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坛乱象漫谈

2021-04-28王新利

书画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养书坛书家

王新利

王新利,河南开封人。历史学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乡学院商学院副教授,河南科技学院兼职书法教授,河南省经济战略学会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和文化史(书法史)等相关理论研究。曾在《中国书法》《领导科学》等多家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书法兼善各体,楷书、行书成就尤为突出。楷书端庄秀雅,风姿绰约;行书潇洒飘逸,欹侧多变。书法作品被多家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

一、“真书家”与“假书家”

这个世界上“真书家”并不多,而“假书家”倒不少。何谓“真书家”?就是指在书法理论上有一定造诣、在实践上有一定笔墨功底的人。若是只在理论上有深厚造诣而缺乏书法实践的人,我们称之为书法理论家。这个群体有一定的理论高度,把书法当作文化或学术来看待,在书法方面做出了出色成就。这个群体人数似乎并不多。与此相反,另有一部分人虽喜好书法,在笔墨上也下了相当深的功夫,几乎到了与古人不相上下甚至于以假乱真的程度,但缺乏书法理论知识,有的就没有研究过书法理论,以至于连起码的书法常识都不懂,连某某书家是何时代的人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一概不知。这样的“书家”根本就称不上书家,充其量只能是个书匠或书奴而已。这是一种生活中普遍可见的现象,况且人数还不少。如果是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很擅长的书家,我们称之为书法大师,像启功、李叔同、沙孟海、欧阳中石等,但这个群体毕竟是凤毛麟角。他们不但于书法有精深的造诣,在其他方面(如文学、鉴赏、音乐等)也见长,是值得我们敬慕的对象。

近些年来,书坛出现了一批假书家群体,甚至有泛滥成灾之势。细观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数种现象。第一种:信手涂鸦型。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这种人根本就不临帖,置书法传统于不顾,随心所欲地“挥毫泼墨”,无限放大自我,甚至自称“独创一家”。他们不懂得书法是需要向古人学习和借鉴的,思想上压根儿就没有临写古帖或学习古人的意识。这种人笔墨费得倒不少,到头来却只能是自欺欺人。第二种:临帖不入门型。这部分人满腔热情地怀着美好的愿望也想把字练好,甚至想成名成家。自己也知道学书法是要临帖的,曾经照着字帖也练了一段时间,感到入门比登天还难,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最后不得已而放弃,兴趣来了就胡写一阵子。第三种:基本功不扎实型。这种人嫌练基本功太吃功夫。虽在楷书方面下了一番功夫,也具备了一定功力,但不扎实,没有完全吃透劲儿,容易见异思迁,看到行书、草书来得快,就马上狂写起来。第四种:无基本功型。这种人直接从行书或草书帖起步,没有楷书基本功,写字速度倒是很快,龙飞凤舞,但软弱无骨力。第五种:“现代书法”型。这部分人没有从源头上着手,而是专临寫现代人的帖,认为那样找到了捷径,功夫下得不可谓不大,但由于没有追本溯源,作品自然缺乏金石气与书卷气,匠气充溢其间,其结果只能成为所谓的“现代书法”。第六种:自诩大师型。一些人为了攫取名利,不从古人入手,故弄玄虚,不知自己斤两几何,更不顾脸面和事实,利用一些无聊的吹鼓手和媒体大做文章、大造声势,自称“书法大师”。这些人十分注重自己的“光环”,从不放弃与大师们在一起的任何机会,如与真正的名人大师照个合影等,极尽夸张之能事。这些人不过是借助名人的光环来做做文章,貌似在抬高大师,其实借此机会抬高一下自己罢了。第七种:自称内行或专家型。这种人也读过一些书法理论,但根本没练过字,对书法理论也是一知半解。这种人逢人就吹,还对有书法水平的人指三道四—这不行,那也有毛病,其实真正不懂的是自己。第八种:倚老卖老型。这些人凭着自己阅历丰富,自恃眼光高,对年轻人指手画脚,好为人师,假充内行,其实本人根本就不懂书法。第九种:人文素养缺乏型。我们经常碰到这样一些所谓的书家,没读几年书,诗词一首也不会背,错别字连篇,即便抄写别人的内容,不知其中的意思却要滥用。笔者就见到了这样一种情况:有一位老书家仙逝了,一个所谓的书家想表示一下敬意,却送上一幅内容为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作品,让执事哭笑不得,大煞风景。

