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化盆底康复管理对孕产妇盆底肌力、尿失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4-25陈洁玲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7期
关键词:孕产妇盆底肌力

陈洁玲 陆 新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妇科,广东东莞 523945

在临床妇科中,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主要是指盆底组织结构产生病变,而造成病变的原因主要包括盆底组织受损或衰老[1-2]。该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性功能障碍、出现二便失禁、盆腔疼痛、盆腔器官脱垂等,不仅对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还降低了其生活质量[3]。东莞市厚街医院对孕产妇应用规范化盆底康复管理,获得了理想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东莞市厚街医院2020年1~6月收治的92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与研究组(46例)。对照组中,年龄24~37岁,平均(36.3±7.9)岁;孕龄37~40周,平均(38.2±0.8)周。研究组中,年龄25~37岁,平均(38.6±1.1)岁;孕龄37.0~39.5 周,平均(37.6±2.4)周。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孕产妇对此次研究全部知情且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已经过院方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②无认知障碍和精神障碍的孕产妇;③妊娠≥28 周的孕产妇;④会使用微信或者其家属能协助使用微信取得信息的孕产妇。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的孕产妇;②患有泌尿系统疾病的孕产妇;③妊娠<37周分娩的产妇;④之前有盆腔手术史的孕产妇;⑤患有阴道前后壁膨出、盆腔脏器脱垂等疾病的孕产妇;⑥患有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产妇;⑦之前有流产、引产和早产史的孕产妇;⑧在产后3个月内,接受其他盆底康复治疗的产妇;⑨新生儿体重<2500 g或>4000 g。

1.2 方法

对照组孕产妇应用常规盆底康复管理,具体内容如下。在孕期,护理人员需向产前孕妇进行专业的健康教育授课指导,包括关于盆底肌锻炼的意义和目的、女性盆底肌群的生理学认识、怎样锻炼盆底肌、自我评估以及关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对。

研究组孕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规范化盆底康复管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在妊娠28 周时,护理人员需建立盆底康复微信群,通过微信,与孕妇进行有关健康宣教的互动沟通,并不定期向微信群中推送有关盆底康复的知识,让孕妇加入、接收并自学,同时,在盆底康复视频指导下自行练习盆底训练操,一直维持到产后3个月。②护理人员需为孕产妇制订有关盆底康复的健康宣教内容,以达到规范训练的目的;编制盆底康复操,包括孕期及产后两部分,一共分为4个动作,分别是桥式运动、缩肛运动(孕期及产后两种)、靠墙蹲立和伸展运动,护理人员需将这4个动作进行规范演示,同时拍成6 min 的小视频,让孕产妇进行学习和锻炼;护理人员需编写有关盆底康复知识的微信推送文章,内容需包括妊娠和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盆底的结构和功能,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定义、症状以及治疗方法,盆底康复操锻炼和盆底肌定位的方法等,其中发送的文章内容需图文并茂且通俗易懂。③护理人员对孕产妇进行有关盆底康复的指导和管理,健康宣教方面,孕妇在加入微信群时,护理人员需为其编制个人档案号,以便于后续随访与评估;护理人员需每2周通过上门、电话、微信随访等形式对孕产妇的训练情况进行了解,并进行康复指导,直到产后3个月。在产后第2 天,护理人员需指导产妇进行盆底康复操中的第1 节动作训练;在产妇出院时,护理人员需再次提醒并依据视频演示指导产妇;在产后第3、7、9 周,开始盆底康复操中的第2~4节动作训练,3次/d,每次的锻炼时间为20~30 min。④在盆底训练及治疗过程中,针对群里孕产妇提出的问题和困惑,护理人员需进行耐心解答,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妊娠和分娩时,依据孕产妇的心理变化,及时对其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盆底肌肌力 检测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并进行评分,护理人员上门进行人工指检法评分和妇产科门诊仪器法评分。①人工指检法:依据国际通用的会阴肌力测试法(GRRUG)将盆底肌力分为0~Ⅴ级6个级别,收缩持续0 s,肌力为0级;持续1 s,肌力为Ⅰ级;以此类推,持续5 s,肌力为Ⅴ级,正常肌力为Ⅲ级以上。②门诊仪器评分法:通过盆底评估机进行测定。测定之前需叮嘱产妇排空膀胱,再取膀胱截石位,将探头放入阴道内,告知产妇需重复进行提肛和收缩阴道的动作,护理人员需对产妇盆底肌肉收缩、舒张时的肌电值和疲劳度进行记录。

