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削痂植皮术对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1-05-18杨雄刘杜鹃刘洋

关键词:植皮负压创面

杨雄,刘杜鹃,刘洋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削痂植皮术对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杨雄,刘杜鹃,刘洋

(吉林市化工医院烧伤整形科,吉林 吉林 132001)

研究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削痂植皮术对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将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吉林市化工医院收治的80例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削痂植皮术联合常规敷料加压包扎封闭创面治疗,试验组患者行削痂植皮术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7 d创面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7 d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及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治疗后7 d试验组患者肉芽生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换药频次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7 d生活质量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而疼痛评分及血清CRP、WBC、TNF-α、IL-6水平相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均<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7 d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削痂植皮术治疗深度烧伤患者,可改善创面愈合情况,缓解患者疼痛,抑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深度烧伤;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行削痂植皮;愈合;炎性状态;白细胞计数

临床诊断中将烧伤分为Ⅰ度、浅Ⅱ度、深Ⅱ度、Ⅲ度及Ⅳ度,深度患者烧伤面积大,部分患者伴有感染、休克等症状,需要立即接受手术治疗,通过植皮手术方式覆盖烧伤创面,并将坏死组织及时切除。深度烧伤患者接受削痂植皮手术后,使用常规敷料加压包扎封闭创面处理,效果不佳,皮肤愈合期比较长,术后容易出现感染现象。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创面治疗技术,其中的负压敷料能以负压吸引伤口,使坏死物质外流,从而促进伤口愈合[1]。现以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削痂植皮对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为本研究的重点进行探讨,并进行以下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吉林市化工医院收治的80例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致伤原因:电烧伤10例,蒸汽烧伤7例,火焰烧伤15例,热液烧伤8例;年龄24~47岁,平均(35.25±1.05)岁;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5例、15例。试验组患者致伤原因:电烧伤10例,蒸汽烧伤8例,火焰烧伤14例,热液烧伤8例;年龄25~47岁,平均(35.46±1.12)岁;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6例、1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致伤原因、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组间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 烧伤外科学分册》[2]中相关深度烧伤的诊断标准;烧伤创面完全皮化者;入院前未接受其他手术治疗者等。排除标准:合并重症慢性病者;肿瘤、精神、认知障碍患者;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等。患者或家属签署对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获得吉林市化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并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削痂植皮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在创面下点状注射肿胀液,使其间隔2 cm,之后将拟定移植区域消毒。使用滚轴刀去除变性的真皮,漏出有生机的皮下组织,使用电凝刀止血,止血结束后,多次冲洗创面。皮肤移植后将涂有生长因子、抗生素软膏的抗菌纱布覆盖在创面上,同时检查供皮区出血情况,及时覆盖敷料,加压包扎。对照组患者进行术后常规敷料加压包扎封闭创面处理,将油纱敷在植皮处,使用医用绷带进行包扎、加压,护理人员视患者创面恢复情况换药并给予患者涂抹银离子抗菌敷料。试验组患者术后均采用负压伤口治疗技术治疗,酒精清洗,使用负压创面治疗覆盖膜覆盖在手术处,确保无缝,连接负压吸引机与引流管,调整设备负压参数为(300±100)mm Hg(1 mm Hg= 0.133 kPa),负压5 d后为患者更换敷料,术后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抗感染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7 d愈合情况,包括肉芽生长时间、换药频次、创面愈合时间。②治疗前、治疗后7 d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3]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分数与生活质呈正比;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4]评估疼痛情况,总分为10分,分数与疼痛感呈正相关。③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机设置为(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治疗前与治疗后7 d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④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7 d积血积液、皮片移位、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愈合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7 d试验组患者肉芽生长与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缩短,换药频次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愈合情况比较(±s)

2.2 SF-36评分、VAS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后7 d,SF-36生活质量评分相比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试验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F-36、VAS评分比较(±s, 分)

注:相比治疗前,*<0.05。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VAS:视觉模拟疼痛量表。

2.3 血清CRP、WBC、TNF-α、IL-6水平 两组患者治疗后7 d血清CRP、WBC、TNF-α、IL-6水平相比治疗前均降低,且试验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CRP、WBC、TNF-α、IL-6水平比较(±s)

注:相比治疗前,*<0.05。CRP:C-反应蛋白;WBC:白细胞计数;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介素-6。

