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sa_circ_0003188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2021-04-27梁甲武胡巍屈爽袁一方郭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成骨牙周炎干细胞

梁甲武 胡巍 屈爽 袁一方 郭斌

牙周炎导致的牙槽骨缺损,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口颌系统功能,增加义齿修复、种植体修复等临床治疗难度,还影响患者的全身健康及生活质量[1]。因此,牙槽骨再生成为广大患者的需求及医生的研究热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因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成为一类优质的组织再生细胞来源。然而,hBMSCs在牙周炎环境中的骨再生能力是否受到影响及相关机制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体外模拟牙周炎环境,运用芯片技术检测正常环境与炎性环境中hBMSCs的circRNAs差异表达,发现hBMSCs在炎性环境中高表达hsa_circ_0003188。通过hsa_circ_0003188对h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为改善骨组织工程效果提供理论依据,为实现牙槽骨再生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材料

α-MEM和胎牛血清(Gibco,美国);TNF-α(300-01A, PeproTech,美国);BMSCs成骨诱导液(广州赛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sa_circ_0005045过表达慢病毒(上海吉凯基因化学技术有限公司);TriZol(Invitgen,美国); PrimeScript RT试剂盒、SYBR PreMixExTaqTMⅡ(Takara,日本); hsa_circ_0003188、GAPDH、ALP、OCN、RUNX2引物(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RIPA缓冲液(Sigma,美国);兔抗人RUNX2、兔抗人ALP、兔抗人OCN、GAPDH(Cell Signal Technology,美国);化学发光试剂盒(amersham Biosciences, 英国);芯片检测(上海康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Western Blot成像系统(Tanon5500,上海天能);倒置荧光显微镜(奥林巴斯,日本)。

1.2 方法

1.2.1 hBMSCs分离和培养 采取健康志愿者的新鲜骨髓10 m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在含α-MEM+10%胎牛血清、2 mmol/L-谷氨酰胺、100 U/mL青霉素和100 mg/mL链霉素的75 mm2培养瓶中,37 ℃,5% CO2培养。隔天换液,观察贴壁细胞的生长情况。细胞生长至单层融合后,胰酶消化后传代培养。所有患者均已知情同意,研究方案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伦理审查(编号: S2019-066-01)。

1.2.2 实验分组 对照组:常规培养基培养的hBMSCs。炎症组(TNF-α组):取第三代hBMSCs,并向培养液中加入10 ng/mL TNF-α[2],培养1 周,隔天换液。

1.2.3 CircRNA的芯片检测 分别收集炎症组hBMSCs和对照组hBMSCs(每组3 例样本),并利用Trizol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后借助上海康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运用美国ArrayStar公司研发的Human Circular RNA Microarray Version 2.0芯片技术,对2 组样本进行芯片检测及数据分析,筛选两组hBMSCs差异表达的circRNAs,记录circRNAs的上调、下调倍数(log2-Fold Change)。

1.2.4 RNA提取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RCR) 用TriZol 提取总RNA,PrimeScript RT试剂盒将总RNA转录成cDNA。CircRNAs和mRNAs的引物序列用Primer Premier 6.0设计,引物序列见表1。用SYBR PreMixExTaqTMII在CFX96型TM实时荧光定量RT-PCR系统(BioRad, 美国)上进行RT-qRCR。CircRNAs和mRNAs的表达数据以GAPDH为内参。用2-ΔΔCt法分析其相对表达量。

1.2.5 成骨诱导 取第三代hBMSCs消化离心后重悬,接种于48 孔板内(2×103个/mL),0.8 mL/孔;和6孔板内(2×104个/mL),2 mL/孔。待细胞生长至约70%时弃原培养基,换成骨诱导液继续培养,换液3 d/次。用加入10 ng/mL TNF-α的成骨诱导液培养hBMSCs 1 周,以体外模拟炎性环境下BMSCs的成骨诱导。隔天换液。在成骨诱导成功后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von-kossa染色观察,以及RT-qRCR检测,对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进行评估。

