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学科体系构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

2021-01-07侯长林

铜仁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新建高质量学科

侯长林

【特稿】

高质量学科体系构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

侯长林

(铜仁学院 梵净教育研究院,贵州 铜仁 554300)

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既是高质量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也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高质量体系建设成效将直接影响我国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高质量学科体系是高校高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高质量学科体系构建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推进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高质量学科体系建设的策略主要有:优化学科布局、打造学科团队、构建学科机制、建设学科文化和凝炼学科特色。

高质量学科体系;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 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

我国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判断。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就是要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在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历史进程中,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不能缺位。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已经发展到了700多所,超过了本科高校的半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高校的体系建设如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拍,就会直接影响我国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本科高校开门就是学科,学科体系在其体系建设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没有高质量学科体系的构建,就没有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高质量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一、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是高质量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基本目标

进入“十四五”时期的新发展阶段,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新阶段。既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新阶段,就仍然会有许多矛盾和问题存在:向外看,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新冠疫情和中美关系带来的变局;向内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依然存在。在这个新的起点上,面临新机遇与新挑战,就应该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问题,即用高质量发展化解各种矛盾与风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并宣布我国经济已开始“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2]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贵州时提出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3]这些论述与指示,既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用高质量发展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与决心,也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四十三章进一步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目标,并且明确提出了“构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4]的新任务。这些新目标、新任务,既是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对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高质量教育体系本身就包含着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所以,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是“十四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从现状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最大问题也是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化建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目前,我国大学硬件条件都有很大改善,有的学校的硬件同世界一流大学比没有太大差别了,关键是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5]也就是说,我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主要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面的差距,是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方面的差距。

西方现代大学发展历史悠久。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已建校900多年,法国巴黎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建校时间都已超过800年。这些欧洲古老大学漫长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包括人才培养体系在内的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历史。美国的大学在高等教育体系建构方面,也大都有比较长的历史积淀。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Charles Richard VanHise)于1904年提出“为州服务”的办学理念,到现在已有117年。美国大学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体系,“也实现了社会服务体系化。”[6]高等教育体系不仅是西方国家一直重视的实践建设问题,也是其学术界讨论的理论问题。约瑟夫·本-戴维(Joseph Ben-David)在《学术系统:不列颠、法兰西、德国、美国》一书中就系统地讨论了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四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问题。他之所以选择这四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进行研究,是因为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都是世界高等教育的核心部分。”[7]伯顿·克拉克(Burton Clark)在《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一书中对美国、英国、瑞士等10多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认为高等教育体系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包括管理人员、工人和消费者等在内的从事中学后教育活动的所有人员;狭义的则是指一个正规的具有实体性质的集合体。[8]此后,弗朗斯·范富格特(Frans van Vught)、马文·W·彼得森(Marvin·W·Peterson)、乌尔里希·泰希勒(Ulrich Teichler)等均对高等教育体系进行过探讨。西方高等教育体系的理论构建是比较成熟的。

无论是高等教育体系实践探索还是理论研究,我国与西方国家相比,都有比较大的差距。这是事实,我们必须正视!不过,产生这种差距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我国对高等教育体系理论研究重视不够,二是因为我国现代大学出现较晚。我国的高等教育,虽然可以追溯到夏、商时代的“大学”,比如“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礼记·王制》)中的“东序”、“殷人养国学于右学”(《礼记·王制》)中的“右学”均为当时的大学,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私学、秦汉时期的官学、宋代的书院等都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则是在清末民初才开始建立的。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根据自己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期间所感受到的现代大学的氛围及其所接受的现代大学的理念,仿效德国研究型大学的办学体制及相关制度与机制,率先在北京大学建构了现代大学制度。[9]所以,有学者认为我国的现代大学是“舶来品”。至于是不是“舶来品”或者是半“舶来品”,目前尚有不同看法。不过,我国的现代大学制度确是在学习西方现代大学理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即我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建立较晚是客观事实。与此同时,我国对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构建的理论探索相对不足,产生的成果不多。因此,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不够成熟,与西方高等教育体系有差距,也是可以理解的。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我们相信,只要扎根中国大地,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办学,一步一个脚印,就一定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建成由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基本目标。

