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现状与发展可视化分析

2021-05-23付婉婷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运动队高水平文献

付婉婷,何 阳,王 琳

1 研究目的

1.1 充分了解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

本文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期刊进行分析,可以让人们能清楚以往关于高校运动队建设的基本情况和研究主题不同时期的重点是什么,有助于我们了解现有研究以理论研究为主还是经验研究为主。从研究方法角度分析,有助于了解高校运动队建设的方法过程,如未来的趋势如何。

1.2 反思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问题和不足

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寻找以往高校运动队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予以思考,从而认识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高校运动队分布情况、基础设施是否完善、运动员的招收情况。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理论框架

Citespaces是一款应用于科学文献中识别并显示科学发展趋势和新动态的软件[1]。首先根据检索词的内涵,确定哪些文献不仅属于高校范围的研究,而且属于高水平运动队的研究。其次,通过查阅文章题目、关键词、摘要及引用文献有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字样,确定保留下来的文献不仅单纯的介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一词,而是进行研究。同时文献主题中未出现这一字样的,不计入文献范围。

2.2 研究数据采集

在CNKI的高级检索文献期刊中,用主题词为高校和高水平运动队进行检索,共计检索文献309篇,然后通过筛选掉与高校和高水平运动队不相关问题的文献,最后确定共计239篇进行国内研究数据集。将国内的检索结果导入CiteSpace进行分析更有效地掌握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以及如何让其进行更好地发展[2]。

3 结果与分析

3.1 发文量情况

在CNKI数据库检索出不同年份的发文量。分析近十年来的发文量,某领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研究数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此类问题的热度及是否具有前沿性。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研究从2010年22篇至2019年5篇,年度发文量大幅度下降,说明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多,关注度有所下降[3]。

图1 年度发文量

3.2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研究核心作者、机构合作网络

在本研究中,由图2可见,国内研究频次越高的作者,说明在高校运动队建设中相关研究的关注度越高,可视化数据显示:研究频次较高作者有:张春合(5);何志林(3);于振峰(3),作者的中心性为0.00,说明相关研究的核心作者之间没有什么联结作用。对核心作者的引文频次进行分析,有较高被引频次作者为:虞重干(422);于振峰(302);丁玲娣(158)等。文献高被引作者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在该领域影响力较大。在对核心作者数据分析中于振峰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研究领域研究频次和被引频次都较高,说明其在此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图2 国内核心作者共引网络图

由图3可见,国内核心机构研究成果较多的是: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4);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4);山东大学体育学院(4);首都体育学院(4),它们的中心性0.00,说明相关研究的联结作用不太显著。其他机构的研究成果都比较少,且中心性为0.00,说明了它们之间基本没有联结作用。

图3 国内核心机构合作网络

3.3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研究热点

研究热点是指在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单个或多个话题。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中心性较高的主题词集中在1995年,数据结果显示(见图4),研究热点词共现频次分布较高的为:高水平运动队(142)、高校(62)、对策(18)、现状(17)说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和对策研究是该领域探讨的主要内容。

图4 国内主题词

由表1可见,中心性较高的:高水平运动队(0.31)、高校(0.20)、对策(0.08)、现状(0.10),说明对策是该领域探讨的主要内容,因为它的共现频次和中心性较高,现状和体教结合的研究频次不高,但中心性却比较高,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中有着重要的联结作用。

表1 关键词共现频次与中心

3.4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现状分析

3.4.1 高校运动队区域发展不均匀

经济基础的发展决定着运动队的分布情况,经济越发达的地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越完善,其办学水平和层次越高。据调查研究显示,北方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高于南方,东部地区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高于西部地区[4]。除受经济影响外,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还受地理位置、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达地区的物资丰富,人才聚集,发展速度快,可以得到更优质的待遇和机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比较顺利,整体分布比较均匀。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速度慢,人才外流较多,基础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时遇到问题较大。这样不利于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全面协调发展,不利于举行区域之间的高水平运动队的竞技比赛,呈现出“北强南弱,东强西弱”[5]。

3.4.2 高校对高水平运动队的期望值过高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是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产物[7],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后被安置在各个大学,不仅解决了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后的去路问题,而且为各个大学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提供了优秀的人才,这也正是大学所期望的引进高水平竞技人才。但是高水平竞技人才的选材是缓慢的过程,而且现如今体育的地位在学校慢慢被边缘化,高校缺少高水平教练员,难以保证运动员的训练成效[8]。也没有高级别的竞赛来支持运动员的持续进步,状态会有所下滑。资金来源是否充足也对运动队发展极其重要的,在训练过程中,口头的表扬和物质的表扬都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激发运动员的竞技意识,更有激情去为学校拿下优异的比赛成绩[9]。但是很多大学很难保证有充足的资金来提供给高水平运动员成长。由于这些基础的服务保障不够,运动员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尽管很多高校都在大范围的招收,但是期望过高超过现实的承受能力。

3.4.3 后备人才的资源匮乏

后备力量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选材基础,是竞技体育发展的主力军[10]。高水平运动员形成需要对有潜力的后备人才进行培养。由于普通高中部分学生想通过体育高考进入大学,体育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童子功,也没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和肌肉能力。只是把体育高考作为一种进入大学的途径,很少有人真正热爱体育而选择体育高考。而这类学生进入大学后根本达不到高水平运动员的要求,所以高校非常愿意招收退役下来的高水平运动员来建设高水平运动队,满足学校的利益,为学校参加各类高水平体育竞技比赛取得成绩为学校带来巨大的荣誉。趋于形势的紧张,很多学校急功近利,不切实际地去招收,不利于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1 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注重运动员自身发展

专业运动员和普通运动员相比角色更加特殊,训练非常辛苦,承受的精神压力更大。不仅需要对运动员训练的成效随时测评和关注,还要对其心理变化及时的捕捉。教练员要给生活中出现困难的运动员一定的帮助,加强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沟通和运动队队员之间的沟通,解决遇到的问题,不让他们因为其他事情过度影响到训练的效果,也让运动员的内心也可以健康成长,实现训练、学习、生活全面的发展[11]。不能只在乎运动员的竞技成绩,人文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不会失去对体育的真正热爱,不被逐渐商业化[12]。

4.2 结合实际情况,关注到运动员培养本身

高校在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同时要考虑到本学校针对运动员所指定的培养方案的规划是什么,培养的方向是什么,不能只考虑到学校的名利,一把抓地去招收。每个学校都会有擅长的项目,如篮球、乒乓球等。不考虑实际情况反而会影响到运动员的训练成果,给运动员树立正确的意识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为了超越成绩不断地去训练。除了运动员本身的角度,还要从学校本身去考虑问题,训练场地设施和资金的供给也是基础保障,要加强学校场馆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外部的交流,拓展资金,把训练环境建设得更加舒适。科学的制定训练计划,将自身的优势结合起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成绩[13]。

4.3 加强国家政策支持,提升高校体育地位

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高校作为培养学生的人才聚集地,这是安置退役运动员的重要场所之一。国家政策的支持给了高水平运动员很大的心理安慰,高水平运动员进入高校,高校的体育水平也会大大提高。2017年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运动员的文化成绩也不能忽视,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养,让高水平运动员能顺利完成学校的培养计划[14]。政策的支持可以让运动员得到全方位发展。

猜你喜欢

运动队高水平文献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以“四精四度”推进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
四川省民办高校运动队高质量发展的思考研究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合理确定文化课成绩最低要求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教育部:柔道、摔跤等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今年停招
过招
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