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北周武帝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2021-05-06蒋宇航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4期
关键词:奴婢北齐势力

蒋宇航

北周武帝改革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主要问题。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位的短短19年间,改革府兵制提升军事实力,灭北齐,统一北方;整顿吏治,释放奴婢,缓和社会矛盾,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在宗教上采取灭佛政策,推崇儒学统一思想文化。通过多方面的改革,促进了北周国力的增强,并为后来隋、唐两朝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

一、改革的背景与北周武帝为改革进行的准备

(一)改革的背景

1.权臣把持朝政

研究北周武帝的改革首先需要了解改革的背景,也就是改革所面临的内外形势。就当时北周政权的内部来看,北周武帝本人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宇文邕即位稱帝,然而在此时真正掌握朝政的却是其堂兄宇文护。为了把握大权,宇文护曾先后废除了孝闵帝宇文觉,毒杀了明帝宇文毓,拥立宇文毓四弟宇文邕为帝。而在这样一种环境下被立为皇帝的宇文邕,其权力与地位受到权臣势力的极大威胁,对内也难以树立权威、行使权力。

2.强敌环伺与外部危机

北周武帝即位后,北周政权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较为危险。一方面,在东方的北齐政权与北周一样,都是在北魏瓦解的基础上建立的,两国政权的建立也多是依靠原北魏政权的六镇武人。也正因如此,周、齐两国相互敌对。而占据了当时较为富饶的东方且收拢了大部分六镇武人的北齐,无疑在国力上更占优势。另一方面,在北方,北周面临着突厥等困扰中原王朝已久的游牧民族的威胁;在南方,则有自居为中华正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陈国窥伺。

3.宇文泰时期的改革基础

北周武帝改革所面临的也不是只有困难的形势,也有其父宇文泰为其打下的基础。尽管宇文泰在生前并未称帝,但他是西魏、北周政权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宇文泰在其政权建立之初就面临着以高欢为主导的东魏政权的威胁,为了更有效地对抗高欢以及稳定刚刚建立的政权,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首先,为了在军事上对抗承袭了六镇集团主要势力的高欢,宇文泰选择与当地势力相结合。“以鲜卑部落旧制为依归,建立有贵族性质的府兵制,改易府兵将领的郡望与姓氏,是要其与土地相结合”,通过这些举措,宇文泰将军队与土地、人口相结合,有效地吸收、利用了当地的力量,同时也平衡了外来势力与当地势力间的矛盾,稳定了自身的政权,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关陇集团。这为他与东魏的对抗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其次,宇文泰还确定了擢贤良的方针,在选官制度上进行改革。面对魏晋以来盛行的“选官皆依门第”的门阀制,宇文泰提出了“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唯在得人。苟得其人,自可起厮养而为卿相”的口号。打破了原来由门阀所控制的晋升渠道,不仅吸收、选用了大量具有才干的官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最后,宇文泰还加强了地方教育,强化了对耕田的有效利用,在经济、教育、文化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尽管这些改革大多是为了支撑其对外的军事战争,但同时也促进了西魏政权的稳定与发展,为之后北周武帝的改革打下了基础。

(二)北周武帝为改革做的准备

1.开展外交,打破孤立

北周政权同时面临着东部的北齐、北方的突厥、南方的陈与西部的吐谷浑等国的威胁。面对强敌环伺,宇文邕通过积极地开展外交活动以打破僵局。针对南方的陈国,他采取了积极拉拢的政策,在他刚即位不久的保定元年就遣使访问,与陈国确立了联系。此后,陈、周两国的往来较为频繁,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关系。针对北方的突厥等少数民族政权,北周武帝则选择与其建立联盟,通过与突厥的频繁交流与联系,确立了双方联合对抗北齐的外交政策,有效地缓和了北周北方边患,同时也为北周与北齐的对抗寻找到了强援。

北周武帝通过合理的外交政策,在积极交好陈国的同时,与突厥结成了对抗北齐的联盟,对敌对的北齐政权也形成了较大的压力与打击。这些措施不仅打破了北周政权原来四面为敌的危险局面,也进一步保障了北周政权的稳定与安全。同时也为北周的改革建立了一个较为安全与稳定的环境,使得北周武帝得以在国内有效地推行其改革的措施。

