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财经人才家国情怀培育“1347”实践育人路径探讨

2021-05-24侯彦利路荣屈素一

就业与保障 2021年6期
关键词:家国学期情怀

文/侯彦利 路荣 屈素一

新时代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坚力量,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是新时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财经人才家国情怀培育的价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新时代青年人的回信中谈到:“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家国情怀的培育对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总任务、建立家国一体思想体系、实现传统文化教育总目标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家国情怀的培育助力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总任务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高校家国情怀培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更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和厚植家国情怀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教育教学以及学生日常管理、实践育人等各环节[1]。

(二)家国情怀的培育助力学生建立家国一体思想体系

部分当代大学生过度注重个人利益,缺失“大我”意识,这违背了新时代高校对大学生的要求。高校将从家国一体的思想体系出发,重点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激发其爱国情怀,始终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家国情怀的培育助力社会弘扬传统文化教育目标

新财经人才家国情怀培育将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个方面,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历史,传承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家国情怀是传统文化的结晶,高校家国情怀的培育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贯彻落实与实践。

二、新财经人才家国情怀培育的现状问题

家国情怀培育是时代的诉求,是塑造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但新时代高校家国情怀培育现状仍存在较多问题。

(一)高校家国情怀培育和专业知识教育脱节

高校教育重点通常聚焦在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大学生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的培育,大学生不能将专业知识与家国情怀有机统一,出现知与行的脱离现象[2]。

(二)高校家国情怀培育缺少体系化

近年来高校越来越重视思政教育,但在实践中不能系统化、体系化地有机统一思政课堂、课堂思政和第二课堂思政的关系,家国情怀的培育更缺乏体系架构。

(三)高校家国情怀培育模式有待创新

网络新媒体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模式和思想观念,高校家国情怀的培育尚未充分利用好网络思政主阵地而发挥显著作用。

三、新财经人才家国情怀培育的实践育人路径

(一)“1347”实践育人路径图

围绕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1347”实践育人路径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新财经人才(见图1)。

(二)新财经人才家国情怀培育“1347”实践育人路径具体实施

根据图1所示的育人路径,提出新财经人才家国情怀培育“1347”实践育人路径的具体实施方法。

1.“1347”实践育人路径之“一个思想引领”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围绕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家国情怀培育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起点,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引领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2.“1347”实践育人路径之“三个制度机制”

保障机制。主要包括工作制度保障、激励制度保障和后勤安全保障。通过制定一系列思政工作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保障育人工作平稳有效开展。培训机制。主要包括骨干教师培训和学生榜样培训。通过红色教育、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等培训载体,完善课程体系建设。评价机制。主要包括活动实施评价、帮扶效果评价、育人效果评价和长效追踪评价。通过自我评析、调查问卷、走访座谈、效果评估等方式,在每项活动实施之后进行总结评价,并建立长效追踪机制,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从而调整实施方案。

图1 “1347”实践育人路径图

3.“1347”实践育人路径之“四个实施模块”

“双四联系”榜样教育引领,传承红色基因。将党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抓手,建立“双四联系”制度,形成党委引领党支部、党支部带动团支部的三级联动、上下互通、党团共建的良好局面。

“萤火志愿”填补教育鸿沟,承担社会责任。项目组实地考察选取教育资源匮乏和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特殊儿童居多的地区和学校作为萤火志愿服务地,签订志愿服务基地,帮助有需要的孩子们走出思想禁锢、开阔眼界、树立远大志向,进一步填补教育鸿沟。

“学子论道”弘扬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线,专注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的传承,通过“祖国好·家乡美”短视频汇演、大师论“道”、经贸青年说、学子论天下、教授茶座、文化沙龙、研在商家七大板块活动,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

“三访三进”发挥专业特长,服务地方经济。让学生走出宿舍、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深入开展“访国情、访民情、访社情,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开展社会调查,建言献策,学以致用,达到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双重目的。

4.“1347”实践育人路径之“七个学期实践”

第一学期:抓住新生的身份转变,借助入学教育的时机,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军训及军事理论教育、劳动教育及美学教育,以及通过系列青马培训班、主题团日活动、系列团课等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学期:着力开展党团课系列培训和到红色革命圣地实地学习,辅助以“致敬革命先烈”话剧表演、音乐党课等活动,用革命先烈的精神引领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在青春追逐中国梦的砥砺奋进中诠释心灵深处的家国情怀;第三学期:不断创新第二课堂素质培养模式,开展以国贸专业为主体的商务谈判模拟大赛、外销员大赛、英语演讲大赛等活动,以经济学专业为主体的市场调研分析大赛,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主体的ERP沙盘模拟大赛等活动,助力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专业技能,以实现经世致用的复合型新财经人才的培养目标;第四学期:在家国情怀系统教育后,重点将转移至增强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推进文化传承等方面。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广播、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微博等公众传媒影响力,让新时代的大学生在课堂外也能获取国家动态、民族动态、社会动态等信息,在新型教育模式下引导大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自觉承续发展,进而实现知行合一的主动实践;第五学期:充分利用“萤火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实践载体,坚持育人与服务社会相融合为导向。“萤火志愿”服务项目为高校新财经建设和发展注入新思政活力,为河北教育的发展贡献高校力量;第六学期:结合“三访三进”,促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体会民生,了解民意。利用暑期社会实践主题覆盖扶幼、扶贫、助学、强智、促发展等方面,通过社会实践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引领广大青年学生以实际行动投身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第七学期:该学期重点在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实施,开拓更多的河北省内优秀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鼓励毕业生投笔从戎、保家卫国到部队上继续深造,鼓励学生加入西部支援计划,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需求。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家国情怀教育是思政教育中最重要的一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勇拼搏的不竭动力。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要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采用“1347”实践育人路径推进教育模式的变革,进而加快和完善家国情怀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家国学期情怀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略谈“家国情怀”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