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社会主义机理的初步认识和思考

2021-05-07胡民强

中国市场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摘 要]在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党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改革实践相结合,不断实现思想飞跃。文章本着大道至简的原则,试图探索一种新的语言表达方式,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结合社会现实、历史规律,以普通群众能听懂、能感知、能信服的方式,对我国社会主义机理进行分析,说明我国强大制度优势的客观必然性,让普通百姓认同他、珍惜他和拥护他,从而坚定国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切实做到“两个维护”。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制度运行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2.001

1 引言

2020年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更是不顾危险,亲临武汉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党中央一声号令,全国全军最优秀、最精干的医护力量火速赶往抗疫前线;全国16个省份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对湖北省进行对口支援。全国上下一心,人民高度配合,我国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仅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仅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仅用四个月左右的时间打造了稳固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线,稳步推进复工复产;半年刚过,全国经济发展再传来好消息,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2%,在全球经济大衰退的背景下,我国成为唯一一个实现经济增长的国家,为世界再次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反观整天鼓吹“人权天堂”的资本主义西方世界,大部分国家的疫情没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美国,疫情发生半年后,确诊人数还在不断攀升,疫情还在迅速蔓延,甚至平均每天一千美国人死于新冠肺炎。

一场疫情是对各个国家政治制度优劣最有效的检验。这次“疫情大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见证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见证了社会主义高效整合调配社会资源力量的制度优势,显示出我国社会主义机理的强大生命力。那么什么是机理?什么是社会主义机理?顾名思义,机理就是机制发挥作用的原理,社会主义机理就是社会主义机制发挥作用的原理,正如熟透的苹果由于万有引力作用毫无悬念地落到地面上。社会主义机理内涵是什么?与资本主义社会机理有什么不同?文章试图从历史发展规律中生产要素整合方式对比的角度,对我国社会主义机理进行初步的思考和认识。

2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中思考社会制度运行的机理

历史的发展,从中短期来看是朝代的更替,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阶段性表现。但从长期来看,历史的发展终究是社会制度的更替。一个朝代更替只能说明制度在阶段性结合的好坏,不能从根本上说明制度的优劣,更多说明了政治集团治理的能力。

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判断一个社会制度是否先进,主要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否相适应,这是最根本的判断标准。由此衍生出来的现实表现就是社会制度的历史性更替取决社会综合实力的强弱,取决经济实力的强弱,经济实力的强弱又取决社会制度对生产要素的聚合能力,而生产要素聚合能力的强弱又取决社会制度对各种生产要素资源的整合方式不同。

什么是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是维系国民经济运行及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生产要素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包括人的要素、物的要素以及结合因素,具体包括劳动力(人才)、土地、资本、技术等。由于生产条件及其结合方式的差异,使社会区分成不同的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因此,生产要素整合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人类社会不同社会制度运行的机理。

原始社会以部落为核心要素,社会进行集体劳动,劳动成果统一分配,人的聚集往往形成部落,大者形成部落联盟,虽然没有剥削和压迫,但社会生产水平极其低下。

奴隶社会以奴隶为核心要素,构建的是维护奴隶主压迫剥削秩序,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奴隶没有基本的人身权利,而是作为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存在。奴隶虽然被剥夺了人生自由,但相对原始社会是一种初始有效的资源要素组织管理方式,劳动力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经济实力、综合实力高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必然取代原始社会。

封建社会以土地为核心要素,构建的是维护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秩序,维护的是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封建社会解放了奴隶的人生自由,从属关系演变为雇用关系和租用关系,把人捆绑在土地要素上,充分发挥土地要素的作用,解放了生产力,人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其发展成果又明显优于奴隶社会,所以封建社会代替了奴隶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核心要素,构建的是维护资本压迫剥削秩序,维护的是资本家利益。资本主义把土地、金钱等资源要素市场化和流动化,进一步发挥了资源整合的作用,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一步解放了人类的束缚,但人是依附資源的,阶级差别与剥削并没有得到消除,所以对人的积极性的组织聚合是有限的。

