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古匠心 贵在创新

2021-05-18吴少华

上海工艺美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竹刻艺术

吴少华

Bamboo carving falls into two major genres: “Jiading Bamboo Carving” and “Jinling Bamboo Carving”according to the artist places. A variety of stationery accessories, furnishings and elegant sundries, created by artists, have become traditional art treasures. Since ancient time, outstanding artists come forward in multitudes to specialize in bamboo carving art. At present, the author is fortunate enough to meet Luo Angang and is attracted by his bamboo microscopic carvings because this artistic style has never been seen before.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中国文人对竹的钟情源远流长,而基于竹文化的竹刻工艺,则成为江南文化的一张名片。特别是明代中叶起,经文人与艺术家们共同努力,将竹刻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按艺术家们所在的区域形成了“嘉定竹刻”与“金陵竹刻”两大流派,他们创作的各色文房器具、陈设雅玩,已成为了传统的艺术瑰宝。从此,竹刻艺术,人才辈出。日前,笔者有幸相识罗安钢,并为他的竹雕微刻所吸引,因为这种艺术风格尚不见前人。

庚子大暑,有朋友说要介绍位奇人给我认识认识,于是,我在红墙黛瓦的三山会馆见到了这位奇人,他便是罗安钢,一位略带几分儒雅但并不善言辞的中年人。朋友说他善竹雕,说着从一个肩套取出一把折扇给我。初一瞧,我还以为是扇骨上畫了一幅淡墨小品,一枝树梢,一羽啼鸟,浑然天成,满目生机。再一瞧,原来这是用刀雕刻出来的。罗安钢将这种以刀代笔的工艺称为“竹雕微刻”,那种气韵令人叹为观止。

继尔,我欣赏到他的代表作品《龙山行旅园》,这件以山水为题材的作品,可以说将罗安钢细雕加细刻的技法,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刻画出一幅气势非凡的壮美之画。远处景象雄伟,山峦朦朦胧胧,中间起伏跌宕,云雾缭绕,变化多端。近处青松石径相依,小桥与行人共映。再欣赏细处,似乎让人伴随着九曲清澈流水声,聆听到宁静中流淌着一缕缕生机。这些山石轮廓、线条之勾勒,作者都巧妙地通过点、线与面的结合,充分展现奇石古木之空旷气韵与中国山水画笔墨的厚重。让自然风光,在清新奔放的意境中,凸显出作者别一番的审美情趣。此作品,不仅得到了业界前辈徐秉方先生的认可,称赞为竹刻表现形式的新路子,同时也入选2020年第二届上海私藏工艺美术精品展。

回首望去,罗安钢已在平面微刻领域耕耘40多年了。他对刀刻艺术的兴趣,启蒙于童年时代,那时他看到隔壁邻居用刀在玻璃上刻蜡光纸,能刻出人物与花卉走兽图案,他也悄悄地跟着学,居然也能像模像样地刻出一幅幅作品出来。1975年小学毕业时,经过老师推选进入了上海玉石雕刻厂工业中学,从此开启了他的艺术人生的征途,时年14岁。

罗安钢告诉我,读工业中学时,这是最基础的培训,从写生、素描、白描,一直到雕塑,他还记得当时的专科教师张敏涛先生对他的传授与教导。在校外,他还自请连环画名家顾炳鑫先生指点,又向同学戴红杰的父亲戴敦邦先生请教。这些课外的前辈名家指点,让这位艺坛后生得到点化与领悟,使他的绘画基础有了质的提高。

