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一次介入式媒体生产的实验

2021-05-13孟尧MengYao

当代美术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南京艺术学院画刊展厅

孟尧 Meng Yao

1“《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展览现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

2020年11月24日—12月5日

策展人:孟尧

学术主持:林书传

主办: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AMNUA、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画刊艺术中心 AMAC

展览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2柯明一次失败的封面计划(局部)装置2020“《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展览现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2020年11月24日,“《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展览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0展厅、1展厅、影像厅)落地呈现。这场在2020年举办的展览,实际上是一项由 《画刊》杂志2019年启动的年度艺术项目“《画刊》封面计划”进展的第二阶段,它指向的主题和内容,都是上一年确立的。因而,它也是一场内生于项目,又与项目有“时差”的展览。1

在南艺美术馆的展厅里,吴俊勇、何工、陈丹笛子、柯明、龚新如、张权、谢晓泽、姚朋、李勇政、秦晋、黄小鹏、苍鑫12位艺术家,在作品中展现的内容,都是对2019年他们受邀创作《画刊》封面的深化或者回应。

整体而言,艺术家为此次展览所做的创作,可分为三个类型。 其一,在展厅进一步“还原”封面。何工、谢晓泽与黄小鹏的作品属于这一方向,他们力图将去年杂志上被压缩显示的作品在空间中释放出更大的能量。比如,何工的装置《声音考古学》用数十个“喇叭”建构成一座6米高的纪念碑,唯有在真实空间中面对它,才能体会到这件装置厚重、沉稳的力量以及艺术家情感记忆的温度2;谢晓泽从封面中截取一组摄影作品在展厅中集中显示,使得《禁书计划》的观念强度与影像质感得以被细察。黄小鹏在展览前一月突然离世,令人悲痛,我们因此也遗憾不能展出去年“《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封面源出的那件录像,但替代展出的作品也基本反映了艺术家对命题的理解;我们将艺术家的这件作品放在独立的影像展厅展示,希望观众更好地感知黄小鹏创作方法和影像语言的独特性。

其二,在展厅“复盘”封面。陈丹笛子、柯明、龚新如、姚朋,都不约而同地在展厅利用时间、空间,更完整、丰富地呈现各自的创作思路和视觉逻辑。陈丹笛子在展厅重新搭建了一个塔罗牌阵,将文学虚构与影像虚构并置,引发读者重新思考她设计的摩斯密码的意义。柯明制作了一个小型的电机装置,将我和他约稿、讨论方案的微信截图环绕其上,周围再辅以《一次失败的封面计划》之电话录音、创作纪录片,艺术家用一种幽默的方式,再现了“失败”的过程,呈现无法在纸面上展开的丰富性。龚新如则将《下一出口》的草图手稿与作品并置,展示了艺术家创作路径的递进关系。姚朋选择了依照创作线索铺陈历史图像的形式,结合他借助网络寻图搜地的视频录像,观者方能更充分地理解艺术家创作《冠园酒家》的诉求。

3姚朋冠园酒家综合材料2020“《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展览现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其三,在展厅“再造”封面。吴俊勇、张权、李勇政、秦晋、苍鑫的创作可归类其中。吴俊勇在展厅的墙面上贴满了他近年来文身创作的各类图像,这些图像和处于墙面中心的2019年1月的《画刊》封面形成了视觉上的互文关系,观者更能直观地理解艺术家“皮肤即媒介”的语意。张权的《小花》在色彩和气质上与去年6月封面相合,艺术家试图在现场以形式和媒介的差异和纸本封面作对话,读来饶有趣味。李勇政将《help me》进一步“升级”,在虚拟和现实的交互界面上增加了色彩与季节的转换形式,更好地传达他对信息垄断的焦虑和反思。秦晋则将2019年10月封面《how to control the bodies》中的“大力士”绣在她父亲曾经穿过的蓝布工装上,由此引出一段与私人情感相关的记忆。苍鑫依照2019年12月《媒体神》的图示,重新创作了一件绘画,继续探讨他在封面上提出的关于宗教与科技关系的问题。

无论是复盘、还原还是再造,艺术家在展厅展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说明了“《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项目推进的意义和必要性——仅仅从纸刊的逻辑做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这次展览也势必会给一部分不了解该项目进展的观众带来困惑。因为“《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不是一个专门针对展厅策划的“原生”展览,对于新读者而言,如果能对2019年《画刊》杂志封面计划的相关内容有所了解,会更容易看懂这个展览的视觉逻辑。从策划者的角度而言,我确实预设了一些观展的门槛,也希望挑战一些观众的思维惯性。

