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伯礼:“无胆”英雄

2021-04-26

今古传奇·双月号 2021年2期
关键词:张伯礼方舱中医药

胆囊手术后3天投入工作,

“这回,我把胆留这儿了,与武汉人民是真正地‘肝胆相照了。”

“宁负自己,不负人民!”

2021年3月8日,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疫情形势较为平稳,明年开春也许就能摘口罩了。这是入春以来,有关专家对新冠疫情作出的最重要的判断之一。

2020年1月27日,农历大年初三,凌晨4时,接到“赶赴武汉”命令5个小时后,72岁的张伯礼只身一人启程赶赴首都机场集合地点。这是一次肩负使命的出征。17年前,在抗击非典前线,他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庚子新春,他再次逆向而行、披荆斩棘。

穿上写有“老张加油”的防护服,张伯礼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张伯礼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看见习近平主席签署关于抗疫表彰主席令的当晚,张伯礼填了这首《清平乐·人民才英雄》:“白甲十万,战疫三月酣。武汉生死皆好汉,数英雄独颜汗。中央经略济生,举国众志成城。中西协和防治,环球凉热彰明。”

“和很多医务人员比起来,和武汉人民所做的贡献比起来,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张伯礼说,对于这份荣誉,他感动、不安。

但人民不会忘记,他在武汉奋战的80多个日夜;人民不会忘记,他与武汉“肝胆相照”的情义;人民不会忘记,关键时刻他果敢决断,让中医走上前线的信心和勇气……

最难的是一开始。“我们刚到武汉时看到,发热门诊排长队,医院人满为患,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和陪护人员全都混杂在一起,一时不知从哪下手。”张伯礼坦陈。

张伯礼提出要迅速采取措施,对确诊、疑似、发热和密接的四类人进行集中隔离、分类管理。同时,征用学校、酒店作为隔离观察点。中央指导组及时决策,采纳了专家们的意见。

此时,张伯礼等中医专家又力主让集中隔离的患者全部吃上中药。他强调:“只隔离不吃药只成功一半。”

当时有很多质疑声:中医药能在这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作用,还是只是个安慰剂?张伯礼决定用事实来说话。他给患者普遍服用中药,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严格的隔离加上普遍服用中药,四类人中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比例逐步下降,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

2月10日,由60人组成的天津中医医疗队抵达武汉后,张伯礼在第一时间看望慰问大家,并介绍了当时武汉战“疫”的进展情况。对于当天的场景,天津中医医疗队领队、中医一附院急症部副主任刘学政记忆犹新:“当听到校长说‘中医药对治疗新冠肺炎是可行的这句话后,大家激动地鼓起掌来。没有什么比听到疫情得到了控制、中医药对治疗有效更能鼓舞人心!”

张伯礼与同是中央指导组专家的刘清泉写下“请战书”,提出筹建一家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2月12日,张伯礼率来自天津、江苏、湖南、陕西、河南等地的35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这里共有五个病区,天津中医医疗队负责的病区被称为“天一”病区。

穿上写有“老张加油”的防护服,张伯礼在特殊的“中医药阵地”上开始了“战斗”。问诊患者,看舌象、摸脉相,对症拟方……他白天指导临床会诊巡查病区,晚上召集会议研究治疗方案,有时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别看老将出马,但张伯礼使出了很多“新招”,比如“100部手机参与治病”的故事:在去武汉的飞机上,张伯礼要求团队成员立刻编纂一个有关新冠肺炎证候的调查表,做成APP装进100台手机里。他要在到达武汉的第一时间把这些手机发给医生,在病区开展证候学调查、拍摄舌象照片,数据传到后方平台进行数据处理。

“一种新出现的疫病,西医关注的是病毒,他们要破解病毒的结构,知道病毒是如何侵入人体的,再研发疫苗和药物,这都需要时间。”张伯礼解释,而中医关注的是病毒入体后人会出现什么反应状态即“证候”,医生由此辨证论治。100部手机“侦察兵”为判断疫情發挥了重要作用。

“与武汉人民是真正地‘肝胆相照了”

“‘天一病区,收到请回复……”开舱后的那些天,医护人员每天都能听到对讲机里传来张伯礼的声音。在大家看来,这声音更像是一颗定心丸。但是,就在2月18日那天,刘学政发现,每天早上9点前准时出现在方舱医院的张校长“失约”了。

原来,由于长时间不分昼夜地高强度工作,他胆囊炎发作,腹痛难忍,中央指导组的领导强令他住院治疗。2月19日凌晨,张伯礼接受了微创胆囊摘除手术。为了不动摇军心,也不让家人担心,手术前他让医院不用征求家属意见,并且自己签下了手术同意书。

