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伏笔”读故事 水到渠成明寓意

2021-05-23朱晶晶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3期
关键词:伏笔鹿角铁罐

朱晶晶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组元,编排了四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四则寓言涵盖中外,文体有故事有诗歌,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单元学习进一步了解寓言,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有初步的认识。教学时,教师要有文体意识,把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立足三年级学生对寓意理解会有较大困难的学情,笔者在寓言教学中做了一些初步探索。通过读好语言感悟形象、用好思维导图进行对比、想象说话增加阅读体验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将寓意的得出变得自然而然。努力使寓言教学朝着更为本真、更为自然的方向发展,实现“理解寓意”和“发展语言”和谐共生。

一、读好“语言”,品悟人物角色

寓言故事简单生动,故事里的人物形象个性分明。在简短的文本中,人物的对话或语言就成了突出人物形象、性格的重要方式。本单元选取的寓言中也有大量的对话或人物语言的描写,这些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关键。读好这些语句,不仅能帮助学生读懂故事,品悟人物角色,也为得出寓意做好了铺垫。

以《陶罐和铁罐》为例。在教学故事的第一部分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时,可以对学生朗读指导进行有层次地设计。先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圈画出两者神态的词语“傲慢、謙虚、轻蔑、恼怒”等,尝试读出各自不同的语气。接着各自练读对话,进一步体会陶罐和铁罐神态、语气的不同。在练读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对两个不同的人物有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同学合作分角色朗读,鼓励学生加上恰当的动作、表情,读着读着,铁罐“傲慢无礼”、陶罐“谦虚宽容”的个性就显现了出来。这时,再引导学生去思考:铁罐为什么这么骄傲、傲慢?铁罐为什么看不起陶罐?从铁罐“你敢碰我吗?”“你就会破成碎片”“我要把你碰成碎片”等一次次挑衅的言语中,学生读出了铁罐自恃“坚固”而奚落陶罐“容易破碎”。这其实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为后文感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寓意埋下了伏笔。同样的,思考“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么回应的?它的态度怎样?”这些问题时,因为前面的朗读训练,学生就可以抓住陶罐说的话,从“我确实不敢碰你”中读出陶罐能承认自己的短处,从“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中读出他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这正是陶罐在“客观地看待自己”。

又如,《鹿角和鹿腿》的故事中出现了四次鹿的自言自语,对故事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抓住其中“鹿欣赏自己美丽的角”“抱怨难看的腿”这两次自言自语,进行朗读训练和角色表演读。学生很好地感受到了鹿喜欢精美别致的角,看到美丽的影子时是那样的快乐。从“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怎么配得上”等词中体会到了鹿对腿的看法以及它的心情变化。抓住语言学习,学生既对鹿的心情感同身受,又对“鹿角和鹿腿谁美丽?谁有用?”的思辨有了铺设。同时结合下文,也就更能体会作者“欲扬先抑”的巧妙安排。

品悟人物角色的特点是领悟寓意的关键环节,抓住人物语言反复揣摩是显现人物特点的有力抓手。在充分的朗读中,在有趣的角色代入中,学生不仅得到了言语表达的训练,品悟到了人物角色的性格,故事的寓意也自然而然地从故事里走出来,走进了学生的语言世界,可谓一举两得。

二、思维导图,对比感悟寓言

“对比”是寓言常用的表现手法。这一特点从很多寓言故事的题目中就可见一斑。《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和河流》都将两个相似或相关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发生故事。在寓言教学中,如果能抓住这些“对比”,就能更好地梳理故事内容,巧妙地感受角色形象,也为寓意的得出降低了坡度。而思维导图能将故事中的对比更加鲜明地体现出来,实现用显性的方式教阅读、教思考。

以《鹿角和鹿腿》为例。在读明白了故事,学生准备总结得出寓意的环节,可以出示以下思维导图,先请学生摘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完善思维导图,再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接着,结合课后第3题“下面的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发表见解。学生在前文的学习和朗读练习中,其实已经对鹿角和鹿腿有了一定的看法,此时通过完成思维导图和故事复述,不仅能帮助教师第二次了解学生的学情,也能使学生再次深入体会故事的发展,提升对寓意的认知。

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学习,同样适用于《池子与河流》。在这则寓言中,贪图安逸的池子与乐于奉献的河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学习时,引导学生读好池子和河流的对话,探讨有哪些角度可以对两者进行比较,借助表格梳理对比内容。接着根据表格及诗歌内容,小组交流池子与河流的不同。最后,立足“你觉得池子与河流谁说的话更有道理?”发表自己的见解。

表格的运用,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再一次去感受和转化诗歌语言,对角色的生活、观点、结局进行整体梳理,最后发表自己看法的过程就是在自然而然地表达感悟到的哲理。这就使寓意的感悟自然生成。

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更清晰地展现寓言故事中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需要学生勾画填写关键词,锻炼了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进行了思维的训练。在求同、寻异多元的思维训练中,学生也由表及里,深入到了故事的中心,触摸到了寓言深刻的寓意。

三、想象言说,创生阅读体验

寓言故事言简意赅,留白也给了读者许多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教学时,我们不妨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补白中历练语言,升华寓意。如《守株待兔》一文共39个字,又因是文言文,更显得凝练。但是,故事里的宋国农夫从偶然得到兔子,就不理农事,整天守着树桩,最后兔子没得到、田地荒芜,还被国人嘲笑。这整个过程,却是时间比较长久的。因此,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环节。

环节一:补充农夫内心独白。

(课件出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农夫看见了,心想:______)

师:同学们,当农夫看到兔子“折颈而死”,他会怎么想?

生1:哇!竟然白白捡到一只兔子,太开心了!

生2:太好啦!晚餐可以吃肉了。

生3:真是天上掉馅饼!

生4:就算不把它吃了,也可以卖不少钱吧!

……

环节二:补充语言训练点。

农夫为什么会“释其耒而守株”?请你来说一说。

如果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因释其耒而守株。

与其____________,不如____________。因释其耒而守株。

____________。因释其耒而守株。

环节三:创设课堂小练笔。

故事的最后,这个农夫非但没有再得到兔子,反而遭到了宋国人的嘲笑。如果你穿越时空,来到了这个守株待兔的人面前,请你来劝说,让他避免“身为宋国笑”。

寓意是寓言故事的灵魂,它看起来不可捉摸,却可以随着读者阅读的深入而逐渐明晰。通过补白寓言故事的内容,换位代入人物角色,与文中的人物对话等方式可以引发学生与故事的共鸣,拉近他们的关系。至此,寓意的得来也就水到渠成了。

寓言,是充满智慧的。寓言教学,也应该朝着更智慧的方向行进。寓言篇幅短小,但其中的语文元素颇为丰富。我们的教学应当遵循寓言的文体特征,但不应止步于只是带领学生去领悟寓意。以故事为载体,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拥有理解、构建、迁移知识的学习状态和过程,从而促进言语能力、阅读能力的发展。而学生在探寻寓意的过程中,也能充分得到寓言故事的精神温养和美学熏陶。这样,寓言教学才能朝着更为本真、更为自然的方向发展,实现“理解寓意”和“发展语言”相辅相成。

猜你喜欢

伏笔鹿角铁罐
酷虫学校·鹿角虫同学的对手(第二章)
写好人物神态,彰显人物性格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哪里来的鹿角
Deer’s Antlers 鹿角& Woodchuck土拨鼠
对话显“品格”
设置伏笔,增加细节描写
退路
Friends
《陶罐和铁罐》告诉了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