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髋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2021-05-08余江田智勇陈洪强戴科晶鄢承元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9期
关键词:髋臼股骨颈置换术

余江,田智勇,陈洪强,戴科晶,鄢承元

(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骨1 科,贵州 贵阳 550002)

0 引言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推进,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股骨颈的血供特点特殊,一旦骨折后,极易出现股骨颈骨不连、无菌性坏死,保守治疗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极易引起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心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1]。因此,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一般建议根据其骨折类型、全身情况、骨质条件,采取恰当的手术治疗。本文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分别应用半髋、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对比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股骨颈骨折;②无手术禁忌证;③无交流障碍、精神障碍;④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患者;②严重内科疾病且未得到有效控制患者;③类风湿关节炎、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④肝、肾功能损伤患者;⑤严重机体感染、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等。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61~77岁,平均(70.57±7.25)岁,骨折部位:右髋26例,左髋22例;骨折类型:Ⅲ型25例,Ⅳ型23例。对照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62~76岁,平均(71.03±7.12)岁,骨折部位:右髋27例,左髋21例;骨折类型:Ⅲ型26例,Ⅳ型22例。

1.2 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临时骨折固定处理,缓解疼痛程度,同时给予恰当的支持治疗,维持血压、血糖稳定,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对存在呼吸系统感染的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采取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手术时调整为健侧卧位,消毒铺巾后,经后外侧入路作适当切口,不切断肌肉,保留关节囊,使用钝性拉钩环抱股骨颈,拉钩间断性放松,减少肌肉损伤。进行平行截骨处理,距离为1 cm,取出股骨头、截骨。处理马蹄窝脂肪组织、股骨头圆韧、髋臼边缘盂唇,使用髋臼锉,削磨、修整髋臼,固定臼杯假体,对股骨进行扩髓,选择合适的生物型假体柄,植入人工股骨头。检查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冲洗切口,留置引流管,缝合相关组织。对照组患者采取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相关手术步骤与观察组基本一致,但术中只植入人工股骨柄,不安装髋臼。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抗凝、抗感染治疗,术后3 d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功能康复锻炼。

1.3 评价标准。①围手术期指标对比,包括出血量、手术、完全负重以及住院时间。②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 Harris 评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其功能恢复越好[2]。③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取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表示,采取χ2、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大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完全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完全负重(d) 住院时间(d)观察组 48 415.45±27.58 102.23±8.68 31.30±3.27 26.23±4.34对照组 48 262.62±21.23 77.52±8.44 46.40±4.45 28.71±4.28 t-30.422 14.140 18.944 2.819 P-<0.05 <0.05 <0.05 >0.05

2.2 Harris 评分对比。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对比()

表2 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6个月观察组 48 57.75±5.56 83.84±4.35对照组 48 58.82±6.16 72.71±5.22 t-0.893 11.348 P->0.05 <0.05

2.3 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股骨颈短缩1例,发生率2.08%;对照组患者发生假体松动2例,股骨颈短缩2例,感染3例,发生率14.58%,差异明显(χ2=4.91,P<0.05)。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主要发生人群为中老年人,该类患者自身条件较差,且往往伴有多种内科疾病,导致治疗难度增加,骨折愈合速度减慢。以往对患者主要采取保守治疗、内固定治疗,但术后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等问题显著,且随着卧床时间的延长,可能增加相关并发症风险,影响其生活质量[3]。研究发现,与保守治疗、内固定等治疗方案相比,人工关节置换术可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并降低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4]。近年来,人工关节置换术已经逐渐成为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的优选术式。

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具体术式选择上,主要包括半髋、全髋置换两种,两者各具优势及特点,前者操作简单、手术操作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可减少机体损伤,且能够避免人工髋臼松动、脱位情况,适用于身体条件较差的老年患者[5-6]。但该术式也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为髋臼磨损风险较高,可能引起关节功能受限、疼痛,甚至可造成髋臼磨穿。全髋关节置换术不仅植入假体,同时安装与之匹配度良好的髋臼,可减少摩擦系数,减少假体松动、髋臼磨损、髋关节疼痛发生[7]。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能够早期完全负重,有利于康复锻炼的开展,获得更加理想的关节功能恢复效果[8]。但该术式也存在一定不足,主要体现在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操作较为复杂,需要术者熟练掌握操作技术[9]。以往有报道显示,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多,但术后6个月、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10]。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大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完全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arri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8%,对照组为14.58%,差异明显(P<0.05),也证实了半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特点及优势,从整体上看,对身体条件允许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更加理想。

综上所述,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会增加术中出血量,延长手术时间,但能够缩短完全负重时间,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猜你喜欢

髋臼股骨颈置换术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股血管分布情况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