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经验分享

2021-05-17梁龙华孙如水莫艺基李庆华

中国猪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熏蒸猪舍猪瘟

梁龙华 孙如水 卢 露 卢 快 莫艺基 李庆华

(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良圻原种猪场,广西南宁 530317)

自2020年8月起,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基因单缺失或者双缺失弱毒株的检出率逐渐增高,使得非洲猪瘟防控新形势异常严峻。近期随机抽检市场肉摊或肉丸样品32份,ASFV阳性率40.62%;阳性样品中,缺失CD2v毒株样品2份,缺失MGF360毒株1份,基因缺失弱毒株占阳性数23.08%,占抽检市场样品的9.4%。感染弱毒株的猪只症状隐蔽,监测艰难,一旦感染,损失惨重。

因此,做好生物安全防控,建成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加强联防联控是控制非洲猪瘟疫情的有效手段。农业农村部于2020年6月印发通知,指导各地加快推进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建设非洲猪瘟无疫区。笔者所在公司于2020年11月通过了非洲猪瘟无疫小区现场评估(目前全国共建成62个非洲猪瘟无疫小区),总结归纳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经验,供养猪同仁参考,以期为推动生猪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无疫小区的定义

《陆生动物卫生法典》中关于无疫小区的定义:为了国际贸易的目的,对处于同一生物安全体系下管理的一个或者多个养殖设施动物亚群,采取生物安全措施使之对一些需要监测控制特殊疾病保持清楚的健康状态[1]。即由处于同一生物安全闭环管理体系下的一个或多个生产单元构成的,在一定时期内未发生规定动物疫病的特定小型养殖区域[2]。如图1所示,形成闭环运行。

图1 闭环运行的无疫小区示意图

2 无疫小区的建设

2.1 关键点操作流程建设

围绕“切断”传播途径为原则展开,构建以猪场为核心的4层生物安全防控体系。主要从人流、车流、物流、猪流进行防控,切断猪、饲料、车、人员、物品、水源、动物等传播途径。

2.1.1 人流防控

制定并执行《人员采样流程图》 《人员隔离规范》《人员入场流程图》。

⑴员工有事需离开农场的,由场长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并签订生物安全承诺书;经OA办公系统线上申请并获得批准后,方可离开猪场。

图2 员工外出养猪场申请流程示意图

⑵员工离开猪场期间,禁止去非公司猪场、屠宰场、菜市场、超市鲜肉区等高风险区域。

⑶员工返回猪场流程(如图3),应做到以下6点。

图3 人员返场隔离流程示意图

a、回到猪场时,到指定隔离区门卫室人员采样点采样,人员采样参照《人员采样流程图》进行;自驾车采样参照《车辆采样流程》进行。

b、采样全程确保在摄像头下进行,不留死角,并做好登记。

c、完成采样后,进入指定隔离区洗澡间沐浴,用洗发水、沐浴露洗头洗澡;注意清洗鼻子、耳朵等天然孔;洗澡时间要求7 min以上。

d、更换下来的衣物、鞋子用1∶200“卫可”消毒水浸泡30 min以上。

e、洗澡前和洗澡后分别自拍1张照片,外加衣服鞋子浸泡消毒的照片,合计至少3张照片给场长核查。

f、非洲猪瘟检测结果合格,传统猪场员工则可返回生活区隔离;新式猪场员工需在隔离区隔离1晚,第2天再到生活区隔离1晚。

⑷人员入场洗消

如图4所示,员工每日进入生产区需先后经过第1道过渡房、第2道洗澡房、第3道洗澡房,共经过2次洗澡,3次更衣换鞋方可进入生产区。

图4 员工进入猪场示意图

2.1.2 物流监控

为确保到猪场物资安全,所有采购兽药、五金物资均先集中在外围中转仓库24 h熏蒸并送检非洲猪瘟病毒呈阴性合格后,方可转入兽药或者五金物资中转仓备用。入场所有物资按图5所示,依次熏蒸消毒入场。

图5 物资入场流程图

物资熏蒸房管理要求如下。

a、入场可熏蒸物资。如兽药、工具类;猪场做好月计划,每月定期消毒入场。

b、熏蒸房管理要求。①确保熏蒸房密闭,每天清扫,保持干净、整洁。②按照厂家推荐,每升空气需含30 mg臭氧,根据熏蒸房空间配置合适臭氧机,技术中心每季度评估消毒效果(10 min内,臭氧浓度≥20 ppm)。③熏蒸房储物架必须是网架,需横放在熏蒸房内,里外无交叉点。④每周确保熏蒸房空置1 d。

c、物资摆放要求。打开物资外包装口,物资间隔5 cm整齐摆放在熏蒸网架上,保证物资四周可以接触到臭氧。

d、熏蒸时间及要求。物资必须确保臭氧消毒2 h,紫外线消毒24 h,后方可从熏蒸房取出(最长不超过72 h),放到猪场相应的物资储存点,并做好记录。

2.1.3 车流监控

a、运猪车。所有外来车辆经清洗、消毒、非洲猪瘟病毒检测合格后,方可到中转站装猪;只有猪场内运猪车才可到猪场出猪台装猪。无论销售商品猪、种猪,还是断奶仔猪转群,均100%中转。

