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土家族傩文化“和谐”理念的主要表现——基于德江傩堂戏的思考

2021-05-08张江林

铜仁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德江土家族和谐

张江林

论土家族傩文化“和谐”理念的主要表现——基于德江傩堂戏的思考

张江林

(铜仁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德江土家族傩堂戏不仅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还表现出丰富的和谐理念。对傩堂戏法事进行分析,可知傩堂戏小法事“送船船”体现出人身心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思想内涵;作为傩堂戏全堂戏主要唱本之一的《三元和会》则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土家傩堂戏的根由、演出目的和宗旨,是土家傩堂戏“和谐”理念的集中反映;主法事《和会交标》是德江土家傩堂戏傩祭的最高境界,它鲜明地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伦理道德观念,表达了他们渴望过上安定和睦生活的愿望,是对德江土家傩堂戏“和谐”理念的升华。

德江土家族; 傩堂戏; 和谐理念; 表现

被曲六乙先生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贵州德江土家族傩堂戏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被发掘至今,一直被中外专家学者所关注。德江傩堂戏作为一种独特而神秘的文化现象,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近30年来,德江傩堂戏得到了国家文化部、民委等部门的高度重视。2003年,德江傩堂戏列入了太平洋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数据库,2006年德江傩堂戏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至2016年三次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傩戏之乡”的称号。截至2017年12月,全县有傩坛131坛,傩艺师800多人,傩面具5400多个,保留大小剧目100余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正戏12个,插戏36个。

“一个民族的存在首先是历史文化的存在,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符号和标志。”[1]贵州德江土家族傩堂戏凝聚了土家族千百年来的传统习俗、伦理道德、风土人情、劳动智慧和追求和谐、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土家族人民长期生产生活积淀的结果,并随着土家人生产生活的不断进步而发展。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傩艺师为了让傩堂戏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在选择剧目内容时一般先考虑演出地群众的喜好、习俗和风土人情,其次才是本次演出活动所必备的戏剧内容,目的是要让当地群众有新鲜感,能欣赏到不同傩坛班子、不同演出地点、不同演出时间的傩堂戏。这是傩堂戏演出上千年而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但是,不管傩艺师们怎样变化,不管演出时间、地点怎样不同,每一场傩堂戏演出的主题都是围绕“和”字来展开的,这既是德江土家族傩堂戏演出的宗旨,也是其演出的主要特征。

一、“送船船”:体现人身心和谐、人与人和谐

“送船船”属于傩堂戏小法事。下面从其起因、时间、道具、步骤等方面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揭示其“和谐”理念的内涵。

(一)“送船船”的起因

1.“鸡母叫”(母鸡学公鸡叫),老鼠咕(老鼠学母鸡叫),狗上房子,蛇进屋,屋中现血、现阴人影,鬼冬哥(猫头鹰)梁上催魂等不明事物出现。

2.红面君子,黑面小人,当面说好,背后使歹。凡是事主家有人无故发生口角,叫撞上了“怂祸鬼”,如不及时了送,家人会发生拽高子、滚坎子、被水淹等凶灾。

3.事主家人有夜晚做怪梦、噩梦,或平时口头许、心中想而并未表达的“愿”等,由此而造成事主家人身心急转直下、甚至遭遇更大的“凶事”。

4.由事主家人外出赶集、干活、走亲访友等带回家中的“男兵冤枉、女兵孤魂”等。

5.凡事主家人等生病,虽吃药见效而又时好时发、反复不定,或此病刚好又生彼病,当地人称有“隔搞”(即认为有冤魂作怪)。

6.妇女怀孕临产前“打扫屋”,也叫送船船或“清宅”,意思是指产前提早防御,以防有鬼作祟。这是德江县内广大农村千百年来的一种传统风俗,大部分人都积极地举行这项活动,以求心理安慰。

从以上“送船船”的原因来看,许“愿”是举行傩仪的根本原因。“愿”是一种意念,是一种虚无缥缈却又缠绕在人内心久久不能离开的祈求,它困扰着人的思想,让人内心产生焦虑;是一种希望避免的事物,如:灾难、魑魅、凶兆等;又或者是一种人希望得到的东西,如:财物、长寿、平安等。希望避免和希望得到的,都在人心中织成了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就是“愿”[2]或者说是一种精神状态,用德国著名宗教现象学家奥托(Otto)的话来说,就是一种“对神既敬畏又向往的感情交织”。这种情绪状态表现为对于一种“可怕的神秘的东西”的“敬畏、威严和力量”[3]。所以当事人一旦遇到上述情况,内心焦虑不安时,只要一许“愿”,心里就可以平静下来。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许“愿”是人们一种改变生活状态的行为,当人们在生活遇到困难或挫折而自身又无力改变这种现状时,便许“愿”以求改变原来的生活状况,减轻自己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产生对生活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动力。

