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古信息集锦

2021-05-09

大众考古 2021年11期
关键词:考古学考古

穷物理

“走模特步”的人类祖先?

20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在坦桑尼亚一处遗址发现了距今366万年的人类祖先露西—阿法南方古猿(Australopithacus afarensis),这是人类早期祖先用双脚行走的第一个明确证据。近期,考古学家对附近另一组脚印的最新分析表明,与阿法南方古猿并肩行走的很可能是另一种直立行走的古人类。这组脚印显示,它们在行走时一只脚交叉在另一只脚前面,步态优雅又蹒跚,有点像模特走秀。起初,考古学家怀疑这是一只直立行走的熊的脚印,但熊能够连续直立走四步的概率极小,这个猜测就被排除在外了。目前,研究者正在挖掘更多信息,以确定脚印主人的特征。(美国国家地理微博)

语言学、考古学、古DNA联手阐明史前泛欧亚语系起源于中国北方的粟作农业人群

11月11日,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Triangulation supports agricultural spread of the Transeurasianlanguages”的封面文章,研究通过对语言学、考古学以及古DNA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度交叉融合,提出泛欧亚语系(旧称阿尔泰语系)的发源地在中国北方地区,其扩散源于中国北方起源的粟黍农业的传播以及粟黍农人的迁徙。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人类历史研究所Martine Robbeets为本文第一作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宁超研究员为本文主要通讯作者。研究以泛欧亚语系(日语、韩语、通古斯语、蒙古语、突厥语)人群的起源、迁徙为对象,通过语言学、考古学以及古DNA三方面独立证据对泛欧亚语系人群的史前历史进行全面的重建。文章发布了迄今为止泛欧亚语系最全面的农牧业相关的基本语言词汇,东北亚地区255个新石器和青铜时期遗址特征的、定量化的考古学数据库以及首次发表的来自韩国和琉球群岛的早期农业人群的古DNA基因组数据。(北京大学新闻网)

知文明

洹北商城与殷墟的水系

洹北商城四周的方形遗迹是“城壕”,水井是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殷墟宫殿区临洹河,“大灰沟”具有城壕功能,水沟、池苑、水井等与洹河构成宫殿区水系;一般聚邑内有水井、蓄水坑、排水管道等设施;近年发现的沟渠年代有待研究,其与手工业有关的证据不足。洹北商城与殷墟的水系体现了因地制宜、高效利用的原则。(何毓灵,《考古》2021年第9期)

中国早期空间观的创构及其形式美意义

在中国早期,除了老庄等先秦诸子所开启的哲学思辨型空间观,还存在一类呈现于天文、地理、礼仪等实践领域的应用型空间观。此类空间观以宇宙意识为源发点,以天人关系为核心问题,通过墓葬、建筑、器具、图画、文学等人文符号形成一个“小宇宙”符号体系,成为早期中国的集体精神意志与民族文化密码。该空间观不仅对同期艺术形式的凝定起到决定性作用,也为后世艺术留下清晰的形式观念印痕,对中国形式美学具有发轫开先之功。由于天人关系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這种涵摄了早期空间观的艺术形式法则为后世艺术的审美实践及理论提升埋下了伏笔,成为影响中国艺术形式品格锻铸的重要因素。(詹冬华,《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6期)

史前海岱地区大口尊传播路径

大口尊是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典型器物,在同时期及略晚的太湖、中原、江汉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中也有发现。太湖、中原、江汉等地区的大口尊均源于海岱地区。海岱地区大口尊的传播路径是通过海、陆两条路线传播到太湖地区的,并通过中原地区传播到了江汉地区。海岱地区大口尊应该是一种具有礼器性质的酿酒器具,其功能在传播过程中未发生较大变化。大口尊传播反映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海岱、太湖、中原和江汉地区文化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古史传说中东夷、华夏、苗蛮等集团的活动相对应,对重建中国史前史有着重要意义。(徐昭峰、王凯凯,《中原文化研究》2021年第6期)

古井简的弃置与性质

目前古井出土的简牍,已经涵盖了战国秦汉至魏晋时期,基本上属于官府文书行政的遗留物,数量巨大,作用重要。但受制于偏重简牍内容的研究传统,关于古井简的弃置过程与性质,学界措意不足,很多基本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这里根据古井简的发掘情况,包括层位、伴出物、简牍状态,并结合简牍内容,分析了走马楼吴简、里耶秦简等古井简的弃置过程与性质问题。走马楼吴简属于官府档案的一次性集中清理废弃,应该是直接从文书档案室拿来弃置井中的,且弃置之前简牍保持编联成卷的状态。类似者有益阳兔子山三号井简牍。而里耶秦简在弃置井中之前早已失去了档案的地位,可能与垃圾杂物混在一起,没有保持编联或捆束的状态,不属于一次性集中清理,但持续时间也不会太久。五一广场简、东牌楼东汉简等与之近似。兔子山九号井简牍、苏仙桥晋简,或介于走马楼吴简与里耶秦简两种类型之间。古井简弃置与性质的澄清,有助于其他多项工作的开展。比如在走马楼吴简研究中发挥巨大作用的揭剥图,就不适宜于里耶秦简等其他多数古井简。对于揭剥图的有效性与适用性,需要保持清醒而全面的认识。(郭伟涛,《文史》2021年第2期)

