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播说联播》:媒体融合进程中的主持传播研究

2021-04-27徐树华

北方传媒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联播语态新闻联播

文/林 阳 徐树华

随着我国媒体融合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媒体短视频栏目——《主播说联播》于2019年7月底应运而生。该栏目“从《新闻联播》中播发的新闻出发,结合当天重大事件和热点新闻,由一位值班主播用年轻人喜爱的网络化语言解读新闻、品评时事、传递主流声音,旨在实现《新闻联播》内容的碎片化、分众化、年轻化传播”①。栏目自推出以来,引发社会反响及学界关注,并引发“蝴蝶效应”,众多主流媒体都有类似的新媒体产品推出。时隔一年,不论对于新闻传播学界还是《新闻联播》节目本身,走过试验和摸索期的《主播说联播》的衍生效应不断扩大。本文选择了2019年7月29日(第一期)至2020年7月31日一年期间共362期(2019年7月30日、8月3日、10月1日和11日、11月10日未更新)《主播说联播》样本案例进行量化和质化分析,从内容到形式,对《主播说联播》做“放下姿态”“转变语态”“创新形态”的论述,思考媒体融合进程中的主持传播创新之路。

一、《主播说联播》之放下姿态

主持传播的实质与核心是传播的人格化,而媒体融合始终强调走好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实践方针,正是主持传播实现人格化价值的重要路径。媒体融合语境下的主持人需要放大“人”的本质特征,是权威主流媒体的代言人,更是贴近人民群众的好朋友,放下姿态,用真实和真诚与受众交流、沟通。

(一)放下姿态的前提是保持姿态,坚持主持传播内容的专业化和多元化

媒体融合进程中主流媒体的姿态是提高站位、明确定位、舆论引导,“媒体融合的思想理念、目标定位和实践路径都应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依据”②,这是《主播说联播》放下姿态的前提与保证。现阶段,媒介产品内容的专业化与精品化日益受到传统媒体的重视,在媒体融合探索的过程中,传统媒体不断地增强多媒体融合的新闻内容生产技能,力求将精良的内容交付到适合的用户手中。《主播说联播》栏目作为《新闻联播》节目的衍生品和附属产物,其内容大都来自《新闻联播》,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有所保证。《主播说联播》是对《新闻联播》实质和核心内容的补充,相比《新闻联播》是“播”联播,提供新闻信息为主、评论为辅,《主播说联播》重在“说”联播,栏目定位在于品读国家重大事项、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如表1所示,对《主播说联播》的主题统计,国际事务、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等这些专业化内容都有触及。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内容来源和质量良莠不齐,“媒体人尤其是新闻节目主持人更应以专业的内容、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维护媒体公信力、传播正能量”③。

与此同时,媒体融合时代,主流媒体要在服务群众的基础上了解群众,深入和全面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主播说联播》在《新闻联播》内容的基础上日益呈现出差异化、多元化的特征。媒体融合的进程中,在新媒体平台,人们可以全方位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主播说联播》投放的抖音短视频、微博平台会看到观点不同的评论,并且用“点赞”这一方式表达态度立场。因此,我们能看到媒介内容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正是因为《主播说联播》的内容不仅仅是提供信息,还带有评论性质,所以“说”的内容要适合新媒体平台,适合网络传播的“梗”。《主播说联播》的主题(见表1)中“社会民生”所占比例最多,这是和百姓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新冠疫情”的主题属于突发事件,这是社会现实以及人们目前最关心的话题;“模范人物”突出人物个体,说“人”和“故事”更容易打动用户、引起共鸣;《主播说联播》会讨论《新闻联播》背后的故事和揭秘《新闻联播》主播的工作状态,展现主持人个人魅力的同时,也会引起用户的兴趣和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除了主题来自《新闻联播》内容,来自央视新闻的热点新闻、网络流传的娱乐事件等也在《主播说联播》的主题选择范围之内,内容多元,且主播“说”得专业、点评到位、剖析深刻、易于理解和接受。

(二)放下姿态表现为主持传播主体的平民化与个性化

媒体融合深入发展在结合新技术手段的同时,强化媒体与受众的连接,让《主播说联播》成为连民心、接地气的信息枢纽,让新闻类节目采取平民化表达,表现亲民特质。主持人作为传播主体,平民化的姿态与定位不仅符合用户的接受规律,其本身体现的更是对人的尊重。媒介技术发展在不断拓展人与人交流的物理时空,也在通过先进的技术保障在努力缩短和消弭着传受双方心理和情感距离,在试图通过营造自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状态,将人类传播重新恢复到原初时代的全通道的人际交流状态,从而真正实现人类传播向“亲自在场”和“面对面”的回归。这种回归体现出的人文关怀在于主持人以平民化的身份出现,采取与民众平视的传播视角,放下说教的姿态,以平等交流的姿态体现对人的价值、地位及作用的尊重。虽然《主播说联播》的传播主体与《新闻联播》相同——当天的值班主播,但主持传播主体在《新闻联播》中的身份更偏向于播音员,以“公务化”的人格出现,保证信息准确无误的传达,在《主播说联播》中的身份是主持人,在传递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更要以个人视角思考和评论新闻背后的意义,以平民化的姿态拉近传受间距离,产生接近性。

