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刺法联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证临床经验

2021-05-07武美丽贺亚辉

光明中医 2021年8期
关键词:颊车合谷面瘫

武美丽 贺亚辉

1 中医对风寒证周围性面瘫的认识

《灵枢·筋经》[4]言:“卒口僻……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认为外邪之寒热作用于面部经络,使面部经络之气血痹阻,筋肉失养,致使肌肉失其制约导致本病的发生。隨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口候》[5]云:“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筋,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风寒两外邪入侵头面部之足阳明、手太阳经筋,寒则凝滞,使面部的气血流行缓慢,筋脉拘急出现面瘫。明代李梴《医学入门》[6]载:“风邪初入反缓,正气仅急,牵引口眼僻”。认为风邪致使络脉松弛,正气奋起抵抗风邪,牵动口眼,导致口歪眼斜。

2 治疗方法的认识

2.1 透刺法透刺法,又称透针法、透穴针法,是一种一针透刺多个穴位或多条经络的特殊针刺方法。在透刺时由一穴进针,得气后将针尖卧倒再朝向另一腧穴针刺[7]。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从《灵枢·官针》“直针刺”“恢刺”“合谷刺”“输刺”等针刺手法发展而来,以上手法是针刺筋骨、分肉来治疗表现为拘挛痹痛的疾患,并云:“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文中“引皮乃刺之”可看作沿皮透刺法的雏形,以及“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也可认为是后世一针多向透刺法的根源,但尚未提出透刺之名。金元窦默《针经指南》首次提到一针刺两穴的针刺方法。其后,元代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玉龙歌》明确透穴刺法之名,曰:“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这是透刺法治疗偏头疼的记载。“口眼歪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对透刺法的论述,皆与临床紧密相关。清代周树冬《金针梅花诗抄》中将透刺法特点概括为:“直者可贯斜可串,两穴两经一针唤,用针虽少效用多,娴熟始能操胜算”[8]。优点为取穴少、易操作、直达病所、针感明显、疗效确切,通过操作技法的科学选择,能够更好地激发经络、腧穴之功用[9]。对于透刺法来说角度和深度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决定了针体所在层次,《素问·刺要论》明确指出“病有浮沉,刺有浅深”,结合病位定深浅是透刺法操作的核心。透刺法具有以下几个方法:直刺深透法、斜刺平透法、沿皮刺横透法、多向透刺法几种。针对本病所用透刺法为沿皮刺横透法,操作为用沿皮刺法进针,针体与皮肤呈15°,紧贴皮下组织,由一穴向另一穴透刺,多用于头面部、胸背部、四肢肌肉浅薄部位,如神庭透上星、地仓透颊车、璇玑透华盖、云门透中府、神门透阴隙,天突透旋玑等[10]。“补虚泻实”是透刺法所遵循的原则,针体接触面积大,刺激的范围相对就广,针刺相同深度,针具的直径越大,刺激量就越大[11]。赵钧等[12]观察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中,将四针八穴透刺法(阳白透鱼腰、四白透迎香、地仓透颊车、承浆透地仓)与传统针刺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功能分级和生物电信号均有提高,但透刺组优于对照组。王峰[13]取双侧合谷、阳白透攒竹、鱼腰、丝竹空,牵正、 地仓透颊车,透刺治疗组(79%)疗效明显优于中药口服对照组(57%)。透刺法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有效消除面神经炎性水肿,改善组织营养,促进神经修复,提高面部肌群的张力。 张金伟等[14]通过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治疗组选取内地仓分别向下地仓、散笑和颊车穴透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表明透刺组病愈率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

