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K-TIG焊接技术研究进展及在核电中的应用前景

2021-05-13曾凡勇肖志威柯联邦朱称生方一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孔表面张力熔池

曾凡勇,肖志威,柯联邦,朱称生,方一

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51

1 序言

焊接作为制造技术的重要支撑,一直以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受到国内制造业精细化发展、自动化水平提升、高技能焊工资源稀缺等多方面影响,高效自动焊接技术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及急迫需求。其不仅可降低对焊工的依赖,而且在提升焊接质量和焊接效率、降低焊接成本及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核电中厚板的焊接主要采用焊条电弧焊、埋弧焊、手工T I G焊等,为了提高焊接效率,热丝TIG焊、等离子弧焊等也开始逐步被应用,尤其是不锈钢覆面车间拼板的焊接。本文介绍了K-T I G(Keyhole-TIG)焊接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关键技术,不同材料的K-TIG焊接研究成果及最新研究动态,并概括了K-TIG技术在核电行业的应用前景,为各位学者和应用单位提供一定的借鉴。

2 K-TIG焊接原理及特点

K-TIG焊接技术于1997年由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艺研究组织(CSRIO)提出并发明。它是在传统TIG焊的基础上,将焊接电流提高到300A甚至更高并配合枪身冷却加强的焊枪来形成小孔效应,最终实现大熔深的焊接工艺方法,其原理如图1所示[1]。K-TIG焊接时,因为大电流的存在,电弧对工件不断进行熔化与深挖,形成凹陷,并将熔融金属不断排挤到熔池周围,直到小孔的形成。小孔周围的熔融金属受到电弧压力、表面张力及自身重力作用并保持动态平衡。焊枪在向前移动过程中,小孔也随之移动,直到小孔后方的熔融金属冷却形成焊缝。

图1 K-TIG焊接原理[1]

与K-TIG焊接原理不同,等离子弧焊接采用的是压缩电弧,通过机械压缩和气流压缩提升电弧密度和弧柱区温度,一般当电流为100A时即可实现小孔法焊接。随着板厚的增加,需更大的电弧吹力将试板穿透,一般最佳板厚为3~8mm。在最佳板厚范围内,可通过调整电弧吹力(气体流量)来保证小孔焊接的稳定性,而保护气流量对K-TIG焊接电弧压力几乎没有影响[2]。

K-TIG主要依靠自身电弧大电流密度产生的电磁场自我约束,压缩程度不及等离子弧,基本形状仍为锥形。而等离子弧焊因为喷嘴和气流的双重约束,一般电弧张角不超过5°[3]。因此,等离子弧对组对间隙和最大错边量有严格的要求,一般而言,等离子弧焊接最大错边量一般控制在1mm以内。而K-TIG可容许的最大组对间隙为2mm,最大错边量可控制在2mm以内。接头性能上,采用K-TIG焊接碳素钢时,接头冲击性能较差,甚至在-20℃时冲击性能不合格,见表1。这是由于K-TIG焊接热输入较大,导致焊缝和热影响区晶粒粗化,性能较低[4]。

表1 Q345R碳素钢接头的力学性能[4]

3 K-TIG关键技术

K-TIG焊接可以在不开坡口情况下一次熔透一定厚度的板材,实现单面焊双面成形。但针对不同的材料,能够一次焊透的厚度也不相同,这与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相关。由K-TIG焊接技术的原理可知,要想实现稳定的焊接,其关键技术在于保证小孔的稳定性,即保证焊接过程电弧压力、熔池重力及表面张力的动态平衡。根据研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包括物理性能、试件厚度、钨极尺寸、保护气成分及焊接参数(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等。

LATHABAI等[5]提出实现稳定焊接需满足公式:

式中λ——表面张力系数;

ρ——熔融金属的密度(kg/m3);

g——重力常数;

w—— 焊接过程背面焊缝小孔的宽度(mm);

h——焊件的厚度(mm)。

一般而言,材料表面张力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且碳素钢的表面张力系数约为不锈钢的1/3,因此使用K-TIG焊接碳素钢时需注意小孔的稳定性问题。焊接过程中熔融金属表面形成的表面张力越小,能够托住焊缝金属使其不下坠的能力就越弱。小孔的宽度越小,焊件的厚度越小,则形成的熔融金属相对就少。另外有学者认为,表面张力与液态金属化学成分有关,特别是S、O含量,在铁基体金属中,高S、O含量会降低表面张力,并降低焊接稳定性。

国内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在研究K-TIG焊接稳定性方面做了很多研究,比如观察分析小孔的特征,研究成形规律,通过工装、工艺甚至复合焊接的方式增大工艺窗口和稳定性等,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4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 不锈钢K-TIG焊接

