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轼生平与其性情的复杂关系

2021-05-14王美萱

锦绣·上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生平

王美萱

摘要:苏轼自从家乡眉州出发以来,人生之路历经坎坷,从位高权重的权臣到阶下之囚的罪臣,他可谓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然苏轼沉浮宦海的经历却与苏轼乐观豁达、满身浩然志气始终不相符,在出世与入世间,苏轼始终是在矛盾中的。本文从苏轼独特的生平入手,希冀认识一个形象更加饱满的苏轼。

关键词:生平;洒脱超然;宦海沉浮

引言: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是北宋期间著名的文学家,是画家,书法家,还是一个资深的美食家。然而苏轼的仕途却是艰难坎坷,大起大落、跌宕起伏是苏轼仕途的形容,苏轼是一个有才华、有抱负的才子,他一生的仕途并不顺利,仕途经历坎坷,始终处于激烈的变法斗争中,被贬谪、被流放。

一、跌宕起伏的仕途

嘉佑二年(1056年),苏轼赴京参加科举考试,因《刑赏忠厚之至论》而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1057年中“进士”。苏轼的宦途正要开始,母亲病故,苏轼居丧守礼一年又三个月。1061年任凤翔判官。苏轼入仕时,北宋朝的政治腐败,积贫积弱之势已成,国库空虚,各种社会矛盾尖锐突出,封建统治摇摇欲坠,在这种形势下,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家实行革新,以挽救宋朝的统治。苏轼的许多师友因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和而被迫离京英宗,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变法的弊病,王安石颇感震怒,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自请出京任杭州通判。1079年任湖州太守,上任后,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上表》,因“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1]等句,被有心之人利用,说他对皇帝不尊、包藏祸心,因乌台诗案,苏轼入狱103天。乌台诗案这一打击成为苏轼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仕途挫折,流放之地的艰苦,然而这种僻静的环境,反而让苏轼更加冷静客观的应对被贬之后的处境,在此期间,苏轼写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流传的名作,用以表达在黄州时的心境。

元丰八年(1085年),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任命为相,苏轼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同年往京都,任中书舍人。在京都期间,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及尽废新法后,认为旧党与新党同为“一丘之貉”,苏轼抨击旧党,又遭受到旧党的陷害。旧党时常上书弹劾苏轼,而皇太后一直支持他。“在哲宗元祐元年十二月,敌人第一次向他发动攻击时,他就想辞职,在次年,他不断请求摆脱官位”[2],这时的苏轼因与旧党的冲突斗争中再度请求外调。

苏轼在杭州期间,用心疏浚西湖,使得长满野草、淤泥堆积的西湖展现新的样貌,筑成的纵贯西湖的长堤被后人称为“苏公堤”。杭州期间,苏轼的生活还是比较惬意的,但在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又因政见不合,调往颍州,任颍州太守,1092年任揚州太守,1093年调定州,任定州知州,在1094年,苏轼再度贬谪至惠州。1097年,已经62岁的苏轼被至荒凉的海南之地,1100年,朝廷颁行大赦,苏轼复任朝廷奉郎,在1101年北归途中逝世。

二、生平与性情之关系

谈及苏轼这宦海沉浮的一生,我们不禁佩服苏轼面对这种种变化的能力,他的一生,仿佛不是被贬谪,就是在贬谪的路上;不是被召回朝,就是在回朝的路上。苏轼的仕途路,想来用“复杂”、“坎坷”二字形容是一点不为过的,在充满斗争的官场中,他始终保持初心,坚守独立的人格,不因一时的利益得失而去屈从于政党中的某一方,真正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吃着东坡肘子,然后小酌几杯,想来这样的生活怕是神仙也羡慕吧。他积极的转化眼前的苦闷,力求超脱自适于眼前的环境,在困境中,他冷静地思考人生,其乐观旷达的态度乃世间之罕见。在跌宕起伏的仕途中,苏轼何以保持一颗洒脱超然、潇洒乐观的心态面对经常被贬谪的命运?

首先是苏轼超然伟大的人格品质,他的性格—开朗乐观,充满了生活情趣。自从苏轼从家乡眉州出山到京城考取功名,直至他在常州去世,在此期间,他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既有被北宋最高统治者赏识而屡被提拔并委以重任的光辉岁月(曾任杭州通判,登州、杭州、扬州、定州知州,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也曾因时势变化而几度被贬,甚至连续地遭受“三改谪命”的迫害[3],最终被贬至蛮荒之地—“天涯海角”。提及苏轼的生活,不可不谓之清苦,身为朝廷官员,俸禄微薄,甚至于要亲自下田耕作才能果腹,然而他却对被贬所待之处却是努力付出,尽心做好一个官员的责任,并不因贬谪而放弃生活,以致苏轼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从这一句诗就可见苏轼乐观的性格。他一生思乡,却从未归乡,然而所到之处,又仿佛皆为故乡。虽然苏轼屡遭磨难,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仍然能够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用旷达的胸襟去潇洒地面对一切。才华横溢、胸襟豁达、热爱生活、善良的待人接物的方式是他美好的品质。在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中也曾写道:“苏轼伟大的人格与人生的智慧比任何一位中国作家更突出,也更完整地蚀刻在他的生活和人品中。”[4]苏轼一生心性通透,视逆境如无物,一蓑烟雨任平生,其旷达之气,当今时代的我们读时,依旧是佩服万分。

参考文献

[1]林语堂著,张振玉译:《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2]何灏:《苏东坡词传:人间有味是清欢》,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

[3]盖云龙:《烟雨任平生:品读苏东坡》,岳麓出版社2018年版

[4]龙吟:《苏东坡的情感世界》,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5]王世明:《双重身份认同的矛盾与超越:苏轼心理传记学研究》,闽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6]杨吉华:《缺席的君子:苏轼理想人格追求的双重困境与自我突围》,河南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9期,第49-57页

[7]王世明,陈顺森:《苏轼仕隐矛盾的心理传记学研究》,《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2014年,第233-266页

注释

[1]何灏:《苏东坡词传:人间有味是清欢》,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第181页

[2]林语堂著,张振玉译:《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265页

[3]王水照,朱刚:《苏轼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5页

[4]林语堂著,张振玉译:《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2页

猜你喜欢

生平
赠方瑶
曾巩生平
谈贝多芬与他的小提琴奏鸣曲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小说文学特点初探
李鱓的生平、宦迹与交游四题
雪浪洪恩生平考略
近三十年秋瑾研究述评
浅析华莱士·史蒂文斯的生平对他诗歌创作的影响
怒放的生命
张谦宜生平及著述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