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血脂异常选穴规律分析*

2021-05-20李静娄必丹吴嘉萍邢尧丹陈宇奇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丰隆中焦脾胃

李静,娄必丹,吴嘉萍,邢尧丹,陈宇奇

1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 410208

2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7

血脂异常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即高脂血症,也泛指包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在内的血脂异常[1]。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群的血脂水平持续升高,本病的患病率在中国人群中不断上升[2]。血脂异常的主要风险是使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增加。血清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的升高将会导致我国2010—2030 年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 万[3],同时血脂异常也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4]。西医对于此病的治疗主要为口服他汀类等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为主的降血脂药物,其控制血脂效果尚可,不良反应有肝肾功能损害等,而且还需要长期规律服药,在临床使用上有不便之处[5]。针灸在医治血脂异常方面,具备疗效确切[6]、操作便捷易行、无不良反应等特点,深受患者青睐[7]。本文对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SinoMed 及PubMed 数据库中针灸治疗血脂异常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其临床用穴规律。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用收录于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SinoMed 及PubMed 数据库的针灸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文献。

2 检索方法

检索年限:1979 年1 月—2019 年12 月。检索方法:采用布尔检索技术,电子检索及手工检索结合。选用主题词:血脂异常、针灸疗法。关键词:“温针灸”“温和灸”“针灸疗法”“针刺”“电针”“灸法”“太乙灸法”“针灸”“艾灸疗法”逻辑组配并且(AND)“高脂血症”“血脂高”“脂血症”“高脂蛋白血症”“高血脂”“血脂异常”。

3 文献资料的选择

3.1 纳入标准 ①明确诊断为血脂异常;②研究对象是针对患者的临床研究;③采用针灸治疗为主,且效果确切;④明确给出针灸处方。

3.2 排除标准 在已查询到的文献中,排除政策指导性、针灸治疗血脂异常前景、综述、动物实验研究以及重复发表或者内容雷同的文献及与针灸无关的文献。

3.3 筛选 ①对检索到的文献先进行题目的筛选,题目与本文研究内容无关以及动物实验研究的文献排除。②再进行文献摘要的阅读,排除摘要内容与本研究无关的文献。③对剩下的文献进行全文细致地阅读,初步将文献分为非综述类、综述类文献。综述文献予以排除,然后对于未全文收录的,进行手工查阅,将所有通过数据库中检索到合格文献进行对比,相同文献只取一篇。不能明确分类的文献,通过阅读全文,再进一步分类(重复步骤①~③)。

4 资料提取

检索到716 篇文献,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确定最终符合标准的文献共164 篇。

5 数据的标准化与数据库建立

5.1 数据标准化 在建立针灸治疗血脂异常标准的数据库之前,根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8]对穴位名称、部位、归经进行规范化。

5.2 数据库的建立 使用Excel 表格建立针灸治疗血脂异常的处方数据库。

5.3 统计软件 在Windows7 操作平台上,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statistics 21 进行描述性分析及聚类分析;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对数据库进行关联规则分析。

结 果

1 描述性分析结果

1.1 穴位频次分析 对所收集到的164 条处方数据进行相关穴位的频数分析处理,共有穴位92 个,使用频次合计916 次。针灸治疗血脂异常使用较多的穴位依次为:足三里、丰隆、三阴交、中脘、内关、脾俞、天枢、肝俞、肾俞、太冲,见图1,表1,表2。

1.2 经脉选用频次分析 164 条处方中穴位的使用涉及经脉14 条,选用经脉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太阴脾经为主,共占总频次的77.62%。使用频次最高的经脉是足阳明胃经,选用胃经的穴位有16 个,占总穴位数的17.39%,共运用291 次,占总频次的31.73%。见表3。

图1 针灸治疗血脂异常选用频次前10 位穴位

1.3 部位选用频次分析 将人体分为下肢部、胸腹部、背部、上肢部及头面颈项部5 个部分。针灸治疗血脂异常穴位的分布部位主要选取下肢部及胸腹部,占总频率的70.30%。其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下肢部>胸腹部>背部>上肢部>头面颈项部,见表4。