二、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据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介绍,早在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已经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20%,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10]建成了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诚然可喜可贺,但仅仅是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还不够,还要由大变强,即建设世界高等教育强国。要使我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就必须由更多地关注高等教育数量转向关注高等教育质量。因此,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也就成了建成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客观需要。[11]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了4002万人,毛入学率达到了51.6%[12];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183万人,毛入学率达到了54.4%。[13]这就意味着,我国在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的前提下,已由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迈入了普及化阶段。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应该载入史册的伟大贡献,但是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重要特征是高入学率与生源危机并存。比如在美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上升的同时,有100多所高校被迫关闭。日本从2018年起,一批私立大学纷纷宣布破产。我国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生源的数量在10年间减少了52135人。[14]这些都是在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后出现的新情况,带来的新问题。我国本科高等教育生源危机一旦到来,首先受到影响和冲击的肯定是办学基础比较薄弱的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尽管这一类高校中不乏办学水平较高者,但是总体而言,不能与老牌高校比。办学基础薄弱、水平较低,学生选择自然就比较少,最先倒闭也就在情理之中。要提升办学水平,涉及的因素很多,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这是学校走向更高水平的保证。凡是世界一流大学,都有其独特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保障。这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规律!因此,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显得更为重要。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说,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就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在普及化发展新阶段化解生源危机,提升自身办学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三、高质量学科体系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高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学科及其建设的重要性,已有不少学者论及。刘献君认为,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学科的发展水平决定一所大学的发展水平,学科是教授成长和活动的土壤,学科对人的发展具有定向与规范的作用[15];罗云认为,大学学术组织的基础是学科,因而学科建设就是大学学术组织的基础性建设[16];笔者也曾对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进行过讨论,认为学科是专业建设提升的重要前提、是科学研究水平提升的重要方式、是师资团队水平提升的重要平台、是社会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基础。[17]由此可见,把学科治理好,对一所大学的发展多么重要!而要想把学科治理好,学科体系的构建就是“牛鼻子”。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虽然建校时间短,学科建设起步晚,但要高质量发展,其高质量学科体系对于其整个学校高质量体系的构建而言,同样十分重要。没有高质量学科体系,要想构建高质量学校体系,是不可想象的。

高等教育体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除了涉及社会、文化、经济等方方面面外,对于一所高校来说,还涉及其办学及其发展的方方面面。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可以构建出不同的体系。但这些不同的体系都与学科体系紧密相连。比如从学科与专业的角度进行划分,可以构建学科体系和专业体系。在研究型高校,学科是龙头、专业是依托,即学科体系的构建将直接决定专业体系的形成;在应用型高校,学科与专业并重,即学科体系与专业体系相互影响,同等重要;在职业技能型高校,专业是重点、学科是支撑,即学科体系在学校的影响力要次于专业体系的影响力。绝大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属于应用型高校范畴,学科体系和专业体系的构建都非常重要,就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或缺。从大学的基本职能划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可以构建出教学体系、科学研究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在这三大体系中,科学研究体系本身就是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子体系之一,并且学科体系也包含着人才培养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中的部分内容,比如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以及社会服务中的科技服务和学术交流一直是纳入学科体系之中进行管理的。在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阵营中,尽管有的对科学研究重视不够,学科意识不强,但是这三大基本职能是客观存在的,学科体系构建的目标和任务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从理念、制度和行动三个层次划分,可以建构高校理念体系、制度体系和行动体系。这三大体系都有学科体系渗透其中,比如学科理念体系、学科制度体系和学科建设实践体系就是其分别渗透当中的具体体现。从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机构设置进行划分,可以构建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科学研究管理体系、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学生管理体系、行政后勤管理体系、人事管理体系等。这些体系,比如科研管理体系、人事管理体系中的教师队伍管理体系、教学管理体系中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学体系等,本身就是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行政后勤管理体系等也与学科体系密切相关。

总之,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是大学,没有哪个体系、哪个部门不与学科相关。所以,大学就是学科的宇宙,就是学科的存在。无视学科,就等于无视大学本身。

四、推进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高质量学科体系建设的策略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学科建设基础薄弱,科学研究水平不高,社会服务能力不强,尤其是在学科布局、学科团队、学科机制、学科文化和学科特色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学科建设很难上水平,更不要说构建高质量学科体系了。