多项研究表明,K-TIG焊可以在不开坡口的情况下,对一定厚度的金属板材一道焊透,实现单面焊双面成形。针对不同的金属板材,K-TIG焊能够一道焊透的最大板厚也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不同金属材料的液态金属导热系数也不相同。如早期ROSELLINI等[6]进行了可焊材料K-TIG全熔透焊接试验,结果表明,K-TIG适合于焊接奥氏体不锈钢、镍基合金、钛合金、奥氏体-铁素体双相钢等材料。

熊剑[1]研究了6mm厚304不锈钢K-TIG焊接,熔深随着焊接电流增加而增加,当电流达到380A时,可实现熔透焊接,且当电流超过300A时存在Mn元素烧蚀情况。另外,对比了K-TIG与等离子弧焊接头的差异,K-TIG焊接电流几乎是等离子弧焊的2倍,焊接接头熔宽和余高稍大,接头力学性能均与母材相当。

LIU Zuming等[7]采用自制的K-TIG焊枪对8mm厚不锈钢进行焊接,并采用CCD高速相机对小孔的特征进行观察分析(见图2),且对背部小孔特征参数化。研究结果表明,稳定焊接过程小孔呈椭圆形,且处于焊枪轴线后方。同时观察到焊接过程中小孔呈现稳定的开孔特征,小孔的尺寸与焊接电流有关。

CUI Shuwan 等[8]采用K-TIG实现了10.8mm厚S32101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和硬度高于母材,焊缝冲击性能达到了母材的83.4%。

冯悦峤[9]研究了10mm厚316L不锈钢K-TIG焊接,实现了不开坡口自熔焊接,发现焊接电流、焊接速度、钨极间距及保护气流量对焊缝形状有较重要影响。焊接接头射线检测合格,接头抗拉强度达到母材的96.64%,焊缝冲击性能达到母材的92.2%。通过电化学腐蚀试验,焊缝的抗腐蚀性能优于母材。因此证明K-TIG焊接非常适于中厚板不锈钢的单面焊双面成形,目前等离子弧焊还无法做到。

图2 试验系统及K-TIG焊接过程[7]

XIE Yan等[10]采用K-TIG焊接了8mm厚430铁素体不锈钢,接头优良,抗拉强度为母材的59.2%,达到了传统气体保护焊、G TAW的强度,但焊缝区的抗腐蚀性能降低。另外,还采用了高频脉冲K-TIG焊接,与常规K-TIG相比,可降低焊接热输入,接头强度增加35.6MPa。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K-TIG非常适合不锈钢中厚板焊接,最大厚度可达到10mm,接头强度优于母材。

除了不锈钢外,LATHABAI等[5]还采用K-TIG焊接12.7mm厚商业纯钛,并与传统的TIG焊接技术进行了对比(见图3)。结果表明:采用K-TIG焊接的热输入更大,加热速率和冷却速率也更大,因此热影响区宽度更广,晶粒大小差异更大。但接头横向拉伸性能差异不大(K-TIG:538MPa,TIG:542MPa)。K-TIG焊接在生产效率上更具有发展前景,相比于传统TIG的多层多道焊(6层),K-TIG焊接实现了单面焊双面成形。

4.2 碳素钢K-TIG焊接

尽管K-TIG焊接在中厚板一次焊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随着学者的研究发现,对于碳素钢类材料的焊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主要原因在于焊接过程不稳定,因此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并从焊接工艺、工装及其他方面采取措施进行研究,一定程度上拓宽了K-TIG焊接技术的材料适用性。

K-TIG焊接过程小孔的稳定性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前提,小孔的稳定性与电弧压力、熔池重力和熔池表面张力有关。诸多学者发现,采用K-TIG焊接碳素钢时稳定性不够,分析认为主要与材料的导热系数、表面张力有关,通过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改善,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樊文飞等[11]通过对8mm厚Q355钢进行焊接试验,结果表明,焊接过程不稳定,且工艺窗口较窄。认为主要是材料本身热导率较高[碳素钢约为0.59W/(m·K),奥氏体不锈钢约为0.14W/(m·K)],电弧熔化金属增多,熔池体积增大,而碳素钢熔融金属表面张力小(约为不锈钢的1/3),因此容易打破三力平衡,导致小孔失稳。

王泰等[12]采用在待焊工件背后铺加保护焊剂(SJ101),对8mm厚Q235低碳钢进行K-TIG焊接,焊接过程如图4所示。焊剂的加入有效增大了焊接窗口(430~480A),提高了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因此可以认为焊剂的加入在熔化过程因吸热而减少了热积累,同时在焊接过程中起到了托举背部熔池的作用。但此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因之一在于焊剂的铺设与回收可能成为另一个问题,但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使小孔稳定存在的可行性。此外,焊剂对焊缝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也并未考虑。保护焊剂的添加在对熔融金属起到托举作用的同时,可能也改善了表面张力,这给熔融金属表面张力较小类的金属带来一定的改善方向。

