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蹄疫的特点以及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构建

2021-05-17屈勇刚

中国猪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口蹄疫猪只猪场

赵 玉 屈勇刚*

(1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2动物疾病防控兵团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 832003)

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感染所有偶蹄动物[1]。它的特点是水疱的形成,尤其是在口腔、蹄部和乳腺周围的上皮细胞。口蹄疫病毒在本质上具有高度的传染性,这反映在它的宿主范围、排出高浓度病毒、感染仅需低剂量病毒和传播途径的多样性[2]。

尽管猪对空气传播的口蹄疫病毒不易感,但带病毒猪通过气溶胶排出的口蹄疫病毒是反刍动物的300~2 000倍。因此,当口蹄疫病毒侵入猪场时,大量的病毒污染猪场内外部的环境,导致本地传播到邻近的猪场。此外,随着猪场规模的增大,当地传播的风险也会增加。在猪场发现感染病例后,立即采取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构建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显得至关重要。

1 口蹄疫的特点

1.1 病原

口蹄疫病毒是微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一种单股线状RNA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性。共有7个血清型(O,A,C,SAT1,SAT2,SAT3,Asia1)和65个亚型,O血清型和A血清型经常在全球发生,但Asia1血清型只在亚洲发生。在这些类型中,O型是最普遍的[3]。各血清型之间均无交叉免疫性,各血清型的亚型变化幅度较大,亚型内各毒株有明显的抗原差异性。自然条件下口蹄疫病毒可以在环境和肉制品中存活数天到数月;在-30℃至-70℃的低温下存活数年;在50%甘油生理盐水5℃中可以存活1年以上。

1.2 流行病学

偶蹄动物为易感动物,包括牛、绵羊、山羊和猪。可以说牛为口蹄疫的“指示器”,绵羊为“贮存器”,猪为“扩大器”。

口蹄疫病毒已知以多种方式传播:如通过受感染和易感动物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接触感染动物的唾液、血液、精液、呼吸、粪便、尿液、牛奶和其他体液和组织等传播[4]。

空气传播作为口蹄疫病毒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受到广泛关注[5]。易感反刍动物低剂量吸入口蹄疫病毒即可感染,与反刍动物相比,猪对通过空气传播途径感染口蹄疫病毒的易感程度较低,但猪更容易通过空气途径传播口蹄疫病毒给其他易感动物[6,7]。因此,通常空气传播口蹄疫是从猪到牛再到绵羊和山羊的传播过程[5,8]。

气溶胶中携带的口蹄疫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直接发生在动物之间,但也可以通过风传播很远的距离。据记录,口蹄疫病毒可以在陆地上传播60 km,在海上传播250 km[5,9]。一个典型的例子是1981年口蹄疫从法国北部海岸[10]的一个养猪场经长距离的风传播到英格兰南部的怀特岛,两地距离约300 km。

2 生物安全体系构建

在养猪生产中,生物安全的定义是保护猪群免受传染病病原(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的侵入和传播[11],生物安全的作用还在于防止当前(不仅仅是新的)传染病的传播。在20世纪,全球大部分养猪模式已经从小型室外畜群转变为规模化、集约化的室内生产模式[12]。有研究证明,畜群养殖规模的大小是动物疾病传播的关键因素,规模养殖场往往养殖密度过大,且猪与猪之间接触频繁,增加传播疫病的风险。同时,口蹄疫疫情侵入高密度猪场后,由于养殖密度大,疫病可能在猪场中迅速传播,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对猪场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管控,必然会出现猪的群体发病,从而扩大疫情。因此,养猪场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至关重要,最好是在建猪场前,在猪场选址布局时就应该考虑生物安全体系可以有效防控生猪的疫病。此外,在养殖中还需要做好猪场的安全生产和疫病防控,给猪群营造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

2.1 猪场的选址与布局

为了对动物防疫条件进行规范化管理,有效控制及预防动物疫病,原农业部发布《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13]对动物疫病进行监督。猪场的位置和布局是防止传染病进入猪场的关键,特别是口蹄疫这种可以由空气传播的疾病。