以上数种现象,都是对书法认识不清或不能正确认识自己造成的。

二、山寨版的书法组织何其多也

近些年来,社会出现了不少有组织的书法群体或团体,本意或出发点是好的,名义上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书法文化,但是现实中干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部分组织成员以书法为诱饵,假装文人,卖弄风骚,欺骗不明真相的群众,其实是在挂羊头卖狗肉,借书法组织之名,获自己利益之实。其结果倒成了某些人钻空子的机会或沽名钓誉的工具,有的甚至成了某些投机者渔利的筹码。以下数种现象是我们常见的:

乱办协会型。人们称之为“野鸡头衔”组织或“山寨版”协会。当今社会上流行不少“野鸡头衔”的书法组织,如“联合国书法家协会”“全球书法家协会”或“宇宙书法家协会”等都出现了,真可谓“拉大旗,作虎皮”。更有甚者,这些所谓的山寨版书法组织,胡乱吸收会员,有的还让会员交会费,定期举办展览,通过展览或其他方式向社会兜售一些毫无价值的书法作品或出版根本毫无价值的“名人书法集”等。在书法市场中,其会员作品价格比“真书家”中的名家标得都高。

狐假虎威型。有些人喜欢在“书协”上做文章。这些人本来不会写字,有的写字水平极差,却通过某种途径搞到了某书协的本本或证件,打着书法家的幌子到处写字收费。这些假书家真的把自己当一回事儿。不明真相的人甚至认为只要有会员证就是书法家了,愿意上当者有之。一旦遇见业内书法精通者对其提出批评,他却说人家不懂书法。这些人鱼目混珠,扰乱社会,闹得人们“乱花渐欲迷人眼”。

官场书法型。在社会多元与市场经济的深刻背景下,急功近利、心态浮躁的人日渐多了起来,不少官员不肯在艺术和学问修养上下功夫,成天苦思冥想,挖空心思,企图通过刻意的炒作来“搞火”自己。这些人要么是手中有权者,要么是兜里有钱者,信奉“官大一级压死人” “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观念,综合运作,以自己不入流的作品,像煞有介事地办个展览,出个作品集,开个研讨会,媒体上一吆喝,就俨然是“一代书法名家了”。有些人不择手段,给自己弄个“主席”“副主席”的光鲜头衔,只可惜自己的功夫不过关,到头来,也只是落得个身谢道衰的结局。一开始这些人还能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一旦下台退位,就很快被人们遗忘。更有甚者,书法成了这些人获利的工具。王岐山同志就批评过这种官场书法,说他们官场气太重,基本功没有,连楷书都不会写,直奔行草,还敢裱了送人。可以说,书法市场很大程度上是被他们搅乱的,以至于不明真相的群众茫然不知所措。

书法教育混子型。曾见到社会上有些书法爱好者本来自己对书法一知半解,却故作高深,还广收门徒,举行正规的拜师仪式,场面相当宏大。另见一些连讲课基本素质都不具备的书法老师混进了学校课堂。比如有一年春节,某个学校搞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一位书法老师带一群学生在一家超市门前龙飞凤舞地表演一通,在一旁观看的家长们被孩子们“精彩”的表演弄得神魂颠倒,还时不时为此喝彩。笔者前去问个究竟,那位老师竟然说他教学生练字从不临帖,完全按照他自己的路子教学生随心所欲地书写。真是害人匪浅,谬误流传。

