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墨汁染色联合隐球菌抗原检测的诊断意义

2021-05-09曹蕴李伟刘传苗

当代医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墨汁脑膜炎球菌

曹蕴,李伟,刘传苗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安徽 蚌埠233004)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及格特隐球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该病大多起病慢,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复杂多样,与一般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相比缺乏特异性,另外,该病的临床表现类似结核性脑膜炎[1-2]。因此,该病的早期诊断较困难。传统墨汁染色法检测简便易行但阳性率较低,隐球菌抗原检测技术是隐球菌脑膜炎辅助诊断的一种新实验室分析方法[3]。本研究旨在探讨墨汁染色联合隐球菌抗原检测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40例。其中1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他3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神经病学》教科书中相应疾病的诊断标准确诊[4],隐球菌性脑膜炎均经病原学确诊;②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欠缺较多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妊娠期及哺乳期者。观察组男6例,女4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57.34±5.64)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58.27±5.59)岁;疾病类型:细菌性脑膜炎7例,病毒性脑膜炎10例,结核性脑膜炎13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患者均于入院后24~48 h内行腰椎穿刺术,收集脑脊液2~3 mL,2 500 rpm离心15 min,弃去上清液,取沉渣保存待检。墨汁染色镜检:取脑脊液样本与印度墨汁(DM1192,北京华越洋生物)混匀后,取适量置于载玻片上并加盖盖玻片,采用CX22型显微镜(奥林巴斯)进行镜检,若出现宽厚透亮荚膜且细胞壁明显,或有出芽现象即为隐球菌阳性感染结果。胶体金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在预先准备好的LF Specimen Diluent试剂杯中加入脑脊液样本40μL,将胶体金荚膜多糖抗原免疫层析法试纸条(美国Inc公司)白端浸入混悬液,静置10 min后读取结果。结果判断:质控线及检测线均显示为阳性结果;显示1条为阴性结果;无显示为无效结果,需进行重新检测。对检测为阳性结果的样本需稀释20倍后重新检测后与原结果对比,以避免出现假阳性情况。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检测结果及敏感度。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比较两组患者头痛、呕吐、发热、视力下降、盗汗、听力下降及意识水平下降等临床症状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患者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墨汁染色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50.00%、90.00%)均高于对照组(0.00%、6.67%),观察组中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0.00%,高于墨汁染色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检测结果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est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两种检测方法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比较联合检测的敏感度高于墨汁染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种检测方法特异度和敏感度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between two detection methods(%)

3 讨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于新型隐球菌及格特隐球菌菌体经呼吸道吸入后,透过肺泡间隙进入循环系统,通过逃逸机体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及免疫识别杀伤后,穿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引发隐球菌性脑膜炎[5-6]。据统计,该病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隐球菌性脑膜炎占80%,格特隐球菌占20%。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等药物滥用,艾滋病、恶性肿瘤及器官移植等增加,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7];同时,由于该病患者无特异性症状表现,多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发热及脑膜刺激征等常规症状,与一般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状类似[8]。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头痛、呕吐、发热、盗汗、视力、听力及意识水平下降等临床症状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程耀等[9]报道结果相近。

墨汁染色镜检是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传统经典检测方法,该法虽然简单易行,但阳性率(54%~74%)及敏感度(<50%)均较低,临床需反复多次检查才能找到隐球菌[6-7]。因此,为提高隐球菌脑膜炎早期诊断率,临床需寻找一种快速、灵敏、特异性的早期检测方法。隐球菌抗原检测是通过免疫层析法,可对患者脑脊液中的新型隐球菌、格特隐球菌等多个隐球菌种属的的荚膜多糖抗原进行定性和半定量检测,原理为通过层析作用将检测样本层析至金标抗隐球菌抗原捕获单抗和位于检测膜上的金标对照抗体,若样本中存在隐球菌抗原,其将与金标抗隐球菌抗体结合而呈现出阳性结果,临床报道显示,该法对隐球菌的检测率、敏感度均较高[8-12]。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及敏感度均高于传统墨汁染色(P<0.05),与尚鹏程等[13]相关报道结果一致。提示,联合检测对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价值高。

综上所述,隐球菌性脑膜炎无特异性临床症状表现,墨汁染色联合隐球菌抗原检测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阳性检测率及敏感度高,对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辅助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墨汁脑膜炎球菌
墨汁里的小学问
二代测序协助诊断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脑膜炎1例
结节病合并隐球菌病的研究进展
墨鱼喷的墨汁能吃吗
墨汁的味道
墨汁的故事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一株副球菌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特性研究
应用多重PCR鉴定不同来源肠球菌
人感染猪链球菌脑膜炎误诊结核性脑膜炎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