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活动场” 打造“善思”课堂

2021-05-12贾晓辉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深刻性灯笼批判性

贾晓辉

基于“根品教育”的办学理念,学校提出了“自由、善思、乐学、创生”的“根品课堂”教学文化。在数学课堂中巧设各种“活动场”,营造学生自由思考与表达、学思结合、注重创新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打造“善思”课堂。

1.创设“探究场”,关注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涉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根品课堂”理念下,数学学习不应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应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新问题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探究场”,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独立思考、验证结论,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在教学“探索规律”时,教师让学生用彩色灯笼布置展板,摆出2组有规律的灯笼,让学生探究:按照这样的规律再摆下去,第13个灯笼是什么颜色?通过生生交流,不断验证,总结归纳,得出“余数是几,最后一个灯笼的颜色就和每组中第几个灯笼的颜色一样”。学生在“探究场”中,经历了猜想、验证、总结的思维过程,提升了思维的深刻性。

2.搭建“实验场”,提升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包括思维起点的灵活和思维过程的灵活。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搭建动手操作的“实验场”,在实验过程中探索新知,学会与人合作、学会表达和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且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进而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搭建“实验场”,提出实验目标:“你能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已学过的图形吗?”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交流,多角度探究问题的解决方式,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最终让学生明确“只要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都能剪拼成长方形”,这样就达到殊途同归之效,同时提升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开设“辩论场”,发展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独立发现和批判的程度,这是思维发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品质。根据认知发展的规律,学生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后,要对模型进行解释应用与模型拓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开设供学生交流分享、质疑问难的“辩论场”,在一场场辯论中提升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设计了一道判断题:“把一张圆形纸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1/2。”学生的答案不统一,我开设“辩论场”组织双方进行辩论。正方把一张圆纸片平均分成两份,说明其中一份占1/2;反方把圆纸片撕成大小不等的两片,拿出一小片,说明这一小片不是1/2。通过辩论,双方最终达成共识:正方在操作中关注了“平均分”,但是没有关注到题目中缺少“平均分”。“辩论场”以尝试为起点,让学生抓住关键,独立思考,提出质疑,辩出结论,从而提升思维的批判性。

猜你喜欢

深刻性灯笼批判性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糊灯笼
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利用问题导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鸟与灯笼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让经典不再遥远
挂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