图4 焊接过程[12]

Fan Weifei等[13]采用水冷方式对8mm厚Q355钢进行焊接(见图5),并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焊接过程的温度场。结果表明:采用水冷方式成功实现了K-TIG焊接,其减小了焊缝根部熔宽,且因为水冷的原因增大了熔池的托举力。焊缝底部温度场较常规K-TIG焊接差异较大,焊缝冷却速度增大,且峰值温度相差600℃左右。焊缝表面组织和底部组织差异较大,HAZ组织在厚度方面比较均匀,因为K-TIG较大的热输入,焊缝并未出现马氏体组织。焊缝、热影响区、母材的冲击吸收能量分别为126J、130J、140J。文中并未研究水冷对焊缝化学成分的影响,尤其是H元素,尽管文中解释了因为试件上表面的干燥避免了电弧中H的引入。

图5 水冷焊接原理[13]

国内学者徐良等[14]分析了10mm厚Q235钢的焊接难度问题,认为主要与焊接过程的大热输入和热积累有关,导致在开始出现焊透,焊缝背面的金属由固态瞬间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液态熔池的重力、表面张力失衡,焊缝成形出现坍塌失稳。为此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焊接/工装平台(见图6),开槽宽度小于热影响区宽度,通过改变散热条件维持熔池的体积在一定范围之内,同时在焊接时设置一定的装配间隙,减小所需电弧压力,使电弧更易穿透。结果表明,焊接稳定性增加,工艺窗口能有效拓宽,且接头室温冲击吸收能量达到132J,远大于母材的65J。

图6 K-TIG 焊接平台截面[14]

天津大学LIU Zuming等[15]采用背面充Ar气体保护方式焊接16Mn低合金钢(见图7)。研究表明,若背面没有气体保护,则很难进行稳定焊接;当背面充满静态Ar后,在焊接电流为410~450A时可实现稳定焊接。当保护气体为射流时,因为附加压力的存在,所以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增加,电流范围扩大到420~560A。同时大电流的增加对接头的质量没有明显影响。另外,理论分析了气体的引入对稳定小孔的机理,基本原则还是力的动态平衡。

除了采用背面气体保护方法之外,F A N G Yuexiao等[16]首次采用高频电流(见图8),以提高5.5mm厚Q355钢K-TIG焊接接头的组织及力学性能。试验采用38.6kHz的高频电流,与常规K-TIG焊接技术相比,高频K-TIG稳定焊接时焊接电流从430A降低到340A,实现稳定焊接的电流值得到降低(430~460A降低到340~420A);采用高频电流后,焊缝区晶粒组织更加细化,且针状铁素体含量增多,接头力学性能高于母材。通过电弧形态发现,采用高频电流焊接电弧宽度受到一定的压缩。

4.3 复合K-TIG焊接技术

为了弥补K-T I G焊接的缺点,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开始引入复合焊接技术,主要包括磁场复合、激光复合。磁场在焊接中的应用可追溯到1962年,Brown发现在焊缝中引入磁场后,电磁搅拌效应可对焊接组织起到明显的晶粒细化作用。此后磁场复合焊接技术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各项研究表明,在电弧焊过程中外加磁场,不仅可改变电弧形态、影响母材熔化及焊缝成形,还可细化晶粒组织、降低成分偏析,减少熔合区气孔、裂纹缺陷,显著提高了焊缝的力学性能[17]。

图7 K-TIG背面保护模式焊接原理[15]

图8 高频K-TIG焊接[16]

钟少涛等[18]设计了一种旋转电弧磁场控制器,并用于机器人自动焊接,如图9所示。针对Q345R钢在不同旋转磁场(不同励磁频率和励磁电流)下进行了焊接。结果表明,电弧扫描半径随着磁场频率的增加而增加,焊缝组织中的铁素体含量优于旋转磁场的作用明显提高。

图9 旋转电弧磁场控制器[18]

LIU Zuming等[19]采用电磁增强K-T I G焊接SUS304不锈钢,通过在焊枪周围施加尖角磁场(见图10),磁场强度为175mT。通过试验发现,电弧形态由圆锥形变成椭圆形,稳定焊接时的阈值电流降低了近30A。焊缝组织和尺寸没有明显发生改变。但文中并未对磁场强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因为此种施加方式对焊缝的电磁搅拌作用较弱,电流降低不大,因此组织变化不明显。

图10 尖角磁场增强电弧原理[19]

