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向透药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疗效观察

2021-05-20曹洁何天有赵中亭于建荣李媛媛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药疗法定向乳房

曹洁,何天有,赵中亭,于建荣,李媛媛

1 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 甘肃兰州 730000

2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甘肃兰州 730000

3 甘肃中医药大学和平校区针推学院 甘肃兰州 730101

乳腺增生症是乳房部一种乳腺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以肿块和疼痛为特点,多与月经周期有关,是内分泌功能紊乱致使乳腺结构异常的一种妇女常见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70%~80%的女性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且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趋低龄化,城市高于农村,文化、收入高的人群高于普通人群[1]。有研究发现,乳腺癌家族史和良性乳腺病病史与乳腺癌正相关[2]。20 世纪末提出了“正常-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的发展模式被称为癌前病变[3],而非典型增生发展为乳腺癌的风险明显增高[4]。根据国内乳腺癌患者危险因素调查显示,乳腺良性疾病史是乳腺癌的第一危险因素[5]。乳腺增生病作为女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现越来越受到众多专家的重视,因此对乳腺增生病患者早期及时有效采取各种治疗措施阻断,甚至逆转癌前病变阶段治疗临床意义重大,而定向透疗法采用中医外治法,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所谓定向就是定点透药,直接将药物作用于病灶局部,对治疗早期乳腺增生患者疗效显著,同时在阻断乳腺增生进一步发展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 年)制定的乳腺增生诊疗标准:青中年女性;乳房有不同程度胀痛、刺痛和隐痛,可放射至肩背部、腋下,并疼痛与情绪波动及月经周期有关;一侧或双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质地中等或硬韧的肿块;部分患者可有乳头溢液或瘙痒。

2 入组标准

2.1 纳入标准 符合乳腺增生症诊断标准;青中年女性;知情同意者。

2.2 排除标准 严重过敏体质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使用其他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者;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的其他危重症患者。

2.3 脱落标准 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受试者,未完成本方案所规定的治疗及观察周期,作为脱落病例。

3 一般资料

2018 年10 月—2019 年6 月在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岐黄国医馆针灸科门诊就诊的46 例乳腺增生患者,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 例,且2 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情况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4 治疗方法

4.1 治疗组 采取何氏定向透药膏(郑州紫德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编号 2018102218),具体操作流程:①触摸乳房寻找病变部位,涂抹精油,用刮痧板轻轻按摩乳房,使乳房微微发红为度;②将定向透药膏重点涂于肿块部位,除乳头外,覆盖整个乳腺(厚约2 ~3mm);③用TDP 照射乳房,并用纱布遮盖乳头,照射30min;④照射结束后用膏药布固定,并保持30min ~2h,去掉药膏,用干净湿巾擦净皮肤。

4.2 对照组 采用2012 年指南推荐用药,口服乳核散结片(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44020007),1 次4 片,3 次/日。

2 组患者均以10d 为1 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月经期间停止用药,连续治疗3 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随访3 个月。

5 观察指标

5.1 乳房疼痛评分 乳房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SA)进行测量。0 分:无疼痛;0 ~3 分:有轻微疼痛,能忍受;4 ~6 分:疼痛并影响睡眠,能忍受;7 ~10 分:疼痛剧烈,难以忍受。

5.2 乳腺结节肿块评分 参照《24 个专业104 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乳癖中医诊疗方案》(国家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12 年)。肿块大小分级与评分:1 级:肿块最大直径≤2.0cm(3 分);2 级:肿块最大直径2.1~5.0cm(6分);3级:肿块最大直径≥5.0cm(9分)。

5.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 年)制定。临床治愈:乳房疼痛及肿块消失,随访3 个月不复发;显效:乳房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重型变为轻型,乳腺肿块直径缩小50%以上,随访3 个月未有加重;有效:乳房疼痛减轻,中型变轻型,重型转中型,结节或肿块直径缩小不足50%;无效:乳房疼痛未缓解或加重,肿块质地及大小未改变。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以率(%)表示,用卡方检验,以P<0.05 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结 果

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00,P=0.032),见表1。

表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 2 组患者乳房疼痛比较

观察2 组乳房疼痛症状分析,2 组患者治疗后优于治疗前,经t 检验,P<0.01,有显著差异,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乳房疼痛比较 (±s)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乳房疼痛比较 (±s)

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t治疗组 237.43±1.5322.74±1.54411.333对照组237.43±1.5323.78±1.858 8.698

3 2 组患者乳房肿块比较

观察2 组患者乳房肿块情况,2 组患者治疗后优于治疗前,经t 检验P<0.01,有显著差异,见表3。

表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乳房肿块比较(±s)

表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乳房肿块比较(±s)

组别 例数治疗前治疗后t治疗组 237.43±1.5322.22±1.858 11.094对照组237.43±1.5324.31±1.5859.052

讨 论

乳腺增生病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引起,大多数研究者公认与下丘脑—垂体—卵巢—乳腺内分泌轴平衡失调密切相关[6]。有研究发现此病的发生主要是黄体素的分泌减少,雌激素的含量相对增多所致,排卵前期黄体生成素和雌二醇分泌不足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关键[7]。王玉琳[8]研究发现,乳腺的不典型增生与乳腺癌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且在原位癌中发现中度或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存在。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癌变率为1%~5%[9],而伴有非典型增生者其发展为乳腺癌的几率明显增高[10]。因此对乳腺增生早诊断,早治疗,阻断乳腺增生向乳腺癌的转变,是目前研究的重点。西医对本病治疗,多采用内分泌药物,此药干扰人体激素间的平衡,不宜长期用药,定向透药疗法采用经皮给药,将药物作用于病变局部及穴区,使药物渗透入里,直接发挥治疗作用,在早期治疗乳腺增生方面,患者接受度高。

定向透药疗法是由甘肃省名中医——何天有教授提出,并得以生产、推广。此法是将药膏均匀地涂擦于病变部位与穴区,应用一定的中医操作方法,使药物渗透入里,直达病所。定向透药膏主要组成:大黄、芒硝、乳香、没药、蜂房、炙鳖甲、川芎、胆南星、冰片等。方用大黄、芒硝为君药,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乳香、没药为臣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胆南星、蜂房、鳖甲为佐药,加强消散结块之功;冰片具有很好的透皮功能,促进剂舒肝散郁,消肿止痛,能引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药理研究表明冰片有抗炎镇痛作用,同时它还可促进药物通过皮肤屏障,以达到药物在体内的最佳吸收和分布[11]。研究发现大黄酸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蛋白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可抑制乳腺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12]。以上诸药共用消除乳癖,并相辅相成具有强大的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功效。从而改善微循环及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乳腺增生肿块的软化和吸收。

定向透药疗法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做到了辨证论治,精准治疗,通过透皮吸收和对经络穴位的刺激作用,改善乳房周围的血液循环,通过反射性调节机体内分泌系统,使局部经络的痰瘀消散,肿块软化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定向透药膏经皮给药,与天灸类似,通过刺激局部膻中、乳根、屋翳等腧穴,已达到宽胸理气,散结化滞,调经气之功,同时结合药物更好的发挥治疗作用。药物与穴区结合,实现局部与整体、治标与治本兼顾的治疗目的。综上所述,定向透药疗法在治疗乳腺增生方面比单纯西药疗效显著,且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好,治疗后患者有舒适和轻松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药疗法定向乳房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偏序集上的相对定向集及其应用
定向越野
无药疗法特色医疗专修班常年招生
长着乳房的大树
定向驯化筛选耐毒酵母
无药疗法特色医疗专修班常年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