手术后醒来的当晚,躺在病床上的张伯礼就开始用手机指导疫情防控工作,这让学生黄明心疼不已:“术后第三天,校长要参加之前定好的疫情防控视频会,为了不让大家知道他生病的消息,他特意让我找来一件外衣帮他穿在病号服外,并让我搀扶他慢慢挪下床,坐在椅子上参加了整场会议。”视频的另一端,没有人知道这是一位刚刚做完手术的病人;视频的这一端,看着镜头外虚弱疲惫的张伯礼,黄明的鼻子酸酸的,“校长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中医药抗疫中”。

2月21日,张伯礼的儿子张磊带领第十二批天津支援湖北医疗队增援武汉江夏方舱医院。“父亲这么大年纪都来了,我哪能坐得住?”张磊到武汉后听说父亲病了要去看他,张伯礼说:“你不要来看我,你看好你的病人就行。”

术后,张伯礼迅速地重回“战场”。对于自己刚刚经历的手术,他笑称:“这回,我把胆留这儿了,与武汉人民是真正地‘肝胆相照了。”

胆囊炎后双腿出现血栓,医生让张伯礼卧床休息两周,他却说“我肯定乖乖听话,但最多只能一周”,要尽快回“前线”指挥战斗,不想动摇军心。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中央指导组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领导多次要求他返回天津休养,他少有地没有服从组织安排,“正是需要我的时候,怎么能离开,身体上的困难能克服”。

在江夏方舱医院,张伯礼等人确定了总体治疗方案,即对舱内大多数病人用协定的以清肺排毒汤和宣肺败毒方为主的通治方,辅以太极、八段锦和穴位贴敷的综合治疗康复措施。

在2020年全国中小学生的“开学第一课”上,张伯礼动情地说:“中医把胆叫‘胆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虽然没了,但作决断的勇气不能少。”张伯礼在接受采访时说:“三千年我们打了五百多次抗疫战争,这次也不例外(能胜利)。

在这位“无胆英雄”推动下,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武汉16家方舱医院累计收治患者超过1.2万人,每个方舱医院都配备了中医药专家,同步配送清肺排毒汤、宣肺败毒等方剂,中药使用率达90%。中医药的出色表现,成为新冠肺炎治疗“中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临床救治,张伯礼也一直奋战在科研一线。在发挥中医药临床救治过程中,他指导的科研工作也在加速推进,成为支撑临床救治决策的后援力量。

很多重症患者出院后依然有心悸、乏力等症状,部分病人的肺功能、脏器功能受到损害。江夏方舱医院休舱后,张伯礼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出院病人的康复治疗上。

随后的日子里,好消息一个一个传来:

3月10日,江夏方舱医院休舱。收治的564例患者中,无一例转为重症,且做到了零感染、零复阳。而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新冠肺炎轻症患者中约有6%到10%转成重症。“更显著的证据是,出院病人的淋巴细胞数、白细胞数等血液生化指标发生了明显改善。”张伯礼说。

3月19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新增疑似病例、现有疑似病例首次全部归零,这一天恰逢张伯礼72岁生日,他说,“武汉清零”就是送给他最好的礼物。

4月16日,在武汉奋战整81天的张伯礼凯旋。在回津的高铁上,张伯礼的一段话让黄明终生难忘:“校长说:‘只要疫情需要,我定义无反顾。如果不来,这辈子都会后悔死!”也是在那一刻,黄明终于读懂了张伯礼的另一句话──“宁负自己,不负人民!”

“我的人生格言是做患者可以托付生命的人!”

2020年9月8日,刚刚参加完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的张伯礼在谈到中医药的发展时说:“中医药走出去还有很长的路。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练好内功。”

发展大中药产业、推动设立《中医药法》、培育中医药人才……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道路上,张伯礼步履不停。

他感到欣慰的是,在技术的助力下,中医药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此次疫情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与意大利、德国、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交流中国的中医药诊疗方案、有效方药和临床经验。比如,连花清瘟胶囊已在加拿大、印度尼西亚、巴西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上市许可。张伯礼也曾在几十场海外连线中,分享中国抗疫经验。

接受“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奖章的第二天,张伯礼一大早就来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病患,耐心询问病情,态度和蔼可亲。

“前几天,我获得了党和国家授予的‘人民英雄殊荣,我是代表全体医药人、中医药人受誉。想想牺牲的同道,心里难以平静,我把这份荣誉珍藏起来,它已成为过去时,化为更大的动力,一切重新开始。”采访时,他不谈“英雄”。

他为人民三次洒下热泪,第一次是在接到出征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的命令时,他的泪水因中央信任和中医药的机遇而流,“关键时刻能被党和国家委以重任,是莫大的信任,这是给了中医药一个展现的机会,一个证明中医治疗疫病的机会”。

