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扣好教学设计的“第一粒扣子”

2021-05-14王丽玲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讲学道理文言文

王丽玲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指挥棒,没有准确的目标定位,教学设计再新奇,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备课时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一篇文本可教的内容有很多,一节课承载不了太多教学内容,什么都教等于什么也没教。文本内容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究竟该教什么?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笔者以开设的公开课《河中石兽》为例,谈谈在备课时该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一、基于“课标意识”“单元意识”的宏观维度

《河中石兽》是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很多课堂要么是有“言”无“文”,逐句串讲,字字落实;要么是有“文”无“言”,架空文本,流于形式;要么是先“言”后“文”,简单相加,“言”“文”剥离。这些都没有体现文言文学习的规律,是不可取的。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明确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生经过一年的文言文学习,积累了常见的文言词汇和文言现象,完全可以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只不过在重要词语和句式上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强化。比如老河兵阐述理由的那一段文字,应该作为重点来突破。可以通过翻译、简笔画示意图、动画演示等不断强化学生的理解,在此过程中落实重点词句。因此,“随文学习重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便是笔者首先确定的教学目标。

编者为何将《河中石兽》选入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中如何体现编者意图?第六单元是一组有关探险和科幻方面的文章,单元提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还要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结合书后思考探究第二题“文中老河兵说:‘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有人提出疑问,认为这个推断过于绝对。你的看法呢?请与同学讨论。”我确定了“培养学生质疑思辨的能力”这一目标。但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还是要借助拓展材料来达成这一目标。

二、基于“文体意识”“学生意识”的中观维度

王荣生教授说:“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河中石兽》选自清代大学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記》,这是一本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需要综合考量,是在文本的教学解读与具体学情之间来回斟酌的结果。”预习提示中说“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其中有不少都包含着作者的寄托和感慨”。既是小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从而理解故事阐述的道理。梳理情节比较好处理,可文中有三个人物形象,如果平均用力的话,时间不允许且重点不突出,到底应该着重分析哪一个呢?笔者备课时基于“文体意识”考虑到这一层,但是遇到了困惑,暂且放下。

课标中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学生能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什么呢?故事阐述的道理很明显,课文最后一句作了交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如果就围绕这个道理教学,学生一定感觉很乏味。孙绍振先生说:“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我从中学生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从那时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当语文教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讲不出来,或者认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通过细读文本,笔者觉得作者对三个人的情感态度有所不同,对老河兵自然是赞美,对僧人是委婉批评,但对讲学家就是讽刺了。因为讲学家懂点知识就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这不正好可以让学生感悟做人的道理吗?这一点,教师不引导,学生是读不出来的。于是,上面的困惑就迎刃而解了。通过重点分析讲学家的形象,从而理解故事阐述的另一层道理。同时也契合了故事的第一层道理,做事也好,读文章也好,从多个角度思考就会收获更多。

三、基于“这一篇文本意识”的微观维度

《河中石兽》是志怪小说,文学性不是太强,但处理成说理短文,总感觉少了语文味。任何文体,哪怕是说明文或议论文,也能在细品慢读中体会出妙处来。笔者细读文本发现,要分析讲学家的形象,不能凌空蹈虚,必须建立在对文本语言品读的基础之上。讲学家“笑”的神态,对众人“尔辈”的称谓,“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沿河求之,不亦颠乎?”等否定语气加反问语气的讽刺意味,把讲学家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反复品味、朗读,不就是紧扣语言进行阅读训练吗?此目标达成的话,通过讲学家的形象感悟做人的道理也就水到渠成了。课文另一处的语言也引起了笔者注意,那就是老河兵说的:“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作者这是借老河兵之口对僧人和讲学家作出了评价。不妨以此句为切入口,通过改变语序、句式让学生比较品读 。学生比较发现,反问句加强了对讲学家的讽刺,陈述句语气就没有那么强烈了。再指导朗读,读出讽刺意味,那么讲学家的形象也就呼之欲出了。这时候再引导学生回到文本,看看讲学家的自以为是在文中还有哪些具体表现,学生就会找出上面提及的神态、称谓、语言等。肖培东老师说:“语文教学,要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这样教学,便是经由语言到形象,再回到语言,在文本中走上几个来回,语文味也就得到了充分体现。最后引导学生走出文本,推荐阅读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也达成了教材编者让学生大量阅读的意图。

综上所述,笔者确定了本课四个教学目标:(1)通过随文学习,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2)通过梳理情节,突破重点句,感悟故事阐述的道理;(3)通过比较品读,理解人物形象,再次感悟道理;(4)通过拓展阅读,培养学生质疑思辨的能力。确定了目标,知晓了“教什么”,“怎么教”也就有了依托,活用之法便不请自来。

这节公开课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反思这节课的备课历程,笔者深刻认识到,教学目标应是教学设计的“第一粒扣子”。而要准确定位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需要从以上几方面综合考量,反复斟酌。

猜你喜欢

讲学道理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银龄讲学
2019银铃讲学计划印发湖南拟招260人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道理
智珠
喜欢你,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