读天下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召开

10月27日,“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在北京开幕,旨在落实习近平主席2019年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提出的“中国愿同各国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为更好传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撑”重大主张,以“增进文明对话、共塑亚洲未来”为主题,持续推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为增进文明交流互鉴谱写亚洲新篇章。对话会由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线上形式召开。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发表致辞,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作主旨发言,北京市副市长杨斌致辞。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等5个国际组织的高级别代表,亚洲36个国家的20位文化部长等以线上方式参加开幕式。

开幕式上,中国、亚美尼亚、柬埔寨、朝鲜、伊朗、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叙利亚、阿联酋、也门等亚洲10国共同发起成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中国设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并启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青年大使”计划。(李瑞、徐秀丽,国家文物局网站)

纪念牛河梁遗址发现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红山文化牛河梁论坛举行

近日,由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中共朝阳市委员会、朝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纪念牛河梁遗址发现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红山文化牛河梁论坛”在朝阳牛河梁遗址博物馆举行。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郝春荣,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孙成杰,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建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克宇,以及来自国内考古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文博考古专业的专家学者60余人出席会议。研讨会上,考古工作负责人就牛河梁红山文化近年来的最新发现作了专题汇报,与会学者围绕红山时代地域文明的发展、碰撞与交流,中华文明基因中的红山因素,多学科视角下的红山文化研究3个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辽文,国家文物局网站)

Books Exhibition 书讯

《耕耘记:流水年华》

严文明 著

文物出版社,2021年9月

本书收集了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的文章、讲话、题词、画稿等,旨在展示嚴先生的辛勤耕耘、不问收获的治学之路。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了学术研究和讲座文稿,第二部分为书序与题词,第三部分为严文明先生的履历表和自传,第四部分整理了严先生的专著、文集与学术论文编年。

《稽古中原:孙新民考古文集》

孙新民 著

科学出版社,2021年10月

本书是作者1982年从事文物研究及考古工作以来研究成果的精华,分为考古篇、综述篇和其他篇三部分,主要涉及从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时期的中原地区文物研究及考古研究成果,包括皇陵考古、城市考古、陶瓷考古等方面内容,也有作者对河南考古工作的总结和自己田野考古工作的回忆。

《明代藩王陵墓的考古学研究》

刘毅 著

科学出版社,2021年10月

明朝实行皇子分封建藩制,除储君外的皇帝诸子年长后依制封亲王并辟藩府于外省,而后世代驻锡。由于子孙繁衍,支派众多,因而在各地遗留下大量明代宗室成员墓葬。明代宗藩墓葬具有比较高的考古学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在中国古代晚时段考古学研究中还具有进行方法论尝试和探索的标本意义。

《流动的金石:多维的蜀道摩崖》

陶喻之 著

上海大学出版社,2021年10月

本书通过钩稽大量文献史料,结合田野调查及考古报告,以图文配合的形式和史论结合的方式,分别从军事、文学、艺术、考古以及文字训诂等不同维度,发掘了蜀道摩崖石刻的价值底蕴,阐释了蜀道摩崖石刻的多维文化意义,是一本内容全面、可读性强的关于蜀道摩崖石刻的研究著作。

《解密古代天珠》

戴君彦、巫新华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8月

本书以馆藏的22颗天珠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种理论方法对它们进行了深入研究,用自然科学方法厘清了天珠在风化演变过程中发生的系统性变化规律,进而科学客观地解析了天珠的受沁现象及发生机理,用社会科学理论为探讨天珠蕴含的文化寓意、文化传播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热土荒丘五十年:中亚考古回忆录》

【乌兹别克斯坦】瑞德维拉扎 著,陈杰军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11月

本书是乌兹别克斯坦著名考古学家瑞德维拉扎教授的学术生涯回忆录,包括求学生涯、随后参与或主导的一系列考古工作,以及和师友之间的交往。读者既能深入了解北高加索和中亚重大考古项目的发展脉络,也能走进考古学者的日常生活,更能切实体会到两代优秀中亚考古学者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

猜你喜欢

考古学考古
考古学未来的威胁与挑战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考古简史
汉代岭南考古学特征拾零
《熬波图》煮盐盘铁的考古学探索
中国考古学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考古”百议
“考古”测一测
事实上考古不是挖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