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某规模猪场母猪窝均产仔数与胎次关系及仔猪断奶前死亡情况调查

2021-05-17石丰运朱广琴顾开朗

中国猪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产仔数养猪场断奶

石丰运 朱广琴 王 兵 顾开朗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100)

为解决江苏某规模猪场窝均产活仔数低以及断奶前仔猪死亡率高等问题,为了减少猪场经济损失,提高猪场生产成绩,对该猪场进行调研,汇总2020年2月至5月份猪场部分生产数据,分析2—5月份期间母猪群的胎次结构及胎次与窝均产仔数、产活仔数的关系,统计每月母猪窝均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仔猪断奶前死亡率以及仔猪断奶前死亡原因,以期更好地调整和优化分娩母猪群的胎次结构,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降低断奶前仔猪死亡率,提高猪场生产成绩,增加经济效益。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与分组

将江苏省某规模猪场2020年2月至5月份期间,10个单元分娩舍的新美系二元母猪每月分娩的仔猪作为跟踪对象。

1.2 饲养管理

该猪场为单体限位栏饲养,自由饮水,每天饲喂2次,早上和下午各饲喂1次,并根据母猪的预产期和体况进行饲喂方式调整。仔猪3日龄内断尾、补铁、保健、阉割。12~14日龄免疫圆环病毒疫苗,后进行仔猪开饲。仔猪平均断奶日龄为21日龄。

1.3 数据来源及其统计

数据来源于该猪场分娩舍中2020年2月至5月的生产数据资料,并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初步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母猪胎次结构与窝均产仔数、产活仔数的关系

2020年2—5月份共监测母猪产仔934窝,总产仔数12 574头,活仔数11 332头,窝均产仔数12.48头/胎,窝均产活仔数12.12头。其中,妊娠舍分娩母猪窝均产仔数依次为:2月份13.4头、3月份13.2头、4月份13.9头、5月份13.4头。窝均产活仔数依次为2月份12.1头、3月份11.9头、4月份12.4头、5月份12.1头。其中3月份的窝均产仔数、窝均活仔数最低分别为13.2头和11.9头(表1)。

表1 2020年2—5月份分娩母猪产仔数比较

图1为2020年2—5月份母猪的窝均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走势图,结合表1和图1分析可知,2—5月份母猪的窝均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总体为上升趋势。

图1 2020年2—5月份 (17周)母猪窝均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走势图

由表2可知,3月份分娩母猪总平均胎次最高达到5.4胎,5月份的分娩母猪的总平均胎次最低为3.9胎,相差1.5胎。2—5月份中,分娩母猪每周的胎次处于不稳定状态,甚至在3月份的第3周分娩母猪最高胎次达到了6胎。由此可见,养猪场的母猪胎次结构不合理,但猪场的所有母猪总平均胎次处于下降趋势,从5.4胎逐渐下降至3.9胎。

表2 不同月份中每周分娩母猪的平均胎次表 (胎)

由图2可知,2—5月份分娩母猪的平均胎次总体呈下降趋势,且每个月份的4周中分娩母猪胎次也都是处于下降趋势。

图2 2020年2—5月份(17周)分娩母猪平均胎次走势图

2.2 管理因素与仔猪断奶前死亡率

仔猪养殖期间管理不善往往也是造成猪场仔猪断奶前死亡率高的一个原因。2020年2—5月份该猪场仔猪断奶前共死亡753头(见表3),其中疾病引起的仔猪死亡的死亡率为1.22%(154/12 574),占总死亡数的20.45%(154/753);压死仔猪的死亡率1.88%(236/12 574),占总死亡数的31.34%(236/753);弱仔死亡率为2.88%(363/12 574),占总死亡数的48.21%(363/753)。

表3 2020年2—5月份仔猪断奶前死亡明细表 (头)

3 讨论

3.1 母猪胎次对窝均产仔数、产活仔数的影响

由表1和图1可知,该规模养殖场母猪窝均产仔数和窝均产活仔数在4个月(17周)中总体趋于上升态势。由表2和图2可知,分娩母猪的平均胎次在4个月(17周)中总体趋于下行态势。该猪场2020年2—5月份分娩母猪的胎次水平都处于高胎次水平,分娩母猪2月份的平均胎次达到4.9胎,个别单元胎次达到5.4胎,至5月份平均胎次降到4.6胎,窝均产仔数由13.2头/窝上升到13.4头/窝,窝均产活仔数由11.9头/窝上升到12.1头/窝。研究表明母猪胎次结构不合理,会导致产仔数下降。母猪胎次过高,自身生理状况的衰退可能造成难产概率的增加,也就是导致窝均产活仔数降低。高胎龄的母猪生理机能下降会导致分娩力不足,导致产死胎概率显著增加。因此由于养猪场的母猪胎次高而导致窝均产仔数低和窝均产活仔数低,也说明猪场的胎次结构不合理,这可能与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及养猪场不敢随便引进和更换种猪有关系。分娩母猪胎次结构的调整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1-3],为了快速调整母猪的胎次结构,该猪场从2020年2—5月份加大后备母猪的入群,胎次逐渐回落至3.9胎,窝均产仔数和窝均产活仔数也有较大提升。