2.1.1 选择合适的建场地址

集约化养殖使得猪群的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增大,如果猪群中存在带有口蹄疫病毒的猪,当带毒猪与其他易感家畜近距离接触时,会造成口蹄疫病毒的大范围和快速传播[14]。因此,规模化猪场的选址要科学,不仅远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屠宰场、集贸市场、种畜禽场、养殖场、动物隔离检疫场和无害化处理场等场所,还要避开容易接触到野生动物活动的地方。猪场地势适宜,水电供应方便,交通便利的同时远离公路、铁路等主要干线。

2.1.2 做好猪场布局规划

规模化猪场的布局要合理,应当符合猪场周围有围墙与外界隔离,防止鼠、虫、鸟进入;猪场出入口设有消毒池,来场员工和访客做好严格登记;分设生产区、生活区和办公区,分区有各自的隔离设施和5 m以上安全距离;各条道路不交叉重叠,防止污染,并且要定期消毒;设有检测实验室,配备相应设备由专人定期采样检测;种猪场还要设有精液、胚胎采集等区域。猪舍实施单元化管理[15],对不同用途的猪采用适宜的设备和单元化饲养。

2.2 加强猪场生产管理

一般病毒侵入动物机体与检测到病毒存在之间有一定的时间差,估计为13~15 d[16-18]。因此,饲养员尽早发现可疑猪只,并经检测确诊后及时上报疫病情况。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应当成立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控小组,明确各个岗位的分工,由专人进行监督,如设定专门的生物安全员,对员工培训疫病相关知识,培训结束时进行考核,落实奖罚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主动性。

2.3 避免猪场可移动风险

2.3.1 人员物资

规模化猪场工作人员的来往,会增加疫病感染的概率。一般不允许游客或外来人员随意进入猪场。工作人员进入猪场前,必须出示健康证明,进场前进行沐浴并更换工作服,对随身携带的物品用75%酒精擦拭消毒,并在猪场的生活区隔离24 h后,方可进入养殖生产区。生产区养殖人员与猪接触最密切,因此,非生产区的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生产区,生产区工作人员进出都需要严格的沐浴和消毒,并且生产区各栋舍间必须做好隔离防护。

物资(包括饲料、药物、精液等)主要由外部车辆运送,原则上外来车辆一律不得进入养猪场,必要时应在猪场入口设立严格的入场流程或者配备物资转运车。运送车到达养殖场附近,应对车辆进行清洗、消毒、烘干等处理,物资则要专门进行消毒。常用消毒方法为臭氧、紫外线消毒法,物资进入猪场办公区后由场内专门的转运车辆将物资转运到存放区域。

2.3.2 猪只中转

在非洲猪瘟疫情威胁下,猪场卖猪或者淘汰猪应该在距离猪场3 km外的固定区域设置中转站。拉猪车辆在进入中转站前要做好严格的检疫、清洗和消毒。此外,猪只在装车前也需要经过严格的检疫、清洗和消毒,车辆及猪只均采取单向流动,断绝车辆出入带入病毒的可能。猪场尽可能减少卖猪频次,以减少猪群应激反应,最好采取“全进全出”“三点饲养”原则[19]。引种时要全面了解引入地区的疫病情况,避免在多个猪场引种,对引进种猪采样检查,根据猪场的免疫程度接种,并隔离观察一定时期,确定猪只健康后混入猪群饲养[20]。

2.3.3 饲料饮水

猪场饲料的选择要适合猪的生长发育或繁殖需要,供给充分的营养,饲料应该新鲜,防止发霉。仔猪和哺乳母猪因需要特殊护理,其饲料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且饲料中要注意补充维生素A。仔猪和成年猪的免疫力不同,饲喂顺序也应该由仔猪再到成年猪。

由于口蹄疫病毒以液体形式排出的浓度很高,以及口蹄疫病毒在液体中比气溶胶中存活的时间更长,口蹄疫病毒通过水传播的可能性不可被低估[21]。因此,猪场内饮用水一定要经过消毒处理后使用。

