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不同部位癌前病变及早癌的护理临床疗效评价

2021-05-08杨金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9期
关键词:穿孔组间内镜

杨金明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1200)

0 引言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属于微创内镜技术、传统外科手术相比较,前者的应用对患者机体创伤非常小,可确保患者术后的安全,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1]。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操作对患者机体会构成不同程度影响,因此易引发并发症情况。故此,本文将消化道不同部位癌前病变、早癌患者作为评价对象,重点观察实施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的91例消化道不同部位癌前病变、早癌患者,按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分为了研究组47例、参照组44例。包括胃部剥离者、食道剥离者、肠道剥离者各63例、12例、16例。研究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37~88岁,平均(62.5±5.6)岁。参照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38~88岁之间,平均(63.2±5.8)岁。研究组和参照组的临床相关资料情况对比中,没有发现较大差异性(P>0.05)。纳入标准: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精神疾病;意识障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禁忌症。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在内镜下明确病灶位置、作以相应标记,于病灶边缘标点外侧实行多点黏膜下注射含亚甲蓝、1:10000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待患者出现抬举征时候,切开病变外侧黏膜,顺着病灶边缘标记点经Hook刀切开黏膜和黏膜下层、剥离并切除病灶[2]。然后,于病灶下方通过Hook刀剥离、切除黏膜下层,实行组织学检查、组织切除操作。

1.2.2 护理方法

(1)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提前告知患者手术操作方法、操作流程、相关需要注意事项等内容。

(2)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①手术前综合护理,进行健康教育为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知识,纠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不正确认知,告知患者手术操作方法、流程等内容,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需要关注患者的心态变化,应用鼓励、安慰语言沟通交流,以便给予患者心理方面的支持,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3]。手术前,叮嘱患者禁食、禁水各12 h、6 h,手术前5 min给予利多卡因胶浆口服,以便确保手术麻醉的效果。术前进行常规身体检查,提前告知患者、患者家属手术中、手术后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情况,患者/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②手术中综合护理,协助临床医师实行手术操作,手术过程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确保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状态,缓慢注射丙泊酚,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插管。手术过程中为避免发生穿孔情况、控制出血量,需要确保注射充分、操作准确。为预防手术过程中出现穿孔情况,建议实行黏膜下剥离、反复黏膜下注射,主要目的:促使病灶、肌层保持分离状态,进而有效减少穿孔情况的发生。微小穿孔需在第一时间应用钛夹闭锁穿孔位置,反之穿孔较大则应结合具体状况停止手术、进行外科手术准备工作。③手术后综合护理,去枕取患者仰卧位休息6 h,加强对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的监测,如若发生异常于第一时间上报、处理。为患者创设良好的环境,叮嘱患者不可进行剧烈运动,饮食方面在术后首日可补充米汤、菜汤,术后2~3 d进食流食(鸡蛋羹、面条和粥等),然后循序渐进过渡到软食、普食。如果患者产生溃疡所致腹痛表现,建议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处理。④综合出院指导,联系癌前病变、早癌患者实际状况编制出院指导方案,叮嘱患者保证休息,7 d内以流质食物、半流质食物及容易消化食物为主,禁止食用粗硬食物、禁烟酒。出院后14 d内禁止进行体力劳动,需严格遵医使用抑酸剂及胃黏膜保护剂,定期接受组织活检若是发现病灶残留需再次切除处理,之后每半年接受一次胃镜检查。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分析。本文涉及的所有数据信息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6.0中,计数资料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对比,率%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在住院时间方面的对比,均数差()体现、t检验。组间对比结果为P<0.05能评判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表1。

表1 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2.2 组间住院时间的比较。研究组住院时间<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P<0.05,如表2。

表2 组间住院时间的比较()

表2 组间住院时间的比较()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研究组 47 6.9±1.1参照组 44 10.1±1.4 t-12.1654 P-<0.05

3 讨论

临床方面一般会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消化道不同部位癌前病变、早期患者治疗,尽管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但是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情况,会对患者术后恢复构成严重影响[4]。针对于此,本文采用了综合护理措施,经手术前护理、手术中护理、手术后护理,为患者提供全程护理服务,可将综合护理贯穿于整个围术期,给予患者各方面的护理指导,为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奠定坚实基础。手术前护理的实施,能够进行健康教育为患者普及疾病、手术治疗相关内容,提前告知患者相关需要注意的事项,从而获得患者的理解及配合。同时可以关注患者的心态变化,加强和患者间的交流,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手术中护理的实施,可以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积极配合临床医师手术治疗[5];为防止发生穿孔问题需进行黏膜下剥离和反复黏膜下注射操作,以此有助于控制穿孔情况的发生率;手术后护理的实施,利于提前叮嘱患者术后保证足够的休息,做好患者生命体征指数变化的观察工作,进而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6-8]。除此之外,可以予以饮食护理指导,告知患者饮食搭配的技巧,若是出现腹痛情况建议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治疗;出院护理的实施,可在患者出院前制定出院护理方案,给予患者饮食、生活方面的指导。叮嘱患者出院2周内不可实行体力活动,定期施行组织活检,然后和患者确定胃镜检查的时间[9]。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①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参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两组对比统计学的意义存在,P<0.05说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不同部位癌前病变、早癌患者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情况的发生,确保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②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为(6.9±1.1)d,参照组的住院时间为(10.1±1.4)d,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性存在,P<0.05。由此可见,综合护理措施应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不同部位癌前病变、早癌患者护理中,可以减少患者实际住院的天数,促使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及经济方面负担。

综上可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消化道不同部位癌前病变、早癌患者中,实施综合护理措施的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可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方面,故而值得在该病患者护理中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穿孔组间内镜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