华南理工大学石永华等[20]在10m m厚Q355钢K-TIG焊接过程中施加纵向磁场(与钨极平行),并设计了相应的系统和装置,如图11所示。励磁波形分别采用了半波波形、全波波形、正弦波形等。试验结果表明,纵向磁场作用下,当励磁波形为半波时,焊缝组织中铁素体含量最高,冲击吸收能量也较高,达53.6J(与表1相比,已达到PAW水平)。纵向磁场作用Q355钢K-TIG焊缝组织中铁素体含量依半波、全波、正弦波、励磁波形依次递减,分析认为是电磁对熔池的搅拌效果随着电磁频率的增大而减小。但文章中缺乏与无施加磁场时的组织及性能对比结果,同时磁场辅助下的稳定焊接效果也不得而知。

图11 外加纵向磁场辅助K-TIG焊接试验系统和装置[20]

除符合磁场外,还有学者将激光引入到K-TIG焊接中。李京洋等[21]研究了光纤激光+K-TIG复合焊接的电弧特性与稳定性,如图12所示。结果表明,激光功率与焊接电流存在最佳搭配范围,超过此范围电弧稳定性下降。同时激光的聚焦方式和离焦量也影响电弧的整体稳定性,通过试验得出最佳离焦量为0mm。证明了复合焊接对工艺窗口的扩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针对碳素钢类材料的焊接并未开展相关研究。

图12 激光-K-TIG复合焊接原理[21]

李京洋等[22]对10m m厚度Q355B钢进行激光+K-TIG复合焊接,结果表明,激光能量的引入使得焊缝更加光滑平整,如图13所示。分析认为是激光对熔池起到了冲击和搅拌的作用,且激光功率主要对焊缝熔深起作用。另外,还对比了激光的离焦量、热源间距的试验。

图13 不同激光功率下的焊缝表面形貌[22]

可以看出外加能量场(激光、磁场)的引入可改变电弧的形态、能量的分布,但目前研究体现在试验效果上,对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复合能场下的定量对应关系还需进一步深究。

另外,K-TIG焊接目前主要用于平焊,其对于空间位置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改善,包括横焊和立焊位置,这也是后续待研究和解决的方向。

5 在核电中的应用前景

核电站中存在较多的不锈钢覆面[23,24],如乏燃料水池、内置换料水箱等,厚度一般在3~6mm。为了节约工期,目前主要采用先贴法施工[25],其优势在于可将水池进行模块划分,预先在车间完成模块的预制,然后再到现场进行安装,因此涉及到大量的不锈钢拼板焊缝。

不锈钢覆面以往主要采用手工TIG焊接,焊接质量不稳定,且效率较低。随后引进了热丝自动TIG焊,虽然效率得到一定提升,焊接速度可提高2倍,但对4mm和6mm焊缝仍需多层多道焊接。等离子弧焊能够实现单面焊双面成形,但其对间隙、平整度、错边量的要求较高,无形中增加了工装的制作复杂程度。若将K-TIG焊接技术应用到不锈钢焊接,不仅可实现中厚板一次焊透,提高生产效率,且对板材组对间隙和错边量容错率较高。即便如此,在实际核电现场工况下焊接时,还可能涉及到导轨的设计、背面保护的考虑及整体设备刚性固定等问题。

综上所述,K-TIG在核电不锈钢焊接领域具备很好的应用前景,一旦实现应用,将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除了不锈钢之外,核电还涉及碳素钢材料的焊接,如核电安全壳钢衬里等物项,若需将K-TIG用于实际生产,还需进一步验证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并按相关标准进行评定。

6 结束语

1)K-TIG焊接属于自动高效焊接技术,非常适于中厚板的单面焊双面成形,特别是不锈钢。

2)K-TIG焊接小孔稳定性与被焊材料物理特性密切相关,但可通过对工装、冷却方式等进行改进,还可通过外加辅助能量如磁场、激光等方式改善电弧分布。

3)核电的不锈钢覆面、钢衬里等物项若采用K-TIG,可提高生产效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目前,K-TIG焊接位置主要为平焊,在其他焊接位置的适用性和稳定性还待解决,尤其是空间位置复杂,且焊缝平整度、间隙、错边量等现场环境存在复杂变化的情况。

猜你喜欢

小孔表面张力熔池
小孔何时无法成像
Al-Mg-Zn 三元合金表面张力的估算
小波阈值去噪在深小孔钻削声发射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为什么花盆底部要开一个小孔
电弧焊熔池表征与熔透状态映射研究
一种基于频域变换的熔池运动模糊图像恢复算法
MIG焊接熔池形成与凝固过程数值模拟
OCr18Ni9不锈钢的微小孔钻削
基于多视觉的熔池图像处理与特征提取
液体表面张力的动态测量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