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愧对镜子

2021-05-07许家祥

杂文月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四德随缘照镜子

许家祥

“有一种人长得愧对镜子”,本人就是这种人,所以一直不喜欢照镜子。近日看到一篇关于镜子的短文,又忍不住照了一下。

此文认为,庄子说得好:“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镜有“四德”。

不藏。“应而不藏”,任何物体放在镜子前,都能映照得出;“物来则应,物去不留”。不把过去的事情、虚妄的物色相藏在内心。

不媚。“与圣人居而不喜,与凡夫居而不忧”。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来照,镜子不会高兴;庶民百姓、引车卖浆者来照,镜子不会厌弃。不谄媚权贵,不欺凌庶民,不因求功利而点头哈腰。

不染。“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红花来照,能映其红;绿叶来照,能映其绿。不会随其红而染红,随其绿而变绿。一生清白,一尘不染。

不移。镜子映人、映物、映水、映火,而本身材质的本质不变,即“体不动而用常显,用常显而体不动”。坚定信念,矢志不移。

镜之“四德”,善莫大焉。以镜为“镜”,受益终身。(摘自《杂文月刊》2020年11月文摘版,陈思炳/文)

这则短文写得很好,发人深思。镜之四德,让我敬佩;以镜为镜,让我汗颜。

我做不到“不藏”。小时候觉得“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是真理,参加工作后喜欢藏着掖着,不愿展示真实的自己,有时说一些言不由衷的假话。看到不准确的观点,在大多数人赞同时也会违心赞同。对金钱名利,明明喜欢得不得了,在大众场合却道貌岸然地以正人君子的形象示人,而把“虚妄的物色相藏在内心”。

我做不到“不媚”。对于领导常常“仰视”,仿佛那是珠穆朗玛峰,“高,实在是高”!领导若问我对他重要讲话的看法,我会说“讲得非常好,高瞻远瞩、高屋建瓦(瓴)”;领导若问我对他署名文章的看法,我会说“结构严谨,语言生动,绝代佳作,旷世雄文”;领导若问我群众对他有什么反映,我会说“群众对您的意见很多呀!七嘴八舌不停口,一个个伸出拇指把您夸。说您是新时代的焦裕禄,活着的孔繁森”。如此这般,与“不谄媚权贵”“不因求功利而点头哈腰”的镜子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

我做不到“不染”。在郭伯雄、徐才厚主持军队工作期间,部队一些单位成了染缸,我也被染得变了色。我利用手中权力揩公家的油:用公款吃喝,不仅上高档酒店大吃大喝,还请亲朋好友吃喝,美其名曰“我请你吃饭”,其实是“老公”买单;用公款旅游,喜欢到旅游景点开会,用考察的名义游山玩水,还到外国旅游景点“考察”;用公车办私事,有时上下班坐公车,战友和亲戚来了用公车接送。如此化公为私,在“一生清白,一塵不染”的镜子面前,我无地自容。

我做不到“不移”。年轻时学习雷锋好榜样,立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到了中年后慢慢地“成熟”,理想信念动摇了,私心杂念多了。与“本质不变”“矢志不移”的镜子相比,相去甚远。

人生如镜,镜映人生。镜子给予我的是一模一样的影子,是虚的,也是真实的。比较起来,我心目中的自己,没有镜子中的自己真实。我过去总认为自己比较干净,这次照镜子后,方才明白,原来自己比较脏,该好好洗洗了!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人们常常只看到别人的模样,看不到自己的模样,经常“照镜子,正衣冠”很有必要。“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不光适应女士,也适应男同胞。

猜你喜欢

四德随缘照镜子
不敢照镜子
不刻意自随缘
一切随缘
四德
四德
必 要
“照镜子”
第五师八十一团推行善行义举“四德榜” 凝聚社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