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第一架飞机飞上蓝天背后的电力故事

2021-04-24国网南昌供电公司

江西电力 2021年3期
关键词:航空工业阳明南昌

文_国网南昌供电公司 范 宽

历史背景:1949 年9 月,毛泽东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式上郑重宣布:“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同年11 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正式成立。1951 年5 月,重工业部代部长兼航空工业局局长何长工带着党中央的殷殷重托来到南昌,“我党打响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枪是在南昌,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也要出在南昌啊!”

讲述人:汤忠德,1936 年出生。南昌供电局退休老职工、老党员,曾任生技科科长、工会主席,1952 年调至南昌水电公司工作,参与了阳明路变电站的后期建设工作。

中共江西省委决定成立建厂委员会,筹建“国营320厂”,对外联络宣称“洪都机械厂”,制造新中国第一架飞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南昌百废待兴,全市发电机装机总容量仅为3680 千瓦,虽已具备一定规模的工业生产用电,但对于航空工业建设所需的电力支持远远不够。为了保障建厂及后续生产的可靠用电,江西省首座35千伏变电站“阳明路变电站”及配套的全省第一条35千伏木杆输电线路“南三线”于1952年正式投入建设。

“制造新中国第一架飞机那可是大事,国家非常重视,中央从武汉调集中南电管局的一个基建处来到南昌建设全省首座35 千伏变电站,前期都是保密的。”采访过程中,85 岁高龄的汤忠德老人十分激昂、动情。

“但是我们负责了里面的电容器安装!当时考虑送电比较远,35 千伏还是不太够。要补偿无功,所以我们要在变电站的起段加装电容器,提高功率因数,保证电压稳定。”回忆起变电站的建设,汤老的眼里开始闪烁出光芒,说起专业,更是兴致勃勃。

1954年,阳明路变电站及35千伏南三线刚建成时,320 厂还处于飞机研发阶段,所以负荷并不是很大,基本处于空载,但变电站的初始设计和建造并没有包含无功补偿设备。

“当时所有的政策都是保国防,保生产!党叫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新中国缺什么,我们就建什么!我们用电监察员在当时那可都是四级工、五级工,是要在技术上挑大梁的!”汤老说,阳明路变电站投运后,中南电管局的专家已经撤离了,但320 厂要正常用电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这些技术骨干虽然从来没有干过基建安装、设计施工,但一个个都争着要为国防事业、航空工业出份力。

“我们是第一次搞安装,又是全南昌市第一台(2 组)电容器,四五个人在现场临时设计、临时画图纸、临时安装,所有的事情都是现场解决。钻眼、打洞、装框架都是我们自己搞啊!”“哪有什么说明书,电容器上写的CCCP,铭牌都是俄文的!”2 组电容器、几把焊枪、钻头,哪怕是放在现在,纯凭手工也是项艰巨的改造工作,但汤忠德和他的同事们,在那个资源和技术都很匮乏的年代,四、五个人硬是在一周不到的时间,完成了所有的安装和调试。

“那边(320 厂)的情况都是保密的,知道用电正常了,也就心满意足了!虽然很关心飞机的事情,但是也不好多问。飞机起飞了也是后来通过广播和报纸才知道,了解消息后还是很兴奋。”遥忆1954 年7 月新中国第一架飞机诞生,汤老激动不已、感慨万千。

自35 千伏阳明路变电站建成投运开始,汤老见证了南昌电力事业的发展壮大。在如今看来很普及的设备、很常规的工作,在那个年代,每完成一项都是一种尝试与突破,展现出老一辈电力人对技术的追求与向往。

岁月钩沉、时光荏苒,大国脚步不断前行,走出了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成功之道。首座35千伏变电站的建设恰逢“一五”规划开篇,如今又已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富广(向塘)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12个南昌电网重点项目在新中国第一架飞机飞向蓝天的地方集中开工,为南昌“五大功能片区”发展提供强劲引擎。

猜你喜欢

航空工业阳明南昌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淬火冷却介质在航空工业的应用
摄影
杲杲冬日阳明暖好时光
南昌护桥记
航空工业向阳:战略引领 砥砺前行
罗阳明:大瑶山里的年轻博士
论泻南补北不可以治痿取阳明