(二)送船船时间选择

送船船“虽是小法事,但由于来势突然,不可预测,也不能等待,如妇女怀孕后临产前的打扫屋”,做法的只需一到两人,因此一年四季无论是农闲农忙还是冰天雪地都要举行,“打扫屋”时间规定在已确定的吉期当天,最迟不能超过吉期晚上11点。按施行法事的规定,吉期要准确无误地选择,傩艺师择吉期有一本完整的本章《送神章》,其中规定“甲子送神神便去,乙丑不去损人凶。丙寅直向南方去,送神之后主兴隆……”大意是如某月的初五日是甲子,那么送船的法事就必须在初五那天的最后时刻“亥”时前完成,不能拖延到初六的开头——即子时头,因乙丑那天送神会损人丁,是凶期。当然3-5天,或10-15天以上的法事,它以需行法事的最后一天的吉期为准择选。而且《送神章》中也有连续几天都是吉期,或连续几天都是凶期的。如“乙亥丙子去西方,壬申、癸酉不回踪”和“庚午、辛末伤人命,丁卯、戊辰主人凶”等。

(三)送船船的道具

送船船是小法事,傩艺师只带竹卦、师刀、杵师棍、神锣和符等。其各种道具都有它的唱词,如“不提神锣不知音,提起神锣有根生。此锣出在九州府,造锣原是苏州人,手提神锣堂前打,解救十方门下落难人”“一打天开,二打地裂,三打人长寿,四打鬼消灭……”符的种类繁多,各种傩仪的符都有所不同。

1.送船船的符在把鬼赶出事主之家后贴在门上和钉在门下。如用桃木片做成的钉在门下的符①(见下页图):

2.工钱、利事钱的计算。傩艺师的工钱按当地一个劳力干一天活的报酬计算。送船船虽然最多只需2~4小时,但如果当地没有傩艺师,要到十里八乡去请,那么来回两个半天完全可值一个劳动日,晚上正式做法事的时间还不计算,利事钱可摆1元2角,也可摆12元。总之不能离“月月红”(一年12个月,每一个月都有),闰月年还要摆1元3角或13元。与傩艺师有沾亲带故的、义重情深的大多分文不收;家境困难的少收或不收;无任何关系,且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全收。

图1 大门下桃符

图2 左门下桃符

图3 右门下桃符

图4 用纸画成的贴在门上方横枋(或板)的符

3.刀头,即用带皮猪肉切成边长为2~5厘米的正方颗,无论新鲜肉或腊肉均可,一般半斤到一斤就够,行法事时用。豆腐,所切式样与肉颗基本同,只是数量上多三分之二。酒,用于点献(每一次倒一小滴到酒杯里敬神),半斤即够用。鸡,用于拖船,大小不论,但要开叫,法事用完后退还事主家,或杀来打牙祭。

4.送船船的“火糆”,用苦荞或“粗糠”经细磨后做成的糆末,易燃也易灭。“火把”是用干竹片、干柏香树皮或干葵花杆三种混绑或其中一种绑成圆柱形,长2-3米。

5.“瘟船”原料和造法,在送船的唱词中是:“渡人之船是用木,送鬼瘟船一根竹,凡人就是不平凡,茅草竹子造战船。一根竹子尖对尖,砍来划作两半边,又将绳子来扯起,头也翘来尾也卷。船上铺它一把草,孤魂野鬼坐中间。”

(四)送船船的仪式步骤

送船船仪式分为七步。现选用傩艺师在行法事时的唱词来说明。

1.请神和家先:“桌子高上一令牌,请动神灵家先来”,“下吾仙坛无别事,送船作证一时辰”。

2.造船:“时逢有个五月五,造起瘟船吊玄武。前仓造起装恶鬼,后舱造起装冤魂。五音伏孑中舱坐,各领钱财西方行。”

3.祭船:“高山大庙,低山小庙。冷坛饿鬼游师五道。悬梁吊颈之鬼,投河落水孤魂。坠石跌坎凶鬼,枪打服毒恶魂,领受钱财它方去,别来此地害良民。”

4.请上船:“各路凶魂听吾令,五板花船在眼前。”“雄鸡钱财并水饭,欢欢喜喜不许停。”“凡民虔诚真奉送,三卦圆满得安宁。”

5.清火:“仰望都天大雷公,轰天霹雳震长空。头顶火轮高万丈,脚踏雷鼓响冬冬,运动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焰冲。天雷将和地雷王,速来与吾灭灾凶。”“忠孝不受法律判,弟子施法斩妖精。”

6.发船:“发船之时三巡酒,开起船儿往别方走。发船之时一刀头,开起船儿往别方流。小师今夜送你去,千年万载不回头。”