表1 RNA引物

1.2.6 Western blot检测 用RIPA缓冲液裂解hBMSCs,并提取裂解液。用BCA蛋白测定法检测样本的蛋白浓度。将每个样品的40 μg蛋白加到10%SDS-PAGE上,分离后转移到PVDF膜上。将膜用5%牛血清白蛋白封闭2 h,并与兔抗人RUNX2(1∶1 000稀释)、兔抗人ALP(1∶1 000稀释)、兔抗人OCN(1∶1 000稀释) GAPDH(1∶10 000稀释)抗体孵育4 ℃过夜。TBST洗涤3 次后, 加入对应二抗室温孵育1 h。用化学发光试剂盒孵育蛋白条带,并通过成像系统进行显影。

1.2.7 慢病毒转染 hsa_circ_0003188过表达慢病毒委托上海吉凯基因化学技术有限公司构建,取生长状态好的第三代hBMSCs,消化后接种于6 孔板(1×105/孔)中,24 h后更换培养基,并分别加入25.00 μL慢病毒空载体(Lenti-Vector)(MOI=50)和6.62 μL慢病毒hsa_circ_0003188(Lent-hsa_circ_0003188)(MOI=50),以及各孔板加入促转染P液40 μL/mL。转染10 h后更换为完全培养基,72 h后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表达情况,后提取RNA, 通过RT-qPCR进一步验证转染效果。

1.2.8 生物信息学分析 使用TargetScan,miRDB和miRWalk 3.0生物信息学网站对hsa_circ_0003188的下游miRNAs及其靶基因进行预测,并通过对靶基因的功能分析,初步探讨hsa_circ_0003188参与调控BMSCs成骨分化的机制。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炎性环境抑制hBMSCs成骨分化

成骨诱导14 d后的ALP染色结果显示,与未成骨诱导的hBMSCs相比,对照组hBMSCs染色较深,成骨能力较强。而与对照组hBMSCs相比,炎症组hBMSCs的染色明显较浅,成骨能力较弱(图1)。成骨诱导21 d后的von-kossa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hBMSCs有明显的矿化结节形成,而炎症组hBMSCs的矿化结节形成明显少于对照组(图1)。因此,炎症组hBMSCs成骨分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体外模拟的炎性环境抑制hBMSCs成骨分化能力。

2.2 hsa_circ_0003188在炎症组hBMSCs中高表达

对收集自对照组和炎症组hBMSCs的RNA进行Human Circular RNA Microarray Version 2.0芯片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炎症组hBMSCs有1 266 个circRNAs表达上调, 1 029 个circRNAs表达下调(|Fold change|>2,P<0.05)(图2)。其中hsa_circ_0003188上调倍数较高,上调倍数为4.39 倍。RT-qPCR结果进一步验证,hsa_circ_0003188在炎症组hBMSCs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图3)。

2.3 hsa_circ_0003188过表达慢病毒抑制hBMSC成骨分化

hBMSCs分别转染Lenti-Vector和Lent-hsa_circ_0003188 72 h后,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成功的细胞带有GFP绿色荧光,转染率超过70%(图4)。RT-qPCR结果显示,与转染Lenti-Vector的hBMSCs相比,转染Lent-hsa_circ_0003188的hBMSCs中hsa_circ_0003188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图5)。

图1 3 组的hBMSCs的ALP染色图

图2 2 组hBMSCs的CircRNAs表达的聚类分析和火山图 图3 RT-qPCR检测2 组hBMSCs的hsa_circ_0003188的表达

图4 转染效果观察

图5 细胞内hsa_circ_0003188的表达水平

将转染Lenti-Vector和Lent-hsa_circ_0003188成功的hBMSCs进行成骨诱导,并在14 d后行ALP染色观察,和21 d后行von-kossa染色观察。结果显示,与转染Lenti-Vector的hBMSCs相比,hBMSCs转染Lent-hsa_circ_0003188后,ALP染色较浅,矿化结节生成较少(图6)。此外,过表达hsa_circ_0003188导致ALP、RUNX2和OCN等成骨相关基因在mRNA水平(图7)及蛋白水平表达下降(图8)。综上所述,hsa_circ_0003188抑制hBMSCs成骨分化能力。

