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罗哆噜傈僳语亲属称谓及文化特征

2021-05-18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傈僳词头晚辈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昆明 650031)

0 引言

罗哆噜傈僳语是指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石登乡水银厂村委会罗哆噜村的村民所讲的语言。虽然同是傈僳族,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各个地方的傈僳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亲属称谓语是指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们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一套特殊的语言符号的反映。就罗哆噜傈僳语的亲属称谓语进行研究分析,内容如下:

1 罗哆噜傈僳语亲属称谓的系统

在罗哆噜傈僳语中亲属称谓的系统将从以下四个主要方面来叙述,分别如下:

(1)第一类是以父亲为主的亲属称谓:父亲

父亲的爸爸(爷爷)父亲的妈妈(奶奶)

第一层:伯父姑姑叔叔 第二层:伯母姑父婶婶

第三层:哥弟姐妹 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哥弟姐妹

第四层:侄子侄女 侄子侄女 侄子侄女

对以上简表做简单说明:这个村所说的傈僳语中,父亲的爸爸叫爷爷,父亲的妈妈叫奶奶,这将在后面的内容中提到并予以说明。以上各层的亲属称谓词都是从母语人角度出发。

(2)第二类是以母亲为主的亲属称谓:母亲

母亲的爸爸(爷爷)母亲的妈妈(奶奶)

第一层:舅舅姨妈小姨 第二层:舅妈姨爹小姨爹

第三层:表(哥弟姐妹)表(哥弟姐妹) 表(哥弟姐妹)

第四层:侄子侄女 侄子侄女 侄子侄女

以上各层的亲属称谓词也都是通过作者调查得出结论,如若像汉语一样叫母亲的爸妈为外公外婆的话,会给人以见外之感,但叫爷爷和奶奶的话就会显得亲切;因此在这个村庄的傈僳语中同样的也叫爷爷和奶奶。以上各层的亲属称谓词都是从母语人的角度出发的。

(3)第三类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称呼:第一层:母语人

第二层:哥哥嫂子 姐姐姐夫 弟弟弟媳 妹妹妹夫

第三层:侄子侄女 侄子侄女 侄子 侄女 侄子侄女

第四层:侄子侄女的配偶 侄子侄女的配偶 侄子侄女的配偶侄子侄女的配偶

在同辈中,这个傈僳族村是根据年龄的长幼进行称呼的,年纪大的叫哥哥或姐姐,而年纪小的叫做弟弟或妹妹。

(4)第四类是以爷爷、奶奶为主的亲属称谓:爷爷奶奶

第一层:哥哥嫂子 姐姐姐夫 弟弟弟妹 妹妹妹夫

第二层:儿子儿媳 儿子儿媳 儿子儿媳 儿子儿媳女儿女婿 女儿女婿 女儿女婿 女儿女婿

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以上亲属称谓受到了汉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冲击,该村的傈僳语在亲属称谓的称呼上首先是按照长辈关系的,其次是按照年龄大小,然后层层推进,循环往复。

2 罗哆噜傈僳语亲属称谓与汉语亲属称谓异同

罗哆噜傈僳语亲属称谓词在上面已经做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下面的内容是根据上文中亲属称谓系统中一些现象来做分析的;包括对亲属称谓词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2.1 语音上的异同

(1)用国际音标表示其读音:

在以上亲属称谓中表哥、表姐、表弟、表妹和哥、姐、弟、妹的叫法是一样的,伯父、伯母和姨妈、姨爹的叫法也是一样的。

(2)与普通话的异同(声、韵、调三方面):以父亲、母亲、伯父、伯母、哥、姐为例(见表 1)。

表1

2.4 称呼依据上的异同

在上面已经多次提到在罗哆噜村中同辈之间相互称呼是根据年龄的大小的;每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称呼依据,从而也使得称呼方式截然不同,当然有些少数民族对于亲属称谓的称呼和汉族也有相同的地方,罗哆噜傈僳语中同辈之间的称呼以年龄大小为依据,它和汉语保持一致。然而这和边上白族村民的称呼依据又截然不同,在周围的白族村落里是以“辈分”为称呼依据;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称呼依据存在差异。

2.2 词汇上的异同

亲属称谓词作为单独的词类,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发展变化,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亲属称谓词中的词头a-,这里要说明的是在罗哆噜傈僳语中词头a-不仅在亲属称谓词(名词)中存在,它还存在于疑问词、代词中,还有部分的形容词和感叹词的前面,它表示一定的附加意义。在亲属称谓词中的词头a-比如:父亲[31][ba31]等,从中我们都能发现,词头a-主要是出现在对长辈的称呼中,举一个没有词头a-的例子:表弟[ni33][za31]等,而这些亲属称谓词是对于晚辈而言的,这和上一个例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汉语亲属称谓中有词头a-的很少;尊卑长幼存在于任何一个民族中,它对特定生活环境里的人群起着一定的约束作用,使人们很好的区分长幼秩序。

