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都古城保护、修缮与文旅融合的思考

2021-05-04马俊红

收藏与投资 2021年2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文化自信

摘要:正在推进的宋都古城保护、修缮以及大力发展的文旅融合,是开封市重点推进的两项工作。将二者有机结合,形成强大的合力,是讲述“开封故事”、坚定文化自信的有力抓手。

关键词:古城保护修缮;文旅融合;文化自信

开封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八大古都,素有“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的城市特征。作为八朝古都的开封,有着鲜明的城市风貌,明清城墙围合的13平方公里古城保存完好,城市历史风貌突出,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广阔的前景。

一、历史文化街区要差异化保护和发展

在推进宋都古城保护和修缮中,根据古城内不同地块的现状特征和文化要素,并综合考虑各个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沿革、功能定位、风貌特色、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因素。注重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实行差异化保护和发展。

开封有“七街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双龙巷则被誉为“开封第一巷”,甚至是“天下第一巷”。这里走出过赵匡胤、赵匡义两位北宋皇帝,加之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开封胡同文化,是开封人古巷、胡同情结的主要寄托。在古城保护、修缮的背景下,担负着振兴开封文旅融合的重任。双龙巷的一大特点是街区内坐落着清末民初的中原传统四合院。在古城保护与修缮中,可以选择对这些院子进行保护修缮,突出院落的文化载体作用。双龙巷具有多种民居建筑形式并存的特点,它的传统民居具有建筑艺术、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价值和保护意义,通过对空间格局及街区景观的修缮,突出了开封传统民居的风貌和传统民俗的特征。通过恢复原有街区、院落的肌理及中原民用建筑传统,挖掘展示历史、名人、非遗文化。结合文化旅游的客观需求,街区以文化客栈为主要业态,展示其历史特色,即“豫东合院”的建筑文化、“名贤聚居”的名人文化、“白衣观音”的宗教文化、纷呈荟萃的民俗文化、“尚学重教”的教育文化等,打造了一处新的文化体验景点。

复兴坊位于开封千年核心商业圈鼓楼,商业氛围比较浓厚,文化底蕴比较深厚。在古城保护、修缮与文旅融合中,通过“微更新、渐进式”,将其打造成集“生活居住、休闲旅游、文化展示”于一体的文化商业街区。市井民居、胡同老宅体现了一座古城的灵魂和精气神。为给原汁原味的老建筑增加充满活力的新业态,政府以“修旧如旧”的手法,对复兴坊闲置房屋进行改造,引入文化、旅游等新业态,也为坊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激活老建筑,唤醒城市记忆,让商业完美融合,旧街区变为文旅新地标,达到将古城的保护、修缮与文旅融合的最终目的。

二、宋都古城保护、修缮与文旅融合要凸显开封古城的文化特色

(一)开封丰富的文旅融合资源

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古城开封的特色符号与重要名片,并为古城保护、修缮与文旅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资源禀赋看,开封作为宋文化发源地,历史遗存众多,高层次人文景观荟萃。

(2)从产业基础看,开封文化产业投资、文化企业数量近几年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在全省领先,文化产业成为开封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3)从发展平台看,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也是全国唯一以一座古城为整体打造的文化产业园区。

宋都古城的保护、修缮与文旅融合,要传承开封古城的特色符号与重要名片,创造出符合新的时代特征和游客需要的特色符号和名片。

(二)古城文化

开封古城拥有完整的古城文化。宋都古城的保护、修缮与文旅融合主要是对古城文化的运用和活用。比如重新利用原有的建筑,赋予旧建筑新的职能,书店、开封故事馆、特色商店、民宿、茶馆、微型博物馆等,再现古城文化,吸引八方来客。又如蕊珠客栈项目,项目位于龙亭风景区北门西侧,拟建于宋代延福宫旧址。客栈以宋代园林文化为主题,在彰显宋代园林风景雅致、精美的同时,与北方四合院建筑融合,是一个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商务住宿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高端主题文化客栈。

开封丰富的文旅资源、古城文化、文物、文化遗产、民间博物馆等,是宋都古城保护、修缮与文旅融合的重要内容,既是开封古城自己独特的价值所在,是开封居民强烈的身份归属感所系,也是游客在开封的特别体验。

(三)民间博物馆

开封出现了民间博物馆集聚群落。非国有博物馆又称民办博物馆,是对国有博物馆的完善和补充,也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重要力量,同样也是宋都古城保护、修缮与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

目前,开封26家非国有、行业博物馆获批,均免费开放,展出可移动文物30000多件,展厅面积合计约10000平方米,年接待观众50多万人次。民间博物馆主要是由一些收藏家和技艺传承人等开设,展示家传藏品和民俗物件,涉及门类多样,包括官瓷、宋绣、年画、婚俗、陶瓷、书画、电影艺术、中医药文化、灯笼、报刊、钱币、酒器等具有开封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

这些博物馆散居在开封市的大街小巷,以“小而精”的方式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记忆,丰富开封的文化细节,成为串起开封历史文化的珍珠,为人们深入了解开封打开了一扇窗。但是,它们似深巷老酒,少有人知曉。开封市非国有的博物馆缺乏场地、规模较小,不利于发展,但是,可以探索将文旅融合与非国有博物馆结合的发展之路。目前我市万岁山·大宋武侠城景区内已入驻2家非国有博物馆,清明上河园景区内已入驻4家非国有博物馆,初步形成小集群趋势,既扩大了非国有博物馆的影响力,也为景区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