1.4 针灸方法分析 164 条处方中针灸方法多样,其中单纯针刺用法最高,占总处方的37.80%,其次为穴位埋线(12.80%)、针刺结合其他疗法(12.80%)、单纯灸法(20%),还有其他疗法如穴位敷贴、磁针、梅花针等方法运用频次低,表格中未予以单独列出。见表5。

2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对针灸治疗血脂异常使用频次10 次以上的穴位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将支持度设置为≥0.1,置信度设置为≥0.8,得到17 条关联组合。表中支持度最高的为三阴交-足三里,其次为丰隆-足三里,内关-足三里等。三阴交→足三里的置信度为0.92,支持度为0.37,说明三阴交出现时,足三里出现的概率为0.92,三阴交、足三里一起出现的概率是0.37。见表6。

3 聚类分析结果

采用SPSS statistics 21 软件对使用频次为10 次以上的穴位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分为6 类:足三里-丰隆-三阴交、曲池-合谷-太白-太溪、关元-气海、中脘-天枢-脾俞-肾俞、内关-太冲-阴陵泉、膈俞-肝俞-神阙-胃俞。见表7,聚类分析谱系图见图2。

表1 针灸治疗血脂异常选用频次10 次以上穴位

表2 针灸治疗血脂异常选用频次10 次及以下穴位

表3 针灸治疗血脂异常经脉选用频次

表4 针灸治疗血脂异常部位选用频次

表5 针灸治疗血脂针灸类型选用频次

讨 论

图2 针灸治疗血脂异常处方选穴频次10 次以上穴位聚类谱系

表6 针灸治疗血脂异常使用频次10 次以上穴位 关联规则

表7 针灸治疗血脂异常处方聚类群

在祖国医学中,并无“血脂异常”“高脂血症”等病名,多为“脂”及“膏”的描述,这些论述和血脂异常的主要症状具有相同性。如《黄帝内经 灵枢集注》中记载:“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则膏肓丰满。”指出血脂异常与中焦之气关系密切。本研究结果显示,针灸治疗血脂异常使用最多的穴位依次为足三里、丰隆、三阴交、中脘、内关、脾俞、天枢。足三里,胃经之合穴,四总穴之一,有调理脾胃,疏通经络之功,常用于脾胃疾病,《灵枢 五邪》中记录“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针灸此穴可调理中焦脾胃气机[9]。丰隆,足阳明经之络穴,为祛痰要穴,是治疗因痰所致病症经验穴,血脂异常因中焦运化失常,痰湿互结所致,临床上针刺此穴可有行气祛痰、疏经活络之功[10],也是电针通过刺激丰隆穴来治疗高脂血症的关键因素[11]。三阴交,系足三阴经之交会穴,统治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经所主治的病症,有健脾益气、调补肝肾之功。现代研究表明刺激三阴交穴,可以促进身体的代谢,增加能量的消耗,还可以通过抑制食欲及胃肠吸收作用,降低能量的摄入,达到降脂的目的[12]。中脘,足阳明经之募穴、八会穴中之腑会,又是任脉、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及手少阳三焦经之交会穴,有行气活血之效[13]。 内关,手厥阴经络穴,别走手少阳经,又为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有宁心安神、调和脾胃、疏肝降逆之功[14]。脾俞,为脾之背俞穴,有益气统血,健脾利湿之功。天枢,胃经穴,为大肠之募穴,可疏通肠道,调节水谷精微在肠道的吸收和排泄[15]。高脂血症的发生与中焦脾胃运化失调密切相关,以上穴位均有调理中焦之气的功效。

本文统计结果显示治疗血脂异常运用频次较多的经脉是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从气血津液学说来看,血脂异常其病位在血,足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是主血所生病也,激发足阳明经经气,可祛邪从血分出。从藏象理论来看,脾胃功能失调是血脂异常形成的关键[16],治疗血脂异常最常用的经络为足阳明胃经,体现了循经取穴的方法。足太阳经,属膀胱,络肾,为多血少气之经,是人体一身之藩篱,行于背部两侧,五脏六腑之背俞穴皆位于此,激发此经脉经气,可调理脏腑功能,调和阴阳[17],“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刺激此经,可使邪自去。

