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背景下民众居家锻炼现状研究

2021-05-23杨依林余蓉晖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居家民众疫情

杨依林,余蓉晖

2019年12月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一种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并在很短的时间蔓延开来,导致疫情在全国爆发。而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1],所以最好的隔绝病毒的方法就是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于是国家要求民众居家隔离,并号召民众在疫情期间进行居家锻炼,用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抗击疫情。本文对疫情期间民众居家锻炼的现状进行研究,找出制约疫情期间民众居家锻炼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从而使民众进行的居家锻炼具有有效性、科学性。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疫情期间民众居家锻炼现状为研究对象。以312位网民作为调查对象。利用问卷星通过微信、QQ等网络途径进行发放问卷312份,最终回收得到312份,回收率100%。去掉无效问卷2份,有效率为99%。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

2 疫情期间民众居家锻炼现状分析

2.1 疫情期间民众居家锻炼人数分析

表1 疫情期间和平常时期居家锻炼人数统计表(N=310)

从表1中可以很直观的看见因受到疫情影响,民众居家锻炼人数大幅度上升。疫情期间民众只能进行居家锻炼,但是人数只有198人。从表1可以看出疫情时期的居家锻炼人数相比于平常居家锻炼人数是有不小幅度的下滑。国家体育总局倡导民众进行居家锻炼用以抗击疫情,但是居家锻炼人数还是下滑,说明居家锻炼情况还是不够乐观,所以本文将会探讨民众放弃锻炼的原因。

2.2 疫情期间民众居家锻炼动机分析

图1 疫情期间居家锻炼动机统计图(N=198)

从图1可见,大部分民众进行居家锻炼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为了增强自身体质和免疫力。总体趋势来说,国家体育总局和人民日报的宣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疫情的突然爆发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意识到身体健康对于生命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前期的病例和医疗专家的科普信息可以看出,免疫力弱者更容易感染病毒,好的体质才能更好地增强免疫力[2]。因此我国民众初步认识到了锻炼给人体所能带来的益处,并且部分民众开始进行居家锻炼实践。控制体重也成为民众居家锻炼的重要原因,疫情期间因长期居家导致体重增加,使许多民众因为美而无法接受体重飙升,选择利用居家锻炼来控制体重。

2.3 疫情期间民众居家锻炼项目分析

从图2可见拉伸运动、室内有氧运动这类锻炼项目是深受民众喜爱的,这些锻炼项目无需专业人士的指导,也不用受到场地的限制,其运动量也比较低,几乎没有动作技术难度。至于操作技术难度较高的瑜伽和武术的选择率是比较低的。这类锻炼项目也对自身身体条件有一定要求(柔韧性等)。男性对瑜伽会感到陌生与抗拒,且民众的正常思维会认为瑜伽更适合女性。所以导致参与这些项目的民众比较少。

图2 疫情期间居家锻炼项目统计图(N=198)

2.4 疫情期间民众居家锻炼时间分析

表2 疫情时期锻炼时间、强度、频率统计表(N=198)

本文将调查问卷的大量出汗代表大强度,中等出汗代表中等强度,出汗和发热代表低强度,没有感觉代表没有强度。从表2可见选择进行长时间锻炼的民众处于极少数,大部分民众锻炼时间偏短,而进行短时间的无氧运动达不到增强免疫力的目的。疫情期间的每次锻炼要保证30分钟,连续活动15分钟左右,以后逐渐增加锻炼时间[3]。所以本文建议普通民众每天最好进行三十分钟以上六十分钟以下的有氧居家锻炼。对于锻炼时间的增长是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去增加,还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疫情期间我们选择锻炼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体质和免疫力,用以防控肺炎病毒。在锻炼的同时也要预防过度锻炼导致的不良影响,所以在运动强度的选择上民众不能随意决定,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去选择强度,不可擅自进行高强度的锻炼。从表2可见,还是有部分民众在进行的高负荷锻炼,高强度锻炼会导致人体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而造成受伤情况,高强度锻炼还会使人体产生乳酸,乳酸堆积过多会造成人体出现酸痛。所以本文还是建议民众进行正常中等强度锻炼。

从表2可见,疫情爆发后以月为单位进行锻炼次数的人是非常少的。大多数民众都选择了以周为单位进行锻炼次数。国家体育总局建议民众疫情期间进行的锻炼次数为三到五次。对于平常没有锻炼习惯的初锻炼者,高频率锻炼会使机体得不到休息和恢复,而长时间处于疲劳期。所以本文建议初次锻炼的民众适当降低锻炼的频率。

