27 P>0.05 <0.05

2.2 两组健康行为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较干预前,都有升高(P<0.05),而观察组升幅更为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健康行为评分对比(± s,分)

表2 两组患者健康行为评分对比(± 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观察组 28 57.14±8.40 64.34±8.64 13.79 <0.05对照组 32 57.24±8.31 85.45±9.23 11.58 <0.05 t 0.15 7.91 P>0.05 <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实为一种心肌坏死症状,多由冠状动脉出现持续性或者急性缺血缺氧所致。当此病发病后,患者会有多种表现出现,如胸骨后疼痛(持续且剧烈),并且还伴发有心律失常、心衰及休克等症状,因而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近年,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化发展,受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生活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此病无论是在患病率上,还是在死亡率上,皆有升高[5]。此病发生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受一些诱因的影响,患者会出现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情况,而在其表面,会发生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若将冠状动脉管腔堵塞,会引发心肌缺血性坏死。当此病发生后,患者不仅会有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感之外,还会有呼吸困难及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产生。有报道[6]指出,急性心肌梗死与负面情绪之间,属双向关系,其一,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负性实践,容易引发各种不良情绪,如恐惧、焦虑、抑郁等;其二,诸如抑郁、恐惧等情绪的产生,会对病情进展甚至后期康复造成不利影响,易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升高急性心肌梗死患病概率。有研究指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根基是患者持续存在的不良情绪状态,此状态会刺激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致使机体交感神经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增加儿茶酚胺激素的分泌量,加速心跳,增加心肌耗氧量,升高血压,引发冠状动脉痉挛,最终致使急性心肌梗死发生[7-8]。

从上述可知,患者心理状态会对患者预后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应结合患者情况,制定合理且实用的心理护理方案。聚焦心理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方式,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及心理状态,开展有针对性且人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消除其负性状态及消极因素,强化其治疗勇气与信心。从本文可知,观察组实施聚焦心理护理后,其焦虑、抑郁评分降幅较对照组更为明显。提示聚焦心理护理能够消除或减轻患者对治疗的担心与忧虑,纠正错误观念,端正思维,激发疾病治疗信心,最终为治疗及预后改善提供切实支撑。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此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行为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通过聚焦心理护理后,能强化患者信心训练,增强其自尊心。

综上所述,将聚焦心理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不仅能改善其健康行为,而且还能减轻负性情绪,因而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负性心肌梗死情绪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情绪认同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