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抗疫精神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厚植家国情怀初探

2021-05-01曾泓华

经济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抗疫精神家国情怀思政教育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8日召开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高校思政课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有助于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

关键词:抗疫精神 家国情怀 大学生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F016.3;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10-17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8日召开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的抗疫精神筑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新的精神丰碑。高校思政课要在青年大学生中大力弘扬抗疫精神,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

一、伟大的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讲话中阐述了伟大的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举国同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舍生忘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尊重科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与阐释的伟大抗疫精神,也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民抗疫的精神实质。伟大抗疫精神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内涵,构筑起中华民族奋力实现复兴伟业新征程上又一座精神丰碑。

党的十九大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强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会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大学生作为民族复兴伟大的接班人,需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来塑造精神世界,需要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厚植宽广深沉的家国情怀,心系民族未来,情牵同胞冷暖,肩负起使命担当,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放飞青春梦想。

二、弘扬抗疫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家国情怀饱含着一个人对自己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庭与国家共同体的认同与热爱,“家国情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个体基于最初的血缘或地缘而形成的对命运共同体的归属感与责任感,表现为个体成员对家庭宗族的身心依附、对故土山河的眷恋守护、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承续、对家国民族的责任担当。”家国情怀表现了个人对国家的认同感与责任感,是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自觉担当,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和品德情操,是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伦理基础和情感狀态。

(一)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当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形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球流动,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影响大学生,导致部分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被削弱。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辨别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弱,面对多元价值观迷茫无措,甚至人生观、世界观发生扭曲。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弘扬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衡量国家制度的优越性有多项指标,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就是能不能有效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事实胜于雄辩,这次抗疫斗争有力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抗疫斗争中,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党和政府科学统筹、依法治理,有力地证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这是我国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生动的抗疫实践有助于大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的优越性,进一步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二)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大学生普遍有爱国之情。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往往会受到各种思潮文化的影响,加之在现实生活中,受到诸多因素如金钱、名利的影响,会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选择处于一种迷茫状态。伟大抗疫斗争的生动实践是最好、最权威的教科书,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有助于大学生明辨是非,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抗疫精神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5000多年而风雨不倒,就在于中华民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深厚的凝聚力、坚韧的忍耐力、巨大的创造力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力。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大学生了解到伟大抗疫精神及其深层的民族精神力量,感受到亿万颗抗疫之心汇成最大同心圆,汇聚起强大的抗疫正能量,进一步增强了新时代大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有助于进一步激励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

弘扬舍生忘死的抗疫精神,有助于增强大学生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就是因为在大灾大难面前总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毅然前行。抗疫中,冲在抗疫一线的95后群体,作为同龄人,更能带给大学生震撼和力量。抗疫中,从抢建方舱医院的中国速度到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都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和对科学规律的遵循,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而可靠的科技支撑。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增强大学生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有助于进一步激励新时代大学生的迎难而上的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高校思政课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的主要路径

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应充分运用好抗疫实践这部生动而有力的活教材,积极探索弘扬抗疫精神的方法路径,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

(一)课堂教学润泽大学生家国情怀

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精心进行弘扬抗疫精神的课堂设计,深入挖掘学科中的家国情怀教学资源,充分运用抗疫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感受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以各种方式为疫情防控操心出力,把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让学生在震撼感动中博大家国情怀,在思考讨论中明辨家国责任;充分落实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开展弘扬抗疫精神的专题研究等形式,引导大学生自觉主动研究抗疫实践中彰显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如要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就要珍惜大学时光,努力增长本领才干,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

(二)实践活动夯实大学生家国情怀

开展主题实践教学活动,发挥实践育人功能。一是“请进来”。邀请抗疫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到學校里举办以“弘扬抗疫精神 厚植家国情怀”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活动,让大学生零距离了解抗疫先进人物在抗疫一线的事迹及其精神世界,“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铿锵的誓言、勇敢的身影……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生动的抗疫事迹,最能直击心灵、净化灵魂、升华精神,促使大学生进一步明确使命责任,升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感。二是“走出去”开展抗疫志愿服务,做好防疫抗疫宣传,依法行为从我做起,把远大的理想抱负落实到服务社会的行动中,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维护社会安宁和谐。

(三)教师言传身教熏陶大学生家国情怀

思政课教师是大学生心灵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弘扬抗疫精神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方面同样应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一是要强化自身的家国情怀意识,情怀要深。关注社会、关切民生,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认识和分析问题,讲清道理,做到课上课下言行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用堂堂正正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二是要自觉做防疫抗疫的表率。自觉按防疫要求做好防护工作,做好表率。三是关心学生安全。教师应当在第一课做好防疫情的常态化的安全提醒。学生在日常点滴中感受到教师情怀,如春雨润物无声,滋润年轻的心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0-09-08.

[2] 人民日报评论员.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EB/OL]2020-09-10.

[3] 曹清.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及路径探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02)

[4] 练庆伟.家国情怀的时代意蕴.广州日报,2019-07-08.

(作者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2)

[作者简介:曾泓华(1967—),女,湖南衡阳人,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

(责编:纪毅)

猜你喜欢

抗疫精神家国情怀思政教育
新时代抗疫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硬核力量
用好“抗疫精神”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
停课不停学之“疫情中的我”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