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戏剧艺术多元化发展与思考

2021-05-14张春雷黄希

锦绣·下旬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戏剧互联网

张春雷 黄希

摘要:21世纪,社会的科技、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加之影视行业的飞速发展让影视与戏剧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构成全新的“飞轮效应”。戏剧艺术家开始思考戏剧的表现形式、观演关系、戏剧功能及作用的全面创新。21世纪戏剧的表现形式开始“多样化”,戏剧的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交流功能展现得更加明显。戏剧艺术的这几大功能是一代代艺术家不断研究探索磨练出来的。近些年,随着“一人一故事”、“环境戏剧”、“心理戏剧”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戏剧家也提出了“疗愈功能”、“感受功能”以及“回忆功能”。吴卫民教授还开始归纳此类戏剧为“应用戏剧”。笔者通过观察、体验从而进行分析新时代的戏剧现象,着力思考戏剧多元化发展与其功能性的升级及影响,结合实践案例,探究戏剧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戏剧功能;导表演训练法;应用戏剧;互联网+戏剧

一、戏剧形式多元化现象

李渔提出“一夫不笑是吾忧”来强调戏剧的娱乐功能,其实他也同时强调了戏剧是为观众服务的。在这个过程中,演员始终是主动的,观众是被动的,演员的表演好坏决定了观众的感受。一直以来,这种感受戏剧的过程都是演员在“厢式舞台”上,观众在观众席内进行观赏。进入20世纪,德国柏林剧团、北京人艺等戏剧院团开始有了大胆的尝试,开始让观众围坐在舞台四周(例如人艺话剧《我爱桃花》),开始让演员走进观众席内进行表演。这些导演技巧的尝试,无论是体现戏剧的娱乐功能还是审美功能,都能让观众更直接的感受到表演,让戏剧更加生动。但这类戏剧始终是演员在变、导演在变、戏剧的表现形式在变,其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得到了增强,谈不上有“质”的变化。直到开始有了“实景剧”、“沉浸式戏剧”、“游戏戏剧”等强调观众娱乐、体验为主的戏剧类型的诞生。这类戏剧完全打破了观众看戏的限制,观众能直接参与到演出中,并且能在剧场内随意走动不受座位限制,甚至能直接与演员对话,影响剧情的发展。这类戏剧刚刚兴起被许多学者批评丧失了戏剧的文学性,但是这类戏剧的完成非常有难度,是对编剧、导演、演员、舞美的多方位考验。对于演员来说,有了观众的参与,表演不能一成不变,演员需要熟悉剧本的走向,掌握即兴表演的能力。此类戏剧从表演的角度看很像16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下半叶在意大利盛行的即兴喜剧,但与之不同的是,它运用了现代的导演手法和基本固定的剧本,从而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错觉,强调戏剧的娱乐功能。它把剧场的概念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个能与演员面对面的狭小空间,而没有绝对的空间限制,在戏剧的整体氛围下,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演出。进入2015年后,社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以创作娱乐、体验为主要作品的小型剧团,也有旅游景点为宣传当地文化展开大制作的“实景剧”。但是它们也有不足,即从艺术价值的角度来说,过于重视娱乐,把一场戏剧的完成过于依赖舞美、演员、观众的参与度,可能会造成过于碎片化,缺乏整体性,从而丧失戏剧最本质的戏剧性和剧场性。这类戏剧在年轻观众的市场颇有人气,这也反映了当今社会年轻人的看剧现象,它是戏剧发展至今的产物,是戏剧源远流长形成的综合的艺术,變成了大众各取所需,不再强调综合、平均,而是强调特点、特色的戏剧活动。