7.送船:“此船送出大门外,送到十字路之口。”“男女孤魂得银钱,永世不来此方游。”“反背一个揖,百事都大吉。”

(五)“送船船”体现人身心和谐、人与人和谐

1.人身心和谐

前面已论述傩堂戏中许多神灵本就是土家人在生产、生活中遭遇困难与不幸时,从头脑中幻想出来的。又从“送船船”的起因中可以看出,虽然可以用现代科学从很多方面解释“神灵”的欺骗性,但是长期以来保留在土家人心中的那种根深蒂固的“神灵”意识依然存在,他们内心依然期望通过傩艺师做法事而得到“神灵”的庇护,换而言之是通过傩艺师做法事减轻思想上的负担、精神上的焦虑、心理上的压抑。我们从以上关于送船船的过程和需要事主人家花费的金钱来看,“送船船”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花钱少,特别贫穷的人家几乎可以不花钱就了愿;二是过程简单,不需要费很大精力;三是可以消除人们心中的忧虑,减轻人们精神上的痛苦、心理上的负担,鼓舞人们勇敢地去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同时还可以满足人们的一些精神生活的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因此,我们可以说,“送船船”活动实际上体现了土家傩堂戏“人身心和谐”的主题内涵。

2.人与人和谐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希望家庭和睦、身心健康、姊妹团结、朋友信任、出入平安、社会和谐、万事如意等等,但不幸的是,现实生活中却难免遇到自私自利、暴力冲突、勾心斗角等等不良现象,因此社会生活的现实让人们渴望脱离不良生存状态,憧憬一种和谐的社会生活。这样人们就以许“愿”的方式祈求神灵来平息私欲、调和争端、恢复安宁等等,这种愿“便是对于一种共同的生活法则的祈愿,可以说是一种道德性的许愿”[4]。从客观上看,以上就是“送船船”能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至于效果有多大,未作详细调查统计,不敢妄论,但笔者曾就此在高山乡调查过举行傩堂戏法事的事主以及周围的邻居。

笔者:你们认为举行的这个傩堂戏法事灵不灵?

事主:灵,肯定灵。

邻居甲(农民):灵得很。

笔者:怎么个灵法,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灵?

邻居甲(农民):去年我老婆晚上老是睡不着觉,去医院看又说没有病。后来,送船船后,她就睡得着了。

笔者:那她就不怕鬼怪又来?

邻居甲(农民):大门上贴有傩艺师的符,鬼怪再也不敢来了。

笔者:有没有不灵的呢?

邻居乙(乡村教师):这个灵验有可能一天两天就会出结果,有可能要几年或者几十年才能体现出来。我小时候我们村寨一家“杠神”,好多年后才有结果,但是去年我们学校有个老师家父亲生病,在德江医院住了几个月院都没有医好,回家后,一“杠神”就好了。

观众(村干部):这个还不算哪样,荆角乡毛家寨毛朝昂家“杠神”杠好了十几个人的病。

笔者:请你详细讲讲。

观众(村干部):德江荆角乡燕子村的毛家寨组是一个只有十余户人家、百余人的自然村寨,这个地方虽然人口很少,且都姓毛,据当地毛家家谱记载是一个老祖公传下来的,但是由于上一辈兄弟之间因分家不公平的原因,导致下一代人之间经常发生口角,为一点小事情大打出手,甚至提刀动杀,乡政府与村委会多次调解均没有起什么作用。前几年,该村毛朝昂(混名:滚刀皮)生病,吃了不少药,看了不少医生均不得好,而且同时寨上也同样出现了10余个人生病。防疫部门去调查,这些病都没有传染性,但是都长时间不得好。终于,毛朝昂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里一个白胡子老头告诫他说:你平时在寨上,耍“滚刀皮”(经常挑起事端,欺负别人),老祖公要惩罚你。梦醒了之后,他急忙许愿,只要老祖公保佑我病好,我请先生来“杠神”。果然,不久他病就好了,而且,寨上其他人的病也是跟着好了。当年四月初一晚上,毛朝昂就请先生来“杠神”,寨上其他人听说是为老祖公“杠神”,不管平时有没有矛盾,也都不约而同地赶来帮忙。经过傩艺师在法事中的一番“和”劝诫文,从此,寨上左邻右舍之间多年的矛盾都得到了化解,大家冰释前嫌,又成了一家人。后来,其他寨上的人都开毛家寨人的玩笑,说:毛家寨人扯皮打架,必须要请傩艺师“杠神”才能杠得好。