2.诛灭权臣,加强皇权

宇文邕即位时,堂兄宇文护已经专权多年,宇文邕本人的权力也被其架空。为此,北周武帝改革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要重掌皇帝的权力,加强皇权。为诛灭权臣,宇文邕采取了韬光养晦的方法,不仅对宇文护的专权采取了忍让,甚至进一步提高了宇文护的地位。但同时他也在暗中提拔、培植自己的亲信,大力重用自己的兄弟,并积极笼络受到宇文护打击的功臣以及势力,逐渐建立起反对宇文护的集团。保定四年(564年),宇文护率军与齐师作战惨遭败绩,在北周的声望和威信严重跌落,势力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而此时宇文邕在朝中的势力却不断增强,最终在建德元年(572年)三月,他一举剿灭宇文护在朝中的势力。

随后,宇文邕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的措施。一方面,尽管保留了大冢宰这一职位,但免去了其“令五府总于天官”的权力,削弱了大冢宰的实权,保障了朝廷三公之间的相互制衡。另一方面大力提拔宗室成员,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同时通过亲自检阅士兵、选拔将领等手段,进一步加强了自己在军队中的威信。通过这些举措,北周武帝提升了自己在军中的威信,进一步加强了自己对军权的掌控力,有力地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3.笼络各方势力,平衡内部矛盾

宇文邕即位后,面对北周政权内部复杂的民族与势力矛盾,采用了积极笼络各方势力的方式,以达到平衡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目的。一方面,他积极拉拢汉族世家大姓,曾经多次集群臣亲讲《礼记》,且重视儒学,曾亲自幸太学以问道。另一方面,他大力提拔宗室成员,稳定了自己的势力,为之后的改革减少了阻力。

二、北周武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武备与改革府兵制

北周武帝在掌握政权后,开始了对北周在军事上,尤其是在武备与府兵制方面开展改革。一方面,北周武帝重视军备,对军队频繁操练,甚至亲自开展阅兵活动,体现出他对于提升北周军事实力的重视。通过这一系列军事活动,不仅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力,同时也保障了北周军队的战斗力以及军备的完善。

另一方面,北周武帝对府兵制度进行了改革,对北周的军制加以完善。改军士为侍官,变更府兵的部属观念,使府兵直隶于君主。侍官犹皇帝侍卫,明确了府兵“禁旅”宿卫的性质,改变了原先府兵将领“自相督帅”的现象。在提升了府兵地位的同时,也通过改变府兵的部属观念加强了中央对府兵的控制。同时,进一步扩大募兵范围,将征兵对象推及所有均田农民,扩大了北周的兵源。当然,改革后的府兵制依旧坚持兵民分离的制度,兵属军府,民属州县,兵为职业军人,民则从事农桑。通过这一系列制度,北周武帝从制度上保障了君主与中央对军队的领导与控制,并通过进一步扩大兵源,坚持保障军队职业化等方式,在扩大军队规模的同时保障了军队的战斗力,有力地提升了北周的军事实力。

(二)释放奴婢、战俘与杂户

奴婢问题自北魏到北周时期一直都存在,然而在北周之前,统治者并未对其加以重视,甚至通过对外战争等方式助长了奴婢的数量。而到北周时期,奴婢问题的形势已经较为严峻。

北周武帝采取释放奴婢的政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就经济方面来看,均田制是一种封建土地制度,它适应封建国家对自耕农的剥削状况, 而不适应奴隶生产。而奴婢大多以门阀大族部曲门客的身份而存在,大量奴婢的存在使本应属于国家的劳动力遭到严重的流失,严重影响到北周的兵源与税收。其次,就社会角度而言,大量奴隶的存在与奴婢比重的上升,无疑会造成社会矛盾的激化,甚至引发社会动荡,不利于北周统治的稳定。因此,宇文邕自上任后,积极推行释放奴婢与战俘的政策,先后于保定五年(565年)、建德元年和建德六年(577年)下诏释放大批奴婢与战俘。

宇文邕这一改革政策推行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首先,这对削弱奴隶制残余、促进封建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放社会生产力起到了重大作用。通过赦免奴隶,将奴婢从大地主私人手中夺过来, 变为封建国家的纳税人口,大大增加了封建王朝的税收,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推动了封建体系的建立。其次,北周武帝对奴婢的大量释放,使北方劳动人民原带有民族性的阶层划分也失去了民族性内容,阶级矛盾逐渐取代了民族矛盾,而这也从侧面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三)禁断佛教与扶持儒学

