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实现路径研究

2021-05-14郑红渠张晓露戴丽冰余玲

锦绣·上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美好生活路径研究新时代

郑红渠 张晓露 戴丽冰 余玲

摘要: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需要,人们追求更丰裕的物质生活、更充实的精神生活和更和谐的社会生活。当前,仍然存在制约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实现的主客观因素,本研究分析这些制约因素,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宏观方面和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美好生活观、锤炼实现美好生活的真本领、投身实现美好生活的实践中等微观方面,提出了实现美好生活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美好生活;路径研究

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方面。因此,对人民美好生活进行研究,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

一、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丰富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一是新时代人民群众追求更丰裕的物质生活,以满足生理需要。生活的首要内涵必须保证人的存在,人要存在必须解决吃喝等基本的生理需要,物质生活是人存在的基础。进入新时代,与以往相比,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有了全新的升级,不再是温饱问题的基本生活而是美好生活的追求,人们需要更加丰富、更加安全、更有品质的物质生活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

二是新时代人民群众追求更充实的精神生活,以满足心理需要。新时代,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和休闲娱乐极大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心理需求。人们更加期许高级的生存状态,随着物质生产力的提高,技术的进步,人们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人们会充分利用这些休闲时间从事休闲娱乐文化活动,实现更加美好的高品质精神生活。

三是新时代人民群众追求更和谐的社会生活,以满足伦理需要。在新时代,更加和谐的社会生活极大地满足了人的伦理需要,这种社会生活的和谐包括人与人关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和谐。

二、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制约因素

(一)制约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实现的客观因素

一方面,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制约着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主要表现为领域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和群体发展的不平衡。另一方面,发展的不充分影响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实现。主要体现在:高品质的物质供给能力还有待提高、依法治国还有待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有待进一步提升、社会民生事业仍需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有待深入改革、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方面。

(二)制约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实现的主观因素

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实现不仅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还受一些主观因素的制约。一是社会处于转型时期,部分人对社会存在一些心理困惑。表现为对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理解不深刻,不能很好把握在实现新时代“美好生活”过程中的现实国情、现实条件,可能出现一些对“美好生活”的懷疑和否定。二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程度不够完善。比如在教育公平、劳动就业、医疗服务和养老保障等与人们的期待及认同还有一定的差距。三是社会文化和社会道德有待进一步加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社会上仍然存在一些信任危机、道德问题等影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感受与体验。

三、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实现途径

结合结合我国发展的客观实际,下面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探讨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实现途径

一方面,从宏观上,不断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一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的发展是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物质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是人们对物质生活有了更高质量的要求,必须扎实推进满足人民对更高质量的物质需要的经济建设,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二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政治保障。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要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还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人民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机制和环境。三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美好生活”不仅需要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而且需要对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充实以及文化素养的提升。大力弘扬我国优秀历史传统文化,引导人民群众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筑牢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精神文化食粮,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四是加强社会建设。以民生建设为重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实现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五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做保障,人类就不可能做到永续发展,美好生活也无从谈起。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最基本的环境保障。

另一方面,从微观上,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新时代美好生活观、锤炼实现美好生活的真本领、投身实现美好生活的实践中。一是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新时代美好生活观。引导人民群众认识美好生活的真正内涵,让他们对美好生活有正确的感知和理解,明确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其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在理念上符合社会正确的主流价值,沿着实现美好生活的正确方向,充满信心,坚定新时代美好生活一定能实现的信念。二是助推人民群众练就实现美好生活的真本领。美好生活对于个人来说,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需要激发人民群众的个人潜力,引导人民群众练就实现美好生活的真本领。比如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努力奋斗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本领,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本领,驾驭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风险的本领等等。三是带动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实现美好生活的实践中。人民群众是美好生活的享受者,也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要实现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在本职岗位上创先争优,不断实践、不断创造、不断奋斗,释放自己的潜能,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实现自己的美好人生。

参考文献

[1]江畅.人民美好生活的内涵及实现条件[N].光明日报,2017-12-15(11).

[2]刘歆,王中迪,苏百义.新时代美好生活形成的三重逻辑[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4.

课题资助:本文得到重庆市委党校课题资助(项目号:CQDX2020B-021)。

作者简介:

郑红渠,女,重庆市渝中区委党校,副教授;

张晓露,女,重庆市渝中区委党校,教研室主任;

戴丽冰,女,重庆市渝中区委党校,教师;

余  玲,女,重庆市渝中区委党校,教研室副主任。

猜你喜欢

美好生活路径研究新时代
卖套房子半生无忧?谁摧毁了北京精明夫妻的“美好生活”
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
精明夫妻卖北京房子欲半生无忧,不料“美好生活”以血腥收场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