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祛瘀定痛汤治疗产后血瘀型宫缩痛的临床观察

2021-04-28王远行莫灵芝徐丽君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后宫血瘀产后

王远行,莫灵芝,徐丽君,陈 波

(安吉县第三人民医院·浙江 安吉 313301)

产后宫缩痛是指产妇分娩后因子宫收缩而引起的下腹部剧烈阵发性疼痛,常表现为下腹部定位模糊的牵拉痛、绞痛,常出现在产后1~3 d,多数病例在1周内可减轻或自行消失[1-2]。宫缩痛的发生除给产妇带来痛苦之外,还会引起产妇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失眠等,同时导致产妇出现抑郁、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产妇分娩后生活质量。宫缩痛疼痛感十分强烈并会在哺乳时加剧,若不及时有效治疗,将降低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率[3-4]。西医常采用阿片类、非甾体抗炎药对症治疗,但此类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并且会通过母乳影响婴儿生长发育[4-5]。中医药在产后宫缩痛治疗上历史悠久,具有辨证论治、整体调节、易被患者接受的明显优势。笔者采用自拟祛瘀定痛汤治疗血瘀型产后宫缩痛患者4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96例产后宫缩痛血瘀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中经产妇30例、初产妇18例;年龄22~43岁,平均(35.1±6.2)岁。观察组经产妇29例、初产妇19例;年龄23~42岁,平均(34.7±6.0)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妇产科学》产后宫缩痛诊断标准[6],疼痛时间2 d以上;2)符合《中医妇科学》“产后儿枕痛”的诊断标准,辨证属血瘀型[7];3)年龄22~45岁;4)于本院建卡及产检,足月顺产者;5)患者对本临床观察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

1.3 排除标准 1)早产、多胎妊娠、剖宫产者;2)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凝血功能异常等妊娠期并发症者;3)既往伴有子宫或盆腔疾病(如子宫腺肌症、盆腔炎等)者;4)患有精神疾病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者;5)伴有传染性疾病者;6)过敏体质者或对本临床用药及其成分过敏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产后侧睡,避免久坐久站;腹部两侧从上到下作环形按摩,每次15~20 min,2次/d,疼痛较为剧烈时,停止按摩;通过舒缓、柔和的音乐和加强沟通交流、冥想,来缓解产妇不良情绪及疼痛;并根据产妇实际情况给予缩宫素、抗炎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新生化片(湖南德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0479,0.85 g*12 s/盒)。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祛瘀定痛汤治疗,方剂组成:益母草20 g、当归12 g、白芍12 g、川芎9 g、桃仁9 g、三七粉3 g(冲服)、香附12 g、柴胡9 g、续断9 g、乌药9 g、甘草9 g,随症加减,膀胱虚冷、小便频繁,加肉桂、山药;疼痛剧烈,加延胡索;气血两虚者将当归用量加大;寒凝重者加干姜。日1剂,水煎两遍,煎得药液约300 mL,分早晚温服。2组均治疗5 d。

2.2 疗效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判定[8],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

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1)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宫缩痛程度评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3、5 d宫缩痛程度进行评分[9];2)治疗后2组患者日平均宫缩痛持续时间和日宫缩痛发作次数及患者住院时间;3)治疗后2组患者泌乳量评分:0分,无乳汁,需乳制品替代喂养;1分,乳量不足,需增加水分;2分,乳量适量,喂奶后能够保证新生儿2 h睡眠时间;3分,乳量充足,喂奶后能够保证新生儿3 h睡眠时间。

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 结果

3.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显著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2组患者不同时点宫缩痛VAS评分比较 2组患者治疗1、2、3、5 d4个时间点疼痛VAS评分较本组之前均有所减低(P<0.05),观察组在上述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不同时点宫缩痛VAS评分比较分)

3.3 2组患者治疗后宫缩痛持续时间、宫缩痛发作次数、泌乳量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宫缩痛持续时间、宫缩痛发作次数及住院时间比较

4 讨论

产后宫缩痛属中医学“产后腹痛”“儿枕痛”范畴,多由产后“多虚多瘀”,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患者产后伤血耗气,冲任空虚,胞脉失养,血少气弱,运血无力;或产后正气虚弱,起居不慎,寒邪乘虚侵袭胞脉,寒凝血瘀;亦或患者产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滞血瘀,终致瘀血阻滞,不通则痛。针对上述病因病机,笔者自拟祛瘀定痛汤用于血瘀型产后宫缩痛治疗。该方中益母草主入血分,善活血调经,为妇产科要药;桃仁活血祛瘀;三七活血化瘀、定痛;白芍养血滋阴、缓急解痉;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行血、止痛;白芍与甘草合用为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柴胡疏肝解郁;香附行气解郁,调经止痛;乌药顺气、开郁、散寒、止痛;续断补肝肾、调血脉,《日华子本草》言其“助气,调血脉,补五劳七伤,破症结瘀血,……妇人产前后一切病”;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共奏养血活血、行气祛瘀止痛之功。

本临床观察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1、2、3、5 d 4个时间点疼痛VAS评分较本组疗前均有所减低(P<0.05),观察组在上述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宫缩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宫缩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泌乳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提示,

祛瘀定痛汤治疗血瘀型产后宫缩痛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宫缩痛疼痛程度,缩短宫缩痛持续时间,减少发作频次,有利于产妇泌乳,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后宫血瘀产后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一个易拉罐引发的后宫戏
后宫正传
血瘀体质知多少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