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指责别人的手指换个角度吧

2021-05-07周明华

杂文月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鬼门关弱点男孩

周明华

人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致命弱点,那就是说起别人的缺点或指责起别人的不是来,总是毫无包袱、心情愉悦、顺理成章,常常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与之相反的另一面呢,就是当肯定起自己的成绩时,总能以小见大、触类旁通、没完没了。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也不管我们愿不愿面对,这个人性的弱点,程度或轻或重地寄存而且留刻在我们的心壁。

如果我们知悉这种固化思维难以荡涤,并有意识地认真对待这个弱点,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在自己非常精短的人生旅程中尽最大限度地将其剔除,或者说穷极所能地将这种意识压进“心箱之底”。人区别于动物的,在于能主动克制与调节自己的无意识。塞涅卡说: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的人,命运拽着走。人的一生中应当有意识地变换自己认知的角度,不妨从零开始,重新开创一种学会理解,深赋感恩情怀的心情。实际上,这是测量一个人心灵是否年轻、是否平实温和的一把明亮的标尺。

一个医生朋友跟我讲了一个他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在一家医院,某一天,一位医生在接到紧急手术的电话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并换上手术服,准备上手术台,为一个病重男孩做手术。这时男孩的父亲冲了过来,失控地对他吼道:“你怎么这么晚才来?你难道不知道我儿子正处在危险中吗?你怎么一点责任心都没有?”这名医生很淡然地笑着说:“很抱歉,刚刚我不在医院,接到电话就马上赶来,您冷静一下。”这个父亲仍然不依不挠,继续吼道:“冷静?如果手术室里躺着的是你的儿子,你能冷静吗?如果现在你的儿子死了,你会怎么样?”

医生又淡然地笑着说:“我会默念阿弥陀佛‘我们从尘土中来,也都归于尘土,请为你的儿子祈祷吧!”男孩的父亲愤愤地说:“当一个人对别人的生死漠不关心时,才会这样说。”

在这名医生的亲自操刀主导下,通过几个小时的紧张工作,手术顺利完成。医生取下口罩,额上渗满汗珠儿,他特别高兴地对男孩的父亲说:“谢天谢地,你的儿子得救了!”还没有等到男孩的父亲答话,他便边脱白大褂边急匆匆地离去,并说:“如果有问题,你可以问护士!”“他怎么如此傲慢?连我问问儿子的情况这几分钟的时间他都等不了吗?”男孩的父亲对护士愤愤不平地说道。

这时,一直站在旁边的护士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他的儿子昨天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身亡了,今天,我们叫他来为你的儿子做手术的时候,他正在去殡仪馆的路上,他要去送他的儿子最后一程。而你儿子的这个手术很复杂,全院只有他才能主刀,我们不得不将他请回来。现在,他救活了你的儿子,要赶去完成他儿子的葬礼。你错怪他了。”

这时轮到这个男人落泪了:自己儿子在鬼门关游荡时,他心急如焚,孰料医生的儿子却没能闯过鬼门关。虽然医生被误解并连续训斥,卻并没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默默地忍受住委屈与伤痛,完成工作后,悄然离去。我想,这名医生,一定是换位思考了,他理解这个父亲的毛躁心情,所以他用行动和沉默化解了一场“对斥”风波或一场极可能点燃的“医闹”。

清代学者申居郧在《西岩赘语》中有一句话说得好:“好责人者,自治必疏。”虽仅八字,却掷地有声,启人心迪。放眼周遭,大多数人的眼睛,实际上都在往外看:老板的管理方式有问题,同事的沟通态度不对,下属的办事能力差,老公好几天不洗澡,老婆爱网购……于是每天在抱怨和斥责中减缩着自己的生命旅程、帮别人检查错误,而自己却未曾想到过:我真没问题吗?

一个真正懂得自省自尊的人,懂得“语之用与害”,懂得不以自己的角度去单方面地“分析”别人,这样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和伤害就会减少很多。佛语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要做到这样的境界,其实不难,关键看你愿不愿意去做。在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把指责别人的手指换个角度吧,尽量善待他人、体谅他人、理解他人,这样,或许你会遇到更多所期待的静好。

猜你喜欢

鬼门关弱点男孩
弱点
“鬼门关”在哪里
鬼门关的月亮(组诗节选)
“鬼门关”在何处
“鬼门关”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