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与血压控制的探讨

2021-04-28郭静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血压控制

郭静

摘  要: 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对门诊高血压患者实施心血管危险分层,探讨其对危险分层和血压控制情况的改善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抽取的形式,择2020年1月-2021年1间到我院门诊部接受治疗的58例高血压患者做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针对心血管危险分层以及血压控制情况,将病人分在研究组和参照组进行对比研究。58例患者在参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措施,则在研究组接受额外心血管危险分层治疗。对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指标判定和研究组治疗前后进行危险分层对比。结果 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出结果,在研究组接受心血管危险分层治疗的患者血压控制得更好,对比参照组结果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研究组实施危险分层治疗后危险分层对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改善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心血管危险分层于门诊高血压患者,能够强化治疗效果,更能优化患者血压,已达到阻断相关并发症的目的,临床意义重要,建议应用。

关键词:门诊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血压控制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5.146

据统计,当前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属高危疾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而高血压属心血管疾病中最为多见病症,对身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影响严重。所以,高血压患者治疗的意义在于,针对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后,减缓患者心血管病危险。有研究指出,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时,实施心血管分层有助于判断高血压患者根本状况,更利于对患者症状针对治疗,优化疗效。本文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5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与血压控制的研究,具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抽取的形式,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到我院门诊部接受治疗的58例高血压患者做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针对心血管危险分层以及血压控制情况,将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并进行对比研究。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58例患者年龄段在40-70岁,均数(50.3±3.9)岁,性别比例1:1。由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差异性,P>0.05,故本次研究可行。

2.方法

将常规治疗方法施于参照组58例患者,按常规操作进行。

研究组是在58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又配合心血管危险分层,具体措施:一,施于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判断分层级别后予以实施相关措施;二,危险分层结束后,指导患者日常生活,纠正生活中错误习惯,以及不利用健康的行为。其次还要针对患者危险级别,指导其服用降压类药物,正确的药物治疗可以将患者的血压很好的控制;三,针对有危险因素者实施治疗的同时,重点关注糖、脂代谢,并给予治疗干预[1];四,门诊部门定时对患者治疗后的情况进行调查回访,并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加以分析[2]。

3.判定标准

针对两组治疗后血压控制情况分析,以收缩压、舒张压指标为判定标准;对研究组治疗前后的危险分层对比,鉴别危险分层改善情况[3]。

4.统计学方法

计数(n%)代表率,χ2检验;计量(`x±s),t检验。文中所生成的数据均借用SPSS21.0数据包处理,若P<0.05 则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

二、结果

1. 两组患者不同方法治疗前后,对患者血压情况进行了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出结果,治疗前血压情况基本持平,没有明显差别,故统计学无意义P>0.05。在研究组接受心血管危险分层治疗的患者血压控制得更好,收缩压(130.12±8.12)、舒张压(80.08±2.9)对比参照组收缩压(144.17±8.51)、舒张压(87.19±3.53)结果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

2. 对研究组患者接受心血管危险分层治疗前后的危险分层情况改善率做了统计,分析结果后可看出,研究组实施危险分层治疗后低危40(68.97%)、中危13(22.41%)、高危4(6.90%)、极高危1(1.72%)对比治疗前低危21(36.21%)、中危14(24.14%)、高危19(32.76%)、极高危4(6.90%),有明显改善,改善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高血压患病的年龄正趋于年轻化,由于该病患病率高,合并并发症多,而且危害性严重,需要引起重点关注。而患上高血压的原因方面很多,例如:长期吸烟、不健康饮食、作息不规律等都是造成高血压的原因。而利用心血管危险分层更容易判定患者危险系数,包括: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不同的危险分层在后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也不一样[4]。此文对心血管危险分层与血压控制进行了临床探讨分析, ①两组患者不同方法治疗后,对患者血压情况进行了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出结果,在研究组接受心血管危险分层治疗的患者血压控制得更好,对比参照组结果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②研究组患者接受心血管危险分层治疗前后,危险分层情况改善率做了统计,分析结果后可看出,研究组实施危险分层治疗后对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实施心血管危险分层于门诊高血压患者,能够强化治疗效果,更能显著改善患者血压,可实现阻断相关并发症的目的,临床意义重要,建议应用。

参考文献:

[1]郭淑惠.门诊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与血压控制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 2019,35(12):22+24.

[2]易德茂,吴虹霞.强化血压控制对高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意外事件發生率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8(21):32+34.

[3]杨媚,黄见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昼夜节律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分层的相关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20,18(7):73-75.

[4]李莉.中国高血压指南二十年[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12(2):129-130.

[5]邵伟华,苑晓烨,吕彩霞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病人维生素D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J].实用老年医学. 2019,33(9):895-898.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  青海西宁  810000)

猜你喜欢

血压控制
循证护理在社区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高血压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研究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治疗及管理的效果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与施行效果分析
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期间血压控制影响研究
饮食营养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的血压控制的效果评价
家庭医生责任制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高血压动脉弹性功能与血压控制程度及年龄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