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要做家校共育的“导师”

2021-05-08刘红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9期
关键词:主导家校共育指导

刘红

摘要:家校共育是孩子实现良好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于孩子的教育,必须依靠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和良性互动,这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遗憾的是,并非所有家长都有主动的教育意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很多家长没有真正有效地参与到家校共育之中。因此,班主任需要主动出击,勇于承担教育孩子的主导责任,并且努力学习,用自己专业化的教育知识指导家庭教育,做家校共育的“导师”。本文中笔者就班主任在家校共育中起主导作用以及如何做好家校共育的指导工作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关键词:家校共育 主导 指导 导师

家长和老师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引导者,双方必须精诚合作,形成教育合力,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有效成长。家校共育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也是我校正在进行研究的一项市级课题。班主任在其中要擔任什么样的角色呢?班主任一要起到主导作用,二要担任指导工作,成为家校共育的“导师”。

一、班主任要在家校共育中起到主导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第24条关于“重视家庭教育”提出,“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密切家校联系。家长要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加强与孩子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理性帮助孩子确定成长目标,克服盲目攀比,防止增加孩子过重课外负担。”这里既对家庭教育提出要求,也要求学校发挥主导作用。

某天的办公室里很热闹,好几位家长正在等候王老师下课。原来他们是王老师电话通知请来的,他要和这几位学困生的家长交流一下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接下来的谈话中,王老师首先向家长们反馈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几位同学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经常完成不了作业。尽管如此,老师们对他们不离不弃,想办法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激励他们迎头赶上其他同学。但是孩子不能坚持,家长也没有很好地配合。王老师接着对家长们说:“老师们对于这几位孩子,从来没想过放弃,而是严格要求他们,安排其他同学对他们进行帮助,在课堂上想办法通过他们一点点积极的表现及时进行表扬,试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可是,作为家长,在座的各位并没有主动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没有对孩子的学习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和老师形成教育合力。作为几十位学生的老师都没有放弃,面对自己的孩子,你们有什么理由不为孩子的学习多做一点?”家长们无言以对,甚是汗颜。在老师的引导下,这些家长都表示要沉下心来,和老师紧密配合,与孩子共同努力,一定会让自己的孩子有进步!

事实上,有很多家长的教育意识不强,以为自己没有专业知识,教育不了孩子,孩子的教育已经交给老师了。因此,他们对孩子的学习监管不力,还缺乏和老师之间的信息沟通,家校之间交流不够,对孩子的教育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班主任必须及时站出来,在家校共育中起主导作用,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性调动起家长的教育主动性,引导家长提高责任意识,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实现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良性互动,真正达成家校共育。

具体来说,班主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主导工作。

第一,主动走进家庭,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家长沟通交流家庭教育方法,以便与家长一起做好有针对性的教育。

第二,主动联系家长,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等各方面情况,与家长交流教育方法,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了解得更全面,让家庭教育更科学有效。

第三,主导建立家长委员会,协助老师处理班级事务,将家长中的优秀教育资源引进学校,帮助做好班级学生的教育工作,也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学习之外的精彩世界。

总之,班主任作为专业教育者,必须在家校共育中担任主导角色,不能指望家长们都有专业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意识。

二、班主任要在家校共育中做好指导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第12条提出:“强化师德教育和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首次见诸中央文件,具有风向标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对学生发展规律、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发现问题,并转化为家庭教育指导的设计与实施。

许多家长都有面对子女问题束手无策的时候,这时他们就希望从班主任处得到“灵丹妙药”。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对班主任的信任,部分家长不愿将孩子在家的真实情况告知老师;或者班主任自身由于专业素养和经验的限制,在指导家庭教育时存在着能力不足的情况。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能手,那么你就不要企图用某些断然的、闪电式的、异乎寻常的措施,一下子就要孩子心里结成的冰块融化开。”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亦如此,家校携手找到适合孩子性格特点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总结出班主任可以在如下几个方面对家长进行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1.指导家长认识孩子特点

七年级学生家长经常告诉老师,自己的孩子小学很好,表现乖巧、听话,上了中学后就不太听话了,甚至和家长对着干。事实上,这是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家长还使用以往的教育经验就不奏效了。有的家长也认识不到孩子学习特点的变化,认识跟不上变化,也是家长与子女产生分歧甚至矛盾的根源之一。家长们总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更好,孩子总认为家长是最不理解自己的人。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的班主任,这时候有必要对家长进行专业指导,使他们认识到孩子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都处于一个特殊时期,需要老师和家长充分理解他们,并帮助他们解决面对的种种困难。

2.指导家长引导孩子向上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面对种种不良诱惑时,他们可能会出现困惑,学习目标会不明确,学习信念不坚定。这时候,家长应该成为最理解他们的人,做孩子最坚强的后盾,让孩子有安全感。家长要学着为孩子减压,帮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孩子明确学习目标,找到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鼓励孩子勇敢向前。

3.指导家长参与孩子成长过程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绝不能做一个普通的看客,而应该是其中的亲历者。家长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和孩子共同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与孩子共同经历成长过程,分享成长快乐。例如,在九年级家长会上,我不止一次要求家长,要尽量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营造一个和孩子一起奋斗的家庭氛围,成为孩子奋斗历程中的“同志”,让孩子觉得学习过程中他并不孤单,始终有家长的关注、陪伴、理解和帮助。

指导家长的方式多种多样,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约谈家长等方式进行个别交流、私人订制;也可以通过家长会进行共性指导、批量处理;还可以通过组织教育专家进校做专题报告之际,集中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可以进行面对面的线下交流,也可以利用新技术进行线上沟通。

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非家校共育不可。在此过程中,班主任一定是最重要的专业引领者,要起到主导作用,并在家庭教育方面进行专业指导,做家校共育的“导师”。尽管这对班主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非所有的班主任都能做到游刃有余,但我相信,作为班主任,只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定期保持与家长的沟通,努力学习并及时给予家长教育指导,就一定会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教育能力及信心,就可以在家校共育的这块芳草地上静待花开!

猜你喜欢

主导家校共育指导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中职物理教学的主导与主体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中企“主导”肯尼亚基建项目遭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