表1:《主播说联播》主题分类与统计

但是,平民化不等于千篇一律,也要有个性。个性化不是天马行空、随心所欲,而是放下姿态、亲切自然。纵观《新闻联播》的历代主播,不同时代的主播个性也有所不同:第一代主播李娟、赵忠祥、邢质斌、刘佳的个性标志是庄重;第二代主播卢静、罗京、张宏民、李瑞英、李修平等的个性标志是辨识度高,声音极具特色;第三代主播康辉、海霞、李梓萌、郭志坚的个性标志是有活力;第四代主播欧阳夏丹、郎永淳的个性标志是年轻化、亲切感、语速快。直至2020年9月,《新闻联播》新主播潘涛、宝晓峰、严於信、郑丽的加入,再次为《新闻联播》注入新鲜血液。主播队伍在《新闻联播》和《主播说联播》中展现了不同的个性特征,也鼓励主播结合自己的个人气质和语言风格进行播报。

二、《主播说联播》之转变语态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链接方式,面对用户的新需求,需要新的表达方式。媒体融合进程中主持传播的语态更新、话语体系转变,创立与用户链接更紧密的语言传播形态,也变得日益重要。主持人怎么说话,说的好不好听以及能不能听得懂,关系到这些信息传播效果和舆论引导动态等,“也在帮助人们进行着‘审美交往’,通过艺术的感染力、号召力来提升人、完善人,从而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④。

(一)主持传播内容与新闻之间的对话

转变语态在于对话语态在主持传播中的意识。从告知语态转向对话语态,《主播说联播》的话题大部分来自于《新闻联播》,信息来源独家、权威、有深度,告知语态是基于这些“独家”信息,媒体和公众扮演的是信息传播者和单向接收者的角色;但在媒体融合时代的对话语态,公众借助新媒体和移动端较早获知部分信息,并形成一定程度的固定看法,主持人需要更多的用互动的方式与接收者之间进行信息的互动。要构建主持传播内容与新闻之间的互动和关联性,与新闻之间形成呼应。在《主播说联播》中政策性、专业性较强的话题会关联到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民间小事会关联到共性话题。如《欧阳夏丹:让更多的人读懂“她”》(2019年10月25日),由《新闻联播》报道国际会议,深入浅出地讲到对祖国的祝福,并叮嘱大家关注天气转凉、注意保暖,温馨有人情味。《郭志坚:从年初雪花飘飘到现在粽叶飘香,武汉靠的是这个》(2020年6月27日),说到端午出游情况提及《新闻联播》对武汉过端午的报道,转向端午龙舟对武汉和疫情防控的鼓励,“‘龙舟’之所以能破浪前行,靠的就是上下同心、同舟共济的精神。正应了那句话:同舟共济者,赢!”

(二)主持传播主体与公众之间的对话

这要求主持人的语态要有代入感,让公众体会到新闻内容与自身密切相关,主持人与自己是亲密的朋友。具体表现在:第一,强调主持人的主人公身份,如微信版本《主播说联播》在标题上下功夫,制作适合朋友圈转发的标题,提及当期主持人的名字,如“海霞说的这条新闻”“刚强这是在说谁”“郭志坚有个建议”“康辉一语道破”等,让公众感受到传播主体是一个具体的人在与自己对话;第二,网络用语或流行词汇加深代入感,这在《主播说联播》中屡见不鲜,且不时成为“爆款”引起热议,如“那讲英文好了:No zuo no die”(2019年8月11日康辉),“简直是拉仇恨,这得让多少商家羡慕嫉妒恨!”(2019年8月28日郭志坚),“最近,上海是大家关注的C位”(2010年10月30日郭志坚)等,新词新语,让人耳目一新;第三,拟态的交流语气与公众对话,如“我想讲个小故事”“跟您说实话”“想和大家说说”等,运用第一人称,采用谈话的播讲方式,以自己的思想感情、语言习惯将信息以一对一的形式告诉给播讲对象,让主持人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更加具体化;第四,《主播说联播》重在评论,对话语态注重修辞,如欧阳夏丹评我国对外开放(2019年10月19日),“中国惊艳背后的中国经验,有一股笃定,也有一股淡定。还是毛主席那句诗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海霞斥责美国涉港法案(2020年7月15日),“树欲静而风不止,如果美国一定要兴风作浪,那我们还是那句话:奉陪到底!”言辞犀利、立场坚定,短评接地气、风趣幽默,同时兼具美感。

三、《主播说联播》之创新形态

创新形态,即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度衍化,以多元化的传播手段和方式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一体化组织架构,构建新型采编流程,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⑤。同时,要坚决抵制功利主义和过度娱乐带来的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消解,维护和坚持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权威性和主导性。于主持传播而言,创新形态可以从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尝试。