2.4 并发症 对比分析治疗后7 d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例数积血积液皮片移位术后感染总发生 对照组403(7.50)2(5.00)2(5.00)7(17.50) 试验组400(0.00)1(2.50)0(0.00) 1(2.50) χ2值 3.472 P值 >0.05

3 讨论

深度烧伤会导致皮肤大面积受损,人体失去微生物抵御屏障,易受致病原侵袭,且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感染现象[5]。削痂植皮术在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明显,能够为患者迅速建立皮肤保护屏障,并将坏死组织去除,但术后由于植皮与创口不贴合,从而导致患者愈合期较长。常规敷料加压包扎封闭创面,需频繁换药,使患者疼痛加重,且创面易产生细菌,增加了创面感染的发生风险[6]。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可以强化削痂植皮手术治疗效果,通过负压引流的方式及时清除患者皮下组织中所产生的积血、积液,使植皮与创面更加贴合,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感染的发生风险[7]。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能够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将积血、积液引流出,缓解植皮组织下的间质张力,让皮下组织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有助于创面恢复;在削痂植皮手术中应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能够让肉芽快速生长,及时吸出积血、积液,因此患者换药频率更低、愈合时间更短,疼痛感减轻,更容易得到患者的认同,提升深度烧伤患者治疗的配合度[8]。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7 d试验组患者肉芽生长与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缩短,换药频次显著减少,SF-36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升高,而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但将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揭示给予深度烧伤患者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削痂植皮治疗,可改善创面愈合情况,缓解疼痛,且安全性良好。

WBC为机体白细胞,其水平升高与患者免疫功能呈负相关,当深度烧伤患者机体炎症反应过强时,白细胞数量会急剧升高,加快病情恶化;当患者机体内皮肤软组织遭到创伤后,TNF-α、IL-6、CRP等炎性因子被激活,释放大量细菌,使机体感染[9]。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通过覆盖负压引流敷料并通过负压从伤口引流渗出液和坏死组织来促进伤口愈合;封闭性保护创面组织,从而抑制细菌增殖,抑制炎症反应[10]。据上述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后7 d血清各项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提示深度烧伤患者应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削痂植皮治疗,可提高其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恢复。

综上,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削痂植皮治疗深度烧伤患者,可改善创面愈合情况,缓解患者疼痛,抑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1] 高瑞, 李跃军.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在大外科领域的临床应用进展[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9, 35(10): 1041-1044.

[2] 中华医学会. 临床诊疗指南. 烧伤外科学分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72.

[3] 李俊, 李秉瑜, 刘朝杰, 等. 生命质量评价量表SF-36中国量化标准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32(1): 36-38, 47.

[4] 孙兵, 车晓明.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2, 28(6): 645.

[5] 孙岳.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削痂植皮治疗深度烧伤的疗效分析[D]. 济南: 山东大学, 2017.

[6] 夏卫东, 叶媛媛, 杨锐金, 等. 早期磨削痂后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合并烧伤患者深Ⅱ度创面的疗效[J]. 中华烧伤杂志, 2017, 33(7): 442-444.

[7] 汪辉, 彭静, 牟世伟. 深Ⅱ~Ⅲ度烧伤创面病人削痂植皮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的回顾性分析及临床可行性研究[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8, 40(4): 397-400.

[8] 董兆君. vs D技术联合削痂植皮术对深度烧伤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创面愈合的影响[J]. 黑龙江中医药, 2019, 48(6): 71-72.

[9] 陈友银, 王振华, 吴明珑. 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复方四黄汤对骨科创伤患者TNF-α、IL-6、CRP水平的影响[J]. 中医学报, 2019, 34(4): 830-834.

[10] 袁东亮, 赵耀华, 邓海涛, 等. 自制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在八例上肢深度烧伤患者腹部带蒂皮瓣术后固定及引流中的应用[J]. 中华烧伤杂志, 2019, 35(8): 611-613.

杨雄,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烧伤整形。

刘洋,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烧伤整形。

R644

A

2096-3718.2021.07.0070.03

猜你喜欢

植皮负压创面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疼痛护理管理在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创面中的应用
全程综合保温措施在小儿大面积烧伤清创植皮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骨科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研究
复方雪莲烧伤膏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及机制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烧伤植皮手术及其注意事项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预防烧伤植皮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