三年的专业培训教育结束了,当时一起毕业的同窗,涌现了不少现今在业界与社会上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例如吴德昇、易少勇、钱振峰、陆华等。与上述同窗不同的是,罗安钢进入了本厂的象牙雕刻部。他从最初的起稿到造型的创作,再到精刻的过程,同时受到不同风格的名师指导,使他眼界大开,在手艺上不断长进。其间,对他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位名师叫范勋元,他是来自嘉定的竹刻匠人。范先生是平面细刻高手,他能以刀代笔在洁白的象牙上雕刻出千姿百态的图案。有一次范先生在刻“清明上河图”,罗安钢就在一边偷偷地,默默地记。回到家就在有机玻璃上照模照样地刻划,然后将刻好的有机玻璃带给范老师求教。老师经过了认真审阅后给了鼓励,在肯定的同时,建议这位学生改用竹板去刻,想不到,从此,罗安钢就与竹刻结下了终身之缘。

人生是多变的,1988年春天,罗安钢辞去玉雕厂工作,赴日本自费留学考察和工作,同时也带去他的微雕作品,此时他已经是个具有10年艺术创作经历的匠人,他的作品得到了日本友人的好评与赞扬。此后八年里,在不断的学习与工作中,他深深感受到日本文化与人文情怀,以及对工作的敬业精神。这一切经历,对他的人生观改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对他后来的艺术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96年的秋天,也就是罗安钢在日本度过八个春秋后,由于父母的召唤,他告别日本回到了上海。久别的故乡,久别的微刻艺术,一切还得从头开始,从练习白描到写生,从微刻到创作。经过大量的临刻、创作,再临刻的学习过程,使他渐渐地感悟到竹刻的魂究竟为何物,真正懂得了它必须是以书画的理论与笔墨为基础,从传统的线刻入手,再借鉴牙雕细刻的技法,去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段,从而走出属于自己风格的艺术之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罗安钢终于走出了一条崭新的艺术视觉效果之路,他以刀代笔,开创了属于他自己的竹雕薄意微刻。微刻融入薄意之中,这是他首创在竹器上的运用,从刻画技巧而言,它完全可以展现传统文人画的笔墨意韵,应用走刀刻线的粗与细、虚与实、长线短点的对比手法,表达出生动自然的艺术境界,以传递人文美学的理念。这是一种全新视觉效果的竹艺,它以独特的表现手法与美学情趣相结合,以刀功体现笔意,在0.1毫米之间展现中国传统绘画的博大精深。作品气清而质朴,圆润而丰满,从而将竹的风骨与笔墨情趣融合,让传统的竹刻艺术展现出“前无古人”的意境效果。

春去秋来,多年的艺术耕耘,使他的竹雕薄意微刻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胸有成竹的他,在创作时不用打底稿,手中的刀随心所欲,落刀却能稳、准、狠,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作品所表现出的神韵与质感,开创出一种属于他的艺术风格,人称“罗氏竹刻”。

艺术的冷板凳一坐就廿年,从扇骨到肩搁,罗安钢先生用他手中的刻刀,将江南文人审美的情趣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他的作品获得了专业佳评。2017年春季,他的扇骨《八哥·荷塘野趣图》、臂搁《临江离别图》,入选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与嘉定区文广局主办的《匠心意造一当代竹刻名家精品邀请展》,2020年秋天,他的臂搁《十八罗汉》和《春游图》又入选在常州举行的《常春荟萃一全国竹刻邀请展》,这两幅作品引起了业界人士的惊叹。前者以大自然为题材,成功刻出各具形态的罗汉神采,以及群山起伏、变化多端的物象,彰显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妙影像。后者通过对群山起伏之势,变化酣畅的峰峦河山的刻划,从而达到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

罗安钢刀下意境,端庄稳健、气清质朴、疏密有致、气韵古雅,如诗似酒,具有宋画的高雅气质,彰显了这位艺坛奇人的格古匠心,而他在竹骨上将墨韵情趣能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这是我们这个时代赋予他的创新意境。

猜你喜欢

竹刻艺术
纸的艺术
“竹刻情怀
洪建华竹刻艺术作品
刀痕竹韵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凝聚在刀尖的智慧
当代竹刻 百花齐放
爆笑街头艺术
金陵竹刻即将消失的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