北周武帝在宗教文化上的政策是打压佛道二教,其中尤以佛教为甚,而扶持、提拔儒学。促使北周武帝推行这种较为激进的宗教政策,其背后的原因也是多样的。一方面,佛教的过度扩张是首要原因。自北魏末年以来,连年的战乱促使了佛教的盛行。统治者看到了佛教对人的麻痹作用,对于佛教的扩张往往采取默许乃至支持的态度。到北周时期,佛教的势力也同样惊人,据统计,宇文邕灭佛后,还俗的僧人(含道士)占了总人口的11%。佛教的过度扩张对人口与土地的侵占严重影响到北周的赋役与兵源,进而影响了国力,这是身为统治者的北周武帝所不能容忍的。另一方面,思想认识的不同则是另一个原因。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 在融入中华文明的过程中, 其与汉民族传统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思想不时发生碰撞与冲突, 对其不同的取舍态度自然反映着华夷的分野。宇文邕本人则深受儒学影响,坚持推崇儒学,以儒家文化为正统,并借此稳固自己的统治。正是在这种种因素影响之下,促使了北周武帝采取禁断佛教这种较为激进的宗教政策。

宇文邕灭佛尊儒的宗教政策,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减轻了民众的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起到了富国强兵的作用。灭佛使大量的土地被没收、僧人还俗,这就使负担赋税役调的户口数大量增加,使封建负担分摊到更多的人身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其次,废佛也促使北周的国力得以大大加强,税收与兵源日益充足。就北周武帝所颁布的禁断佛、道二教的命令本身而言,禁断佛、道并不是出于对其仇视,而是为了达到解放劳动力与土地、进一步统一思想文化的目的。

此外,宇文邕灭佛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强其对北齐、陈统治区内广大汉族士大夫的吸引力, 最终为其统一南北消除心理文化上的障碍。而这种文化政策的推行,也为后来承袭北周的隋朝奠定了统一的文化基础。

三、北周武帝改革带来的影响

(一)国力的增强与对北齐的兼并

北周武帝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促进了北周国力的快速提升。一方面,通过释放奴隶、僧道还俗、收回佛教土地和财产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了人口的解放,促进了大量劳动人口的增加,与北周所实行的均田制、府兵制相适应,为北周提供了雄厚的税收、兵源,推动了财政、军事实力的增强。另一方面,通过对府兵制的改革,北周武帝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并进一步扩大了兵源,造就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为北周伐灭北齐的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北周对北齐的兼并过程中,北周武帝所推行的社会、宗教文化等改革措施,推动了北周政权对北齐的迅速融合。建德六年,北周武帝灭北齐,下令断齐境佛法。北周武帝在宗教、文化、社会等改革政策上,并未对北齐等新征服地区进行区别对待,而是通过在齐境普及推行改革,在推动北齐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北周政权对北齐故地的快速吸收与兼并,使北周政权在统一北方后,其统治得以快速的稳固。

(二)对隋、唐两代的影响

在军事方面,隋、唐两代在继承了北周府兵制的基础上,对府兵制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隋朝继承周制,在实行府兵制的基础上,对府兵不再云“丁兵”,而是对府兵制在实行过程中已经出现的兵民合一的情况予以承认,并由唐代承袭。

另一方面,通过北周武帝在文化、宗教、社会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调和了北方胡汉在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矛盾,推动了北方胡漢矛盾的日益削弱,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其后隋、唐两代得以形成较为稳定的政治、社会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尽管推行了诸多改革政策,并完成了统一北方的重要目标,北周武帝宇文邕却未能实现自己“必使天下一统”的雄心壮志。但他励精图治、推行改革的功绩大都为后世的史家与学者所称道,也为隋、唐两朝的统一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当然,同样也要看到,北周武帝的改革也存在操之过急、政策过于激进,以及在某些方面的改革并不彻底的情况,这些都为北周政权埋下了隐患,也是杨坚得以以隋代周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北周武帝的改革还需要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既要看到其功绩与意义,也要正视其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陈寅格.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

[2][唐]令狐德棻.周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1.

[3]杨翠微.西魏北周政治斗争与中央集权之加强[J].中国文化研究,2003(4):127-136.

[4]余世明.北周兴造之臣:宇文护述论[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2):90-94.

[5]刘国石.试析北周武帝释放奴婢的原因[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7-30.

[6]张箭.论北周武帝废佛的作用和意义[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27-133+251-252.

[7]裴恒涛.北周武帝的文化政策论略[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1):4-6.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猜你喜欢

奴婢北齐势力
UP!00后新势力
涉县中皇山摩崖刻经
腊节
汉朝的官奴婢
批评新势力 桫椤
批评新势力 张定浩
简牍文献中秦及汉初奴婢制度的特征
魏晋奴婢来源问题初探
冬日“水润”新势力
晋阳开化陶俑 来自地下的北齐人装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