宋都古城的保护、修缮与文旅融合,可以对这些民间博物馆进行整合,比如建成开封市民间博物馆一条街,或者把民间博物馆设在景区内、商业街上。也可以制作民间博物馆专辑、民间博物馆地图,向游客发放,扩大宣传范围,提高民间博物馆的知名度。图一、图二为开封民间博物馆。

三、宋都古城保护、修缮与文旅融合要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

(一)顶层设计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对宋都古城保护、修缮与文旅融合而言,《开封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规划》、河南省开封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北宋东京城遗址保护规划大纲》《开封古城保护条例》、古城保护和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等,均属于顶层设计的范畴。顶层设计主要是合理、科学地制定古城保护、修缮与文旅融合的政策、方案、战略构想等。群众路线则指明古城保护、修缮与文旅融合依靠谁、为了谁,是检验顶层设计成败的试金石。

(二)设立古城保护日,让群众为古城代言

采取措施,凝聚群众的力量,激发群众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共同推动宋都古城保护、修缮与文旅融合的发展。

1.设立古城保护日

可以选择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设立为古城保护日,加强古城保护、修缮与文旅融合的宣传,激发群众对古城的热情,培养群众的参与意识。

2.开展“我为古城代言”活动

从群众中招募宋都古城代言人。吸引群众拍摄古城的宣传照片、录制古城的短视频、报名参加代言人活动。内容包括宣传古城保护理念、推广古城保护经验、讲述古城保护故事等,从中选出一定数量的市民代表,参加“我为古城代言”活动后期的宣传录制。一方面,主办方在古城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让入选的市民代表拍摄以“我为宋都古城代言”为主题的宣传照和短视频。另一方面,将代言人自己拍摄的照片和录制的视频短片交给专业人士剪辑后,做成宣传片,在媒体上播放。鼓励“代言人”在快手、抖音等平台上发布自己录制的视频和宣传片。

(三)以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古城保护

分布在古城内的街道和社区,根据自身情况,成立宋都古城、古巷保护行动支部,发动党员带头,开展辖区内的古城保护日常工作,同时,号召居民共同参与到古城保护行动中。此外,还可组建古城保护志愿者团队,鼓励群众加入古城保护联盟,组织开展保护古城的行动。

四、打好“组合拳”,讲好开封故事

(一)继续使用原来有效的宣传方式

借助媒体持续宣传是扩大宋都古城保护、修缮与文旅融合影响力的有效方式。主要为以下几种方式。

1.走出去

市领导借助两会的契机,在国家级媒体中宣传。市委书记、市长到北京开两会时,几乎每年都接受媒体的采访、进行座谈,讲述宋都古城保护、修缮与文旅融合的情况。

2.请进来

邀请一些媒体的栏目组来开封,实地拍摄节目,让开封元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官方媒体中,如中央电视台到开封实地,实景拍摄开封的美食、灯会、菊展等。国庆节,央视播出了开封的相关节目,进一步提升了古城的知名度。

这些宣传均为官方媒体发布,具有权威性、连续性的特点,提高了宋都古城保护、修缮与文旅融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增强民间宣传的力度

民间的宣传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可以利用自媒体的优势,鼓励人们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正向宣传宋都古城保护、修缮与文旅融合的情况。比如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宋都古城优秀宣传员,根据宣传的次数、总时长、下载量、分享次数、粉丝量、点击量、留言量等,制作排行榜,择优评选。

(三)开发现场教学点

目前,开封市的两个党员干部培训单位—焦裕禄干部学院和开封市委党校都开发了现场教学的干部培训形式。开封市委党校设有外训部,负责培训来汴的党员干部,培训了1000多个班次,近4万人次。但是目前,两个学校均没有关于宋都古城保护、修缮与文旅融合等方面的现场教学点和培训内容。可以结合新时代党员干部培训的需求,结合焦裕禄干部学院和开封市委党校的需要,开发宋都古城保护、修缮与文旅融合的现场教学点及相关课程,让外地市的学员,通过培训了解开封古城和开封文化,为宋都古城保护、修缮和文旅融合贡献智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开封宋都古城保护、修缮与文旅融合是推动开封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新时代开封发展的浓重一笔。我们应当在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坚持文化自信,延续历史文脉,保持古城个性,讲述开封故事,创造出具有开封特色的古城保护、修缮与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

作者简介

马俊红,1978年1月生,女,中共开封市委党校,讲师。

参考文献

[1]田银生.城市的文化发展力—以北宋东京汴梁的街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7(10):36-39.

[2]葛兆光.洛阳与汴梁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的分离—关于11世紀80年代理学历史与思想的考察[J].历史研究,2000(05):24-37,189-190.

[3]黄海涛.“历史文化名城”的“名城文化历史”探究—论东京汴梁的“士大夫文化”底蕴[J].大观(收藏),2017(03):71-76.

[4]刘意.浅析传统文化民间手工艺品之汴梁花灯—以“汴梁灯笼张”为例[J].设计,2015(09):96-97.

[5]乔东.开封古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以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D].郑州:郑州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文化自信
文旅融合背景下颍淮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