(一)优化学科布局

大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是从师专升格而来。对于这一类高校,其学科基础主要是与中小学的语文、政治、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生物等相对接的相关学科,其学科知识也偏向基础理论,相对比较单一。这些学科布局很难适应升本后的学科发展需要。从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趋势看,有两大目标在牵引着学校的发展:一是国家倡导的应用转型。学校要应用转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原有的基础性学科结构与国家要求有较大距离,而能够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工科类、农科类、经济管理类等学科又非常薄弱甚至是空白。因此,从总体看,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学科布局与地方需求吻合度不够,需要大力发展应用学科,并兼顾基础学科和职业学科。如果将基础学科定义为有关基础研究的学科,那么,“应用学科就是关于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学科。”[18]所谓职业学科,就是有关职业研究的学科,具体来说,“就是指围绕一定的职业岗位所形成的知识体系。”[19]应用学科既离不开基础学科的支撑,也离不开职业学科的参与。所以,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虽然以应用学科建设为主,但是不能非此即彼,而要相互兼顾,才能相得益彰。二是建设高水平大学。这是每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梦想。要建设高水平的大学,从普遍的社会心理看,就需要实实在在地更名为“大学”。要走更名大学之路,就不得不考虑“大学”的学科建设标准。《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明确要求:要更名为大学就必须拥有3个以上的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并且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这就需要在学校所拥有的学科门类中选择3个门类学科作为主要学科进行布局和建设。从对铜仁学院的学科调研来看,学校还没有通过有意识地规划形成自己的主要学科门类,学科和专业的结合度比较低,主要学科的聚合效应还没有得到有效释放。从更名为大学的目标来看,铜仁学院学科建设和结构布局的优化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同时,从更名大学的条件看,还需要考虑硕士点建设问题。大家都知道,硕士点是学科发展的结果,即硕士点的布点是建立在学科布局之上的。没有优化的学科布局,就不可能有优化的硕士点布局。因此,每一所想要应用转型和走向高水平大学的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都需要科学布局学科结构,才可能建立起高质量的学科体系,从而把学科建设好、治理好,真正发挥好学科应有的作用。

(二)打造学科团队

要产出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关键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学科团队。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杰出教授奖”获得者田长霖曾介绍: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能够变成世界一流大学,它的腾飞与出名主要就是靠两个教授:一个名叫密立根,他因获得物理诺贝尔奖,使学校的实验物理跨入了世界一流的门槛;另一个是钱学森的老师冯·卡门教授,他把美国航空技术带到了世界一流。没有这两个人,就没有今天闻名世界的加州理工学院。[15]近几年,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为了提升办学水平,引进了一定数量的博士,培养了一定数量的教授。但由于大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没有硕士点,其学科团队往往没有形成,或者即使形成了,水平也很有限。没有团队是干不成事情的。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进行学科治理的当务之急是打造学科团队。所谓学科团队,就是指以某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为依托,为了一定的学科建设目标,由若干名相关学者组建的正式群体。就一般情况而言,学科团队包括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一般成员。其中,学科带头人尤其重要,既是学科发展的引领者,也是学科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科资源的整合者,既是帅才,也是干才,属于“领导型学者”。其基本职责有四点:提出设想、做出战略安排、构建学科资源配置体系、整合学科团队。[20]可见,学科带头人对一个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并为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遗憾的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学科带头人本来就很匮乏,好不容易选择苗子重点培养,但由于种种原因,羽翼丰满了往往也就“孔雀东南飞”了。美国高等教育理论家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Abraham Flexner)曾明确指出:“人一走,学科也跟着走。”[21]所以,对学科带头人不仅要培养,还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其安心留下来。在抓学科带头人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的培养,努力推动学科梯队的形成,并构成雁阵,一个雁阵只有在头雁的带领下,才能群雁展翅高飞,奔向既定的目标。[22]只有这种雁阵学科团队真正形成了,学科团队的力量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团队的治理也才能算得上走向了高水平,高质量学科体系也才有可能真正建成。