2.4 生物学功能预测

根据上海康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对差异表达谱中circRNAs下游miRNAs的预测结果,以及Targetscan,miRDB和miRWalk 3.0的联合运用,得到符合要求的ceRNA关系对。使用Cytoscape v 3.6.1软件将筛选后的ceRNA绘制成circRNA-miRNA-mRNA关系网络图,并对hsa_circ_0003188可能发挥作用的ceRNA通路进行预测。

图6 hBMSCs转染后矿化检测

图7 转染后的hBMSCs ALP,OCN,RUNX2的mRNA表达水平

图8 转染后的hBMSCs RUNX2、OCN、ALP的蛋白水平的表达

3 讨 论

牙周炎是一种由牙菌斑引起的多种因素影响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牙周炎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牙周膜,牙骨质和牙槽骨)发生不可逆损伤,甚至牙齿脱落[3]。牙周炎引起的牙槽骨丧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口颌系统功能,增加种植和修复的难度。近年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表明,组织工程骨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骨修复方式,恢复患者骨缺损区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干细胞由于具有多向分化及自我更新能力,多种干细胞被用于骨组织工程领域。例如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牙囊干细胞(dental follicle stem cells,DFSCs)等均有研究报道可诱导骨形成,促进骨再生[4-6],BMSCs更是被认为经典的“多能”种子细胞,以BMSCs为研究对象的骨组织工程研究成果更加丰富且成熟。CircRNAs是一类反向剪接形成的共价闭合环状结构的内源性非编码RNA[7]。根据序列来源circRNAs分为外显子环状RNA、内含子环状RNA以及外显子-内含子环状RNA。由于circRNA的特殊环状结构,其具有高度保守性,组织特异性,且不易被RNA酶降解[8-9]。随着对circRNAs功能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发现某些circRNAs分子可通过表面的miRNA反应原件(miRNA response elements, MREs)选择性吸附miRNAs[10],进而影响下游靶基因表达,以及调控RNA结合蛋白,调控基因转录,参与蛋白质翻译等功能。目前,已有研究报道circRNAs对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具有调控作用。Zhang等[11]发现hBMSCs成骨分化后各阶段与未成骨诱导的hBMSCs之间的circRNAs差异表达谱,且circIGSF11通过调控miR-199b-5p促进hBMSCs成骨分化。Ouyang等[12]利用微阵列分析获得骨不连患者与正常骨折愈合患者的hBMSCs的circRNAs差异表达谱,并筛选鉴定出 hsa_circ_0074834可以促进hBMSCs的成骨分化及骨缺损的修复。但是,由于BMSCs的来源及研究方向不同,不同研究中所报道的BMSCs成骨分化相关的circRNAs存在差异。

为更加符合实际临床需求,本研究以hBMSCs为研究对象,通过Human Circular RNA Microarray Version 2.0芯片检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正常环境与炎性环境培养的hBMSCs差异表达circRNAs--hsa_circ_0003188。进一步实验得知:hsa_circ_0003188在炎性环境hBMSCs中高表达,且抑制其成骨分化。之后,联合运用TargetScan、miRDB和miWalk 3.0等算法对hsa_circ_0003188的ceRNA机制进行预测。但关于hsa_circ_0003188在hBMSCs成骨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待后期实验的开展。因此,hsa_circ_0003188的发现为深入研究hBMSCs的成骨分化机制,改善骨组织工程效果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为临床上实现牙槽骨再生提供了治疗新靶点。

猜你喜欢

成骨牙周炎干细胞
非编码RN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影响研究进展
干细胞:“小细胞”造就“大健康”
重度牙周炎牙齿的牙髓治疗时机及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口腔护理干预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lncRNA调控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经典Wnt信号通路与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老年衰弱研究进展
健康成人尿源性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研究发现造血干细胞年轻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