给强调综合性的戏剧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去突显其某一方面特点的现象。在20世纪已经出现,例如戏曲中的“唱、念、做、打”:当戏剧内容或表现方式以“唱”为主,就变成了音乐剧;以“念”为主变成了朗诵剧、台词戏;以“做”为主,例如杂技等等。辩证的看,从表现方式上,它是做了减法,但从某一方面来看,例如音乐剧,它不仅需要编剧、导演、剧场的全面配合,同时也给演员、导演、音效提高了难度,它也是在为戏剧的多元做加法,为戏剧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做加法。如果能够把戏剧这样来拆分,那么21世纪的今天,戏剧可以表现到各个领域,以强调教育功能为主的儿童剧、人种志戏剧;强调审美功能的肢体剧、科幻剧;强调交流功能的回忆戏剧、社区戏剧、两性戏剧等等就符合了不同需求观众的现实需要。戏剧的功能也会随着新时代剧目的多元化发展,不再是属于少数人的戏剧,而是普通人的一种精神文化需求、平民的戏剧。

戏剧艺术家对戏剧四大功能的定位,毫无疑问在新时代被丰富多样的文化形式、导表演手法升级了。近些年云南艺术学院前院长吴卫民教授一直研究的应用戏剧,更是把戏剧拓展为一种新文化、新方式,一种以实用为主的全新的戏剧形式,这一类戏剧活动,尽管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普及,但这是戏剧适应时代的全新尝试,同时也为戏剧赋予了新的功能。

二、“应用戏剧”的出现

“应用戏剧”,属于戏剧活动的一种,它为戏剧艺术赋予了“应用”这一前缀。而“应用”的意思是实用,把戏剧艺术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一论题就饱受戏剧界争议,争议的焦点围绕着戏剧应不应该去职业化,应不应该追求“应用”,毕竟曹禺先生也曾说过艺术追求实用主义是不对的。但台湾应用剧场发展中心负责人赖淑雅女士在一场采访中谈到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戏剧的起源是仪式,而仪式是由普通人参与的,只是在戏剧的发展过程中变得逐渐复杂,戏剧逐渐变成由专业演员扮演,导演、舞美、编剧合作才能构成的艺术作品。社区戏剧、应用戏剧只是把专业分工化的戏剧再还给普通民众。

“应用戏剧”相对于职业戏剧,其功能作用更加广泛,它不仅保持了戏剧传统的四大功能,还开辟出一条“戏剧+xx”的模式。当戏剧与心理治疗结合时,它产生了“疗愈功能”,当戏剧与环境、体验结合时,它产生出了“感受功能”,当戏剧与创造结合时,它产生了“培育功能”…未来的应用戏剧仍有无限种可能,它的功能作用会随着社会的需求和变化而变得越来越丰富。“疗愈功能”的产生,是典型的“戏剧+心理治疗”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导演与演员”关系,也改变了传统的“医生与病人”的关系,而是把两者进行结合,运用了戏剧中的“导演”(一名熟练戏剧结构的老师)与“演员”(些许需要心理治疗的学生),由老师开始通过天性解放、专注力训练、戏剧游戏来训练学生,让学生在练习中、创作中、游戏中找到自我存在的意义,淡化生活中痛苦的回忆。另外,例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戏剧”,它把参与者都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通过静心冥想,运用“听觉、嗅觉、视觉、触觉”感受环境,再把与环境相关的劳动、交谈等等密切结合起来,通过表演最终形成一种仪式感,从而发挥“感受功能”。再比如“回忆功能”的产生,它在“一人一故事”工作坊中应用较多,在“一人一故事”工作坊中,由观众每人讲一个与自身或生活相关的故事,再由专业演员或具备一定表演能力的观众把其中精彩的故事“还原”,从而带给其他观众参与感、回忆感、甚至是情绪的触动点。应用戏剧给予了传统戏剧的更多的功能表达,它让观众并非被动接受戏剧作品,而是给予了每一位观众参与戏剧,享受戏剧创作过程的权力。正如彼德·布鲁克所说:“我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空间,称它为空荡的舞台。一个人在别人的注视下走过这个空间,这就足以构成一幕戏剧了。”