(三)构建学科机制

要强化学科治理,最重要的是制度设计,尤其是良好的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健全。要建立学科管理机制,首先要从关涉学科建设的活动方式、系统功能和运行原理的学科运行机制入手。一套完整的学科运行机制包括学科目标导向机制、调研机制、决策机制、评价机制、协调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等。其次,要建立有效的包括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在内的学科发展动力机制。学科发展的动力问题解决不好,学科难以可持续发展。再次,要建立学科建设的制约机制。学科制约机制是指对学科建设活动进行限定与修正的机理,涉及到权力制约、利益制约、责任制约和社会心理制约等方面。学科建设的制约机制主要包括调节机制和监督机制。第四,要有正确的学科建设评价机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要改进学科评估方式,淡化论文收录数等数量指标,重视学科特色、研究质量和贡献等。同时,该《方案》还提出了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要求。这些文件精神,是建立学科评价机制的指导思想,要认真贯彻落实。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与老牌研究型高校的学科运行方面的差别,最主要的就体现在高质量学科建设机制体系构建方面。

(四)建设学科文化

影响学科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是衡量一个学科发展是否成熟的标准,不是看它有没有先进的设施设备等研究条件,或者是否有大的项目资金支持,其最重要的标志还“是看它是否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群体的亚文化——学科文化。”[23]所谓学科文化就是指学科团队成员在围绕学科建设目标开展学术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科理念、学科传统和学科价值观等。学科文化最突出的特征是学术性。只有学科文化成熟了,学科才真正成熟。研究型高校的许多学者之所以愿意为其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贡献自己毕生的智慧与力量,就因为这些大学优良的学科文化已经形成。正因为学科文化在学科建设中如此重要,所以,要提升学科治理水平,就必须重视学科文化建设,并通过学科文化建设推动学科发展。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本身文化积淀不厚,文化氛围不浓,隶属其中的学科文化更是存在不少问题。

建设学科文化,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科文化自觉。按照费孝通的观点,文化自觉就是指对其文化有一定的自知之明,并对其过去与未来有充分的认知,包括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等内容。只有解决了学科文化自觉问题,其学科团队成员才能更加主动自觉地建设学科文化。其次,要用先进的理念引导学科文化发展。理想、信念,以及先进的文化发展理念,是学科文化的灵魂。再次,要坚守学科文化传统。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传统,其学科文化建设同样如此,学科文化就是靠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文化传统不断积累积淀才逐步形成的,离开学科文化传统的积累积淀,就不可能有自己独特的学科文化。第四,要倡导有利于学科发展的价值观。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学科团队成员尤其是学科带头人不能模棱两可,要有正确的判断并积极引导倡导树立有利于学科发展的价值观,以推动学科团队形成价值认同。一个学科,其价值观一旦形成,再难的学科治理问题都会变得容易,否则,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也会变得难以解决。一流大学之所以不可复制,就在于其包括一流学科文化在内的大学一流文化体系的不可复制性。先进的设施设备,只要有钱可以随时购买,优秀的教师团队也可以高薪聘请,但是一流的文化是钱不能解决的,它需要学校一代又一代广大师生员工智慧的积淀和漫长岁月的风化与磨炼。正因为如此,高质量学科文化体系的建构才需要人们给予更多地关注与关爱。笔者曾坦言:“办大学不能只种香樟树、梧桐树、樱花树、桂花树等自然树种,还要种文化的树,而且要施肥,要修建,要培育”[24]。

(五)凝炼学科特色

要使中国大学走向世界一流,就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具有中国特色。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要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在各种场域的竞争中获取更多的资源,否则,不可能真正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要想在竞争中获取更多的资源,就必须打造“那些最重要、最关键、最本质的能使整个学校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竞争力”[25],即培育核心竞争力。竞争力虽然体现在学校的方方面面,但是只有特色才具有不可替代性,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学科治理及其体系建设也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否则,很难在高校学科建设场域中占据有利地位,形成发展优势。学科特色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的价值和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优化课程体系,培养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二是紧贴市场需求,提升科研质量及成果转化层次水平的内驱力;三是开展社会服务,助力区域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四是传承区域文化,凝聚求是和致用等学科内核的着力点。[26]学科特色包括学科理念特色、学科管理特色、学科方向特色、学科团队特色、以及学科研究特色等多个维度和多个方面。就某一所高校的某一个学科特色打造而言,不可能面面俱到,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培育,不能贪多求全,学科特色并不是越多越好,一般情况下,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一个学科能够有一、两个比较鲜明的特色就已经很不错了。学科特色培育,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着手,没有统一标准,其目的就是要尽可能使其特色走向鲜明。影响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学科特色形成的因素较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历史发展。二是地域环境。尤其是作为学科特色形成主要外部环境的特殊的地域环境,对学科特色的形成影响很大,甚至可能是影响学科特色形成因素中的最主要的因素。[27]每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历史传统及其所处的地域环境往往都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这些不可替代性一旦渗透于学科建设之中成为其发展的基因,就将极大地提升学科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学科体系的形成。

