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敬畏圆满

2021-05-07杨闻宇

杂文月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转机月儿敬畏

杨闻宇

日月经天,昼夜不息,人生于世,有谁没见过月亮呢?

儿时,月地里行走,身影紧随,跟着“戴月荷锄归”的父兄回到家中,月色接踵入户,依旧澄明如水,仍可见自个儿投在地上的清晰如画的身影。现在不同了,多处市声鼎沸、霓裳烁动,待到灭灯之后,仰望天际,才能找到面容憔悴、踽踽独行的月亮。万类万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那么,月升月沉,与人们的生活是什么关系呢?

我这书房落地窗面临黄海,看书倦怠时,就靠在椅上眺望海天。夜静关灯,月儿便皎洁地呈现于空旷辽远的空际。静静地看着月亮推移,我会不自禁地想到“希望”二字。

春天解冻时,枯秃的树枝,土里的种子,冬眠的细虫……无不怀有萌动、复苏的强烈愿望。愿望就是希望,而美好的希望又总是与春天连襟。这个世界上,凡是抱着热切希望、富有蓬勃活力的创业者,哪一个不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呢?从朔日起始,月儿一天比一天皎洁,上升途中,不断充实着、弥补着自身的不足与缺陷。鲁迅先生认为“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我揣测,这话很有可能就是望月时的感觉。“希望是生命的源泉”,是成长的巨大活力。人之青春,正像升起的月亮那样,希望的逐步实现,正依附在不断上进的途中。

人的一生,感情与理念行进的轨迹,是希望在先,欲望后随,二者是流水一样地连绵递进。在这里,人们很少留意:希望潜移默化而成为欲望,而希望与欲望的质地是截然不同的。

随着年龄递增,在切身利益不断提升、相继满足的同时,人会变得越来越实际。最初的希望,自然会渐渐地变成欲望。健全的欲望,属于正常的精神素质。但因为欲望的指向是日趋现实,与切身利益接轨,于是,无形之中,也就与初时的希望拉开了距离。当欲望取代了希望之时,所谓的初心、初衷,也便不复存在。

欲望强劲时,人也就不知不觉地骑上了很难驾驭的脱缰之马:经商者,总盼着赚个盆盈钵满;爱河里的弄潮儿,花好月圆之后,仍感到饥渴难耐;仕途上的热衷者,连连攀升,脚底也还是踩不住个知足的台阶……“世上无如人欲险”,欲望膨胀,则转化为欲壑。“欲壑”也者,会将全副精力投注于个人利益的寻觅与追索。

希望是何时何地转化为欲望的,进而又变成欲壑呢?

月有阴晴圆缺,皎月之完美,人间很是仰慕,“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隆重的中秋节,就显示着人们诚挚的景仰之情。实际上呢?人们所仰慕的“圆满”二字,最应当警惕。圆满的潜台词就是转机,盛极必衰,满盈则亏,完美与缺憾是相依相偎的,月亮一旦圆满,清辉当即减褪,开始下沉。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圆满境界,全都是电光石火,稍纵即逝的。问题是,人们对此习惯成自然,绝少去留意。

有鉴于圆满的短暂,朱光潜先生认为,“在现实界绝没有所谓极乐美满的东西存在”,“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先生在这里并未否认希望、欲望俱属于发展、前行的动力,可值得警惕的是,一旦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身上,希望发生异化的变数最大。诸多实践一再证明,希望之转化成欲望,继而成为欲壑,正如月升月沉,属于不可抗御的发展规律。

在这里,洪应明的话也非常耐人寻味:“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得;衰时罪孽,都是盛时作得。故持盈履满,君子尤兢兢焉。”壮时、盛时,不就是人生的圆满之时吗?

月之光晕,变化不息,持盈履满,正是微妙的转折之当口;山登绝顶,就该下折;花红得泛紫,自当萎谢;弓扯到极限,有可能断弦——人生的一切圆满状态,比如大富大贵、炙手可热,至高无上、安枕无忧,红得发紫、首屈一指之类的現象,无不潜伏着转机……

古往今来,追求圆满者数不胜数,敬畏圆满者寥寥无几。杭州灵隐寺有一副对联:“每有山峰,豁开眼界;常将月露,洗净心尘。”人生于世,更要明白“转机”二字的含义,才会对自己所孜孜追求的目标兢兢业业,如履薄冰,高度警惕,这样的人生,才有可能进入最美的境界。

猜你喜欢

转机月儿敬畏
月儿船
月儿
一些敬畏
转机
敬畏先烈
大型立式容器翻转机旋转支架的有限元分析
敬畏 果决 笃信
全球气候变化议题现转机
变革中的转机
邻居家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