社会主义社会以劳动者为核心要素,是人类社会历史首个以非物要素为核心的社会,构建的是维护劳动人民利益秩序,维护的是直接或间接劳动者利益。劳动者是指具备劳动技能和劳动能力的人,其既是要素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要素的主体,更是要素服务的中心。

由于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所处的中心地位与要素属性的统一,能够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整合资金(资本)、技术以及土地各种自然要素资源,要素整合方式高效性前所未有,生产力水平必然超越资本主义。虽然其他社会制度也有人的要素,但是它们都是把劳动者放在从属物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劳动者的被支配利益,没有把劳动者的利益放在第一的位置上。

因此可以看出社会发展的规律是:谁能激发劳动者积极性,提高劳动者与物化生产要素的结合效率,谁就会获得更高水平的生产力,就会有更强的经济实力,从而展现出更强的综合实力。所以说,谁能代表更多劳动者的利益,谁就能结成更多利益共同体,谁就能够团结起比对手更强大的力量,谁就能聚集支配更多的资源要素,谁就能够战胜对方,社会制度的更替莫不是如此。因此,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它与奴隶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与生俱来、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3 从东西方社会制度比较中看我国社会主义机理的高效作用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不同。在生产关系方面,社会主义是把劳动者这个核心生产要素置于主导地位,而资本主义社会将劳动者置于从属地位。在上层建筑方面,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多党制”“议会制”轮流执政,表面上讲自由、民主、平等,实质上是由垄断资本用金钱操纵选举,进而控制政府及其决策,谋求对其有利的政策和制度,从而实现资本集团利益,极端利己主义本质贯穿始终。

因此,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之间的差异,首先体现在国体性质的不同,进而体现在国家政权实现形式上,体现在政府组织形式上,体现在政府治理效能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己任,高举以人民为中心的旗帜,构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政权组织形式,不断探索完善社会主义机制框架,基本系统解决了“为了谁、怎么办、怎么好”主要环节、主要方面的主要问题,在国家治理的目标方向路径上,无不透射出社会主义机理的强大内涵。

3.1 从国体性质看政党制度政治秩序差异

政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以执政为目標的政治组织,在国家政权诞生和政治秩序的确立、政府权力运转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取决国内各阶级、阶层和集团之间力量的对比,以及各政党的状况,是由各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决定的。“为了谁”是区别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国体性质的分水岭,是区分不同政党制度性质的主要标志,是一个政党乃至一个制度设立的初衷。国家的性质不同决定了政党制度的不同,从而形成了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两大类型,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通过掌握国家政权来实现本阶级根本利益。

西方多党制是以资本权力为主导的政治秩序。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权力为主导,建立的政治秩序是资本秩序。在现代国家建设中,基于社会分化和多元化而形成的多党制,穷人有穷人的政党,富人有富人的政党,不同民族有不同民族主义的政党,不同政党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这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自发秩序”。人类自发秩序的一种结果就是弱肉强食,多党制通过代议制选举而实现各阶层、各次级共同体的利益,极容易导致寡头政治。

2014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西北大学的一项美国政治研究成果用扎实的数据说明,富人利益集团的诉求很容易变成法律和政策,而穷人阶层的诉求则很难变成政策议程。美国前总统卡特在做节目时曾说“美国不再是一个民主国家”。例如美国枪支泛滥导致每年3万左右的人死伤,因此每次民意调查绝大多数的人都主张控枪,但“民意”毫不管用,枪支依然泛滥。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秩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以人民为中心、以民为本,建立的政治秩序是民本秩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人民立场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实现好劳动人民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从社会主义机理角度来看,从根本上确立了生产要素中广大劳动者相对于资本、土地、技术要素的主导地位,确立了中国共产党自身相对于财富分化和文化多元化产生的各参政团体的主导地位。加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勇于自我革命,与时俱进,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代表型政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实现“民本秩序”的最好代表。这种新型的政党制度,彻底解决了历史上中国的一盘散沙、国之不国的问题,并且在和“资本秩序”比较中显示出了强大的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在政体上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公共政策上奉行以人民为中心原则,是一种最能实现社会绝大多数人利益的人民民主。在中国,通过民主协商解决各类问题,例如大规模地提升居民居住水平、脱贫攻坚工程、在落后地区搞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对口建设计划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人民民主。