2.2 艾灸艾灸疗法最早见于《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其《灵枢·官能》强调: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并阐明艾灸的适应证包括外感、内伤、脏病、寒热病、痈疽、癫狂等。艾灸作用有逐寒邪、补阴阳、通经脉、舒气血、起陷下等多个方面。赵晨菲等[15]研究发现艾灸用于急性期,可减轻水肿,消除炎症,改善局部微循环,用于后遗症期,可以温通气血、扶正祛邪,因此全程运用艾灸治疗可达到减轻水肿、消除炎症、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目的。此外,还应重视阳明经在面瘫治疗中的作用,祛邪的同时重视扶正,将温针灸作为灸法的一种纳入治疗手段,全程温针灸双侧足三里,逐渐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力,提升阳气,逐渐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力,提升阳气,提高机体自愈能力,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恢复时间,减轻和控制急性期水肿带来的不适感[16]。

3 验案举隅

患者蒋某,女,53岁,2019年7月5日初诊。患者于2019年6月24日晚上开空调睡觉,25日出现左耳后疼痛,未予重视,症状加重,3 d后出现左侧面肌麻木,左眼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右歪,遂于西医院就诊,行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予西药口服(具体不详)及注射维生素B1几日后,症状不见缓解,现症见:左侧面肌麻木,左侧不能闭目,左侧额纹消失,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右歪斜,左侧鼓腮不能,吃饭时有食物残留于左侧口腔内,左耳后疼痛,纳欠佳,寐安,大便可,小便多。舌淡,苔薄,脉浮紧。治疗:阳白穴透刺鱼腰穴,四白穴透刺颧髎穴,地仓穴透刺颊车穴,翳风穴直刺,风池穴针尖微向下斜刺,合谷、太冲直刺,用平补平泻法;合谷、太冲取双侧,余穴均取病侧;针刺结束后将点燃好的艾条用温和灸的操作同时灸翳风、风池两穴。治疗时间20~30 min,针刺每日1次,一个疗程10次。针刺1个疗程后面肌麻木减轻,左眼闭合基本可,口角歪斜、鼓腮改善,口腔食物残留减少,耳后疼痛好转;针刺15次后无面肌麻木、右面肌活动、额纹恢复,左眼闭合可,口角不歪,鼓腮可,口腔无食物残留,耳后无疼痛,病已临床痊愈。

4 小结

贺亚辉副教授认为由于现代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子产品过多的使用,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晚睡早起,导致人体阴阳平衡的失调,人体正气虚损,抵抗能力下降,正如“真气去,邪气独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空调的使用及人们对于美丽的向往,风寒外袭,邪袭面部经络,导致面部经脉拘急挛缩,发生本病。透刺法临床操作时注意针刺的角度和深度及患者的针刺感应,通过较少的穴位选择,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艾灸具有逐寒邪、补阴阳、通经脉、舒气血、起陷下的作用,艾条温和灸风池、翳风二穴祛风散寒,活血消肿。贺亚辉副教授认为患者不仅要坚持治疗,更要注意自我的生活习惯的改善及自我调护:①饮食宜清淡,并且应戒烟、酒、辛辣、烧烤、肥甘厚腻等,多吃蔬菜、水果等绿色有机健康饮食,有助于疾病康复。②患者要注意面部的保暖措施,白天避开电风扇、空调直接吹面部,晚上应将空调温度调高或者睡觉时关闭空调,避免乘坐敞篷车,冬季出门最好带上口罩、帽子等保温,避免吹风受凉。③治疗期间可用热毛巾等热敷患侧皮肤以辅助治疗。④将双手搓热按摩面部。用双手拇指揉按太阳穴,食指屈曲以食指第二节桡侧如眼保健操作刮额部、上下眼眶。双手食中指自目内眦沿鼻翼二侧向下,从口角左右分开,然后沿颧骨向上至耳前。使面部微微发热,对表情肌的功能恢复有作用。并教会患者点按以下穴位:阳白、攒竹、太阳、下关、迎香、地仓、颊车、翳风、风池等穴位。

猜你喜欢

颊车合谷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常按5穴护牙齿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常按7穴不掉牙
小穴位 大健康
掐合谷穴能缓解视疲劳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