(一)内部结构:创新形态需要主持传播主体争取新闻生产的主动权,加强主持人的策划意识

信息传播效率高度发达的今天,高品质内容仍然是传统媒体的立身之本和竞争优势所在。相比《新闻联播》注重信息传播,主播的角色只是新闻事实和受众之间的中介,《主播说联播》在此基础上更需要主持人发挥内容生产价值,以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促进新闻生产。深入挖掘话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路,与《新闻联播》团队全面沟通和磨合。主持人参与新闻生产的态度应该是真诚的、反复推敲的,在磨合中达成接近最佳主持传播效果的共识,以原创思维生产出多元丰富、生动贴近的新闻信息以满足受众需求。如白岩松主持的《新闻1+1》《新闻周刊》等节目因其原创性表达和深刻见解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与观众喜爱。被称为“被新闻主播耽误的段子手”朱广权,即便是新闻播报节目,也要加入个人理解、参与新闻内容生产,对节目内容的引入或评论用排比押韵的修辞方法和诙谐幽默的风格表达,在社交平台频频引起热议和好评。《主播说联播》同样如此,在采访中几位《新闻联播》主播表示会参与当期《主播说联播》的选题策划、内容设计等。

同时,对主持风格的策划也很重要。主持人作为视听媒体的重要标志,在媒体内容生产、品牌建立、市场开发以及综合竞争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在这样一个人力资源丰富时代、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对主持风格的策划“应该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切实可行的策划体系,在激烈的竞争机制中,真正显露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的良好机能”⑥。《主播说联播》的主持人来自《新闻联播》,本身形象与业务功底俱佳,具有国民辨识度和公众知名度。如康辉被网民喻为“小松鼠”,主持央视春晚,参与央视综艺节目《你好生活》,录制Vlog新媒体节目《大国外交最前线》,在主持人大赛中担纲专业评审,通过主持人策划让主持人裂变、派生、衍化出新的栏目,以新媒体和市场化的运作思维,通过后续用户维护、资源引进,提质传播效果,实现商业变现。

(二)外部结构:创新形态需要精心包装、联动感官、扩大平台

第一,丰富包装形态。《主播说联播》的主持场景大多数都是《新闻联播》演播室,表现出值班主播在《新闻联播》的工作状态,对节目有延展作用,真实真切,但较为单一,且《主播说联播》作为新媒体产品主要是小屏传播,对其包装时会放大视听语言效果,如丰富视听语言,使用大字幕、突出关键字,配合内容插入背景音乐、图片、视频片段等,增强内容清晰度和感官惊艳性。

第二,联动感官形态。媒体融合需要协调全方位传播体系,《主播说联播》的竖屏形态是短视频的通用格式。研究表明,很多人宁可忍受画面周围的黑边,也不愿意把手机由竖屏转为横屏。在数字化和移动化的今天,《主播说联播》联动了传统电视接收《新闻联播》的信息传播方式,竖屏、短视频的新媒体版本内容简洁、文字精炼、篇幅短小,如“香港长荣航空”时长69秒、318字,覆盖时间、事件、观点等要素,迎合了新媒体的阅读习惯。

第三,扩大传播形态。追求“全”是目前平台建设的趋势,《主播说联播》作为新媒体节目,注意不同传播平台的“玩法”和“打法”,从“新闻联播”入驻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到《新闻联播》官方微信开通、“主播说”版块的开发。抖音版本、微博版本、微信版本各有侧重,紧跟技术发展,坚持“匹配为上”的原则,依托多元的平台传递给一定的用户。

结语

未来,媒体将进一步朝着智能化、社交化、视频化方向演进,全球媒体格局仍在重塑调整、激烈演变之中,主流媒体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对媒体融合的浪潮,《新闻联播》作为主流媒体权威新闻节目一直紧跟时代潮流,坚持服务群众理念,推动技术变革,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积极践行者。在主持传播的过程中,传统媒体需要担负更大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播音员主持人需要理性和冷静,需要对技术事实加以改变。只有真正放下姿态,走进媒体融合的传播和舆论环境,并且适时地转变和调整语态,及时地丰盈和创新形态,才能更好地将“联播”讲述的完整、清晰和可理解,在脚踏实地中不断创新主持传播。

注释:

①孙楠:《<主播说联播>:让<新闻联播>传播年轻态》,《电视研究》2019年第9期,第2-3页。

②郑保卫、张喆喆:《推进媒体融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北京)2020年7月9日,第3版.

③林阳、徐树华:《新技术环境下新闻节目播音主持的创新路径》,《现代视听》2020年第5期,第66-69页。

④徐树华:《论口语研究的三种导向:交际、表达、传播》,《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第9期,第66-69页。

⑤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2020-09/26/content_5547310.htm,2020年9月26日。

⑥曾志华:《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页。

猜你喜欢

联播语态新闻联播
《主播说联播》:又刚又有梗,播有温度的新闻
动词的时态与语态题这样得高分
一路上的欢乐联播
动词的时态、语态
《新闻联播》元旦卖萌
改进时政类新闻报道提高联播类电视节目吸引力
笑闻联播
时态与语态专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