这听起来是否有些神异,笔者针对农村傩艺师“杠神”能把病“杠”好的说法,专门到德江县医院求证过该教师父亲住院时的主治医师白明,白医生告诉我,该病人其实在医院病已经快好了,但是他的精神负担特别重,一直郁郁寡欢,提不起神,所以表面上看来病就没有好。笔者也曾到荆角乡燕子村毛家寨去作了调查,据村民毛向阳讲述,该村确实有过上面调查对象所讲述的事情,关于治病的问题,因为一方面在吃药,一方面又杠了神,不知道究竟是神的作用,还是药的作用。但是村寨上矛盾的化解确实是“杠神”的作用。还有些问题,笔者无法一一去求证,但是笔者每次从德江土家村寨路过时,都能见到还未燃尽的一只或几只“瘟船”堆放在村外的十字路口,这一古老风俗在土家乡村中的生命力就可想而知了。从这里可以看出“送船船”这一小法事活动还体现出“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主题内涵。

二、《三元和会》:“和谐”理念的集中反映

如果说傩堂戏小法事“送船船”体现了“人身心和谐,人与人和谐”的主题内涵,那么作为德江土家族傩堂戏全堂戏主要唱本之一的《三元和会》则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土家族傩堂戏的根由、演出目的和宗旨,是土家族傩堂戏“和谐”理念的集中反映。

(一)《三元和会》名称的由来

关于《三元和会》名称的由来,在德江县各地说法不一,大致可分为三类。

1.龙泉、钱家、沙溪、平原、楠杆等一带认为:三元即上元、中元、下元,指周代的三个谏官,他们为人正派、光明磊落并且铁面无私。被皇帝敕封为“三元”。傩艺师们在每场傩堂戏开坛演出前,为了营造一种神秘氛围,都要在事主家的正堂屋里摆设香案,悬挂“司坛图”和“三清图”,图上供奉的神祗中便有“三元”像。以此诉求神佛菩萨和本坛的历代祖师爷保佑此次“法事”能取得灵验的效果,本次傩堂戏演出能顺利成功。由于傩艺师的长期坚持,土家人也就逐渐把“三元”当作神佛菩萨来供奉,以求他们驱鬼避邪、消灾禳福、保佑天下太平,人民平安幸福。

2.复兴、合兴、长堡、长丰、高山、泉口一带认为:三元就是三清,即道教传说中的三个本领非凡、无所不能的神仙,他们是居于清微天玉清境的元始天尊,居于禹余天上清境的灵宝天尊,居于大赤天太清境的道德天尊。又有“老君一气化三清”之说,谓“三清”皆为元始天尊的化身。

3.稳坪、青龙、潮砥、共和、荆角一带认为:三元系指天、地、水三界,天上由玉皇大帝掌管;地上由各地土地菩萨掌管;水界由四海龙王掌管。傩艺师们认为世间所发生的一切问题、产生的一切灾难皆是因为当事人做事情得罪“三元”而引起的。所以他们把自己当做玉皇大帝、各地土地菩萨、四海龙王派来的使者,来充当“和事佬”的角色,通过他们一系列充满神秘的祭祀活动,一堂滑稽的表演来消除人们心中的忧虑。

(二)“和会”的内涵

“和会”的“和”字在字典中有多种意思。笔者认为:《三元和会》的“和”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是和睦、和谐、平安、吉祥等。从“和会”中的唱词来看,大多是告诫人们要顺应自然、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等;劝诫夫妻、弟兄、妯娌、姐妹、亲戚、邻里要和睦相处等;启迪并教育人们要积极进取、坚守公平正义等。从傩艺师表演《三元和会》的过程来看,“和”字在土家族地区还有这样特殊的含义,即:敬畏和祭祀。以上两种解释结合《三元和会》的名称大体可以这样理解:敬祀自然界中的一切神祗,以求得“神灵”保佑,保佑人世间永远风调雨顺,天下太平,家宅平安,身体健康。在《三元和会》大约3-5个小时的演出过程中,傩艺师们从上天演唱到人间,对人世间万物的来源、生长以及相处过程中的一切矛盾与丑恶进行劝诫和教化之后,又对水界的问题进行诉说,最后才请出金童、玉女来“还愿”,了却事主人家的心愿,为事主人家、为在场参加傩堂戏活动的所有人带来幸福安康的生活。

(三)《上元和会》:人神和谐

德江傩堂戏有其强大的包容性,对历代以来的各类教派中对土家人精神传承有利的思想,都尽可能地吸收。如《上元和会》就是写儒、道、释三教的教主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的事情,因为在民间他们被尊崇为至高无上的神,因此傩艺师把他们的事情视为上天之事。