2.3 语法上的异同

在这里也是通过例子进行分析说明,如:“舅舅,今天您干嘛?”和“今天你干嘛,弟弟?”这两个句子通过主语出现的先后顺序,很好的体现了在罗哆噜村中生活的傈僳人们对于长辈的尊敬。这个例子可以说是罗哆噜傈僳语亲属称谓在句子中所体现的一种内涵,也可以说是罗哆噜傈僳语亲属称谓词在语法上的特点。在汉语中,亲属称谓词可前可后,同样起尊重作用。

3 罗哆噜傈僳语亲属称谓所体现的社会文化特征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融合与沟通,它们不论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相互影响着,不论是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还是少数民族与汉族,而罗哆噜傈僳族长期与汉族接触,也受到了汉民族文化的影响,罗哆噜当地的傈僳语也不例外,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汉语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3.1 汉化趋向

在这里就以上文中的某几个亲属称谓的发展变化为例:如“伯父”一词的发展变化,起初在这个村庄里,伯父叫[a55][u31][pha33],但由于受到周围汉族村落在汉语交流的过程中的影响,伯父一词的叫法越来越被汉化,现在将近一半以上的村民都把伯父叫成(阿大大);同样的“伯母”一词也有着相同的发展变化,现在大部分村民都把伯母叫成(阿大妈),这些就是被汉化的结果。如在上文中所提到的叫“表哥、表姐”为“哥、姐”,“外公、外婆”向“爷爷、奶奶”的转化,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它其实是一种简化;不仅在语言方面被汉化,一些民俗也被汉族化了,拿婚俗来说,在十几年前这个傈僳族村落还保留着以往那种繁杂的婚俗,而现在和汉族的婚礼过程类似。这些变化很好的适应了现在快速发展的社会和节奏较快的生活。

3.2 尊重长辈

在罗哆噜傈僳语亲属称谓中尊重长辈主要体现在在称谓前加上词头a-和在人称上的变化使用。在叫长辈时都会加上词头a-,如阿舅、阿叔等,不仅表示尊重还有了亲切之感,在普通话中“您们”一般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长者或者是要尊重的人,而在本村傈僳语中,“您们”表示对长辈的尊重,如果用单字“您”反而体现不出对长辈的尊重。另外就是对长辈进行排序称呼,如大爹、二大爹,爷爷、小爷爷等,这样不仅可以使长幼顺序清晰,同时也体现了对长辈的尊重。

3.3 关爱晚辈

在罗哆噜傈僳语亲属称谓中关爱晚辈主要体现在对晚辈的叫法上,也包括对词头a-的使用和对晚辈进行按顺序排列的称呼,如阿良(同辈之间进行称呼),再者就是二弟、三妹等的称呼,这些都体现了对晚辈的一种关爱或可以说是对他们亲昵的一种表现。

3.4 称呼依据

在罗哆噜傈僳族中亲属称谓在同辈中是根据年龄大小相互称呼的,但是在周围白族村落中亲属称谓的依据则是“辈分”,同一辈中,如果对方的父亲是自己的伯父,那么不管对方比自己小多少岁,都得叫对方哥或姐,这个称呼依据也是社会化特征的一个具体表现。

4 总结

以上是对罗哆噜亲属称谓从傈僳语亲属称谓的系统与汉语亲属称谓的异同、亲属称谓所体现的社会文化特征几个方面进行浅析,在此过程中可以很明显感知到傈僳语独有的魅力,语言与社会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因为民族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导致了民族语言的相互融合贯通,从而也使得亲属称谓语不断发展变化。亲属称谓语是日常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联系家庭与社会生活的相互影响对称谓语进行历时研究从而有效的探索亲属称谓的现实意义是当下最重要的研究思路,也更为明显的发现罗哆噜傈僳语亲属称谓语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傈僳语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语言,亲属称谓只是其中的一方面,相信在以后的研究道路上,越来越多的人会取得更加丰硕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傈僳词头晚辈
“傈僳山寨换新颜”精品线路
傈僳语施受标记
过年世相
민족 만화 —리쑤(傈僳)족
怒江傈僳少女求学记
大伯家的几个晚辈
大具纳西语的词头a-
正确书写计算机系统内部使用的二进制倍数词头符号
长辈对晚辈可否说“请”字
法定单位升的符号“L”前添加S I词头后需改为“l”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