所有内转车必须经过洗消烘干站烘干,按《熏蒸车棚管理制度》要求熏蒸30 min以上才可到达猪场出猪台(料车到达料塔),如图6所示。

图6 运猪车到场示意图

b、饲料运输车。如图7,饲料车从饲料厂出来,按指定路线行驶到猪场后,由门卫对来车进行清洗并密闭熏蒸至少30 min方可到猪场中转料塔卸料。

图7 饲料运输车到场示意图

2.1.4 猪流监控

a、实行场区网格化管理。制作全场猪舍栏位统计信息表,每日对异常猪只(精神沉郁、采食下降、不吃料、体温升高、流产等)进行采样送检,重点检测非洲猪瘟病毒,并记录在信息表中。

b、死猪闭环管理。病死猪(含胎衣胎盘等)交接过程形成闭环管理(图8):①饲养员将死猪装入14丝薄膜袋密闭(裹尸袋),并在裹尸袋上写猪场名称、病死猪类型、头数、日期;②猪场专人将各舍裹尸袋收集,并填写《死猪调拨单》,一并丢至双落差死猪台;③死猪中转员核对裹尸袋现场和《死猪调拨单》,并填写相关信息后,将裹尸袋拉至中转死猪台;④无害化人员到中转死猪台先核对裹尸袋现场和《死猪调拨单》,并填写相关信息,签字确认后,将所有裹尸袋拉至无害化处理中心;⑤无害化处理中心核对车上裹尸袋是否破损、死猪数量、《死猪调拨单》,确定无误后签字确认;⑥无害化处理中心厂长每周再次与各生产单元核对总台账。

图8 病死猪 (含胎衣胎盘等)闭环管理

2.2 硬件建设

传统猪场普遍存在设计落后、基础设施陈旧、生物安全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方面面临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在当前严峻的大环境下,规模化传统猪场应以“分清等级、划清界限、量化风险”为指导思想,进行相应的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严格落实好各项生物安全措施,做好人、物、车、苍蝇蚊虫及猪场环境等方面的管控。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基础设施改造目标如下。

2.2.1 完善猪场实体围墙

完善实体围墙目的是使猪场和外界形成完善的物理隔离屏障。实体围墙是猪场防疫屏障的第一道防线,完善、做好猪场的围墙屏障,是传统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改造的第1步。同时,围墙上需设置挡鼠板,底部距离地面1.5 m以上,宽度为50 cm左右。不仅如此,还应以栋舍为单位进行钉挡鼠板。

2.2.2 建设密闭连廊

建设密闭连廊目的是通过密闭连廊将各栋猪舍及各功能单元连接起来,避免生产区内的人、猪、生产物资、工具等与外界直接接触。

传统猪场的猪舍与猪舍之间、各功能单元之间的道路是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的,这些区域存在着如老鼠、苍蝇、蚊虫、飞鸟等不可控因素,在生产过程中,人、猪、物、工具等直接暴露在开放环境中,风险极大。密闭连廊可有效弥补以上缺陷,是传统猪场改造的重要部分。连廊建设的基本规格为内空1.7 m,水泥砖墙高1.2 m,砖墙到屋檐钉304不锈钢网,高1.3 m,屋顶采用40 mm厚铝合金夹芯泡沫板。

2.2.3 完善人员入场通道

完善入场通道目的是避免员工将个人衣物及其他随身物品带入猪场围墙内;入场人员经更衣换鞋、过渡区过渡、有效洗澡后进入生产区,可有效降低带入病原的风险。新形势下,猪场必须建立规范的人员入场通道,员工的所有个人物品均不能带入猪场围墙内,经过渡和有效洗澡后才能进入生产区。

同时兼顾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冬季过渡房、洗澡房等员工更衣换鞋处的室内温度保持在至少20℃以上;洗澡房热水充足,洗手消毒桶水温20℃左右(可以采购乌龟加热恒温棒进行保温)。

2.2.4 完善物资入场通道

完善物资入场通道的目的是所有物资均需有效消毒后才能进入生产区;物资消毒室分区明确,放入物资和取出物资时不存在交叉污染。物资消毒室可采用“紫外灯+臭氧”的消毒方式进行消毒,消毒室内横放物架,并划好隔离线分清脏区和净区,避免员工搬出物资时有交叉污染;置物架隔层使用铁丝网,有利于消毒成分充分接触消毒物资。