1.3.2 尿失禁情况 观察两组产妇的尿失禁情况,包括漏尿次数和漏尿量。应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ICIQ-SF)进行评估,得分越高,尿失禁越严重[4]。

1.3.3 生活质量(QOL)评分 统计并分析两组产妇的QOL情况,应用院内自制的QOL评分调查表进行评估,评价的指标包括心理情绪指征、生理功能,得分越高,QOL 越好[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转化后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率表示,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盆底肌肌力的比较

研究组管理后的盆底肌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盆底肌肌力的比较[n(%)]

2.2 两组漏尿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管理后的漏尿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漏尿情况的比较()

表2 两组漏尿情况的比较()

组别例数 漏尿次数(次) 漏尿量(mL)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46 46 2.2±0.8 1.7±0.9 10.524<0.05 5.7±1.6 2.1±1.8 11.365<0.05

2.3 两组管理前后QOL评分的比较

两组管理前的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管理后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管理后的QOL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管理前后QOL评分的比较(分,)

表3 两组管理前后QOL评分的比较(分,)

组别 生理功能管理前管理后 t值 P值心理情绪管理前管理后 t值 P值对照组(n=46)研究组(n=46)t值P值9.8±5.2 10.1±5.1 1.301>0.05 13.8±7.2 26.2±5.8 12.325<0.05 12.175 11.742<0.05<0.05 10.1±4.8 10.2±4.9 1.741>0.05 10.9±3.6 13.4±4.5 11.612<0.05 11.259 12.874<0.05<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开放,怎样增强孕产妇的盆底康复管理,进而预防和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已成为临床妇科专家所面临的严峻课题[5-6]。由于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妊娠和分娩,因此,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有利时机就是孕期和产后[7-8]。随着互联网的快速革新,现代护理也随之不断发展,在护理中,通过微信平台互动在线进行健康宣教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9-10]。对孕产妇应用规范化盆底康复管理可以有效增强孕产妇的盆底肌肌力,改善其尿失禁情况,提高其QOL[11-13]。但是本研究仍有不足之处,课题只随访到产后3个月的指标,对产妇产后更长时间的盆底功能恢复情况未进行关注[14]。所以,今后的研究课题需持续以孕产妇盆底干预为中心进行开展,进一步延长随访时间,确保规范化盆底康复管理对孕产妇的影响,进而提高其QOL[15]。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管理后的盆底肌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孕产妇应用规范化盆底康复管理能够有效增强孕产妇的盆底肌肌力。随着运动的加强,孕产妇的盆底神经兴奋性就会增强,从而有效提高盆底肌肉的收缩能力。研究组管理后的漏尿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孕产妇应用规范化盆底康复管理可以改善孕产妇的尿失禁情况。通过对孕产妇持续、规范的盆底肌肉训练指导,强化刺激了孕产妇的盆底神经,增加了其兴奋频率,提高了盆底肌力,从而改善了尿失禁的发生情况,促进了盆底功能恢复。两组管理前的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管理后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管理后的QOL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孕产妇应用规范化盆底康复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孕产妇的QOL。在护理中,通过微信平台互动干预管理,对孕产妇的不同阶段进行多元化、个性化的沟通、规范训练指导、教育管理,不仅使得孕产妇熟识掌握盆底康复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增强了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意识,进而提高了孕产妇的依从性,提升其QOL。

综上所述,对于孕产妇而言,应用规范化盆底康复管理可以有效增强孕产妇的盆底肌力,改善其尿失禁的症状,同时能够提高其QOL,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孕产妇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湖南省长沙市危重孕产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