天上北斗七颗星,地下五岳镇乾坤。

先有东南并西北,六十花甲管人民。

老君金木水火土,佛开八万四千门。

……

天皇翻山李老君,人皇翻山孔夫子,

三对翻山三教生。周初元年生下佛,

地皇二年生老君。春秋年间生孔子,

留传三教到如今。灵鹫山前生下佛,

青羊三洞生老君,尼丘山前生孔子,

道行东鲁不非轻,磨氏夫人生下佛,

伏宫皇后生老君,颜氏夫人生孔子。

留传三教到如今……

顾朴光《<三元和会>与傩堂戏》一文介绍,释迦牟尼大约生于公元前565年,老子约生于公元前580年,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人,孔子约生于公元前551年,鲁国陬邑人。历史上对此三人生平的介绍比较粗略,傩艺师在“上元和会”中叙述他们的出生时,就很好地结合民间的传说和土家族人的精神信仰加入了傩堂戏自己的成分。例如“青羊三洞生老君”“伏宫皇后生老君”,都添加了浓郁的神话色彩。

德江土家族傩堂戏里面虽然信奉的是土家人的祖先傩公、傩婆。但对其他民族的祖先,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同样进行歌颂。傩艺师传述历史时常常把真实的历史人物加以神化,同时他们又把幻想中的“神灵”赋予人格。正如王国维在《古史新论·总论》所说:“上古之事,传说与史实混而不分。史实之中固不免有所缘饰,与传说无异而传说之中亦往往有史实之素地”[5]。民间传说历来是古史不可缺少的补充,特别是在信息闭塞、封建皇权至上的古代社会,很多史料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不能直接引据,但是,也不应因混有神化因素而全盘抹杀。这段文字表明了两个方面的主题思想,一是此“和”实为“儒、释、道”的真传;二是土家人不仅信奉傩神,而且同样信奉“儒、释、道”。这说明土家族的宗教思想是兼收并容的,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在这里道教和佛教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不仅道教的教主李老君可以变化为佛,而且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亦可变化为神。至于佛教中的弥勒、观音、普贤、文殊等神佛菩萨,更可以自由变化,以至于化为万亿尊神佛,自古留在土老师的坛门之中”[6]63。这充分说明了德江土家族傩堂戏的包容性与吸收性。一方面不管你是哪个民族,哪个宗教的神,只要能够替人间消灾祈福,带来平安、幸福,我都要对你进行敬拜供祭;另一方面,从人的心理出发,我只要对你进行了敬拜供祭,你就不会降灾难与痛苦到我的身上,这里的人神和谐,实际上折射出来的是人自己身心和谐的追求。

(四)《中元和会》:人与自然和睦相处

“中元和会”写的是天降大雨,人间洪水泛滥不止,世间的人都被淹死了,只有躲在葫芦里面的伏羲、女娲兄妹俩还留存人间,在天上神仙的撮合下,他们为了延续人类而结为夫妻,这自然是地界之事。“中元和会”提示人们不可忘却上古洪水灾难带来的世界变革,以及人类的再传,于是才有了伏羲、女娲兄妹灾后成婚的神话。

“混沌年间水天连,淹上天宫绝人烟。”伏羲、女娲兄妹躲进葫芦,逃过水灾,灾后婚配再造人烟。[7]洪水泛滥、兄妹成婚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先民对人类起源的认识。除了土家族之外,苗、布、侗、彝、水、瑶等少数民族都有类似的传说流传,陶阳、钟秀在《中国创世神话》一书中就统计出十六个民族中有十八种说法,这还不包括德江土家族在内[8]。陈钧在《中国神话新论》中的统计竟然达到了四十五种之多[9]。以上这两种统计,只有少数重复,其中的内容大多相同。但是,德江土家族傩堂戏与其他民族的传说比较,“中元和会”有下面两点值得思考。

1.人与自然的冲突问题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原始人由于对自然认识的局限,他们在对待自然界的问题上存在着两面性,一是用人类自身的力量强制地征服自然;二是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追求发展。强制性的征服自然容易引起人类与自然的冲突,而顺应自然才可以更好地发展,这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德江土家族傩堂戏关于伏羲、女娲兄妹成婚的神话故事一是以民间口头的形式流传,二是在傩堂戏内被奉为神话,这与傩堂戏的关系非常紧密。神话故事里的伏羲与女娲,在傩堂戏里面就是东山圣公(傩公)和南山圣母(傩母)。我们今天研究土家族古代的社会生活时,由于土家族只有语言而缺乏文字,就不得不借助傩堂戏里面“中元和会”关于伏羲与女娲的神话故事,同时伏羲与女娲的神话故事也与德江土家人崇拜祖先这一特征联系在一起,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主题理念。

(五)《下元和会》: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

“下元和会”是这样叙述水界中的事情的:据说,“混沌初开之时,有一年六月,天上风云突变,接连下了七天七夜的大雪,整个世界变成了一片白色,几天后白雪融化,世界又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龙王在梳理水患的过程中,他手下的水仙兵抓住一根沉香木,龙王命人用它打造了一张独脚床——”