3.2 管理对仔猪断奶前死亡率的影响

由表3可知,仔猪断奶前死亡类型主要是压死、弱仔死亡和疾病因素致死。压死和弱仔死亡主要为管理因素导致[4-6]。因此,对养猪场内的生产管理进行调整如下:在给母猪喂料期间,对小日龄仔猪的单元进行监控,以便能及时发现母猪吃料起卧时是否压到仔猪;加强夜班巡逻,调整保温灯的高度,及时开合保温灯开关,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仔猪靠近母猪;对弱小的仔猪及时调栏寄养,并跟随监控弱小仔猪。随着场内管理的加强,3—4月份的断奶前仔猪死亡头数逐渐下降。可见,生产管理对仔猪断奶前的死亡率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虽说经过加强管理,3—4月份的仔猪断奶前死亡率有所下降,但4月底由于疾病因素致死的仔猪头数比例仍较高。主要是因为4月底该猪场发生了流行性腹泻病,该病为病毒性流行性腹泻,属于高传染性、高死亡率的疾病。

为控制流行性腹泻疫情的蔓延,养猪场采取措施如下:对环境进行整改,每天对仔猪栏内进行“密斯陀”喷洒,保持栏内的环境干燥;每天上午下午分别对分娩舍走廊消毒2次;隔离分娩舍全体饲养员,分人分单元,中午在单元内就餐,直至下午下班,分批次进行洗澡,员工工作服进行消毒液浸泡,再用洗衣机清洗。由于环境管理到位,疫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是5月份的仔猪断奶前死亡头数达到了212头,为5个月中的最高值。其中弱死率占51.4%,因为在此期间为防止交叉感染,没有对弱仔及时进行调栏寄养,导致4月份弱仔的断奶前死亡头数与其他4个月份相比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受流行性腹泻疾病的影响,5月份的疾病因素致死占19.8%,但对比其他3个月并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说明环境管理上的调整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仔猪断奶前死亡有多方面的因素,且这些因素互相关联[7-9]。首先,对母猪进行的饲喂时间和次数要合理,饲喂次数过多导致母猪起卧频繁容易压死仔猪,规定合理的时间进行饲喂,饲喂时工作人员及时对小日龄仔猪进行监控,根据母猪的体况进行缩栏[10],防止栏位过大压死仔猪。其次,疾病使得仔猪的死亡率增加,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最后,仔猪的活动环境需要合理规划和准备。如果没有较好规划和处理,将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一旦疾病发生,将会导致仔猪的死亡率增加。该养猪场4月底发生的PED疫情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为了防止交叉感染,疫情期间没有对弱小仔猪进行调栏寄养,导致5月份的弱仔猪死亡数增加。疫情也使部分健康仔猪患病死亡,导致疾病因素的仔猪死亡数量增加。

4 改善措施及建议

4.1 胎次结构调整

母猪的使用年限要结合生产性能、健康状况、泌乳能力等指标来综合判断,赵云翔等[11]在2014年对华南地区4家规模化养猪场的母猪淘汰数据调查后发现,淘汰母猪的平均胎次是5.46胎。胎次结构不合理时,应适时引入后备母猪,在引入后备母猪时应进行隔离观察,做好生物安全,对后备母猪进行疫苗检测,饲养后备母猪的工作人员也应进行隔离[12]。

4.2 生产管理

在规模养猪场,工作人员应该重视种猪的饲养管理且要认真负责。时刻关注分娩舍温度,及时拔插保温灯,防止仔猪过冷或过热而靠近母猪造成的压死。规划好母猪的饲喂时间和饲喂次数,下午最好在临近下班的时候饲喂,以减少母猪夜晚的起卧。在饲喂期间对小日龄的仔猪进行监控,等母猪吃完料趴卧后方可离开。对弱小仔猪及时进行调栏寄养,寄养后的仔猪需要做到24 h监控,发现母猪不泌乳或弱小仔猪掉队应再次进行调栏。对于寄养后仍发育不良的仔猪应继续采用二步寄养,即根据第一次寄养后的情况将产房每一个母猪栏中掉队的几头仔猪挑选出来,以12~14头为1窝,集中寄养给奶水较好、产仔数少的母猪[13]。

5 结论

分娩母猪的胎次结构影响窝均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胎次过高将使窝均产仔数、产活仔数降低,仔猪的管理跟不上也会影响仔猪断奶前死亡率的升高。因此,若要提高猪场生产成绩以增加效益,必须重视母猪的胎次结构,及时调整和优化分娩母猪群的胎次结构,同时对仔猪进行及时有效地管理。

猜你喜欢

产仔数养猪场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不同胎次和产仔季节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及窝产仔数分布研究
规模化养猪场疾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Hunter—Gatherers
提升猪肉供应保障能力
猪人工输精产仔数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二氧化碳荒”愁坏英国养猪场
冬天不宜给孩子断奶
治污关停养猪场这可不是开玩笑
苏姜猪RPL10a假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与产仔数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