笔者在学习参与“应用戏剧”的过程中,发现应用戏剧是一种训练“准演员”的戏剧活动,其中的手法与许多导表演训练方法很相似,尤其是表演训练中的“七力四感”元素训练、导演训练中的思维、编创训练。“应用戏剧”在活动过程中一般是按照三部曲完成的,即“热身—呈现—回顾”,上过专业科班教学的表演学生就知道,这是大部分低年级普遍的上课流程。观众通过参与“应用戏剧”来提高、改变自身意识形态、行为方式等,从而让自己更好的感受生活。演员通过“表演训练法”让演员具备“观察力、注意力、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思考力、适应力”,从而让演员更敏锐的体验生活。训练方式和过程有许多类似之处,只是表演元素训练更趋向于把后者培養成拥有强大职业素养的演员。由此看来,应用戏剧是把导表演训练中训练专业演员的方法去粗取精、因地制宜地拔了出来。迄今为止,应用戏剧这一戏剧活动在目前的中国还属于初步形成阶段,而表演训练方法却具有非常古老且完整的体系。为了拓宽应用戏剧在社会中的适应范围,让戏剧具备更多的功能,还需要把众多表演方法派整理起来,结合实践总结出一套属于“社会的表演体系”。以情绪记忆训练为例,演员在初级阶段学习时,导演通常会引导演员,通过回忆生活中悲伤、快乐、兴奋的画面,从而达到戏剧作品中所需要的情绪情感。在以老年群体为主要对象的“回忆戏剧”中,运用到了这样类似的方法,但其目的很简单,就是让老年群体能够回忆生活。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想,如果把类似的方法运用到中小学的教育体系中,调动学生对于情绪的感知和记忆能力,甚至能够把情绪记忆调动到其他场面,是否是一场很好的“美育活动”。这就是让普通人也具备想象、进入、感受规定情境的能力,有了规定情境地产生,参与者能够预测到一件事不同行为会造成的结果,不同人处理事情的行为方式,不同的人处理不同事件地不同方式,这样的戏剧活动方式能够适用于很多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呈现、体验”。

“应用戏剧”对戏剧功能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追求一种“本剧无导演”的戏剧活动时,就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其审美功能,让其失去一定的观赏性,不过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对于职业戏剧来说,做到演出让观众津津有味是其主要目的,而对于应用戏剧来讲,戏剧活动让“观众”重视这一活动的过程,让观众乐在其中,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想法。表演圈常说的一句话:“演员不仅要会演戏,还得会看戏”,同样,应用戏剧使参与者不仅会看戏,更会演戏。

三、互联网+戏剧

互联网时代加快了戏剧艺术的传播,通过互联网就能直接搜索到诸如北京人艺、国家话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优秀作品,观众可以不进剧场欣赏到原滋原味的戏剧。移动通信进入到4g时代后,社会进入一种信息大爆炸的状态。以西南地区为例,四川省具有剧场剧院180余家,云南省具有50余家,贵州省40余家,其中多数剧院有固定档期的戏剧文艺作品,并且大多数文艺作品能够通过网络直接购票选座。在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剧院被迫关闭,但各大艺术剧院都开始开展了“云戏剧”、“云朗读”、“云戏曲”等等网络在线艺术活动。有演员通过现场直播,把戏剧演出通过网络传播到在线观众的电子设备上的,有演员与观众齐参与,一同朗读经典剧本的,也有前文谈到的应用戏剧剧团,通过网络形式进行“一人一故事”个人故事分享会等等活动方式的,总之,只有想不到。近几年,随着4g时代的降临,影剧院的上座率更高了,戏剧可以作为一个话题在网络上进行讨论,高校戏剧专业的考生愈来愈多。小剧场戏剧、海外优秀文艺作品等也应接不暇,也诞生出了全新的,例如“短视频+戏剧、“直播+戏剧””等等表现形式,戏剧艺术在中国空前繁荣,这一切都来之不易,它源于戏剧艺术家的不懈坚持,也源于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在近几年,刚刚迎来4g时代,5g的建设也被提上日程,5g时代,被经济、科技圈火热讨论,认为它会带来无限种可能,它会给戏剧艺术圈带来什么样的可能与思考呢?