国家政权的性质,作为社会制度机理作用的首要环节,决定了国家政权架构与治理体系的设置,对生产要素的整合效能强弱具有直接影响。

3.2 从政体设置看政权组织制度整合差异

国家制度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政府形式上,更体现在治理能力上,而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是制度整合力,其核心是如何把一个国家有效组织起来的根本性制度。

西方国家政体以代议制民主为主。代议制是以议会为国家政治活动中心,由少数代表通过讨论或辩论进行主要立法和行政决策的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为追求选票和利益最大化,以权力制衡为目标的政党竞争演变成缺乏理性的“否决政治”,导致政治极化、社会分裂、民粹崛起。这种政党竞争往往使政策不具有长期性,对国家长远利益缺乏思考和安排。以“多党制+竞争性选举”为表征的“形式民主”,似乎是一种体现了人民选择的民主制度。但实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新兴国家150多个,没有哪个后发国家因为实行了代议制民主而步入发达序列。因为非西方国家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把国家组织起来,以党争为核心的代议制民主,往往令后发国家落后的社会制度更加固化,难以形成强大有效的生产要素聚合力。

中国政体是以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旗帜下,由“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所构成的民主集中制,既是中国历史内生性演化的产物,也是把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有效地组织起来的政治逻辑。民主集中制既能充分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又有利于形成全体人民的统一意志;既能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又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广泛参与和集中领导的统一、社会进步和国家稳定的统一、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统一。政权组织形式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也体现在政治过程之中,那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各级党委在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意见之后进行决策。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和原则保证了中国的制度整合力,保证了生产要素的高效整合,这与代议制民主所强化的认同政治以及所造成的政治裂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3 从治理体系看治理能力政策执行差异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是表达人民意志的一種常用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不是最民主的,也不是最高效的。古希腊最早采取直接参政、轮流抽签、贝壳表决等形式的民主,但最后还是被历史所淘汰,原因就是这种民主机制是与效率成反比的,它不能高效聚集、高效组织、高效利用各种资源要素。

在政策的决策上,体现为中式民主的“少数服从多数”和西式民主的“少数否决多数”。以美国为例,“三权分立”制度架构中,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三者之间可以相互否决,国会中的参议院和众议院可以相互否决,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之间也可以相互否决。由于缺少一个中央权威,美国很多重大战略性政策都无法顺利通过,甚至发生过数次政府关门停摆的情况。中国由于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决策机制,便于建立和形成促进社会整体性的发展规划和策略,便于集中社会资源,提高发展的集约性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西方政体中经常发生的政策摩擦和决策效率低下问题。

