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青团改革视角下西部地区团干部培训需求分析

2021-05-06马有林

中国共青团 2021年5期
关键词:团干部共青团对象

马有林

研究背景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步伐的稳步迈进,共青团改革亦已步入攻坚期,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是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培养一支政治坚定、本领过硬、作风优良的团干部队伍是做好青年工作的关键。团干部素质是否过硬、理论水平是否过关直接关系到团的发展,关系到青年工作的大局。青海省作为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省份,基层团干部队伍的思想困惑和业务需求很大程度上要通過培训学习来化解。

本文试图以共青团改革为切入点,分析探讨在改革攻坚的历史机遇期如何做好团干部培训工作,并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数据分析。开展青海基层团干部培训需求调查研究对推动青海共青团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数据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青海基层团干部培训需求,我们开展了深入调研,面向青海全省近1万名团干部、部分团员青年开展抽样调查,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结合走访、座谈等方式进行。据统计,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4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抽样比例为 25:1。深入基层团委、学校、政府机关等现场走访50余人,召开座谈会10余场次,并根据各地人口分布、区域划分、民族成份、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开展调查。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从调查数据来看,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团的机关、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学校,企业团干部相对较少。在年龄段的调查中,年龄较小和较大的相对较少,二者仅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这符合调查对象年龄特征,有利于了解和掌握团干部中坚力量的培训需求。

从性别和民族情况来看,男女性占比分别为51%和49%。性别比例分布较为合理,基本均衡,符合抽样调查要求。民族成份占比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占比为42%和58%。少数民族占到一半以上,主要是和青海少数民族聚居的特殊省情有关。从调查对象学历层次来看,本科学历占到了一半以上,学历较低和较高的不及一半,呈现椭圆状,这表明团干部中坚力量素质普遍较高,对团干部培训具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建议。

——基层团干部对培训的需求和期待

从培训组织形式看,接近七成的调查对象希望走出家门到省外培训,这说明省外的培训对团干部和团员青年更具吸引力。

培训次数(频率)的多少和支持人数成正比。绝大多数团干部、团员青年都希望多参加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学习专业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青少年群体的思想观念、交流方式、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多元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广大团干部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学习,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工作本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融入青年生活。培训时长方面,接近九成的调查对象都希望每次培训时长应该保持在3-7天,希望在比较合理的单位时间内系统、完整地进行学习,以最大限度获取业务知识。从团干部业务知识拓展、工作能力提升角度出发,5-7天的中短期培训最为合适,这是大多数团干部的普遍认同。

就培训形式而言,大部分调查对象选择拓展训练和现场观摩。突出实践性、增强实用性、富有创新性是提高培训效果的有效手段,也是团干部和团员青年所希望的培训形式。在常规培训基础上打破传统,进行理论创新,同时注重实践、切合实际是共青团改革对团干部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方式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尤其是在课程设置、培训方式、培养模式上下硬功夫。

——有关培训目的和内容的调查

调查发现,政治理论、团务基础、活动策划和业务能力等知识的学习是很多调查对象的选择。培训目的或动机方面,大部分调查对象基本都选择了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大多数团干部参加培训是期望学有所获,在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上进一步提高;同时,在培训期间结交同行朋友,扩大朋友圈,交流经验,发挥培训工作持续效应也是培训工作的价值体现。调查显示,团干部参加培训的主要考虑因素是课程设置、培训形式、培训效果和对自身的帮助,培训费用和学习环境并非主要考虑因素,这说明团干部参加培训更多关注的是培训课程质量和效果,对环境和食宿条件要求不高。

在授课老师的选择上,大部分调查对象希望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老师授课,以拓展知识面、多方面学有所获。尤其是期待相关领域专家教授授课,他们普遍拥有深刻的理论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渊博的学识,对共青团工作的各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这成为大部分调查对象最希望通过培训学习的内容。

——有关培训工作的意见、建议调查

在针对当前团干部培训工作看法的调查中,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培训工作很有必要且比较重要,尤其在共青团改革背景下,只有通过培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强团干部培训教育力度十分必要。加强调查研究、合理设置课程、改进方式方法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主要举措,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对培训效果、培训质量都有决定性的作用,不容小觑。

另一方面,调查数据显示,提高和培养团干部及时跟进、突破瓶颈、开拓创新的思想意识是教育培训工作的核心要素。

对策建议

完善教育培训体制是抓手。新形势迫切要求团组织跳出模式局限,解放思想,积极调整组织设置,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青团事业的深化、创新和长远发展。加强团的制度建设要有重点、有专攻,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应坚持全局观念、问题意识、需求导向,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一方面,把党建带团建制度作为一项基础性制度,不断推动完善、抓好落实。另一方面,坚持和完善学习培训制度,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努力建设学习型团组织,健全联系青年制度,使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成为新常态。

优化培训课程设置是关键。团干部培训课程的选择应与团的工作目标保持一致,要围绕党对共青团工作和团干部的根本要求开展专题教育培训,围绕共青团工作根本性问题和团干部成长需求开展教育培训。培训工作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不可脱离青年,要多深入基层,多开展调研,多倾听青年呼声,多看实际效果;培训要沉下身子,多接地气,多做研究才能摸清纹理,优化课程,做实培训。

推进培训模式创新是重点。团干部培训工作应加快模式创新,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应不断创新模式,进行分类设计,如开展主题式培训(确定主题、围绕主题、实现主题);单元式培训(围绕主题形成若干系列模块,每一模块构成一个单元,每个单元由若干要素组成,如讲座、研讨、演练等);诊断式培训(聚焦问题展开研讨、演练,由专家进行“把脉”“诊断”“开方”“观察”“复诊”);实景式培训(聚焦问题,现场演练、现场答疑解惑);跟踪(比较)式培训(聚焦问题,训前测试—训中研讨—训后测试);个性化培训(需求什么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同模式的设计依赖于对培训对象的研究和分析,推动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要积极运用网络在线学习等信息化手段开展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培训效果,扩大培训覆盖面。

加强培训师资建设是保障。教师的选聘要注重考察、把握原则、择优选用。师资队伍的组建、授课教师的選聘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其指导思想是多元组合,重在效果。培训教师既要有理论研究背景又要有一线经验,既能从理论上进行引领又能在实践中进行指导,如专家学者,理论视野宽阔,触类旁通,提供新知识、新观点、新思考、新方法、新视野,但就教学本身的直接指导较弱;而一线团干部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能激发学员兴趣,但在理论的总结、提升方面有所欠缺。对此,要合理对比,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总之,团校作为共青团教育培训青年的重要服务单位,要在教育、服务、引领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以改革创新推动发展,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团干部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保障。新时期,共青团培训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打破固化思维,不仅要明确“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更要明确“逆水行舟,行慢也是退”的道理,积极主动迎接新的挑战,直面新的压力,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不忘初心,走在前列。

猜你喜欢

团干部共青团对象
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