笔者认为一共有以下三点:第一是vr/ar虚拟现实技术的普遍运用,让观众通过网络也能感受到戏剧的剧场性。vr/ar技术,在4g时代就已出现,它以直观、立体、真实为特点,但因为网速限制,不能广泛应用场景进行在线制作与浏览。5g时代的来临,首当其冲的这两项技术将实现在线化,戏剧艺术是很强调剧场性、强调身临其境的,它能够让戏剧传播更加直接、便捷。

第二是戏剧的传播速度更快,网络速度直逼创作速度,会迎来新一轮的文艺创作风暴。当观众可以足不出户体验戏剧时,观众节约了看一场戏的时间成本,其审美水平会得到一定的提升,我国目前戏剧的现状仍然是匮于创作,依赖经典。当越来越多的经典作品被观众耳熟能详,戏剧行业工作者就必须拿出新作品,同时作品也会优胜劣汰,优秀的作品会迎得越来越多观众的关注,拙劣的作品会被观众所淘汰。所以5g时代的到来,中国戏剧行业也必须有新思考,因为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整个戏剧圈无法快速地推陈出新,专业实力强的演员、导演、编剧越来越少,很可能会受到其它文化艺术的强烈冲击,最终变成小众的艺术、古老的艺术。

第三是应用戏剧、教育戏剧的更广泛应用,戏剧艺术和音乐、美术一样,走进中小学校园,应用于社会各界。2020年新冠疫情已经证明应用戏剧是完全可以“线上化”的,并且位于我国南京的一个应用戏剧工作坊,在这期间不仅做到了“线上化”,并且让更多人认识了戏剧、对戏剧产生了全新的观念。应用戏剧、教育戏剧会随着网络的传播增加其影响力,并且它与职业戏剧是彼此成就的。但能否通过互联网,做到戏剧真的实用?“创造性戏剧”是否真的能提升人的创造力?这需要戏剧理论家、编剧、导演、演员一起进行研究,并且不断实践才能得以证明,所以,应用戏剧的广泛使用,也需要得到更多成功的案例去验证,需要国家与各级政府支持,更需要戏剧界自身的认可与实力。由此可见,互联网对各行业的影响都是极大的,我们必须跟上时代,并且领先于时代,才能够让戏剧事业更加繁荣。

四、总结

新时代戏剧艺术与其功能的发展和升级,在当今时代不是偶然的。在习近平主席的带领下,我国进入新时代,尤其是开始了建国以来新一轮的文化兴国,这样的条件给予了戏剧家更广阔的挥笔空间。但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困难,十九大也提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里提到的不平衡不充分同样涉及艺术领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艺术是这一灵魂的体现,创作艺术的过程像是上帝创造人的过程,要让每一个艺术作品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就像上帝制造出每一个不同外貌、不同性格、活生生的人一样。在当今物质条件丰厚的前提下,不仅要把戏剧戏曲传承下来,保持戏剧几大功能的同时也要结合受众、传播方式、文化背景去开拓更多的可能。

本文根据新时代的戏剧艺术行业现状以及一些新出现的戏剧方式,结合笔者自身所学的表演艺术专业与社会实践进行摘取、总结。在目前中国的社会中,仍然有许多年轻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剧团在做着新颖的戏剧活动,他们或是通过观演方式的转变、或是通过游戏、或是通过灯光、音乐、科技的运用探索更多的戏剧方式、戏剧功能。我想前文提到的“沉浸式戏剧”、“应用戏剧”、“云戏剧”,都证明了艺术不仅仅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还反哺治愈生活,戏剧正是如此。

参考文献

[1]谭霈生.论戏剧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98.

[2]《基于互联网信息挖掘的都市戏剧演艺市场现状与趋势分析》.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0-0008-02

[3]鲁承临.新媒体时代与艺术何为——以戏剧为例【J】.科学与社会,2014(02):115-126

[4]《剧作家》应用:戏剧功能的另一种诠释。

[5]吴戈:《戏剧本质新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猜你喜欢

戏剧互联网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