龙王喜得沉香木,打造独脚床一张。

将来用着陪嫁品,宝贝女儿得嫁妆。

喜上眉梢躺上去,染得瘟疫病一身。

睡得三年并九月,三年九月未起身。

龙王的女儿因为躺上用沉香木打造的床而重病不起,龙王差人到处寻医、求神、占卦,一直未能见效。后来找到了土家傩艺师,许下诸般“愿”后,龙女的病就好了。龙女病好了龙王就请傩艺师来“还愿”。“还愿”时龙王对神话故事中的一切“神灵”进行拜祭。被请的神灵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三元盘古、三清老祖、五岳老祖、五明皇后、盘昌大郎、东山圣公、南山圣母、瘟府老爷、药王三圣、上曹祖师、中曹祖师、下曹祖师等。这些神灵与傩艺师的“三清图”上的神灵一致,于是,傩艺师们在进行傩堂戏祭祀活动仪式时,要对他们一一进行敬拜供祭。通过敬拜供祭和演出傩堂戏后,龙女的病好了。因此,傩艺师在演出傩堂戏时对以上神灵的敬拜供祭的做法就变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的模式进行传承,成为傩艺师搬演傩堂戏的根据。如傩堂戏开坛第一板第一句就唱:“都香喧天梅花起,海上飞来人见知。”德江县一些傩艺师说,傩堂戏演出的根据是“下元和会”,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下元和会”虽然主要叙述的是龙女害病寻医、求神、占卦的过程,但是在叙述过程中傩艺师们用了大量的篇幅,从父母、兄弟姊妹、夫妻妯娌、亲戚邻里的角度向人们宣扬,要“相和”,不要“相争”。劝诫人们:

为人父母认真听,夫妻相合莫要争,

儿子女儿一样待,和和睦睦过一生,

撒手归西百年后,送老归山才是真。

为人弟兄认真听,弟兄相和莫要争,

打虎需要亲兄弟,上阵不离父子兵,

兄弟矛盾看娘面,兄弟本是同娘生。

世间夫妻认真听,夫唱妇随莫要争,

男帮女撑一起过,莫要嫌贫嫁别人。

世间妯娌认真听,和睦相处莫要争,

家务农活抢着做,活路不会磨死人,

世间亲戚认真听,礼尚往来莫要争,

大事小事常走动,有事无事常串门。

世间邻里认真听,邻里相和莫要争,

儿女矛盾各人劝,粗言恶语伤人心。

“下元和会”把洪水灾难、伏羲、女娲兄妹成婚、再传人烟神话的主题进行了升华,大水之后发生瘟疫本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远古时代的人们却对此很无奈,不能从科学、医学的角度去解决和消除。于是,就需要靠傩堂戏拜祭的各位“神灵”、靠玉皇大帝、土地菩萨、四海龙王派来的使者——傩艺师来收灾降福了。这表明傩堂戏中的“神灵”可以给人间带来健康、吉祥、平安、幸福等。这里的叙述充分表明,德江土家族的傩堂戏虽然最初是由崇拜祖先、驱逐鬼疫等宗教祭祀活动发展起来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的变化,傩堂戏与民间的各种习俗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结合,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驱逐鬼疫的宗教祭祀活动,而是深深影响了土家族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面临的永恒主题,自从人经历了与自然、动物的分化以后,人类便成了这个世界的主人,人类就不停地从自然界索取各种资源来满足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于是便产生了如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在德江土家族傩堂戏的演出内容中蕴含了很多“人源于自然”的思想,正如邓光华先生所言:“由于对大自然的无知与畏惧,先民们把自身生存密切相关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风雨土地,甚至一些动植物也当作神灵加以崇拜。”[10]如《梁山土地》反映出朴素的自然观和道德观。人与大自然的长期冲突,通过“梯玛”举行声势浩大的傩仪进行调解,比如,修建房屋开工的时候要“动土”,新房修建完工后三年内要“谢土”等等,傩堂戏用这种超越自然的观念来制约人们的一些过度行为,让人和自然的关系始终处于一种平衡、和谐、协调的状态之中。

三、《和会交标》:对傩堂戏“和谐”理念的升华

德江土家族傩堂戏常用法事共有二十三科,每一个科目的演出虽然都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和行为动作,告诫、劝慰土家族人敬畏自然、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团结共事等,渗透着“和谐”的理念,但由于揉扎着请神、酬神、送神的祭祀仪式,让人不易感觉到“和”的思想主旨。只有和会交标的举行,才能达到天、地、人的全面协调,可以说《和会交标》是德江土家族傩堂戏傩祭的最高境界。“和会”应该说是一篇劝诫文,文中除了叙述“儒、道、释”来历的传说,伏羲、女娲兄妹为延续人类而结为夫妻的传说,龙女因睡了沉香木床而患瘟疫神话等天地人神之间的交和行为外,对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人世间的不和,人与人之间的恩怨也作了情真意切的劝诫。如:

天地和会万物生,国家不和动刀兵。

父母相和儿女幸,兄弟相和家不分。

妯娌相和兄弟和,姊妹相和无祸根。

亲戚相和时来往,邻里相和值千金。

别样闲言我不讲,谈谈世上怪事情。

形形色色样样有,胡子眉毛分不清。

一说天来天不亲,老天还有两样心。

要他天晴他下雨,要他落雨他天晴。

二说地来地不亲,说起地来两样心。

肥土庄稼多结籽,瘦土庄稼欠收成。

三说父母也不亲,父母也有两样心。

大儿大女分出去,幺儿幺女痛肝心。

四说儿女不算亲,儿女也有两样心。

父母年老多疾病,哪个前来问一声,

五说弟兄也不亲,弟兄也有两样心,

好田好土自己占,荒田瘦土分别人。

六说妯娌也不亲,妯娌常存两样心。

当面与你说好话,背地与你起歪心。

七说夫妻不算亲,夫妻也有两样心。

有吃有穿同共枕,无钱无米使脚蹬。

八说亲戚也不亲,亲戚也有两样心。

有酒有饭常来往,没有酒饭不登门。

九说朋友不算亲,朋友也有两样心,

有茶有酒皆兄弟,遇难何曾见一人。

十说邻里也不亲,邻里常有两样心。

常为小孩把嘴吵,常为闲言记在心。

世上这些怪事情,铁帚扫出十方门,

别样闲言我不讲,竭诚奉劝世上人。

……

打虎还要亲兄弟,上阵还需父子兵。

弟兄打骂看娘面,千朵桃花共树根。

金银财宝容易找,手足之情更难寻。

奉劝世间夫妻们,夫妻恩爱无异心,

百年修来同船渡,千年修来共枕眠。

莫要嫌贫和爱富,夫妻相爱建家园。

夫妻相见如宾客,白头偕老永传名。

奉劝世间妯娌们,妯娌相和莫相争。

妯娌相和家不败,弟兄相和家不分。

妯娌犹如亲姊妹,无缘不会一团圆。

嫂嫂应该让弟妹,弟妹应把嫂来尊。

奉劝世上亲戚们,莫把贫穷富贵分。

须知钱财如粪土,友爱情谊值千金。

天上无云不下雨,人无缘分不成亲。

互相尊重常来往,团结友好一条心,

奉劝世上朋友们,朋友犹如手足人。

纵横相识满天下,磨炼知交有几人。

交朋结友将心结,莫结酒肉朋友宾。

多个亲朋多股力,应栽花来把刺清。

奉劝世间邻里们,邻里相和不相争。

小孩吵架各教各,莫出恶言伤他心。

须知远水难救火,远亲不如近邻亲。

近田近土人易富,近邻近舍好顾人。

我今唱齐这里止,玉女仙姐接声音。

天也和,地也和,人也和,财也和。

一和国正天星顺,二和官清民治安。

三和妻贤夫祸少,四和子孝父心宽。

五和五谷丰收好,六和六畜无灾难。

七和师父法讳灵,八和会上满堂神。

九和九天玄妙法,十和符法显威灵。

左边和个牛成对,右边和个马成双。

牛成对来马成双,猪鸡鹅鸭满山岗。

金银和在家龛上,五谷和来堆满仓。

金银和来用不尽,绫罗绸缎用仓装。

天瘟和出天堂去,地瘟和出地狱门。

人瘟和出仁阳县,马瘟和出青草坪。

若有伤寒并咳嗽,师家和出十方门。

我今唱齐这里止,请你金童接声音。

通过剧中人物金童、玉女这一大段关于人世间伦理、习俗的演唱来启迪、教化世人,可见德江土家族傩堂戏劝诫文的真意。顾朴光论及《三元和会》时说:“它鲜明地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伦理道德观念,表达了土家族人民渴望过上安定和睦生活的愿望。它的核心在一个‘和’字,这既是《三元和会》的主题理念,也是傩堂戏的演出宗旨。”[6]73可见德江土家族傩堂戏中的和谐理念在《三元和会》中得到了集中反映。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从这一段劝诫文我们可以看出,土家族人认为,土地、山川、河流等等,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界对人类的一种恩赐。“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11]土家族认为,人类所遇到的自然灾难都是人类过分地掠夺自然而受到的报复。正如恩格斯告诫人们:“我们不要过分的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12]因此,人们在修建新房时要请傩艺师“动土”(傩堂戏里面的一种简单的开工仪式,意思是给土地神请示),住进新房子的前三年每年要请傩艺师“谢土”(傩堂戏里面的一种简单的开工仪式,意思是感谢土地神给予我居住之地)等等,这些仪式的举行,其实就是表达了土家族人希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二)人与人和谐相处。从这一段劝诫文我们可以看出,土家族认为,人与人之间,不论是父子、母子、夫妻、兄弟姊妹,还是亲戚朋友等等,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关系,在处理这些关系时,应该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特别是面对生存困境,大灾大难时,必须团结一致,齐心合力,才能克服难关。因此,土家族村寨,不论那家举行傩堂戏法事,全寨人都会自觉地参与进来,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正如林春逸先生所言:“人类应该怀着同类意识互惠合作,遵循共生的理念来重建协调的人类社会,并以此谋求和平幸福美好的生活。”[13]