项目伊始,“《画刊》封面计划”就被设定为一套整体性的媒介表达序列。它是从封面出发的一次系统性实验。12期邀约12位艺术家,以自然年为周期设定年度主题,依据《画刊》杂志的出版节奏推进项目,是项目发生、发展的基本面;确定受邀艺术家为封面计划专门创作新作品的项目规则,保障了封面计划的唯一性;将依序进行媒体生产、展览生产、图书出版,分步推进项目走向完整。3

2019年发起的“《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是以“艺术家如何理解媒体”为命题的。在2019年1月的《画刊》杂志上,我就对这个命题做出了基本读解。4命题制造的限定性,也是激发出某种不确定创造力与可能性的手段。

在近几年的编辑、策划工作中,我时常思考专业艺术媒体内容生产与媒介属性的关联。在具体的媒体实践中,我认为介入式媒体生产5是一家“旧媒体”艺术杂志到链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媒环境的有效方式。“《画刊》封面计划”从印刷媒体的工作方式起步,将艺术家的视觉创造力与观念诉求由文本延伸至空间,实际上是探讨一种媒介传播与转化的可能性;之后由空间回到平面,则是将纸刊的内容与展览作为一种观念表达的媒介,再次梳理进文本之中。这一系列的行动,目的是建构一种系统化的传播序列,持续记录、选择与整合优秀的艺术创作案例,在一个更长的时段中形塑一种价值。因此,我们希望“《画刊》封面计划”的实验性和媒介生产方式被更多人理解和认知,也希望能持续地塑造、深挖艺术媒体的新价值。

4秦晋how to control the bodies衣物2020“《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展览现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注释:

1.“‘《画刊》封面计划’的项目进展与《画刊》杂志的内容生产进程是有‘时差’的。我们必须做完2019年的杂志,才能在2020年推进封面计划的展览与图书出版。” 孟尧:《从封面出发》,“《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展览前言,AMNUA视野(微信公众号),2020-11-22。

2.何工:《关于装置〈声音考古学〉》,《画刊》,2019年第2期。

3. “2019年推出了年度艺术项目‘《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力图以每年一次项目的方式携手艺术家,以媒体生产的形式联动艺术创作,对中国当代艺术现场提出某种问题,并形成整体性的艺术出版与传播序列。去年项目策划伊始,我就将‘《画刊》封面计划’定性为一次复合型、系统性的媒体实验:每年设定一个命题,以12期为一个项目周期,每期杂志邀约1位艺术家参与封面计划。这个年度项目的基本规则是:艺术家必须针对当年的命题做新的作品;封面之外,杂志每期还刊载创作手记与艺术家访谈。这些内容构成了‘《画刊》封面计划’的基本面,也成为杂志媒体生产进一步深化与扩展的前提。” 孟尧:《从封面出发》,“《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展览前言,AMNUA视野(微信公众号),2020-11-22。

4.“以‘媒体’(media)为命题创作封面作品。在这个命题中,媒体既可以指代为文化传播的机构,也可以理解为传播信息的介质(媒介),具有一定的融通性。” 孟尧:《2019,以“旧”维新》,《画刊》杂志,2019年第1期。

5.“介入式媒体生产是我对《画刊》近两年内容策划与传播策略的总结,我将它视为一种工作方式。介入有两层意思:第一,它指的是媒体在事情未发生时进场,而非等到木已成舟后再跟进。需要说明的是“介入”是强调行动的时机,而非否定其他形式的媒体行为。它只是在普通意义的媒体工作方式之外,制造一种观察与合作的立场,实现一种更主动的传播。第二,介入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系统性的传播序列。比如说‘《画刊》封面计划’项目由纸刊内容生产、实体空间的艺术展览、主题文献出版三个部分构成,只有当这个完整的流程结束,这个年度媒介传播行为才真正完成。” 孟尧:《新新媒介时代的旧媒体》,《画刊》杂志,2020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南京艺术学院画刊展厅
南京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
南京艺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优秀中国画作品
不断改变,不断进步 参观KEF展厅后随笔
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近期活动掠影
BESPOKE ROMANCE展厅
钱姝妤
GAB展厅
NORHOR成都展厅
智力画刊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