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官别狂

2021-05-07徐德瑞

杂文月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官威为官者守门人

徐德瑞

有的人,不论其出身显贵还是寒门,也无论其文化理论水平高低、社会阅历深浅,只要大小做了个官,头上戴了顶乌纱帽,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比平民百姓及其下属都高明。于是“人一阔,脸就变”。变得忘乎所以,变得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于是待人办事总颐指气使,作风粗暴,严重者目无党纪国法,对老百姓、下级及身边工作人员,动不动就耍官威,说大话、狠话、恶话,甚至动粗打人骂人,一副十足官老爷的丑态。对这样的官,用一个“狂”字来概括,是十分贴切的。不过纵观历史和现实,这一类型的官员,无论是位高权重的大官,还是基层的小吏,大多没有好的下场,其结局往往是可悲的。

《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大夫夷射,有一次参加齐王举办的酒宴,可能因喝得有点高,便带着酒劲到宫门口来吹吹风。守门人见到夷射,自然是既尊敬又羡慕,于是便开口向他讨杯酒吃。可趾高气扬的夷射,非但没有赏给守门人酒吃,还粗话脏话连篇,大声训斥道:“滚一边去,你们有什么资格向我讨酒吃?”受辱的守门人恨意顿生,待夷射离开后,便把屋檐下的积水泼到了宫门口,看上去很像是人撒的尿。第二天,齐王上朝路过宫门时,发现了水渍,于是召来守门人,厉声责问:“谁如此放肆,竟在此处便溺?”守门人答道:“虽然不清楚是谁干的,但昨晚看到夷射大夫曾在这里逗留过。”齐王闻言勃然大怒,立即下令诛杀了夷射。

可怜的夷射,临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犯了何等重罪。夷射为何被杀?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见仁见智:有人说守门人太坏,不该将屋檐下的积水泼到宫门口,并暗示是夷射撒的尿;有人说齐王处事主观武断,草菅人命,不该不作调查了解,竟听信一面之词,就轻易诛杀大臣,令人心寒。这些议论无疑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再仔细分析夷射被杀的起因,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他自己的“狂”。用現今一句时髦的话说,即夷射也是自己杀害了自己。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夷射不该用粗话脏话激怒守门人。他即使不想赏给守门人酒吃,也应和颜悦色地加以婉拒。夷射被杀,从一个侧面说明,一个人待人处事过于狂妄骄横,目中无人,常常是惹祸的根苗。

稍有点社会常识的人都懂得,中华民族一向以“礼仪之邦”著称,“约之以礼,恭敬谦让”,是长期以来为社会所公认的公德观,而且对于官吏要求则更严,故历来有“以吏为师”的传统。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从成立之日起,历来制定的党规和党员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都有对党员及公职人员行为规范的明确规定,对党员领导干部,要求更高,党员领导干部更要模范地执行法规和条例,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礼让、谦恭、团结、平等待人等传统美德。

对个别骄横逞强,动辄就耍官威的“狂”官,群众无不深恶痛绝!古往今来,大凡为官太“狂”,必然目无国法和社会公德,是非不分,对错不明,个人主义恶性膨胀,好耍官威,意气用事;爱搞“一言堂”,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什么大话、狠话、恶话、脏话都敢说,什么坏事、蠢事、违法的事都敢做。如此这般,又怎能不摔跤、碰壁、犯错,受到惩处呢?骄横狂妄,目无法纪是为官者之一大忌!前车之鉴,为官者不可不察不防矣。

猜你喜欢

官威为官者守门人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官威”
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官威”
从儒家政治文化中观为官之德
为官当戒“三气”
为官者的“从头到脚”
让“守门人”真正履职
为官者的“清德”
社区“守门人”制度在我国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