五、余论

高质量学科体系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高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不是学校高质量体系的全部内容。因此,重视高质量学科体系构建并不排斥专业体系建设。在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抓高质量学科体系构建要与高质量专业体系建设同步进行。因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学科与专业并重。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内容丰富,也不仅仅是学科与专业体系建设问题,涉及的内容还很多,需要统一规划,或同步,或分步建设。所以,笔者在这里强调的是,高质量学科体系构建,仅仅只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高质量体系建设的内容之一,在构建高质量学科体系的同时,要统筹考虑其它高质量体系的建设,决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现代大学是人类的伟大创造,要构建其高质量体系并确保其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把握其运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高质量学科体系,也才能真正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1-03-28].http://www.gov. 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1-03-28].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3] 贵州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N].贵州日报,2021-02-0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中国青年报,2021-03-13.

[5]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21-03-2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5/03/c_1122774230.htm.

[6] 刘献君.论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体系化[J].高等教育研究,2014(12):1-6.

[7] DAVID J B.[M].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2017:5.

[8] 周光礼.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国家战略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20(7):1-13.

[9] 左玉河.蔡元培与五四时期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创建[J].河北学刊,2019(2):14-19.

[10] 教育部:我国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EB/OL].[2021-03-28].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7-09/28/content_16539792.htm.

[11] 周洪宇.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迈向教育发展新征程[J].民主,2020(12):9-11.

[12] 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1.6%,进入普及化阶段[EB/OL].[2021-03-28].https://www.eol.cn/news/yaowen/202005/t20200520_1728317.shtml.

[13] 教育部: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4.4%[EB/OL].[2021-03-28].https://www.360kuai.com/pc/9787c40fcd9e0705a?cota=3&kuai_so=1&tj_url=so_vip&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14] 郑雅倩.我国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普及化现阶段面临的困境、对策及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9(12):144-150.

[15] 刘献君.论高校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0(5):16-20.

[16] 罗云.论大学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5(7):45-50.

[17] 侯长林.本科职业教育有必要抓学科建设吗?——论职业学科建设的价值意蕴[J].煤炭高等教育,2020(4):1-7.

[18] 罗静.应用学科的内涵及发展方略[J].贵州社会科学,2018(4):96-102.

[19] 侯长林,陈昌芸,罗静.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科选择及建设策略——兼论职业学科的内涵、特征[J].高校教育管理,2020(6):60-67.

[20] 宣勇,钱佩忠.论领导型学者——高校学科带头人的角色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2007(9):44-45.

[21] 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徐辉,陈晓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6.

[22] 柳和生.地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学科建设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教育学术月刊,2009(10):30-32.

[23] 刘慧玲.试论学科文化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现代大学教育,2002(2):72-74.

[24] 侯长林.校园文化学导论[M].修订版.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1.

[25] 侯长林.技术创新文化: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植的生态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28.

[26] 孙泽文,姜晨.地方高校学科特色的内涵、向度、价值与建设条件[J].教育评论,2020(2):31-36.

[27] 罗静.教学服务型大学特色的形成、表现及培育[J].铜仁学院学报,2016(1):77-81.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Discipline System: an Important Choic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Newly-built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HOU Changlin

( Institute of Fanjing Education Research,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554300, Guizhou, China)

Building a high-quality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s not only the basic goal and task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for higher education, but also the inherent demand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newly-built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quality system of the newly-built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and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e task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try's high-quality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 high-quality disciplin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igh-quality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a high-quality disciplin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hoic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newly-built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The main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high-quality discipline system in newly-built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are: optimizing the discipline layout, building discipline teams, building discipline mechanisms, building discipline culture, and condensing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s.

high-quality discipline system, newly-built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high-quality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G640

A

1673-9639 (2021) 02-0001-08

2021-03-30

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教育学”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题研究子项目“地方院校发展研究”(TR201801)。

侯长林(1962-),男,苗族,贵州铜仁人,铜仁学院校长,教授,教育学博士、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责任编辑 陈昌芸)(责任校对 王立平)(英文编辑 田兴斌)

猜你喜欢

新建高质量学科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学科新书导览】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