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写”人物 真“画”形象

2021-05-16李本银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1年33期
关键词:闲事鲁迅教室

李本银

技法讲解

清人袁枚认为写文章应该“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刻画“长妈妈”时,就做到了这一点。

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让故事变得更加曲折,让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真实,以至于读过此文的人,哪怕隔了几十年,都记忆犹新。

欲扬先抑法指本想褒扬某人,却不直接称道,而是先曲写一笔,写出对该人的不满、怨恨等;然后通过叙述某种经历,深刻认识到该人的可敬之处,转而赞美、褒扬,以此来表达对该人物的崇敬、爱戴之情的一种写作技法。

欲扬先抑法在实际运用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抑”前“扬”后须对照

写作时,要注意“抑”和“扬”的内容必须具有对照性,这样才能形成前后的“反差”。“反差”越大,对照越鲜明,表达效果越好。

2.过渡自然莫“突兀”

在从“抑”到“扬”的转变过程中,要做到自然顺畅。事情的发展变化与人物情感态度的转变都需要一个过程。只有恰当的过渡衔接,才能让人物与故事更加真实。

3.轻“抑”重“扬”要有度

“抑”“扬”二者,不能平均使用笔墨,要有所侧重。“扬”必须是重点,“抑”只要起到反衬、铺垫的作用就可以了。对于“度”的掌握,要以不让人感到虚假为界。

示例作文一

妈妈的爱

龚 缘

我很小的时候就曾怀疑我的妈妈不是我真正的妈妈。也许,大家会问,这是为什么呢?

最初是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经常受伤,我妈的口头禅是:“一个男孩子,就这点儿伤,算个啥啊?”那时,我就坚定地认为,妈妈不喜欢我。

有一次我们回老家,给姥姥带了很多东西,出发的时候,妈妈甩给我两个包,两个大袋子,让我前后背着,左右手提着。刚开始我感觉还行,可后来下了车,得知还要走很長一段土路的时候,我就有点吃不消了。我央求妈妈道:“妈妈,帮我提个袋子吧,实在是太重了。”哪知道,我妈却说:“你还累?这么大个人了,拿这点东西都喊累,你看,你爸喊过累没有?他天天上班,还经常加班,他喊过累吗?……”一番话,让我瞬间没了请她帮忙的念头。

上初中后,我要到学校寄宿。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我跟妈妈说:“你帮我收拾收拾吧,我不知道该收拾些啥?”我妈一听就不高兴了,直接数落起我来,“都七年级了,还要妈妈给你收拾东西,羞不羞啊?”说着还不忘给我一个鄙视的眼神。我听后心里真是五味杂陈,说不清到底是啥滋味。

那天晚上,我收拾到了很晚,收拾完后准备上个卫生间就去睡觉。路过主卧,我发现里面还亮着灯,隐隐约约能听到里面在说着什么。我忍不住走到门口,就听到爸爸跟妈妈说:“你不去看看儿子收拾的咋样了?……这些年,你是不是对他太严厉了?”妈妈略带忧伤地说:“我也想去看看,可是,不能看啊,今天看了,以后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你想啊,咱家是个儿子,咱们也没啥本事,你的身体又不好,以后只能指望他自己,他以后总要离开我们独立生活,你现在不让他吃点苦,以后他怎么办?他现在辛苦点,我们以后就放心了……”

听到这里,我的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之前的一幕幕像放电影般在我的眼前闪现。原来,这一切都是妈妈刻意安排的啊!

原来,妈妈一直都是爱我的,只是她换了一种方式而已……

(湖北宜昌市第十九中学)

点评

习作写妈妈对“我”的爱,初看是严厉的,妈妈似乎并不爱“我”;然后写妈妈的良苦用心,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方法。

小作者以时间为线,巧妙地选择了生活中几件印象深刻的事,将妈妈前后对自己的态度展现出来。过渡自然,恰到好处,充分地展现了妈妈对自己的爱,令人感同身受。

示例作文二

我的同学“闲事王”

李 辰

我们班有个“闲事王”,为啥叫他“闲事王”呢?当然是因为他最喜欢管闲事啦。可以说,他管闲事,管出了“新水平”,管出了“新境界”。

在教室里,他总是能经常性的发现管闲事的“新素材”。只要一有机会,他就马上冲过去,或是问“当事者”,或是问周围的同学,或是当“记者”,总之,这个班上,啥事都少不了他。

有一次,一个女同学上学迟到了,老师批评了她,趁她郁闷的时候,他跑上前去,不停地问:“你咋迟到了啊?你是睡过头了,还是昨晚玩游戏了啊?是不是跟你妈吵架了?”最后硬是把那位女同学惹烦了,冲着他一阵狂吼,“关你什么事?就属你事多!”他反倒觉得很委屈,仿佛做了好事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似的。

就这样,他久而久之地做这样的事情,导致自己成功获得了“闲事王”的称号。

“闲事王”的称号一直是他的代名词。只是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对他的印象发生了改变。

有一次,学校因为教学楼装修,需要我们班换一个教室。我们要将教室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搬到新教室去,一时间,教室内外都是大家忙碌的身影。

我抱着一大摞书和文具从人群间穿过,准备把它们放在新教室的桌子上。我刚转身准备去拿其他物品时,不小心碰到了桌子,顿时,书本和文具哗啦啦地掉到了地上。一时间,我茫然失措,身边竟无人伸出援手……

这时,“闲事王”看见了,他似乎发现了我的窘迫,硬生生挤了过来,他挡住后面的同学:“大家请先绕一下道,暂时不要过来,谢谢!”同学们看到我散落在地上的书,自觉地绕道而行,让出了一片空间。他帮我捡起书,又帮我把书整理好,把它们叠起来压住,放到书桌里。我感激地向他连声道谢,他却说了一句:“没什么……”说完就挠挠头,嘿嘿地笑了。

从那以后,虽然我还是经常叫他“闲事王”,但已不再像以前那样讨厌他,而是对他有了更多的欣赏。

(湖北宜昌市第十九中学)

点评

“闲事王”在小作者的笔下,最初是含有贬义的,但一次偶然的机会,小作者看到了“闲事王”的另一面,对他有所“欣赏”。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法的运用。

小作者所选的素材都是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但在平常中见品质,在平常中见变化,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作家示范

鲁迅在《范爱农》中同样采用了欲扬先抑法。1907年,鲁迅与范爱农同在日本留学。革命党人徐锡麟因刺杀安徽巡抚被捕并处以极刑后,消息传到日本,留学生们义愤填膺。当时他们集会骂清朝政府,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抗议,然而范爱农却说:“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电报呢。”徐锡麟是范爱农的老师,他竟说这样无情无义的话,这让鲁迅非常愤怒,说范爱农不是人。鲁迅还直言,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这就使得范爱农给读者留下了极可憎的印象,这是鲁迅极力的“抑”,然而接下来在叙述他俩之后的交往中,却发现范爱农原来是一个嫉恶如仇、正直有志气的人。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突出了范爱农爱国的人物形象,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猜你喜欢

闲事鲁迅教室
“313”教室
比力气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鲁迅,好可爱一爹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朱森林养生漫画
鲁迅《自嘲》句
爱管“闲事”的老卢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闲事”不可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