综上所述,疫情期间参加居家锻炼的民众对锻炼的意愿有所提升,对锻炼次数的需求增加,但还是要注意科学锻炼身体,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进行合理的次数,对于某些特殊民众(如身体受到伤病的影响处于康复期的民众、患有某些疾病的患者等等)的锻炼要听从专业体育人士或医师的指导。

2.5 疫情期间民众居家锻炼知识来源

图3 居家锻炼知识来源统计图(N=198)

从图3中的调查数据上能得出以下结论:有接近一半的民众在疫情发生前是没有锻炼这方面的知识,说明体育教育的程度还是不够,要加速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体育教学的完善,提升国民的体育知识程度。短视频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健身达人选择在短视频里分享健身动作,大部分的方法是科学有效的,但也有可能有不科学的锻炼方法,需要民众自我判断。对比健身app这种教学,短视频就缺少了计划性,而健身app上的锻炼计划都是根据用户自身实际情况来定制,利用打卡的形式让用户去进行锻炼。其中北京市体育局宣传推广了《居民健身方法》,四川发布了《四川“宅家”武术健身操》,江苏推出了《儿童居家防病毒,亲子互动欢乐多》等居家科学健身指导视频、图片[4]。所以本文还是建议通过科学权威的渠道获取锻炼知识来进行锻炼。

2.6 疫情期间民众居家锻炼形式分析

表3 疫情期间居家锻炼形式统计表(N=198)

从表3可见,大部分民众的锻炼形式是个人锻炼,选择以亲子家庭、夫妻这种合作锻炼形式的占小部分。因为大部分民众所学习到的锻炼方法项目大多是以个人为主,很少有去了解双人以上的锻炼形式。双人的锻炼可以进行一些个人做不到的锻炼动作,并能对对方进行保护,家庭锻炼的形式能够提升家人之间的感情使家庭更和睦。

2.7 疫情期间民众居家锻炼效应分析

图4 居家锻炼对民众产生的效应统计图(N=198)

从图4中本文得出:疫情时期进行居家锻炼对民众占最大的影响比例是心情愉悦,可以看出居家锻炼对大部分民众来说能够改善心理状况,能够缓解疫情期间的负面情绪。在进行居家锻炼原因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少部分的人是因为要缓解不良情绪才进行居家锻炼,但从锻炼的影响上来看,有一半的民众感受到了锻炼对于心理状况的影响。在本次疫情期间政府倡导民众进行的锻炼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增强体质和提升免疫力,但实际情况只有不到40%的民众感受到了体质增强,说明疫情期间的锻炼强度较低导致锻炼效果不是很理想。

在调查居家锻炼的原因中控制体重是排名第二的选项,但是在锻炼对自身的影响中,可以看到只有26.77%的民众体重得到了控制,减重与利用三大运动系统有直接关系,控制体重的锻炼是以进行有氧锻炼为主,它是能消耗掉人体的脂肪,而无氧运动消耗的主要是糖类,所以我们在锻炼时需要的是有氧运动,区分好有氧和无氧运动才能更有效的控制体重。

综上所述,锻炼对大多数民众是有帮助,但是对达到自己目的的锻炼来看,疫情期间民众居家锻炼的效果不是理想的,是需要去改变和提升。

2.8 疫情期间民众未进行居家锻炼的因素分析

图5 疫情期间民众居家锻炼影响因素分析统计图(N=112)

从图5中可见本次调查结果,根据数据表明民众没有参与居家锻炼的最主要的影响是受到自身的原因。在自身原因中有很大一部分民众是因为懒惰而没有进行居家锻炼,这背后的原因是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产品的丰富多样化,网络新媒体的多元化,以及短视频等自媒体出现,导致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依赖受到短时间的刺激所感受到的快感,而又因为进行居家锻炼会产生人体短暂的痛苦状态,人的天性懒惰会使之自身厌恶并拒绝进行锻炼,从而放弃了需要长期自律和锻炼所带来的长期的快感。从另一方面来说,民众没有进行的居家锻炼的外部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在民众没有进行居家锻炼的外部因素中绝大部分是受到场地限制,以及小部分民众是受到器械的限制。在场地限制因素中,有极少数的民众是因为担心居家锻炼会扰民。因此本文对于这部分民众的建议是去了解更多不依赖场地的锻炼方法和徒手健身的方式,最好能以现有条件为基准去进行居家锻炼。

