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过那座山

2021-05-11郑茹熹

新作文·初中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乡人篾匠故土

郑茹熹

夕阳的余晖斜照阳台一角,老人站在夕阳里,银白的发丝被夕阳染上金黄,原本枯黄的脸上布着褐色的斑斑点点,眼中蒙着一层淡淡的鸽子灰,他在眺望远方的故乡。顺着他的方向看去,我知道他想家乡了,想小山了。这里只有林立的高楼,哪能看到他牵挂的村庄?

外公的村庄在楚地,那里是丘陵地带,山多而缓,外公的小院就坐落在山脚下,每次归家,都要翻过那座山。可山又在春日里给外公带来了香嫩的香椿芽,夏日替他挡了半日的骄阳,秋日赠他成熟的鲜果,冬日拦住了风雪,照顾着他这一把老骨头。

1958年,大旱、蝗灾、洪涝接踵而至,令人始料不及。年底颗粒无收,年幼的外公便被派去挖野菜。田埂如同干枯的叶脉,寸草不生,大大小小的池塘早就见底了,只剩下这座山了。

从远处望去,饶是这座山,也对这灾害毫无招架之力。山顶的树,叶子已所剩无几,徒留干枯的枝条延伸向苍蓝的天空,树干上的树皮也被剥落,一道道刀痕悲泣着村庄的遭遇。外公拖着一个破篮子和一把没了半截的锄头,就这样上了山。山路崎岖不好走,路上都是干枯的藤条枝条。外公忽然被绊倒了,被磕得生疼,正要骂咧,一抬头见到一块根状的东西,是野葛根。原来这些枯藤都是野葛树,树下藏着的根可以食用。他从此便日日翻山挖野葛根。就是山里的野葛根,帮他挺过了这三年。山,给外公带来了生的希望。

后来,外公做了篾匠,日日进山里选竹子,削竹条,制成各种篓子、凉席、躺椅之类的到镇上去卖,就此养活了一双儿女,让他们翻过这座山,去到外面的世界闯荡,让孩子们不再受山的限制。

外公上了年纪,不做篾匠了,却依旧日日上山,只是每日上山都会带一段杉木回来,家中还请了几个木匠,日日夜夜地忙了两三日不曾停。原来他是在打棺材。

后来,我在二楼的杂堆里看见了一个黑漆漆的棺材。外公说:“棺材要用杉木,结实。我躺在山脚下也舒坦些,到时候你要常常翻过山来看我啊。”外公早已经把他的归宿安排得清楚明白,他还是眷恋那座山的。

外公年紀大了,母亲不放心他一个人,便接来同住。可是外公还是日日夜夜想念着他的山,希望能回去,能够落叶归根。

外公望着远方,念着心中的故乡,盼着重归心中的山。

从外公的小院翻山出去,是游子的路途;从外边翻山回来,是一个乡人对故土的眷恋。

教 师 点 评

立意深刻、深远。山,是丰富的宝藏,是陪伴的友人,是外公的生命之源,更是灵魂寄存之地。“从外公的小院翻山出去,是游子的路途;从外边翻山回来,是一个乡人对故土的眷恋。”中国人安土重迁,即使生前追随儿女身在繁华的城市,死后也要落叶归根魂归故里,作者写出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色,一种深厚的情感寄托,写出了中国人的“根”,读来余味悠长。

猜你喜欢

乡人篾匠故土
乡村篾匠
散心
东篾匠
讨厌自己
讨厌自己
篾匠父亲
故土情
藏虱
篾匠的端午
踏遍千山万水 依旧寄情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