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小学低年级看图学文教学

2021-04-28王丽建汪征嬗

教育·教学科研 2021年2期
关键词:图意学文图画

王丽建 汪征嬗

宋振韶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把教科書插图分为三种功能:员援装饰功能;圆援解释功能;猿援促进功能。可见,插图作用不可小觑。我国有关“看图学文”教学研究,相比较语文学科其他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有些名校主管教学的校长甚至说:“现在我们不看图,回归到阅读了。”因此,我们的研究或能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引起教育工作者对这方面的重视。我们认为“看图学文”的主要环节有以下几个。

一、看图阅读

员.“看”(整体看图)

(员)激发学生看图的兴趣,是学生高效看图的前提。为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贴近小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图画,用速写的方法,当面给学生演示出来。学生边观察画法,边欣赏、想象。然后,学生被要求简单地说出图意,兴趣更浓。教师还可以与美术老师联系,请他配合提高学生欣赏图画、理解图画的水平。还可以运用插图,帮助低年级的学生进行记忆。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图画的作用真大,对图画更感兴趣了。

(圆)培养学生观察力:看图学文,如何观察画面是重要的一环,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从整体到局部,由近至远,从上而下,从左到右,有时还会用到多种观察顺序。对图画观察可以从图片上较为明显的内容着手,如果是记叙文可从记叙文的要素入手,如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同时分清主次或观察的位置。甚至几幅连续画面所反映的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引导学生具体细致地观察。观察人物:往往着重注意观察人物的外貌、衣着、动作、表情……再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

圆.“读”(阅读课文)

初步弄懂图意后,便可学文。文一般比较短浅,读是重点。让学生自由读、默读,思考课后题。学生借助拼音来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进行范读或录音范读,纠正学生朗读时出现的错误读音。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初步体会课文情感。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出疑问,教师按照问题在文章中出现的前后顺序写好板书,将学生未提出来但又是学习重点的问题一起写出来,接下来让学生相互解答,教师适时引导。

这样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充分表达,通过交流和讨论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图文对照

图文对照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种抽象思维过程,它是文学创作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小学教学中是很重要的。这个环节,一般在“读”之后进行。理解能力强的,可以在学文之前,引导学生想象一些图画的内容。之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解读和想象画图,看文配图,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从下列几点着手。

员.从图意的情节联想

作者描绘的是活动中某个静态的动作形态,在教学中,务必引导学生联想在该动作前后会出现什么动作?此时会想到什么?会说什么?这样,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就可以联想到每个画面前后出现的情境。

圆.从人物的外貌形象联想

可根据面部表情联想到当时的心理表现;另外,可从衣着想象到经济状况、生活水平、性格特征等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展开想象,觉得有话可说,对看图学文就会感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求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图画,理解图意,获得感性认知;其次,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展开多种猜测,多角度地想象,或围绕画面有意识地设计问题,确定想象的目标,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想象,同时也要注意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变化和发展展开想象,使每一幅画面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像,用文字表达出来,加深理解图意,理解课文。还可以通过想象与课文对比,体会课文的巧妙之处以及文采。

三、欣赏释疑

儿童天生喜欢看图画。因此,教师可有意地引导,并请家长、图画老师配合,告诉学生:世界由一幅幅活动的、真实的画组成,引导学生欣赏日常的美画———形态各异的云,生机勃勃的植物,可爱的动物、静物,身边的人或事……并与看图后的活动穿插进行。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有意识地把全班同学分成几组进行课外活动。活动中,还可引导学生“议”(质疑、讨论、释疑)。

这些活动就好像播下了种子一样,是否有收获,还需靠日积月累,教师坚持用课前几分钟抽各小组的代表讲观察到的图画(美景),从一年级说一句完整的话,到三年级能说一段完整、连贯、生动的话,能用生动的语言说出一件简单的事。经过这样训练的学生,看图学文后的质疑、讨论、释疑才能落到实处,才不是一个空设的环节。

猜你喜欢

图意学文图画
赔缸
《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设计
弄清图意写明启示
国内首例核辐射夫妇:我们是彼此的阳光
学会看懂图意
写话要符合图意
到此一游
核辐射青年宋学文:妻子,你是我的阳光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