三、向书坛乱象说“不”

面对种种书法乱象,真是惨不忍睹。书法是传统国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缩影,古圣先贤们创造的智慧结晶应该在我们手中发扬光大。先人们都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我们在为他们自豪与骄傲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做不到?因此,任何践踏前人成果的行为都是不尊重先人的表现。书法是中华的国粹,不要为所欲为,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成为人们手中的“玩物”,要嚴肃对待之。对于世上那些种种乱象,笔者在呼吁叫停的同时,提出如下看法或建议,希望能得到关注。

“假书家”可能在一时蒙骗所有人,也可能在所有时候欺骗一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时候欺骗所有的人。因为真理毕竟是真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但愿假书家早日消停并闪开,给真书家让路,还这个世界一片真实而宁静的书法净土。

在纠正书坛不正之风的同时,我们要呼唤有真才实学又充满正能量的书家不断地涌现。有的人,尽管身微言轻,但他们能够对艺术真诚付出,花费数十年甚至毕生的心血,以自己出色的作品、鲜明的艺术风格、深厚的学问修养以及高尚的品质,最终获得社会的认可。也许若干年之后,他们倒是有可能被推举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师。启功先生的一生就很能说明问题。启功先生是我们公认的书法大师,他为人谦虚低调,从不标榜自己,终其一生都在读书、写字、做学问。他深厚的学养及出色的艺术成就,举世瞩目,令人景仰,是当下很多所谓的“书法大师”难以望其项背的。尽管有的人对启功先生的书法抱有异议,但那是单纯从书法层面提出不同的看法而已,并无损于启功先生在当代书坛的地位。他的艺术成就毫无疑问地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他不仅代表了这个时代的艺术高度,也融入了历史,成为新的经典,值得后世去学习和研究。而对于那些根本不入流而敢自封或被人吹捧为“大师”者而言,他们应该感到脸红,因为真正的大师不需要吹捧。真正的大师是凭借自己的作品、论著和丰厚的学养、高尚的人品来获得社会认可的。

笔者认为,一个想在书法上有造诣的人,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天资、综合修养、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书法练习者起码在思想上要有清醒的认识,应先从楷书或隶书练起,按照字帖描摹,苦练基本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等基础练得差不多了,再改练行书、草书或其他书体。可见,在学书的路上,观念认识很重要,否则会误入歧途,到头来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严格地说,书家应该具有丰厚的学养、独立人格和人文情怀。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学养是书法研习者尤其是书法大家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书家灵感的源泉。实践证明,书法最后拼的是综合素养,学养越深厚,潜力越大,越能达到一定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书家学问的深度决定着书家的高度。勇于担当是必要的,而保持思维的敏锐、知识和观念的更新、对书法事业的热情,对于“站在不同位置”上的书法人来说,都是重要的。只有当书家具备了深厚的学养、高级的人格魅力和扎实的基本功后,其笔下浓浓的“书卷气”才能自然地流露。陆放翁有诗曰:“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书法不应是陈列的展品与孤独的创作,而应是鲜活的、时尚的,书法是中国式人文生活的精致表达,是中国文化与艺术精神不可替代的载体。当今书坛,应该有一批耐得住寂寞的书家来传承中国书法的真谛。一个真正的书家就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人,缺少任何一个,都是不完整的,至少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书家。

学习书法光有热情是不够的,问题是得有实质性突破。练书法本是一件好事,切莫成了生活摆设或附庸风雅的工具。希望假书家们多看点书,在实践上多下点儿功夫。假书家要想“突围”,必须打破长期固有的偏执认识,多获得高人的指点,走正规路子,方能拨开迷雾,走上书法的康庄大道。

约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

猜你喜欢

学养书坛书家
《宋稗类钞》的书法史料价值
论二王对宋尚意书风的影响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湖北近现代书家、印家群体的掩名现象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早期书法史著述 北窗读记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