通过部位频次分析发现,针灸治疗血脂异常的穴位部位主要为下肢部和胸腹部,体现了局部取穴与远部取穴并重的配穴法。结合针灸治疗血脂异常的选穴、选经及部位,可发现选穴最多的经脉为胃经;选穴部位最多的为下肢膝部附近,及胸腹部。《黄帝内针》[18]认为下肢的膝部相当于下肢的中焦,胸腹部亦相当于人体的中焦。故从三焦来看,血脂异常的治疗主要从中焦论治。

本研究通过对针灸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文献分析,发现针灸方法多样,以针刺及埋线为主,针刺可以减轻高脂血症患者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改善血脂水平[19]。血脂异常是一个长期发展的病理过程,运用穴位埋线可以通过手法操作及胶原蛋白的粗细来达到补虚泻实的作用,达到调脂的目的[20],且穴位埋线刺激时间长,能发挥长效刺激穴位的优势[21],故使用的频率也较高。

穴位和穴位的相关性可从关联分析中寻求结果,根据表6,支持度最高的配穴三阴交→足三里,两穴体现了表里经配穴法,足太阴与足阳明为表里经,主中焦之气,脾胃为人体气机之枢纽,二穴相配可调理中焦之气,徐福等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在不同的穴位组合中,三阴交和足三里配伍使用,疗效最佳[22]。丰隆→足三里,体现了本经配穴法。丰隆、足三里同属足阳明经,共奏健脾祛湿,行气活血之功。内关→足三里,内关属阴,足三里属阳,根据“阴阳互根互用”,“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理论,两穴配伍,可调和阴阳;且足三里穴为胃经合穴,善于调气,阳明经“多气多血”,内关通阴维,善治胃心胸之疾,且主调血,厥阴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故两穴相配,在功能上相互协调,有调和气血、调理中焦的作用,内关与足三里,一阴一阳、一脏一腑、一气一血,相得益彰。

通过聚类分析,分为①足三里、丰隆、三阴交,②曲池、合谷、太白、太溪,③关元、气海,④中脘、天枢、脾俞、肾俞,⑤内关、太冲、阴陵泉,⑥膈俞、肝俞、神阙、胃俞6 个聚类群。根据聚类谱系图,分为主穴和辨证配穴两类,其中足三里、丰隆、三阴交为治疗血脂异常的主穴。其他五类可作为随证加减之穴位,痰浊阻遏者可加曲池、合谷、太白、太溪或关元、气海燥湿化痰;脾肾阳虚者可加中脘、天枢、脾俞、肾俞以健脾益肾;阴虚阳亢者可加内关、太冲、阴陵泉滋阴潜阳;气滞血瘀者可加膈俞、肝俞、神阙、胃俞行气活血化瘀。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血脂异常文献进行分析,发现血脂异常病位在脾胃,易为痰湿之邪所袭,现代临床中所选穴位、经络、部位多有调理中焦脾胃之气的特点,临床上痰湿体质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23],血脂异常患者多以痰湿阻遏证型为主[24],故聚类分析中有两类配穴用于治疗此证型。脾胃为后天之本,针灸治疗血脂异常应充分考虑脾胃中焦的主要地位,并随证加减。

不足和展望

针灸治疗血脂异常临床疗效佳,简便易行,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①针灸治疗血脂异常大样本,多中心的严格完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数量较少。②未对纳入的164 篇文献进行质量分析,可能因为纳入文献质量差异影响本研究的客观性[25]。③针灸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研究中,疗效标准尚有不一致之处。④本研究只进行了十四经及奇穴的相关分析,未对自拟穴予以分析,对于使用自拟穴治疗血脂异常的相关文献,还需要进一步整理。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6],本文旨在为针灸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依据,使针灸治疗血脂异常的方案更加系统化、标准化。

猜你喜欢

丰隆中焦脾胃
想要畅通气血,试试常按丰隆穴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畅通中焦选对药
李生财论治湿阻中焦型慢性胃炎经验
“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豁痰要穴丰隆穴
运用吴鞠通寒湿理论治疗中焦寒湿证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