第二次是在全国两会会场讲述武汉抗疫故事时,说起武汉人民众志成城与新冠病毒作斗争的艰辛历程,他的眼泪里有感动、有艰难、有自信,更有不负众望的自豪。

第三次是央视“开学第一课”中,透过镜头看到自己曾经战斗过的武汉方舱医院,为勇敢的90后、00后青年一代人的成熟,张伯礼又红了眼眶。

2003年非典肆虐时,张伯礼也是挺身而出,迅速组建中医医疗队,担任中医治疗非典总指挥。他说:“SARS(非典)是一場特殊的严峻考验。它考验我们的党性,也考验我们的能力。”他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救治非典患者,在控制病情恶化、改善症状、激素减停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他还组织了非典中医证候的流行病学研究,组建中医红区,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赞扬。

“我的人生格言是做患者可以托付生命的人!”张伯礼把“贤以弘德,术以辅仁”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身兼数职,工作繁忙,但仍坚持每周出门诊,有时从外地赶回来,连饭都顾不上吃,在诊桌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处处为病人着想,从不开大处方,不作不必要的检查,不收病人任何礼物,为病人精心诊治,以高超的医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

医者、师者、“大先生”,“用最少的钱把病人治好”

20世纪60年代末,从医学院校毕业的张伯礼来到渤海之滨的一家乡村卫生院工作。在那里,他亲眼看到老中医用普通的中草药配方治疗病痛,并取得了较好疗效。他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上中医班、跟师门诊、就读天津中医学院首届研究生……在学习中医的道路上,张伯礼稳扎稳打。

乡村卫生院的经历,让他真切感受到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那段岁月,他整天脚踏自行车,背着大诊包,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奔走在田间小路、海上渔船、建筑工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用自己的医术救死扶伤,为患者解除病痛,我很有成就感;用最少的钱把病人治好,是我的职责和任务。”张伯礼说。

科技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全国人大代表……职务越来越多,声名越来越高,张伯礼的医者仁心从未改变。

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他积极奔走,呼吁加快实施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和在职人员培训,提高全科医生医疗水平和薪酬待遇。这正是缓解大医院就医压力、解决百姓看病难的关键所在。

他还十分关注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多年前就倡导和力推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建设“国医堂”,让群众在基层享受到中医药服务。

一入中医门,满心中医事。除了诊疗和科研,张伯礼最挂怀的就是中医人才培养。他先后培养了博士后、博士、硕士280多名,多数已成为中医药界的骨干力量。他说,自己“最大的心愿是培养出一批超过我的学生”,希望有更多掌握中医思维和治病能力,“坐下来能看病,站起来可演讲,闭上眼睛会思考,进实验室能科研”的优秀中医人才涌现。

他先后捐出何梁何利奖、吴阶平医学奖、世界中医药贡献奖、岐黄贡献奖、树兰医学奖及各种科技进步奖奖金400余万元,在学校设立“勇搏”基金,奖励立志成才、品学兼优的学生,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张伯礼对待学生总是“宽严相济”。他对学生出了名的好。学生病了,他买鸡蛋送去;冬天学生穿得单薄,他把自己的衣服给学生穿;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他悄悄为学生交学费……他对学生又一向要求严格。博士生黄明说,每次向老师提交论文都很紧张,因为张老师对待学术非常严谨,退回来的文章经常批注得密密麻麻,红了一片。

“我一直跟学生讲,医术固然重要,但想成为一名好医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仁慈的爱心更为重要。作为教师、作为医生,最重要的品德是爱心,爱事业、爱学生、爱病人,最重要的使命是责任和担当。”张伯礼说。

(责编/闻立 责校/黄梦怡 来源/《国医济世,德术并彰——记“人民英雄”张伯礼》,张建新、栗雅婷、张宇琪、宋瑞/文,新华网2020年9月9日;《春雨洗尘 院士凯旋:武汉奋战81天的“无胆”英雄回津了》,徐杨、张雯婧/文,《天津日报》2020年4月17日;《“人民英雄”张伯礼:“做患者可以托付生命的人”》,吴迪/文,《深圳特区报》2020年9月25日;《“人民英雄”张伯礼:热泪总为人民而流》,操秀英/文,《科技日报》2020年9月8日)

猜你喜欢

张伯礼方舱中医药
冰城“方舱”开建!
长春“方舱医院”投入使用
张伯礼院士每天坚持走7000步
老英雄张伯礼
中医药名人档案融入师德师风建设的可行性与实现途径研究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张伯礼:古稀之年逆行武汉 把“胆”留江城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