(三)和谐社会是土家族人理想的社会秩序。从这一段劝诫文我们可以看出,土家族人对和谐社会秩序的追求和向往。因为,在历史上从元代至正年间至清末近六百多年时间里,德江土家族人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无论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较为匮乏,使得土家人更加向往和平、安定、有序的社会生活。但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物质生活的匮乏,容易让社会产生各种矛盾纠纷。因此,土家族人希望通过傩艺师的一番告诫,“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需要的状况”,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14],让人们能够回归一种安定祥和的社会生活。

(四)身心和谐是土家族人的始终追求和愿望。整部傩堂戏其实就是围绕人们许愿和还愿来展开的,追求身体健康,生产顺畅,社会安定有序的幸福美满生活是土家族人的终极目标。因此,土家族人为了这一实现目标,才许下长寿愿、健康愿、过关愿、求子愿、团圆愿、和睦愿、笑和愿、财愿等等,据德江著名土家族傩艺师张金辽讲,一共有120余种。许下这120余种愿望的目的虽然各不相同,但其实都是许愿人的一种精神的寄托,或想要实现的目标。正如柏拉图指出:“他会被发现是在时刻为自己心灵的和谐而协调自己的身体”[15]。这一段劝诫文中“天也和,地也和,人也和,财也和……”的内容就是土家族人追求身心和谐的具体表达。

当《和会交标》中这段“和”字劝诫文演唱完毕,金童、玉女打开金杯、银盏,献牲、敬酒,最后了愿。我们也可以看出,德江土家族傩堂戏中的和谐理念在《和会交标》中得到了凸显与升华。

①来自德江著名傩仪师张金辽师传法事书《符》(手抄本)第15页。

[1] 李启勇.善待“糟粕”[J].书院文化论坛,2007(3).

[2] 张玉龙.生命•仪式•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234.

[3] 埃里克·J·夏普.比较宗教学史[M].吕大吉,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213.

[4] 张建建.冲傩还愿[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12.

[5] 王国维.古史新证[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

[6] 顾朴光.《三元和会》与傩堂戏[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63.

[7]李华林.德江傩堂戏[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175.

[8] 陶阳,钟秀.中国创世神话[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262-266.

[9] 陈钧.中国神话新论[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159-193.

[10] 邓光华.谈贵州土家族傩坛戏[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87(6).

[11] 马克思.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6-57.

[1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13] 林春逸.发展伦理初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37.

[1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

[15] 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85.

On the Main Expressions of the "Harmonious" Concept of Tujia Nuo Culture:Based on the Thinking of Dejiang Nuotang Opera

ZHANG Jianglin

( School of Marxism,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554300, Guizhou, China )

Nuotang Opera of Tujia Nationality in Dejiang is not only known as "living fossil of Chinese drama", but also shows rich harmonious ideas. By analyzing the ritual of Nuotang Opera,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ritual of "SENDING A BOAT" embodies the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of harmony of human body and mind and harmony between people. As one of the main singing versions of Nuotang opera,comprehensively and profoundly reflects the root cause, performance purpose and purpose of Tujia Nuotang Opera, and is a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the concept of "harmony" of Tujia Nuotang Opera.is the highest level of Nuo sacrifice in Tujia Nuotang Opera in Dejiang. It clearly reflects Tujia people's ethics and morality, expresses their desire to live a stable and harmonious life, and sublimates the concept of "harmony" in Tujia Nuotang Opera in Dejiang.

Tujia Nationality in Dejiang, nuotang opera, harmonious idea, performance

C953

A

1673-9639 (2021) 02-0081-10

2020-08-11

2016年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项目《德江土家族傩堂戏“和谐”理念的主要表现》(2016JD132)。

张江林(1976-),男,土家族,贵州德江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民族民间文化。

(责任编辑 车越川)(责任校对 黎 帅)(英文编辑 田兴斌)

猜你喜欢

德江土家族和谐
德江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及其保护意义①
A novel flexible plasma array for large-area uniform treatment of an irregular surface
Dancing for theDead
土家族情歌
三峡地区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分析
———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缺钱的“警察”男友
周旋在三个女人之间的“警察”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