2.2.5 建设中转料塔

建设中转料塔(图9)的目的是料车不进入生产区而是停在围墙外卸料,避免料车将病原带入猪场内。传统猪场大都没有料塔,使用的一般是打包料,饲料用袋子分装,料车将饲料拉入场内再由人工将饲料卸进料房。传统猪场建设中转料塔,使用散装料,饲料通过料塔和输料管道运送到连廊内,可大大降低疫病传播的风险。

图9 传统猪场增建中转料塔

2.2.6 建设猪只中转站

建设猪只中转站的目的是避免外来拉猪车靠近猪场及避免猪场员工与外来车辆有接触。建立猪只中转站,用自己的内部车辆将猪只拉到中转站进行中转是非常必要的。

2.2.7 建设密闭熏蒸消毒车棚

建设密闭熏蒸消毒车棚可以对来猪场的运猪车辆、饲料运输车辆及物资运送车辆等进行有效消毒。车辆经清洗后,再开入熏蒸消毒棚内,经消毒药熏蒸消毒30 min后,才能开到猪场指定区域进行作业。密闭消毒车棚采用外包0.5~0.6 cm厚纯铝板的熏蒸车棚,密闭性良好,规格为:宽4.5 m×长15 m×高5 m;门宽4.2 m×高4.5 m双开;骨架:DN80×3 m热镀锌圆管柱子,0.03 m×0.05 m×3 m热镀锌方管钢架。

2.2.8 猪舍加装不锈钢防蚊虫网

猪舍加装防蚊网是为了防止蚊虫、苍蝇、飞鸟等进入猪舍内。传统猪场里,不可控的小昆虫、小动物可以在猪场内自由出入,是非洲猪瘟病毒的机械传播者。因此,需给猪舍加装14目304不锈钢防蚊虫网,做好猪舍的防蚊虫、苍蝇、飞鸟、老鼠等措施。

2.2.9 升级死猪台

升级死猪台可以避免无害化车辆和人员进入场区造成污染;避免死猪台成为污染源。升级改造死猪台为双落差1.5 m死猪台。出口的位置设置在围墙外,通过连廊与生产区连通,避免拉死猪的人和连廊内部有交叉污染的机会。同时,应对死猪台地板及内部墙体贴瓷砖,便于有效清洁和消毒。

2.3 风险评估建设

建立以《猪场非洲猪瘟生物安全检查表》为核心的日常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公司领导、生产技术部管理员、猪场场长每周对表格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猪场的生物安全漏洞,立行立改,通过监督执行→按表检查→猪场整改,可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确保生产安全。

3 猪场常见漏洞及应对措施

在猪场日常管理过程中,常见的生物安全漏洞主要表现在交叉污染、消毒欠缺、场地不洁、虫媒污染、补漏不及时等方面。常见漏洞及应对措施归纳总结如表1。

表1 常见生物安全漏洞及应对措施

4 总结

目前,农业农村部指导各地开展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2],在全国建成了一批高质量的无疫小区,示范带动区域内提升全产业链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截止2020年12月,已在25个省份建成62个国家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

为此笔者根据所在企业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经验,归纳制度建设、硬件建设、风险评估建设等方面内容,同时提出以下5点建议。

⑴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现有各项生物安全措施落地、落实、落细、落小;特别是防鼠,灭蟑螂、灭蚊虫,杜绝粪水返流、雨水入舍入连廊等工作。

⑵人流、车流、物流、猪流形成闭环管理。猪场生物安全执行“红、橙、黄、蓝”4级生物安全体系,每级划清界限;视频24 h监控所有进出关口(人员出入口、出猪台、死猪台),做到事事有监督。

⑶猪场硬件设施全面再升级。传统猪舍全部安装不锈钢防虫防蚊防鼠网,猪舍以栋为单位钉防鼠板,死猪台、过渡房等地板贴瓷砖便于清洁消毒等,切实切断传播途径。

⑷升级车辆运输系统,增建车辆洗消烘干中心,车辆清洗干净风干后经72℃15 min烘干,彻底消灭ASFV;购买专业生猪运输车辆,实现100%猪只销售/断奶猪转群中转;饲料厂增装调制器,生产饲料经85℃180 s制粒。

⑸猪场实验室需严密监测车辆、饲料、关键口环境及异常猪,采样检测ASFV;同时熟练掌握MGF、CD2v单基因缺失弱毒株,或MGF/CD2v双基因缺失弱毒株检测鉴别方法;确保猪场安全。

猜你喜欢

熏蒸猪舍猪瘟
苗药“活络汤”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熏艾草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技术助力冬季养猪量价齐飞
冬季养猪高效管理要点
解读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控制与净化措施
浅谈影响小型猪场猪舍环境的因素
多国发生猪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