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冯骥才“面对面”

2021-05-04李静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3期
关键词:奇人活法高调

李静

关于写作

为什么热衷于书写天津?

冯骥才:天津这地方自有特别之处,寻常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者,往往就是乡土异士和市井奇人。他们不崇尚精英,偏爱活在身边的那些非凡的凡人。這些人物的身上也就融入此地百姓集体的好恶,地域性格因之深藏其中。地域性格乃最深刻的地域文化,我对将它挖掘和呈现出来十分着迷。这是我续写《俗世奇人》的另一个缘故。一准会有人问我还会再写下去吗?写作人都是性情中人,最靠不住的是写作人的计划。写作人最好的状态是信马由缰。马,自己的性情与不期而至的灵感;缰,笔也。(《俗世奇人全本》)

有人说小脚是“国耻”,为什么还要写它?

冯骥才:小脚算什么“国耻”?它是种文化现象。一个民族特征的文化发展到某一地步,就会有某种“特产”出来。三寸金莲正是中国文化某一特性发展到极端的表现。……小脚内含的荒谬正是中国文化的荒谬。我故意含而不露地用了荒谬、象征、隐喻、变形,把冷酷的批判、挖苦、嘲弄、影射,透入一片乱花迷眼的外观。这么写,因为内涵复杂,说明了,就全没了。还因为中国小说审美有个经验,就是靠读书人去悟。这就看读者的能耐了。(《传统文化的惰力和魅力——我为什么写〈三寸金莲〉》)

关于绘画

怎样看待文学与绘画的不同?

冯骥才:文学是连绵不断的画面,绘画是片段静止的文学。文学是用文字作画,所有文字都是色彩;绘画是用笔墨写作,画中的一点一线,一块色调,一片水墨,都是语言。除去诗词,我更喜欢把散文融入绘画,成为一种可叙述的画。(《笔耕人画语》)

绘画意味着什么?

冯骥才:绘画对于我,起码是一种情感方式或生命方式。我的感受告诉我,世界上有一些东西是只能写不能画的,还有一些东西是只能画不能写的。比如,我对“三寸金莲”的文化批判,无法以画为之。比如,我在《思绪的层次》中对大脑的思辨中那种纵横交错、混沌又清明的无限美妙的状态,只有用画面才能呈现。(《绘画是文学的梦》)

关于时代

怎样评价高调和低调这两种人生态度?

冯骥才:在媒体和网络的时代,一个人只有高调才会叫人看见、叫人知道、叫人关注。……有人以为高调是一种成功,其实不然。高调只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活法。当然,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活法,选择什么都无可厚非。于是,另一些人就去选择另一种活法——低调。这种人不喜欢一举一动都被人关注,一言一语也被人议论,不喜欢人前显贵,更不喜欢被“狗仔队”追逐,被粉丝死死纠缠与围困,被曝光得一丝不挂,他们明白在商品和消费的社会里,高调存在的代价是被商品化和被消费。这样,心甘情愿低调的人就没人认识,不为人所知,但他们反而能踏踏实实做自己喜欢的事,充分地享受和咀嚼日子,活得平心静气,安稳又踏实。你问他怎么这么低调,他会一笑而已;就像自己爱一个人,需要对别人说明吗?所以说:低调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低调》)

如何看待名人炒作的现象?

冯骥才:名人是公众生活的主角,媒体自然把劲儿都使在名人身上,还要不断地制造和推出新的名人。媒体是好事者,媒体天天都等着名人出事。当然,媒体对名人最重要的工作是包装,包装就要涂脂抹粉,塞充填物,只有把名人打扮得像巨人,才能成为卖点。有人说自己是文化名人,岂不知大众并不看你有多高明的文化,大众更希望你有趣,出毛病,甚至出丑,这是商业文化中名人的真正悲哀。(《冯骥才、周立民对话录》)

猜你喜欢

奇人活法高调
推荐书目《俗世奇人》
你永远不知道身边有多少快乐源泉
三样俱全的《俗世奇人》
画与理
活法
人生的“贪”
不可思议的奇人异事
“折手”奇人
活法
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