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对手指肌腱损伤患者显微缝合术后患指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5-11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9期
关键词:屈曲肌腱手指

秦 萍

河南省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整形科 473000

随着劳动伤害、交通事故等意外事故增多,手指屈肌腱损伤发生率升高,多伴闭合性撕裂伤、神经血管伤等,影响患指功能。近年来,显微技术快速发展,显微缝合术在手指肌腱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增多,患者可获得有效治疗。但术后可能发生感染、肌腱拉紧、水肿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手部功能恢复[1]。故术后早期需对手指肌腱损伤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临床护理路径是根据疾病护理需要,制定标准化流程路径表,以指导临床护理,提高护理质量[2]。本文以我院手指肌腱损伤术后患者为观察对象,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对患者患指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我院76例手指肌腱损伤术后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38例。观察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1.76±9.43)岁;左手17例,右手21例;拇指16指,示指22指,中指12指,环指16指,小指11指;致伤原因:切割伤14例,挤压伤11例,绞轧伤6例,撕脱伤4例,刀砍伤2例,爆炸伤1例;学历水平:小学及以下4例,初中21例,高中9例,大专及以上4例。对照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2.25±9.68)岁;左手16例,右手22例;拇指17指,示指23指,中指13指,环指15指,小指10指;致伤原因:切割伤15例,挤压伤10例,绞轧伤6例,撕脱伤3例,刀砍伤3例,爆炸伤1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例,初中20例,高中10例,大专及以上4例。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损伤部位、致伤原因、学历水平)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均行显微缝合术。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讲解手生理知识、解剖特点、手部外伤原因、症状、治疗方法等,指导患者保持创伤部位干燥、清洁,避免发生感染。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如下:(1)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由1名护士长,5名护士组成小组,组长指导其他组员学习临床护理路径知识,掌握手指肌腱损伤护理技能。(2)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在征询患者需求、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由医生与护士结合自身经验,讨论制定临床护理路径。(3)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术后第1天:责任护士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变化,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存在焦虑情绪者,告知患者手术效果良好,结合术后康复锻炼,手指功能可基本恢复;存在急躁情绪者,告知患者手指功能恢复需要一个过程,需按要求进行康复锻炼,不可操之过急。术后第2~3天:术后手腕背侧打石膏托,掌指关节屈曲45°~60°,腕关节屈曲20°~30°,指间关节伸直,观察指甲颜色。术后第4~7天:护士站于患指侧,一手扶患肢腕掌关节,一手从指尖按摩至近端,动作轻柔,结合烤灯照射,缓解肢体肿胀,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患指被动屈曲活动。术后第2周:按摩2min后患指进行被动屈曲、伸直训练,活动范围1~3cm,每次屈曲2~3s,每回合4~6次,每天3~4回合,动作轻柔,以可忍受酸痛为度。术后第3周:由于肌腱修复达增殖高峰,肿胀明显,应降低锻炼强度,按摩2min后患指进行被动屈曲、伸直训练,每次屈曲1~2s,每回合3~4次,每天3回合。术后第4周:按摩2min后患指进行被动屈曲、伸直训练,活动范围1~3cm,每次屈曲2~4s,每回合4~8次,每天3~5回合。术后第5周:去除石膏托,进行主动屈曲、伸直训练,5min/次,10次/d。出院指导:指导患者院外进行腕掌关节被动屈曲、勾拳、直拳运动、主动屈指活动等。

1.3 观察指标 (1)采用美国手外科学会T-A-M法评估两组患指功能[3],优秀:T-A-M值等于正常值;良好:当T-A-M值超过健侧手指的75%;中等:T-A-M值超过健侧手指的50%;差:T-A-M值≤健侧手指的50%。优良率=(优秀+良好)/总例数×100%。(2)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评估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包括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社会功能,总分100分,评分越低,生活质量越差。

2 结果

2.1 患指功能 观察组患指功能优良率94.74%较对照组76.32%高(χ2=5.208,P=0.023<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指功能对比[n(%)]

2.2 SF-36评分 干预前两组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社会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社会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SF-36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手指肌腱损伤多由刺伤、切割伤引起,肌腱断裂后,近侧断端回缩,手指多呈屈曲抓握状,关节伸直后远侧断端前移,手术治疗难度大。显微缝合术是治疗手指肌腱损伤的新型术式,手术切口小,可促进肌腱组织修复,改善上肢功能,术后较少发生肌腱粘连[4]。但可能发生感染、肌腱拉紧等其他并发症,手部功能恢复较慢。

手指是人完成各种生活、工作活动的必备器官,手指肌腱损伤会严重影响患者手指功能。对手指肌腱损伤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不能保证患指功能恢复良好,可能导致患指功能恢复不良,影响其生活。临床护理路径是针对某种手术制定标准化护理流程,护士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即可对患者实施标准护理,保证护理措施正确、有效,护理活动安全有序,进而改善护理质量[5]。术后第1 天患者可能担心手术效果,出现焦虑、急躁等心理,护士通过告知患者手术情况,鼓励患者,可稳定患者情绪,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术后第2~3天由于手腕打石膏托,患指无法动作,需保持合理角度。术后4~7d患指肿胀,护士通过按摩、烤灯照射可减轻患指肿胀,并协助患指进行被动屈曲活动,有利于患指功能恢复[6]。术后第3周肌腱组织增生,肿胀明显,处于软化状态,降低患者锻炼强度,避免影响肌腱修复。术后第4周增强患指被动屈曲、伸直训练强度,加快患指功能恢复。周园等[7]研究发现,对手指屈肌腱损伤患者实施阶段式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缓解疼痛。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指功能优良率及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手指肌腱损伤患者显微缝合术后,可促进患指功能恢复,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手指肌腱损伤患者显微缝合术后,可促进患指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屈曲肌腱手指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手指背侧复合组织块离断再植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蜻蜓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手指操
复合材料加筋壁板剪切屈曲工程算法验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