2.3.4 废料和病猪

口蹄疫疫情一经确诊,必须根据有关规定实施控制措施。所有受病毒感染的农场内的感染动物和疑似感染动物都应被扑杀。感染动物的尸体、粪便、饲料、垫料和堆肥等污染物需掩埋或消毒。无法掩埋的粪便通过堆肥,利用生物发酵进行病毒灭活。韩国和英国均发现,病猪尸体被大规模掩埋2年后,地下水中仍可检测到猪尸体的污染物[22,23],因此,合理的无害化处理才能避免污染环境。

2.4 疫病控制

口蹄疫的传染性极强,早期发现感染并上报是最优选择,疫情一旦暴发,配合防疫部门隔离受感染的猪场、限制员工以及动物的外出和售卖活动,并结合消毒防止疫情的进一步传播。同时,要迅速确定是否需要额外的措施,包括预防性扑杀和紧急疫苗接种,以及控制疫病传播。

目前国内猪场免疫中存在免疫频次高、免疫方式粗暴等问题,造成猪只的免疫效果不佳[24]。疫苗在猪身上的效力并不完善,在暴发期间需要反复接种(2次以上),才能确保猪产生足够的抗体。科学选择疫苗种类,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和当地疫情选择适合的疫苗十分重要。过去,多个国家采用紧急接种疫苗的方法来防控口蹄疫,如2000年和2010年的韩国,2001年的荷兰。然而,2000年日本暴发口蹄疫、2002年韩国暴发口蹄疫时,都未采用紧急接种疫苗策略,却根除了口蹄疫。因此,成功根除口蹄疫包含许多因素,要在正确的时间采取相应的策略。

3 结论

养猪场应了解,针对猪只的口蹄疫应该是防重于治,区域控制和消灭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距离疫病区500 m被认为是预防性扑杀的实际宽度,我国人口众多,并不能做到如同其他国家一样检测出口蹄疫病毒就大规模扑杀,因此,对于口蹄疫这类严重传染病,构建生物安全体系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病死畜禽被认为是养殖场经营的一个正常部分,可以归因于不同的原因,如疾病、事故和动物间竞争[22]。国家通过提供各种经济援助措施,支持重建因口蹄疫蔓延而受损的养殖户及相关企业。一方面,政策法规的引导可以促使养殖户积极主动构建生物安全体系,控制疫情发生,对死猪进行合理的无害化处理;另一方面,提高公众和畜牧业对动物严重传染病的认识,限制或淘汰疫情多发、生产滞后的小型养猪场和私人养殖场,尽量减少疫病发生造成的损害。

检测口蹄疫抗体时,在无临床症状时抗体检测呈现阳性,可能是因为口蹄疫病毒感染或重复接种疫苗,或者因为上一代母源抗体的影响,无法区分接种疫苗的动物和野毒感染的动物,建立一个可靠的检测系统,将有助于确认和防止口蹄疫病毒在接种疫苗地区的传播。因此在支持疾病控制的技术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建议养猪场做好生物安全监测,并长期执行。猪场可以总结过去防疫的经验和教训,提高饲养员对疫病预防的认识,做好生物安全体系构建,降低猪场潜在的感染风险,生产安全无公害的猪肉产品,实现猪场的可持续发展。

正邦集团宜宾广联公司引进的985头美系原种猪顺利抵达

据中国新闻网2021年3月14日报道,正邦集团宜宾广联养殖有限公司引进的985头美系原种猪顺利运抵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这批种猪在海关押运人员的监管及地方相关部门的护送下,将按照指定运输路线运往位于宜宾的隔离检疫场。据了解,这是正邦集团宜宾广联养殖有限公司计划引进的2 400头美系原种猪中的第一批次,第二批次将于3月19日运抵。此次引进的种猪包括大白、长白、杜洛克3个品种。

猜你喜欢

口蹄疫猪只猪场
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深度学习在猪只饲养过程的应用研究进展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基于姿态与时序特征的猪只行为识别方法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猪打架的防治以及养殖技术
口蹄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