在政策的执行上,体现为中国“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制和西方“为资本服务”的政府雇员制。权威的决策要想得到有效执行就必须依靠训练有素的、怀有职业精神的公务员队伍。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同政府的关系是雇员同雇主的关系,不同工种的背后都有强大的工会支撑,经常会为了员工利益经常同政府谈判。一旦遇到重大突发事件,这种公务员体制便不再牢靠。比如同样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胁,英美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大批警察、医护人员提出辞职,与中国“最美逆行”的党员干部形成鲜明对比。而我国文官体系自古以来便形成了“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中国共产党将这种思想继续升华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路线。正是中国公务员队伍这种强烈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中国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政治优势,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武汉军运会等举世瞩目的国际赛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政策的延续上,体现为中国“一张蓝图绘到底”和西方“政党轮替、政策即废”。没有政策与环境的稳定,就无从改革和发展,这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根本道理。最有可比性的就是中国与印度,两国同为文明古国,在同时期获得独立解放,但选择了不同的政治道路。新中国成立之初,印度各方面的发展基础比中国都要好,但经过70年的发展,2019年印度人均GDP(2104美元)仅为中国(10261美元)的20.50%。孰好孰坏,数据最能说话。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领导人一任接着一任干,五年一个发展计划稳步向前推进,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是由于权力中心长期和稳定的存在,国家与社会发展可以保持长期持续和稳定,重大的国家战略和社会政策可以被一以贯之地长期推进。同时,我党无论是自身建设还是经济社会治理政策的实施,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敢于做到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从创新中获得源源不竭的动力。而西方政党由于受自身利益和集团固有利益的束缚,不是因循守旧就是朝令夕改。

4 从社会主义机理角度验证重大问题的历史必然性

掌握了社会主义的机理,就可以以一种大道至简的角度去解释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更好统一人们的思想。

4.1 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机理的必然逻辑

政党具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职能、价值导向职能、桥梁中介职能、人才保障职能、利益协调职能、发展稳定职能,它能够争取和教育群众、集中阶级意志、掌握政权,行使国家权力。

当人类社会发展到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即社会主义阶段,一方面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做到既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各类要素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物的效用性,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形成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制度保障。

在日常发展中要善于集中资源办大事,促进重大生产力发展;在遭受重大灾害时,要能高效组织协调各类要素,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利益。要做到这些,必须要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政党,而这个政党就是中国共产党,也只有中国共产党能担负这一使命。

4.2 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机理的必然体现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前进的动力。但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前,每个朝代的更替依靠的是人民群众的力量,但新的王朝取代旧的王朝后,由于生产力的局限性,新的统治阶层不可能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最后逐步走向人民群众对立面,直至再次被新的朝代替换。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才能够得到确立,并随着生产力的解放而进一步得到坚持和巩固。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等,都一以贯之地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通过强化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

4.3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机理的必然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经济社会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过于强调人的主体作用,而忽视了资本、土地、科技等生产要素作用,其弊端不断体现出来,生产力发展受到抑制。通过改革,探索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并且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使生产力迅速得到解放和发展,经济社会空前充满活力。

4.4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机理的必然结果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切按计划办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主要体现以人为中心,这是一个单维度的线性方式,因而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需要调整的关系相对简单,因此法治的手段相对较弱,行政的手段相对较强。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既重视人的因素,同时也重视物的因素;既坚持劳动者主体地位,又要协调好方方面面有生力量,由过去单维度的线性方式变为现在的多维度立体方式,需要调整的关系更加复杂和多元化,需要遵循的规律更丰富,这就需要加强法治建设。特别是《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是社会主义制度高效整合生产要素、完善生产要素整合方式的有力保障,必将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产生深远历史影响。

参考文献:

[1]杜思逸.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问题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9(25):17-18.

[2]王勇.新中国成立70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研究[J].中国市场,2020(12):47-48.

[3]胡琳娜.依托复合型煤炭循环经济园区 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J].中国市场,2011(32):132-133.

[4]刘盈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系特征以及对经济转型的影响[J].中国市场,2020(36):91,93.

[作者简介]胡民强(1964—),男,汉族,湖北鄂州人,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9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2002年12月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专业,曾担任鄂州市统计局党组成员、总统计师,鄂州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现任鄂州市政府研究室党组成员、主任。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疫情
日本科技社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措施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国外经验、启示及借鉴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下对公证服务的思考
超越决策系统失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价值坚守和科学精神
建立和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常规治理与非常规治理相结合的机制
精准在线教学+居家学习模式:疫情时期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途径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公共危机应对能力
首都都市圈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探析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