3 后疫情时代居家锻炼发展趋势

3.1 促进居家锻炼发展的影响因素

表4 关于居家锻炼的问卷数据调查表(N=198)

从表4可见,大部分的民众在疫情结束之后还是会选择进行居家锻炼,还会有大部分的人会继续进行居家锻炼。其原因在于:(1)居家锻炼可以节约外出锻炼需要的交通时间;(2)居家运动的锻炼效果与在健身房锻炼的效果并没有多大区别,都能增强自身体质和免疫力;(3)室外环境日益恶化,交通安全隐患严重[5]。居家锻炼能减少外出受到恶劣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和避免交通事故。

从表4可见,大部分的民众随着这次疫情过后认为居家锻炼具有发展的潜能。其原因在于:(1)民众都认识到了居家锻炼的重要性;(2)民众想要提升居家锻炼的有效性和积极性,就需要外来体育器械的帮助,居家锻炼器械这块还没有被完全开发的市场会涌入大量的体育企业,这些企业因为利益关系会大力开发关于居家锻炼的器械。

综上所述,民众意识到了居家锻炼的优点,且国外研究表明居家运动与其他形式的运动如健身房运动相比,效果无明显差异[6]。所以会继续选择居家锻炼。本文认为有了大量民众的基础就能促进体育产业经济的增长,就能使体育产业得到更多的资金用于发明和生产关于居家锻炼的器械。所以居家锻炼是具有发展的潜能并能在未来大力发展,居家锻炼这种锻炼方式会发展成为体育锻炼的一种重要方式,会出现更多的民众选择居家锻炼。

3.2 居家锻炼与科技相结合的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出现了VR等技术,而VR的诞生使民众能利用科技体验不同的环境。居家锻炼与VR科技相结合的锻炼,可以完全按照民众自身的意愿选择锻炼环境,甚至随着科技的发展,VR技术会越来越成熟会使体验感与真实相接近,当与真实感觉相接近时民众可以自由选择在任何地点做任何事,如在日本富士山练习瑜伽,这能使民众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高涨。所以本文认为居家锻炼与VR相结合的锻炼方式在未来会成为运动的主流,科技与锻炼在未来一定是相结合的,是可以相互推动发展。综上所述本文认为VR与居家锻炼相结合会成为后疫情时代居家锻炼未来的发展趋势。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疫情期间进行锻炼的人数较平常锻炼人数有小幅度下滑,但是疫情时期民众居家锻炼人数比平常居家锻炼人数大幅度增长,且民众的锻炼频率有所增加;民众选择的居家锻炼项目会优先考虑没有技术难度的项目;获取居家锻炼知识的途径主要是来自互联网;民众利用居家锻炼抗击疫情的意识还很薄弱;疫情期间有相当部分的民众居家锻炼的目的带有一定消遣和娱乐的目的,缺乏科学的有针对性的锻炼,导致大部分民众居家锻炼效果并不理想。

影响民众在疫情期间进行居家锻炼的因素:1.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影响导致不想锻炼,内部因素如:对于利用居家锻炼抗击疫情的意识较为薄弱等,外部因素如受到手机、电脑等干扰;2.缺少科学锻炼知识与指导。

后疫情时代居家锻炼发展趋势:大部分民众在疫情过后会继续选择坚持居家锻炼;居家锻炼这种锻炼方式在未来会发展成为体育锻炼的一种重要方式;VR与居家锻炼相结合的模式会成为后疫情时代居家锻炼未来的发展趋势。

4.2 建议

政府应加大宣传并鼓励民众在疫情期间进行居家锻炼,加深民众居家锻炼的意识。相关学者对于疫情期间居家锻炼进行科学指导,改变民众对居家锻炼的态度。可利用体育明星效应鼓励民众进行居家锻炼。国家体育部门应推广一套符合国家国情的、具有权威科学性、可实施的居家锻炼指导手册。建议相关部门加快居家锻炼的器械开发,探索和利用VR科技相结合的新型锻炼模式,尽可能利用科技改变民众居家锻炼的环境,提高民众居家锻炼的兴趣。

猜你喜欢

居家民众疫情
韩美联合军演遭民众抗议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高级篇)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居家的日子
战疫情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